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合集15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合集15篇)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

大文學家——矛盾曾評價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大家能猜到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嗎?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朽鉅著——《呼蘭河傳》。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記敘了她的童年生活,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天真活潑,充滿好奇,非常饞嘴的小女孩。

“呼蘭河這座小城裏活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在這本書中,小蕭紅有了祖父就有了快樂,祖父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她一家子人都不喜歡這個瘋丫頭,每天不闖一點禍就不樂意的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院子裏一起玩,她和祖父最親,在院子裏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幫祖父“幹活”乾的“特別好”玩累了就不用枕頭,把草帽蓋在臉上就睡着了。睡醒了誰也不知道她接下來會怎麼做,去吃黃瓜,去追螞蚱,還是去刨土?她明天都那麼自由,太陽也管不了她。我感覺到每個人和物都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這本書裏,有點神經的.買豆芽菜的寡婦給我的印象最深,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那哭自己的兒女。可哭完了一樣要回家賣豆芽菜。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天人都要活着,與其說是傷傷心心的過一天,不如快快樂樂的過一天,主要是心態要好。

在這本書中,街上的大泥坑使得人們敬畏,只因爲在這裏淹死過幾個人和幾頭牲口,我就在好奇人們怎麼不把它埋上,這樣人和牲口就不會死,行走就方便一點。好多年過去了,這個大泥坑還在這,這反映了當今社會人們的愚笨。我不知道爲什麼不埋了。應該是那個時候鬧瘟疫,有人怕豬染上,就不吃豬肉,那時在泥坑裏淹死了一隻豬,這些愚鈍的人們在欺騙自己,淹死的疫豬的肉可以吃,淹死了就變成了水豬肉。這些人自欺欺人,萬分愚鈍。老張家的團圓媳婦兒,就是因人們迷愚鈍和迷信而被害死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自欺欺人,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騙自己。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2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她的爸爸對她很冷淡,而媽媽對她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她的童年裏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爲在這花園裏,她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裏,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她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看看,蕭紅在那麼小就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只有祖父,這不令人很痛心嗎?何況在當時,這樣的生活還算是快樂,再來看看團圓媳婦,這麼小就嫁人,不知耽誤了自己多少的學業,浪費了多少的青春,再嫁過來後,還被婆婆如此折磨,喪失了一條無辜的小生命,無不令人痛心疾首?

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快樂,幸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着,爸爸媽媽呵護着,老師教導着,同學幫助着,和呼蘭河傳裏的孩子們比較,我們的生活豐富得多,可是呀,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珍惜這一美好的時光,反而,動不動開口大罵,甚至動手,她們害了你似的,我想讀完這本書你應該會有所啓發。

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正擁有的東西:快樂幸福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3

或因懶惰、或因拖沓成性,總之藉口總是容易找的,時至今日,終於斷斷續續的讀完了《呼蘭河傳》。誠然,爲人物、爲國家、爲公司立碑立傳者比比皆是,而爲地方、甚至一個偏遠小城立傳者罕有。蕭紅以散漫、隨意而又詩化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副多彩的風土畫卷,那是一個平靜、寂寥而又美麗的小城,一羣平實、健忘、鮮活的平頭百姓過着清貧而滿足、亙古不變,周而復始的原生態生活。一個時代、一座小城、一羣人彷彿是中國大地在那個時代,甚至更久遠時間中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真。可以說,《呼蘭河傳》是一個多棱鏡,不同人讀它,不同的感悟。

雖爲南方人,不盡可能理解“不過了,買一塊豆腐吃去!”的妙處,讀着它,卻一股腦兒的勾起兒時的回憶,兒時的一幕幕以蒙太奇般的手法呈現在我的腦海,記憶瀰漫,尤爲溫暖,那燃着火燒雲的傍晚,裊裊炊煙,那看戲的熱鬧,那甜膩膩的叫賣聲,那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稚氣,串串童年符號永久的融進了故鄉的.雲,故鄉的水,開始懷舊、開始戀鄉,我已老矣?但很享受這份溫情,這份美妙。

遭遇苦難而悲劇的團圓媳婦兒、有些阿Q而忠誠的有二伯、勇敢堅韌的馮外嘴子……一個個鮮活、立體的人物,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藝術源於生活,不需要多餘的裝潢和深奧的道理,接地氣,這就最容易引起共鳴與同感,而現實的生活,又有多少類似角色?

