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1

最近閱讀了《教師人文讀本》中懷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幾乎每個段落都有精闢、深刻的論述,聯繫和啓迪着今天的教育實踐,讓我深有感觸,以至我必須寫一篇學習讀後感的文章。

艾爾弗雷德·諾恩·懷特海(1861—1947),英國數學家、教育家。懷特海大聲提出“兩條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務虛透徹”。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們廣泛關注而產生着重大影響。它的實質是反對學校裏傳授死的知識和“無活力的概念”,反對學習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運用、檢驗或重新組合知識概念,認爲一切教育的中心應該使知識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識僵化。說得何等好啊!這些20世紀前期的論述,仍是今天的學校實踐中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大量復現式的枯燥教學,知識同實際脫節,是今天的學校突出而嚴重的問題。

同杜威“學校科目相互聯繫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幾乎一樣,懷特海“極力主張的解決方法,是要消除扼殺我們現代課程活力的各學科之間相互不聯繫的嚴重現象。教育只有一種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消除學科同生活的隔離,消除學科之間的互不聯繫,一直是20世紀教育革新家極力解決的問題,也是今天課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務。

懷特海反對灌輸式教學,他向有實際經驗的教師呼籲:不要認爲“只要學生紀律好,總能把一定分量的無活力的知識灌進他們的腦子裏去”。他舉例說,教兒童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掌握,但目的何在呢?傳統回答是:鍛鍊心智。懷特海指出:“這個回答雖有部分真理,但有一個根本的錯誤,就是很可能窒息現代世界的才華。”把兒童的心智比做死的工具,不管其創始人的權威和影響有多大,懷特海譴責這是“教育理論中的最致命、最錯誤、最危險的概念之一”,並且極富意義地指出:“心智決不是被動的;它是一種永不休止的活動,靈敏、富於接受性、對刺激反應快。”這或許是後現代課程家們最感興趣的思想之一。只有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動地位,才能減少教學過程中的浪費和厭倦現象。

懷特海反對教學中指向不明的大量考試:“每一所學校,要是訓練男孩子們準備小小的一套考試,一定要受到毀滅的痛苦。”他尤其反對脫離學校具體需要的校外統一考試:“一個以考察學生個人爲主要目的的校外考試製度,除了造成教育上的'浪費以外,不可能有任何結果”,只能是“扼殺文化的精華”。那些沉迷於考試和分數排隊(學生排隊、教師排隊、學校排隊),反覆組織統考、不斷印製試題的人們,是否求實地細想一下,這種工作的實際意義到底有多大呢?

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除了廣泛接觸和評析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外,還深刻揭示了兒童成長的階段和學習道路。他認爲兒童的心靈是成長着的有機體,而成長和智慧發生在自由所給予的創造機會與學生學習知識之間達成平衡之際。他提出“教育韻律”——渲染(遊戲)、精確(掌握)和概括化(抽象),認爲這三者不斷統合而非序列地排列。他提倡在小學和初中以觀點的渲染和遊戲爲主,精確和掌握的發展始於高中,而抽象和概括則爲大學時期的焦點,學校若脫離這一大致的計劃,將違背學習的自然韻律。顯然,這是誇美紐斯提出的自然適應性原則的延伸,它有益於教師認識不同時期的學生學習特點,從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值得我們深深體悟。

我們在談論教育的目的時,很多是指向着未來結果的。然而,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教育的結果和教育的目的絕對是兩回事。這點我們通過閱讀懷特海地《教育的目的》即可獲知。懷特海告訴我們,教育改革,應該改掉那些束縛人的心靈而無活力的教育制度爲目的。教育部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和規劃綱要(20xx-2020)》,期中所表露的許多思路皆旨在對教育制度除舊佈新,這纔是教育改革方向所在。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2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名叫《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文學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書中通過一個小學生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對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像老鐵匠、老石匠、賣菜婦女、賣炭人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看似渺小、看似平凡,但渺小中見偉大,平凡中見真情。書中還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學生形象,有表現優秀的,也有表現一般的;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但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肯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最打動我的是《意外的事故》那一篇。那是小學生安利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三年級的學生洛貝諦在校門口爲了救一個自己並不認識的小男孩,自己的腳卻被卡在了車輪下面,受了重傷。讀了這個故事,我發自內心的佩服洛貝諦,他當時僅僅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就能奮不顧身地去救一個陌生人,真是一個捨己救人、關愛他人的小英雄!人人都會愛,人人都有愛,但大多數人只是限於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好友。而洛貝諦卻跟別人不同,小小的年紀,他就能做到不光愛親人朋友,也愛陌生人。如果是我的話,在突如其來的險境面前,目睹一個我並不認識的人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可能就只是一個呆呆的、受了驚的旁觀者。我真應該向洛貝諦學習,學習他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對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要付出關愛。

