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改革心得體會

改革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改革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改革心得體會

改革心得體會1

20xx年的春天,對於全國的少先隊輔導員來說,是一個嶄新的春天,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合印發的《少先隊改革方案》,猶如春風化雨,沁人心田。我想,這必將是一次大的改革,讓隊員更喜歡少先隊,讓輔導員更熱愛少先隊。增強隊員的自主性,指導隊員學會“當家作主”,成爲少先隊真正的.小主人,將來才能做國家的主人。讓有意義的事變的有意思,讓隊員站在少先隊活動的正中央,讓隊員在活動中快樂成長,時刻準備着,做共產主義接班人。

出生於紅色熱土,聆聽着紅色故事,工作在紅色陣地,汲取着紅色能量的我,作爲一名沂蒙山區的少先隊輔導員,將銘記先輩的教導,帶領隊員們講好“沂蒙故事”,讓“沂蒙精神”綻放絢麗的花朵,在少先隊員的心中生根發芽。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領隊員茁壯成長。我將紮根少先隊輔導員工作,多學習,多研究,多反思,多總結,緊跟新時代少先隊隊員的需求。“在春天裏,與隊員一起,快樂前行” 。

改革心得體會2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場傳統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革命,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新課程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爲核心和最爲關鍵的環節。因爲教育必須着眼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着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回顧我們所走過的歷程,其中有艱辛也有欣慰,有苦澀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進步,使我們對新的課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使我們有了全新的轉變,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師角色,從“前臺”向“後臺”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首先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教師的角色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舞臺,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天地。教學不是爲了控制學生,而是爲了促進學生髮展。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準確定位,從講臺走向學生,以追求進,以學論教,以學定教。將課堂教學的視線集中到學生身上。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師進則生退,師退則生進。教師在課堂爲學生學習騰出的空間有多大,學生髮展的餘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課中,教師剪輯了一段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錄像,讓學生在課堂裏朗誦,製作一個簡易版的現場MTV。學生情緒高漲,自排自編,分工合作。而教師則在旁充當助手。

二、師生交往,從“學說”向“對話”發展

現代心理學認爲:兒童在無拘無束的時候,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記憶力增強;反之則思路阻塞、反應遲緩、心靈封閉、無創造性可言。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活力,有待於點燃的火炬。”因此,課堂改變教師的“話語霸權”,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平等的教育環境顯得尤爲重要。通過交往,重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對話,開放學生的心態,凸現學生的主體、張顯學生的個性、解放學生的創造性。改變以往“教得辛苦,學得痛苦,結果還是不滿意“的現狀。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例如,在教《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先讓學生跟着小導遊邊看錄像邊聽解說,到金華的雙龍洞去走一趟。接着讓學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話說說金華的雙龍洞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然後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大多數問題集中在“雙龍洞有哪些特點”這一關鍵問題,抓住了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文章的重點。這節課的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了新穎獨特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質疑、解答的興趣。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因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習方式,由“教師講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語文教學似有“滿堂灌”走向“問答式”的傾向,包括所謂的“啓發式”教學,有的實際上走進了“問答式”的“衚衕”,只是略變了一點花樣,由教師講變成了學生講。從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這種教學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於培養學生“善思”的品質,“分析課”往往不需要學生去思考,“問答式”教學也只能讓部分學生髮展表“高見”,造成大多數學生思維的禁錮。2、不利於形成學生良好的學法。教師的講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見”,學生還是不知道怎麼學。3、不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閱讀不單是認知活動,更是情感活動,應在一讀一研一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與文中人物同悲歡、共愛恨。這種情感是語言難以表達的,教師和學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難以引起共鳴。

具體而言,培養學生的自我體悟應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朗讀領悟。這實際上是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的過程,共內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資料,瞭解本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的特點,讀準、認清文中的易錯字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瞭解文章的大概內容,質疑問難中找到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如在教《鯨》一課前,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蒐集了很多鯨的資料,從鯨的樣子,種類,生活習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動的介紹,使大家對鯨有了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也一下子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深究感悟。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對“問題”形成的認識質量如何,自己還要通過聯繫學習和生活的原有認知,進一步領會、反省、驗證,在聯繫中“澄清”對問題的認識。

3、討論省悟。在反饋中評議,在評議中內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談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形式,回顧自學內容,交流學習收穫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時引導學生就自主研究過程中自己及同學的參與度,自主研究的質量、速度等方面展開評議,以改進原有的不習方法,歸納出新的學習策略等。

四、教學平臺,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課堂教學“封閉型”主要表現在:1、教學內容固定,語文課僅僅圍繞教材進行教與學。2、教學手段單一,通常的語文課,教師主要靠一本書和一支筆,較少使用錄音機和投影儀,更不用說是“網上”瀏覽了。3、教學形式呆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教學組織導致的後果,一來扼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二來縮小了學生的語文視野。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尤其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更是刻不容緩。

語文課堂如何走向開放呢?