《呼蘭河傳》描寫的諸多人與事是中國文化和歷史沉澱的縮影,甭提那個大水泡子意義和經典的吃瘟豬肉的演繹,就拿“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類似的“精彩”一直在生活中不斷的上演,而大家幫忙擡出陷入水泡子裏的馬,多半是爲了熱鬧……呵呵,充分彰顯了我們民族特性和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歷久彌堅,又是多少文學評論家、社會學家不斷深究、分析的課題,我們難道不也應該常反省嗎?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4

呼蘭河常年都被冰覆蓋着,它在黑龍江,天氣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而夏天也很短。儘管大半年被大雪封鎖着,但是呼蘭河依然是蕭紅的故鄉,她非常熱愛呼蘭河。蕭紅讀完小學後就離開了呼蘭河,一直到她三十二歲離世的時候都沒有再回到故鄉了。所以她把她對呼蘭河的熱愛和懷念都寄託在這本書裏,也把當時的世態炎涼寫進了裏面。

蕭紅的祖上是張岱,她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而她的父親也對待她很冷淡,所以蕭紅一直都是和祖父生活的,她寫的《呼蘭河傳》就是寫和祖父生活的時候。蕭紅在呼蘭縣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她的作文成績十分突出,大概這就是蕭紅後來成爲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彷彿親身體會到那裏的寒冷。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說出“介個”。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果他安安穩穩得在井邊坐着;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麼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說: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麼?有二伯就是那麼奇怪的'。

小小的磨房裏住着馮歪嘴子,呼蘭河長年都是寒冷的,而磨房又四壁透風,所以馮歪嘴子總是住得不是很舒服。儘管住在窄小的磨房裏子依然結了婚、生了孩子。結了婚以後,她的妻子有一天死了,別人都替他難過,而他自己也很難過,但是在這個孤單的世界裏,馮歪嘴子依然做着他的切糕,我行我素。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是有趣的,大花園裏的花依然開得鮮豔,一直開到天邊。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5

進入大學,在閒暇時光,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最開始時,並沒有感覺它有多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覺得它越來越精彩精彩。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裏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着一種憂鬱的美。她這樣寫請神的鼓聲:“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裏訴說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着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的難捨。”而她眼裏秋天的後園是這樣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作者筆下的人物有着悽哀的命運,原本天真活撥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着獵奇的心態,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有二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着,害怕死後沒有人爲他送行,成爲孤魂野鬼;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的敘述着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的心態,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這些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讓人苦悶的是他們周圍那些人的冷酷無情,在這些人的舉動中我們看不到憐憫的存在。小團圓媳婦被熱水澆頭,澆一次昏一次,卻沒有人去阻止這種暴行,而是圍在旁邊看熱鬧。這場景讓我不自覺的想起那讓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一幕:一羣中國人在木然的觀看自己同胞被處死的電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蘭河城裏的人早已見慣了貧苦百姓們顛沛流離的命運,於是他們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了。關於馮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傷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後,不但不關心他如何養活一家人,反而熱衷於尋覓他自殺的蛛絲馬跡,在他牀上發現一根繩頭,便有人傳言他要上吊,他新買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傳開了。看到這裏我非常懷念沈從文筆下溫暖的湘西風情,那裏的人們似乎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而不像蕭紅筆下的人們如此的冷漠和殘忍。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歷的盡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蕭紅藉着這些人物寫出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她含着眼淚在唱屬於自己的歌。她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境:“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爲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這句話暗合李後主“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一個是漂泊女子,一個是亡國之君,這悲涼千載不滅。