讀着《愛的教育》,我感動頗多;合上《愛的教育》,我心潮澎湃。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彷彿就站在我眼前,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想想自己,真的感到自己是那麼渺小,有那麼多的地方需要向他們學習。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洛貝諦、卡隆等優秀人物學習吧,少一點自私,多獻出一點愛,用愛的鑰匙去打開人們封閉的心扉吧!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3

“家”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東西,有人漂泊四海爲家,有人堅持鄉村是家,有人認爲家人是家。我們每個人對於“家”的情感和定義也不盡相同。

春節已過,又是離家的日子了,我們離開的是家人的牽掛,奔赴工作崗位了,希望酒淺的這個小文能夠讓你回味家的味道,就算揹負行囊再次上路,也產生一些共鳴吧。

今年的春節過的冷清,因爲我很不孝的把母親在大年初二氣的獨身回去老家了。有人說,沒有孃的地方就不是家,其實多年以來我就是這麼覺得。

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抱怨無法和父母溝通,但是我也從來沒有正面溝通過,因爲我不願意花時間在這些小事上糾纏,也不想總是吵吵嚷嚷,因爲時代觀念問題,註定我們都無法說服對方。

這段關係中,最終就是隻剩下了憤怒和不滿,以及不能得到的和給予的尊重。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尤其在憤怒的情緒下,尤其對於自己最親密的人,比如父母、妻女……

到底什麼導致了這一切,真的原生家庭嗎?最近幾天一直在思考,整個社會的教育就是如此。最起碼90年代的教育如此,讓人羞於表達。

我們在傳統的教育中,歷來尊崇儒家孝悌,夫唱婦隨。但也許這正是我們無法面對親人的原因,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充滿了責任,獨獨缺乏了愛的教育,我們對父母不好,發脾氣,會被冠以不孝順的名號,而不是不愛父母。我一直以來就是認爲我對老婆好,完全是因爲愛情,對父母好,因爲是親情,是愛。而不是所謂的責任和孝悌。

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總是羞於表達愛意的,夫妻之間,總會以老夫老妻,而羞於說出我愛你,出門的親吻羞於表達,父子之間母女之間,更是如此,在觀念中,我們的父母總是那個慈祥默默爲子女付出的人,甚至媒體都在這麼渲染,比如年前刷屏的那個視頻《啥是佩奇》,我想表達的是我們表達愛意的形式很多,不僅僅是侷限於過年、母親節、父親節……何必過於形式化制式化,我們的社會不該是這個樣子的,父親就在父親節,母親就在母親節,母親必須和藹可親,父愛必須沉默寡言,現實呢?現實不是你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大多情況是什麼?是煩惱越說越煩,事情越談越崩。

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不是除了盼孩子之外就沒有別的事情,不是除了年夜飯就沒有了親子時光,子女呢?不是不逢年過節就不能打個電話。

我們的教育太侷限了,把我們都框在了一個圈子,無形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表達愛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能一過年就提母慈子孝,複雜的世界坍塌成了幾個簡單的模式,侷限了我們整個社會對家的理解,進而影響着我們愛的表達。

我們教育中缺失了愛的教育,總是在強調孝悌,當然不是說兩千年來的儒家文化不好,我只是覺得可以有更深層的人類感情來處理事情,而不是用孝悌道德層面的東西來約束。如果我們都能夠自如的表達愛意,接受來自對方的愛,相信效果會更好。

前段時間在老家,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小侄子的語文讀本,《愛的教育》,心頭一驚,我們的教育已經開始關注這些了,昨晚我在kindle搜索了這本書,這本書居然是一個意大利人在1886年的著作,民國初期就傳入中國,夏丏尊先生根據日、英譯本翻譯成漢語,豐子愷插圖。