1、教學內容開放。以教材爲主,輔之以國內外重要新聞,本地區的熱點問題,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學手段開放。信息時代的語文課堂教學迫切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幫助。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運用,增大了學生的信息量,縮小了讀者與作者之間在時空上和認識上的差距,使教學課堂實現了由平面、單向向立體、多向的轉變。

3、教學形式開放。語文課堂的教學組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會;還可以圍繞每個階段的語文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語文綜合活動。如在教《西門豹》、《田忌賽馬》兩課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這些故事內容。結果,有的學生“講評書”,有的畫“連環畫”,有的進行“賽場實況轉播”,有的排演課本劇……學生準備的過程中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反覆地推敲,反覆研讀,有的還要看“電視書場”,聽“實況直播”。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在此基礎上,我還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這樣的語文學習,不僅學生喜歡,而且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穫,已遠遠超越了語文學習的本身。

五、作業設計,從“剛性”向“彈性”過渡

教師應該將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根據循序漸進的原理對各種練習材料加以提煉和編排,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向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從衆多方案和活動中選取與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相當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和興趣。象愛因斯坦這位善良的老人所說的那樣:“學校所規定的作業會被當做一種禮物來接受。”那麼如何讓作業變成禮物呢?我認爲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觀察作業。如學了《爬山虎的腳》後,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爬山虎到底長什麼樣,爬山虎到底是怎麼往上爬的。

2、調查訪問。學生自由組合成調查小組,到學校各個班級收集名人名言,並做成一份手抄報;調查同學的生日,聯繫方式,製作“班級同學聯誼卡”;由家長帶領到超市去參觀,做一份“超市物價、品種”調查表。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後,讓在調查訪問後設計保護地球的廣告,寫一條新穎有趣的廣告詞。

3、課外閱讀。其一,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學習《景陽岡》、《草船借箭》等故事時,可鼓勵學生閱讀原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其二,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4、動手操作。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篇課文後,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西沙羣島的知識,並用各種形式展示在同學們面前。做這樣的作業,學生興奮,老師高興,有時連家長也會參與,一舉多得呀!

5、表演劇本。在學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後,可讓學生排演成課本劇。如學了課文《晏子使楚》後,讓學生試着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爲具體的形象。

6、預習新課查閱資料。預習新課,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是我們每週五必須佈置的家庭作業。同學們通過上網,去圖書館,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獲取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並在來校後和同學們交流。這項作業激發了同學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課內外結合的理想效果。

六、評價模式,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現代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發展學生其他方面的潛能,諸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走進新課程後,評價方式也多樣化,不僅重視量的評價,還注重質的評價。

1、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開展評價活動,而且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見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

2、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外活動評價。學生能力的體現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在活動中最能夠展示學生的能力,同時會使每個學生受益匪淺。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不愧爲促進學生髮展的良好時機。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如開展“書海競帆”讀書活動、“妙趣橫生”的講成語故事比賽、“未來之星”習作大賽等。

3、促進學生髮展的生活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學習,又包括生活的多個層面。可以每月制定一個目標。這樣有助於目標的實現,也會使學生感到實現目標的喜悅之情,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每月底對班內進行一次月總結,對錶現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分設“表現突出獎”和“突出進步獎”。當孩子們的努力得到回報的同時,心中也會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表現得更好。起到了發展性評價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不但改變了教材和教法,它更從思想深處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現在,新課程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們第一線的教師們認真地鑽研、紮實地實踐,及時地總結,長此下去,新課程之花必將越開越豔,並能結出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

改革心得體會3

20xx年4月28日,榆林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爲我們做了題爲《課堂教學中的困惑與出路》的報告,聽了報告後我有很大的收穫:

一、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十年來,課堂教學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沒有從實質上改革,教師還是以講爲中心,以講論講,教師生怕學生自學時亂講話,所以,教師就滿堂灌,認爲這樣,學生才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這樣的教學模式必須得進行改革。