在小說中,蕭紅寫到:“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時間。”在香港的時候她已經疾病纏身,大概也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纔想要用一個孩童的口吻來觸碰那被時光的洪流衝得老遠的童年歲月,儘管並不美滿,但比起飄零的壯年時代,總還是有那麼些值得回味的東西。她筆下的“我”是純真可愛的,有那麼一段讓人至今難忘,就是祖父將落井的鴨子烤來吃,“我”以爲只有落井的鴨子才能裹在黃泥裏,於是費盡力氣想要把鴨子趕到井裏去,即使祖父同意燒活鴨子來吃“我”也不願意。一個心智未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禁不住想抱起來親一下那粉撲撲的臉蛋。

這部《呼蘭河傳》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同樣是回憶童年,同樣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們有着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但是蕭紅的文字更顯淒涼,給人一種孤獨幻滅的痛楚,這種帶着一點病態的藝術美感,是《城南舊事》所無法比擬的。

讀完這部小說,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僅32歲便孤獨在異鄉逝去的蕭紅。據說蕭紅的遺言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想想她的生平,我們就不難理解漂泊者蕭紅在文字中透出的淒涼和幽怨。

世間難得才女蕭紅,淒涼孤苦半生愁。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6

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這本書的情節十分精彩。蕭紅寫了她的故鄉:呼蘭河。

80多年前在東北的呼蘭河邊住着許多村民,這些村民沒有意義地活着,生活平平淡淡,普通普通。但在這個村莊裏住着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小姑娘蕭紅,小姑娘生活十分快樂,蕭紅童年時和祖父在後院裏生活、勞動。祖父種地,蕭紅在挖泥土,生活十分快樂。但不久蕭紅卻被賣給了別人家做妻子,她還會被婆婆打罵。沒多久,蕭紅就死了。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蕭紅的死亡不單只是婆婆婆婆的`殘忍,還因爲呼蘭河人民的生活態度。

這篇課文來自蕭紅的《呼蘭河傳》,本文敘述了作者兒時的家有一個花園,作者和她的祖父整天都在那裏轉,祖父鏟地,作者不會鏟,就趴在地上用鋤頭亂搗一通。作者把水灑上天,裝做下雨……還有許多事,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作者童年時代的天真和活潑。

我也有我的快樂,那是我童年記憶中在老屋的一段回憶。我的老屋坐落在學宮旁邊,每天早晨我都去學宮裏的眼鏡池餵魚,那裏老婆婆也很歡迎我,直到現在那老婆婆見到我還是問寒問暖的,其關心程度決不比以前少一點點。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真的很美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7

呼蘭河傳講的是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的風土人情及發生的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是作者蕭紅記憶的碎片,她利用這些碎片編織了他的記憶空間,寫出了此書。書寫回憶,慰藉心靈。其中,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如何從一個"笑呵呵"的小姑娘到一個"黃瘦"的病人,直到被折磨而死的?

一個曾經頭髮又黑又長,梳着很大的.辮子,樂觀熱情,盡情嬉笑玩鬧的活潑的小姑娘。她生命最初的美麗,她孩童般的天真爛漫,她對生命的熱切期望,終是被蔑視、被踐踏。一個健康、快樂的女孩因此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醫、"雲遊真人"、跳大神的等等不斷地折磨、摧殘,終是死去了。

她婆婆用破棉一再將她蒙起來,撕掉她的衣服,怨恨她,說她一定是妖怪,打罵她。而周圍的人,只是在看熱鬧。落後的愚昧的民風名民俗讓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正常。最終,她被人們以治病的幌子遭到殘酷的刑法“洗澡”。她苦苦掙扎着,卻逃不開這死亡。

她的一生因人們的愚昧、無知草草了結。她是封建文化下的受害者。不只她,致她死的或他人死的人,同樣也都是受害者。中國幾千年封建傳統文化愚昧落後導致了人民的冷漠麻木,造就迷信自私的靈魂和病態人生,封建文化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8