這本書的譯者夏丐尊言到:“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爲世間要如此纔好。於是不覺就感激、就流淚。這書一般被認爲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爲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爲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係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如何愛人如何表達愛意,讓我們的家庭更美滿,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甚至人類更進步。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4

全省“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充實而有意義。兩年前南昌市青山湖區教研室主任、江西省數學學科帶頭人、小學特高級教師劉小兵爲我們學員帶來的《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課》具有實際操作價值。他的講座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學員。我邊聽邊想,“如何上好一堂課”,雖然隨着教學體制的歷史變更,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提法。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不管在什麼時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始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不過是隨着歷史的進步,這一要求越來越明朗,越來越完善。我國早期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張“求真”。他在“曉莊師範”時期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自勉。後來又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師”,“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等提法。這些提法都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觀念,確定了教師教學的服務意識。其實我們的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且行且思的過程中會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脫胎換骨。

其實,在教育教學新理念的衝擊下,自己也有過許多困惑和矛盾。比如,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數學課要淡化教的過程,突出學的過程,課堂上勢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學生交流了、合作了,但有時效果硬是沒有直接告訴結論再依照結論反覆演練習題來的學習效果強。這是爲什麼?有時,我在想,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短期內你的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沒有喜人的收穫,但我長此下去,每一位教師都致力於這種研究實踐,我們培養的學生就未必會是上面那種局面。如果允許,給我一個班,從小學一直教至高中,又會怎樣呢?

信念能支撐我們從困境中走出,堅定信念,不爲不如意牢騷滿腹,把陽光般的心情帶進教室,影響學生的不只是我們的學識還有寫在臉上的表情。讓學生有自信心,先得自己有自信心。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再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自然好上了。“要播灑陽光到別人心裏,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羅曼羅蘭的這句話又一次讓我領悟了幸福的真諦。

課堂教學是教師最真實的原生態生活,教學天天在進行,教學中的問題也時時在發生。但是我不爲了追求浮華的教學效果而泯滅學生的天性,“實事”中“求是”,去追問和解決問題,達到“爲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研究”的目的。

寫教育敘事是對自己教育教學過程的一種反思和修正,當自己的博文得到專家的推薦,同仁的引用,那種莫大的幸福和快樂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

且行且思,讓我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讓我的教學生涯變得更加有意義和有價值。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5

最近看了作家Amicus寫的作品《愛的教育》。故事講的是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十個月寫的日記,寫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卻處處流露出真實感人的情感,讓我哭了好幾次。書中介紹的人物,是待人和善、品質卓越、學識淵博的多蘿西,善良正直、樂於幫助弱小的卡隆、身心殘疾、堅韌不拔的'耐莉。他們都用平凡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身邊平凡而真摯的愛情,讓我深受感動。

看完這本書,我知道“愛是陪伴,陪伴我們讀書”;愛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愛在我們每個人心裏;愛是責任,是幫助,是關心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學會關心家人,幫助別人,承擔責任。

在這本書裏,我知道父母對我們要求嚴格是爲了我們好,但希望我們能更努力,更堅強。我知道,你可以通過幫助別人來快樂。

這本書裏有很多東西讓我印象深刻。在這本書裏,我羨慕安利有那麼多好朋友,佩服卡羅娜的樂於助人,同情納利的不幸。印象最深的是卡羅娜,卡羅娜是納利的“保鏢”。他既勇敢又善良,經常幫助被欺負的學生。其中,他幫助的納利是殘疾人,右手骨折,駝背。因爲納利駝背,經常被其他同學嘲笑,甚至有同學拿着書包打他的背。卡羅娜每次看到都會勇敢地站出來說:“你再敢欺負納利,我就不攔着你!”他總是勇敢地站起來,幫助納利不被其他學生欺負。

看完之後,我被卡羅娜的勇敢和善良所感動。我覺得應該向卡羅娜學習,做善良勇敢的人,幫助弱小的學生,不嘲笑殘疾人,做樂於助人的孩子。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6

今天中午吃了午飯,我到我聯繫的六一班教室,教室裏已有一二十位學生了,其中我叫得出名字的XX、XX,XX等。他們給我介紹誰是XX,說XX的外號叫“XX”。一邊介紹,一邊笑,挺開心的。XX走到我身邊,我輕輕摸着他的頭說:“你就是XX呀,挺不錯的哈,那天在操場裏撿到兩元錢交給校長,我移交給了XX老師。”又一位男生過來,笑眯眯的,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叫XX。“哦,真不錯,你不是我們的鎮長吧!”我一邊笑一邊說,“前幾年我們鎮的鎮長就叫XX。”說着說着我無意識的看了看黑板,黑板右下角寫着一些學生的.名字,名字後面寫着1呀,5呀,35呀的數字,我不解的問在場的同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同學七嘴八舌的告訴我那是罰做清潔的天數。“哎呀,我的天呀!”我吃了一驚,特別是看到寫有35的同學。我說:“那個同學夠慘哈,這個月的地他就包了喲。”一個同學說:“是呀,這是班上定的規矩,哪個喊他不掃地逃跑呀!”於是我和同學們探討起不做清潔該不該罰,如何罰更有效。當聊了幾句,XX老師進教室輔導來了,我離開了教室。

晚上我回到家裏,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是啊,現在學校對學生行爲實施教育評價和教育強化的方式無非就是兩個字“獎”和“罰”。“罰”的形式很多,如罰掃地,罰寫作業,罰學生跑步,罰學生不回家吃飯或晚吃飯,罰站,罰錢,罰跪等。於是我百度了一下“罰”的意思,百度上是這麼解釋的:“處分犯罪、犯錯誤或違犯某項規則的人:罰款。罰球。懲罰。罰不當罪(處罰過嚴或過寬,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當)。獎賞”讀了罰的意思,對如何實施好“罰”的教育有了一些啓示:

1、罰是必要的的教育手段,對不守規則的學生就是要罰;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2、罰要定好性質。是犯罪?是犯錯誤?是違反各項規則?對於小學生來說,一般是違反各項規則。

3、罰要量好“刑”。罰的數量、力度要合情合理,便於學生接受、可行。諸如有的學生沒寫作業,教師罰學生重寫50遍,很明顯沒有考慮罰的數量。

4、罰要及時兌現。要及時督促學生完成,避免秋後算總賬的做法。

5、要有減罰的措施。學生改正不足及時、表現好可寬大處理。

6、罰不能有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行爲。如魏書生老師班上學生違反了班規罰學生在全班唱歌、罰學生寫500字的說明書等。

7、“罰”要與獎勵相結合,與強有力的學生思想工作結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相信通過以上“罰”的思考,一定能夠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7

一、提高認識,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縣委精神上來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按照省委決定和縣委安排,鎮黨委開展領導幹部作風整頓建設活動,對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打造“綠色鬱南”具有重要意義。作爲一名教師,我一定要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市、縣委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新部署,做到政治堅定,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確保政令暢通。

按照“爲民、開拓、務實、清廉”的基本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把整頓作風與不斷推進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牢記根本宗旨,堅持立黨爲公,執行爲民,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

二、求真務實,發揮自身表率作用黨政辦的幹部職工,代表着黨委、政府形象。好形象靠好隊伍樹立,好隊伍靠好班子帶領。我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切實發揮好表率作用,帶動本級老師在教學質量方面有一個新的提高,爲建設教育強鎮作出我的貢獻。

(一)提高素質,勤奮學習。學習,是幹部增長才幹、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是作爲一名幹部終身的任務。寬廣的視野、正確的決策,來自不懈的學習。我要通過學習,增強自身工作的預見性、洞察力和駕馭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動性和自學性。加強法律政策學習,熟悉中央大政方針,正確研判宏觀形勢,善於捕捉髮展機遇。向先進學習,學先進的理念,學成熟的經驗,爲我所用,助我發展。 (二)顧全大局,暢通政令。暢通政令,是確保步調一致、奪取勝利的法寶。我要進一步增強大局觀念、全局意識,樹立“一盤棋”思想,自覺服從鎮黨委的統一部署和重大決策。強化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到位要履職,履職要到位,增強執行力,做到“說了算,定了幹,幹就幹好”。帶頭維護團結,同級組其他成員多溝通、多尊重,少猜疑、少埋怨、少拆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三)實事求是,狠抓落實。求真務實是幹部的應有品格,是衡量幹部作風好壞的重要標誌。羣衆最反感的是搞“花架子”,做表面XX作風漂浮,工作不實。我要從自身做起,在黨政辦大力弘揚務實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改進會風和文風,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崇尚實幹,絕不空談,扭住目標,鍥而不捨;講求實效,不圖虛名,不搞浮誇,讓事實說話。