《呼蘭河傳》更像一部自傳,蕭紅回憶着出生小城的每條街每間商店,自家的每間屋子每個擺設,當然還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壞的,不好的不壞的,好的不見得怎樣優美,壞的也不會有多可惡,總是命當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東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馬,也沒有人說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塗,也沒見人說要去修;七月十五呼蘭河上的水燈慢慢向下遊漂,漂着漂着就滅了一盞;鄰家人的歌聲,像一朵紅花開在牆頭上,越是鮮明,就越覺得荒涼。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蕭紅的文字,總是無止盡地沉落下墜,看着讓人又喜歡又心疼。這樣的`女子纖細敏感偏偏缺少足夠的愛,她童年時,母親父親都不喜她,唯一親厚的爺爺沒有多久也去世了,當諾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卻還有一生的路要走,而這一生,荊棘滿路,無人相伴,究竟要怎麼走。

滿篇滿紙,都是回憶,滿眼滿心,都是蕭索。這書不該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說,你若望向深淵,深淵也會回望你,我只怕,蕭紅她已在深淵。芸芸衆生,各有自己的無奈掙扎,保不準什麼時候一個念頭就放任自己墜落,跌進無邊黑暗裏,永遠永遠都不想醒來。而我絕對不能這樣,我連那個崖邊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蝕出的大坑,可以填上;鬆動的圍牆,可以修補;悲涼的人生,卻有什麼方法補救?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9

在那遙遠的呼蘭小城,住着小蕭紅和她的祖父。

祖父給了童年的蕭紅許多溫暖。蕭紅幼年喪母,得不到繼母的歡心,父親持家很嚴厲,祖母是缺乏愛心的人。幼小的蕭紅藉以庇護的,只有她的祖父。小蕭紅和祖父在他家的園子裏,度過了許多輕鬆愉快的時光。祖父也經常給她念詩,使她得到了啓蒙,小蕭紅因此很快樂。遇上掉井的小豬或鴨子,祖父總會要了來,燒了給她吃。作品中,溫暖可愛的詞句處處可見: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面,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祖父戴大草帽,我戴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境遇是悲涼的,叫人同情。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只有十二歲大。做婆婆的認爲她“太大方”,不像個媳婦,所以成天成夜地打她,還覺得自己“做得很對”。文中提到:

氣得想要打人了,打雞呢,怕雞下不出蛋來,打狗呢怕狗跑掉,打豬呢怕豬掉了體重。還是打她吧,她又不會下蛋,掉一兩斤也不要緊。

在婆婆看來,小團圓媳婦都不如雞、狗和豬呢!而鄰居們充當看客,所有人都覺得這很正常。

可怕的還不只這些!那婆婆一有氣就打團圓媳婦,把她打出了病,最後用開水燙的方法,來給她“治”病。圍觀的羣衆不但不認爲殘忍,還幫着婆婆把小團圓媳婦按進水裏,以至於小團圓媳婦當天晚上被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最後被活生生地燙死了。

“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本是一個美好又健康的小姑娘,就這樣活生生地被“送回老家去了”。而小團圓的婆婆也可憐,她只是“照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生活”的'一個犧牲者。當時的人們是多麼愚昧和麻木啊,這一切又是多麼殘忍又悲涼。

合上書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彼時的呼蘭城是刻板、單調又寂寞的,一切都按照幾千年來的傳統去做,沒有一點改變,這是多麼的可悲。幸好,此時的我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年代,現在的美好生活,值得我去好好珍惜!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0

在即將升入九年級的這個假期,我饒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蘭河傳》細細來讀。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裏的馮歪嘴子令我尤爲難忘。

馮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陽光的日子,那絲蔓的長勢就瘋狂起來,形成兩個世界,馮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園以外,偶爾租父或老廚子去找他聊聊,提前離開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語直到重新去幹活。

從秋天來了以後,馮歪嘴子就又和園子重逢,說來他的爲人也並不差,時不時還會偷偷給作者家裏不讓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爲,讓作者無意知道了馮歪嘴子成家的祕密,也使得呼蘭河人民繼小團圓媳婦之死後倍受訪傳的重大事件。人們四處傳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卻也沒有激起馮歪嘴子一傢什麼行爲,他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好:搬進草屋、等待小兒子出生……

然而上天又給了馮歪嘴子重重的一擊,他的女人產後死去,留給他一個看似活不久的小兒子。馮歪嘴子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們用絕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處絕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雖然他也時常悲哀,但仍以一個男人的臂膀支撐這個家。