(四)嚴於律已,廉潔從教。作爲一名老教師,我要樹立做任何工作都是爲黨工作的理念,淡泊名利,一心爲公。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縣紀委的要求,堅持“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牢記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遵守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經得起考驗,守得住底線。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常懷感激之情,常葆進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三、突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 “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是這次作風整頓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黨政辦要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必須狠抓作風整頓建設。

(一)圍繞目標,狠抓作風整頓。過去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績,令少數幹部滋生了盲目樂觀的情緒,這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們要通過作風整頓建設活動,清醒地看到與其他縣鎮的差距。堅決破除“守攤子”、不思進取的觀念,確定更高奮鬥目標,爭創更好的教學成果。

(二)大膽創新,狠抓作風整頓。改進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思路,是教學工作始終充滿活力的關鍵,如果僅憑經驗辦事,按部就班,不願創新,怕承擔風險,就會被時代發展的車輪遠遠地拋在後面。我們要通過作風整頓建設活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與時俱進,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引領推動各項工作朝前發展。敢於改進教學方式,講究教學方法,不斷增強幹部的綜合素質。善於運用科學理念改進工作程序,以此激發創造活力。爲此,我們要營造一種尊重創造、尊重創新的`氛圍,保護創新的熱情,鼓勵創新的實踐,寬容創新的挫折,不斷增強整體創新的能力。

(三)迎難而上,狠抓作風整頓。發展在克服困難中實現,才幹在克服困難中增長。我們在發展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關鍵是以什麼態度來對待。我們要通過作風整頓建設活動,堅決反對遇到困難就躲,碰到麻煩就繞,遇到阻力就退的現象,要直面困難,敢於碰硬,用動態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努力解決難題。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8

每個假期,我都經常去書店看書。暑假的第一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書店看書。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裏,一本書包在一個粉紅色的書皮裏,封面上有《愛的教育》個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瀏覽了一兩篇XX,很感動,就買了這本書… 《愛的教育》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用一個四年級孩子安利柯的眼神和語氣,給人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故事裏有善良的卡隆,優秀的德羅西,勤勞的西迪,可愛懂事的波萊科斯……他們給了安利最真摯的友情,最美好的回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師,給了安利最無私的愛,教會了他包容和理解。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真正明白了愛情的境界,才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愛情。我記得兩週前我感冒了。吃了一天藥,病情一點也沒好轉。整天迷迷糊糊的,走累了。爸爸媽媽都急着要看到我這個樣子。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開着摩托車載着我和媽媽去醫院。父親排隊掛號,母親領着我在診所排隊。

一羣羣人擠在醫院裏,排隊交費、抽血、打針、吃藥……一直等到下午三點。看着父母的'眼淚順着我的臉頰流下來,他們大汗淋漓。第二天是星期天,媽媽讓我在家按照醫生的指示吃藥。我以爲週一可以去上學,可是週一一大早就吐了拉,走不動了,更別說下樓了。

我爸又騎摩托車帶我和我媽去醫院了。我父親一直揹着我走,我母親一直在上下排隊.連續一週在醫院檢查輸液。爲了讓我早日康復,爸爸的背彎了,媽媽的腿也疼了。我忍受着痛苦,卻享受着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我默默發誓:從今以後,我會盡我所能去愛我的父母。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愛的海洋中。當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發現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愛情時,我們不應該忘記把自己的愛送給別人。

同學們,讓我們張開雙臂愛我們的老師和同學,愛我們的父母!我堅信!只要我們都付出一份愛,這個世界就會變成一個美麗的地方。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9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有太多的教育家推崇愛的教育,因此老師們也積極將“愛”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然而作爲教師,光有滿腔的愛而缺乏耐心,我想那並不是真正的愛。