馮歪嘴子在“看笑話”的環境中,頑強的戰勝了這一切,隱藏自己的.痛,帶給孩子們和鄰居們一如既往的樂觀。這也真正傾注了作者蕭紅的願望和祝福。

近來,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讓人產生對生命脆弱的深深憂慮。天津大爆炸,陝西山體滑坡,貴州地質災害……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嘯,汶川地震,馬航失聯,世界各地的恐怖襲擊……我們的地球怎麼啦,我們人類怎麼啦……

若干年前,中華民族處於最苦難的境地,自然條件差,生產力發展滯後。然而,如馮歪嘴子一樣的國民,他們依然樂觀,依然堅強。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這樣的民族,歷經幾千年滄桑鉅變,她百折不撓,她充滿希望。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1

我們今天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作者寫的這本書相當精彩許多片段也是我們生活中才見到的,令我感覺最深的那一篇故事,人們在看火燒雲,看時激動不已,看完了,就跟平常一樣回家了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這是一個多麼家常便飯的事呀,作者寫的栩栩如生,我讀時機好像自己也深深的陷了進去,看見了眼前的美景。

在書中我看到了閃耀着的火光,看見了作者的用心良苦,更看見了作者和這個地方的留念在美麗的片刻就好像變了一個樣,人死時我也傷心也爲他傷心在書中可以找到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寫下了自己一生的`喜、怒、哀、樂。我很喜歡這本書能很真實寫的自己的真情實意,孩子和老人的愛,母親和孩子的愛,老師和學生的愛,這很平常感動了我每當讀到有關與親情的一個段落時,我的有能力總會留下一團熱乎乎的淚。

六月那藍藍的天,七月那美麗的景,八月那動人的火燒雲啊!讀完了這本書我也體會到了作者這輝煌的一生,是我也想寫一本書,儘管我寫作水平不好但練練總會好的,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把景物寫活得栩栩如生並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肯去練。

這本書讓我忍住了你難忘的親情啊!蕭紅不想念那裏嗎?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去哪裏遊覽一下。

無痕的雨,落下來燈滅了,人也走了,小女孩小女孩真可憐,那些該死的人,把這麼小的一個小女孩,也能活活被燒死,天上有了火燒雲,好像在說着人們犯下的種。種罪過。

我相信蕭紅一定會留念那個地方吧,畢竟把那個地方寫得那麼美,那麼美。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2

童年是快樂難忘的歲月,是稚嫩、陽光的時光。童年永遠無憂無慮,永遠天真快樂。即使偶遇挫折和傷感,童年也永遠洋溢着無暇的笑臉。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童年是人生中最爛漫、最難忘的一頁。我們一起來讀讀《呼蘭河傳》,感受作者蕭紅的童年吧。

《呼蘭河傳》記述了作者兒時在故鄉黑龍江呼蘭縣的親身經歷,作者蕭紅通過仔細的回憶,用抒情法和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寫作方法,創作了這部“回憶式”的巔峯之作。蕭紅在1940年寫這部作品,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激烈、最艱苦的時期,出於擔心家鄉、懷念家鄉,她寫下這部小說,這部小說不但是巔峯之作,而且寫作形式也別出心裁:書中寫了許多人物,但沒有主角,書裏寫了許多故事,但沒有主軸,全書七章可以獨立成多個故事,卻又儼然一體。這種獨特的寫法蕭紅運用得十分巧妙。

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親切,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主要介紹了呼蘭縣她家左鄰右舍之間的趣事和鄉里鄉親之間的'種種樂事。主要記述了自己小時候與鄰居、祖父在家中、鄉村間、菜園裏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書中多有語言、情景和動作描寫,十分口語化,讓讀者感受親切、親近。這本書看似普普通通,但又好像有種魔力,這是因爲蕭紅“回憶式”的奇妙寫作方法和嫺熟輕巧的文筆,這本書纔會被世人傳閱。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3

《呼蘭河傳》是民國女作家蕭紅所著。“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蕭紅以自己小時候的回憶爲線索,寫成了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小說。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蕭紅的一本自傳,更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講述她所看到的呼蘭河的風土人情。蕭紅用精湛的筆法再現從前呼蘭河的情景,勾勒出了一個個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描繪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使我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讀到蕭紅兒時和她祖父的趣事,我會情不自禁的笑起來;但讀到小團圓媳婦被婆婆害死,我的心如同針扎一般痛。等我在書中讀到曾經學過的課文片段,如《火燒雲》、《祖父的園子》時,更是激動不已,使我每時每刻都期待着未知的驚喜。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片段便是蕭紅兒時和她的祖父在園子裏玩耍的情景。她一會兒吃黃瓜,一會兒追蜻蜓,一會兒又去捉螞蚱……五月玫瑰花開,她摘了一大堆玫瑰花,插在祖父的草帽上,逗的'一家人和祖父都哈哈大笑,我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大笑起來。這樣天真可愛的童年趣事,怎能讓人不喜愛呢?

而讀到第五章小團圓媳婦被婆婆虐待時,我真是氣憤極了!小團圓媳婦才12歲,跟我一樣大,就做了童養媳,每天被婆婆虐待。她的婆婆對家裏的牲口都不捨得打,卻唯獨對小團圓媳婦毫不留情,每天打八場罵三場,還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最後小團圓媳婦得了病,婆婆還把她活活折磨致死。我非常慶幸自己現在生活在和平民主的時代,慶幸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呼蘭河傳》帶給了我許多,我閱讀了它文字的優美,也領略了它深刻的含義。珍惜當下。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4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並不繁華。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麼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因爲長得較高,怕別人說她謊報年齡,便說是十四歲,但儘管如此,人們還說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說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子。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說是可以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爲她身上有病有鬼,於是用盡了各種迷信辦法:請“雲遊真人”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開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後。從作者——一個四五歲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後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寫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悅伴着沉痛,隨着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我們瞭解過去,瞭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書心得15

看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呼蘭河傳》講了蕭紅小時候和祖父的故事,這本書的語言並不華麗,但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人和事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是愉悅的,正因有了一個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帶着他在菜園裏,摘黃瓜、澆水,給她點燈籠,讓蕭紅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祖父給蕭紅點燈籠了,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陳舊的、落滿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地把燈籠擦拭乾淨,點上蠟燭,給蕭紅玩,直到壞了爲止,但祖父依然笑眯眯的。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祖父卻有着驚人的耐心和寬容。首先,蕭紅翻箱倒櫃,家裏必須翻得七零八落的,一般家長見了都要大罵。其次,蕭紅找到了一個破舊的燈籠,一般的家長必須沒有耐心擦乾淨,點上蠟燭給孩子玩。更重要的是蕭紅把燈籠打壞了,祖父沒有把她臭罵一頓,居然還笑眯眯的。正正因有了這樣一位慈祥的祖父,蕭紅纔有了一個愉悅的童年。

蕭紅的童年是愉悅的,正因有了一個不平凡的村子。這個村子裏有一個作惡多端的大泥坑,這泥坑經常弄翻馬車,淹死人、牲畜,還阻擋了許多人的前進道路。有了這個泥坑,村裏裏頓時熱鬧非凡,翻了馬車擡馬車,人掉下去了救人,擋住了人從旁邊的牆上方爬過去。沒有一個人覺得累,更沒有一個人要把這個“無惡不作”的泥坑填平。我想,假如填平了這個坑,村子就恢復了冷清,變得寂寞,大家沒事可幹,失去了擡車的樂趣……當然了,這個泥坑也給村裏人帶來了“福利”,當牲畜淹死的時候,許多人都去搶豬肉吃,殺豬的撿了回去,就會以半價賣出去。在艱苦的鄉村生活中,處處閃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的光輝。

蕭紅的童年是愉悅的,正因有了許多人陪她玩耍。馮歪嘴子啊,她們家的廚師啊,都是她的“尋樂工具”,團圓媳婦只有十幾歲,她很樂意陪着蕭紅玩,樂此不疲,但她最終命運多舛。

咱們再也體驗不到蕭紅的童年生活了,但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人性的至純至美,仍然使我的內心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