說實話,我覺得自己並不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師,有時甚至可以說是缺乏耐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在這重要的一年裏,我再一次接觸到了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很開心,因爲我期待彌補過去對待一年級學生經驗上不足的遺憾;我也很苦惱,因爲和之前的班級相比,新一屆的小朋友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有着十分鮮明的個性特點。每天,小朋友們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我從耐心處理到應接不暇直至喪失耐心。幸運的是,在我身邊總有前輩老師幫助我,指導我,鼓勵我。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詞語:“感統失調”,也叫作感覺統合失調,它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學習能力障礙。對於這一詞語的認識和了解,我想我得感謝同辦公室的王老師。王老師也是一位一年級班主任,在她的班裏有這樣一個小朋友:當其他同學已經快速、整齊地排好隊時,他卻仍是慢慢悠悠地踱出教室,手上還莫名地不知在玩着什麼;當其他同學能夠自覺地在作業本上畫好計分線時,他卻連計分線該畫在哪兒還不知道,甚至在老師幫助放好直尺只需他畫上一筆的情況下,他竟然偏離直尺,徑直往別的地方畫去……

直到有一天,王老師回到辦公室,對我們說:“這個孩子有感統失調,我好心疼他。”然後,王老師開始嘗試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可家長們的態度卻讓她感到失落。面對家長如此消極而又有點牴觸的情緒,王老師用一個真實、成功的`事例最終說服了家長。原來,在王老師原來的班級中,也有這樣一位感統失調的學生,然而由於發現的時間較晚,等到意識到的時候,孩子只能依靠藥物來治療了。面對孩子因爲長期服藥而體質愈差的情況,家長們曾一度想要放棄,但在老師的耐心勸導與陪伴下,孩子後來在初一摸底考試中取得了班級第二的好成績,走上一條不一樣的希望之路。王老師深知7歲是幫助孩子治療感統失調的黃金時期,因此她在教學中對這個小朋友充滿了耐心。

當他又一次手舞足蹈地從教室裏出來排隊時,王老師鼓勵他:“你今天能做到快速排隊,真棒!王老師期待你下次能安靜、整齊地排到隊伍中,好嗎?”直到他能做到排隊快、靜、齊。當他還是不會畫計分線時,王老師就利用課餘時間把他帶到辦公室,手把手地去教他,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不再有錯誤。

王老師說過:“如果說自閉症的孩子是遺落在地上的星星,那麼感統失調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就在幾天後,我偶然的發現我們班也有一個“小天使”。在小尹同學接連四天的遲到後,我忍不住把他堵在了教室門口,問他:“你知道你今天又遲到了嗎?”結果卻只換來了他漫不經心的一句“我知道啊。”同一天,在我不知強調了多少遍課間安全問題後,他依然在玩危險遊戲,於是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來問:“老師有沒有說過課後不要玩危險遊戲呢?”竟然換來了他同樣的回答。我又問:“你是不是沒聽到老師說的話呀?”他回:“好像是的吧。”這時我才意識到似乎有那麼點不大對勁。於是我趕緊聯繫家長,值得慶幸的是,尹媽媽每週堅持着讓孩子接受注意力訓練。對於家長這麼重視孩子的問題,作爲老師,我在第一時間就表示了支持與配合。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也試着去包容孩子的一些行爲,耐心指導他的不足,另外,每天我都會和家長分享他的作業情況,對孩子和家長進行鼓勵。隨着家長與老師的耐心陪伴,小尹同學的表現越來越好,我相信他將來會變得更棒!

耐心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我們不追求事業的輝煌,只需保有一顆平常心,用樸素的愛與耐心對待學生即可。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10

愛像空氣,它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愛是開起我們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彷彿經受了一次“愛”的洗禮。

這個故事看了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突然想起愛是多麼的.神聖、高尚與奧妙。這裏有對國家的愛,有對父母的愛,有對朋友的愛,還有陌生人之間的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學,在玩雪時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職員的眼睛。他當時非常害怕,但在同學卡洛菲的鼓勵下,勇敢地去承認錯誤,老職員接受了他的道歉,並且還送給他一枚郵票。

於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同齡人,愛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還能閃光嗎?“寒窗”十數載,除了書上所學的知識;我們還學會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爲自己找藉口;當然我們帶學習用品不是爲別人帶,而是爲自己所用。爸爸媽媽應該爲我們做好一切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因爲這是他們的任務,而我們只要懷着一顆好好學習和感恩的心就好了,僅此而已。如果心中沒了感恩,也就失去了美好的前提。我認爲人類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顆感恩的愛心。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