二、要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改革 ,是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參與和積極自覺的學習態度上。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自覺積極的學習教育,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師生間合作默契,同伴間團結合作、和諧民主,樹立新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是學生的同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爭取將每一節課堂都打造成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是分爲三部分:預習,展示,反饋。即10+30+5時間模式,每節課教師佔用5—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要保證得到30分鐘,課堂達標5分鐘。預習環節是把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的右上角,讓學生自學。 展示環節,一般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小組展示,交流預習成果,然後進行全班展示,學生會的不展示,不會的出錯率高的進行展示,師要給與及時的評價。反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羣體,對他們進一步檢查學習情況,看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

兵練兵,兵強兵的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高效課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導學案獨學,找出學習困惑;圍繞困惑對學、羣學、尋求幫助;以小組爲單位小展示;根據小展示暴露的問題進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三查”即查自學的進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對子查,讓每一位學生都過關。

在高效課堂中,教師不再是以前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直接參與者;教師應稱其爲“導學教師”、“大同學”;講課應該稱其爲“課堂學習”、“指導學習”。

我們還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我堅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一定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決心儘快適應這種教學方法,大膽的放手,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

三、高效課堂的實施

新課程改革下,我認爲最先解決的問題是:

1、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怎樣在分組合作以後維持學生的紀律?現在的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差,自制力也不好。現在進行的合作學習,但合作的意識並不明確,這不等於是合作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己學會讀書,學會自己完成作業,自己動腦解決問題,能用寫或者畫表達自己的感受。還需要在學生養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時,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真正的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爲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改革心得體會4

通過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我對新課改有深刻的認識、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使學生改變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新課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把學生作爲主體確立起來。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孩子、多賞識孩子、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着、而不是統治者。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課改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無數的創造空間、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在改革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運用這一新興的學習形式創造出最優的學習效果、是我們教師當前最應當思考的問題。

改革心得體會5

本人在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具體彙報如下。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一門主要課程,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重視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着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爲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映射、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爲: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啓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本人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爲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改革心得體會6

“一室一站五隊”警務運作模式的核心價值是在不增加警察數量的前提下,通過對公安機關現有警力資源的挖掘與重新配備,將警力下沉、警務前移,增強公安派出所警務實戰能力。其運作模式爲:在派出所成立指揮研判室、街面警務工作站、社區警務隊、治安隊、刑偵隊,加上縣局在派出所下設的巡邏中隊、法制中隊即稱爲“一室一站五隊”輔以機制、制度和裝備設施,保障它有序高效地運行,它的出現順應了社會現實需要和公安工作改革的要求,體現了警務改革突出實戰化的特點。

概述所謂“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是指爲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治安需要,根據公安派出所的職能定位和改革要求,將各種警力資源重新配置,充實和調整派出所警力,使得警力向基層一線傾斜,警務前移到社區和街面,將下沉到派出所的警力整合成指揮研判室、街面警務工作站、社區警務隊、治安工作隊、刑偵隊、巡邏中隊、法制中隊,分別賦予各隊室相應的職權與責任。使派出所工作既有明確分工,又能相互協同的一種警務運作模式。“一室一站五隊”模式在全國各地內涵、稱謂不一,有的叫“一室一站三隊”,也有爲“一是一站四隊”,還有“一室三隊”、“一室四隊”根據派出所工作實際而定,各地內涵、稱謂雖有差異,但警力的基本架構與運作機制大致相似,故不作細微區分。最早實行“一室一站三隊”警務模式的是在廣州市的一些公安派出所,之後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城市派出所,現在西安市公安派出所也在探索推行,形式和內容上一直在完善。

“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主要是針對城市治安特點和要求提出來的,當前我國城鄉"二元"格局依然存在,城鄉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治安狀況有着巨大差異,而且城市和鄉村還存在地區差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下的今天,城市中人羣居住密集,人員構成複雜,交通發達,信息交流和人員流動頻繁,財富集中,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導致治安狀況和治安要求複雜多變,對於城市公安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警務運作模式相比傳統“劃分警區,包片負責”的警務方式,能較好地實現打擊有力,防範嚴密,管理有序,控制有效的工作目標,由於鄉村村落分散,人們大多以同族同姓聚居在,經濟以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爲主,交通戰線長,人員流動緩慢,因而鄉鎮派出所警力投入較少,警力構成簡單,職責權限大都集中在縣城或市區的派出所,其警務運作方式顯然不可搬用“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即使同是城市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警務模式在警力構成和勤務方式也存在明顯差別,不可死搬硬套。

公安派出所實行“一室一站五隊”警務運作模式,警力資源按“打,防,管,控”職能目標進行專業分工,根據每一名民警的工作特長,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則成立“一室一站五隊”即:指揮研判室、街面警務工作站、社區警務隊、治安隊、刑偵隊、巡邏中隊、法制中隊。其職責是:指揮研判室負責戶政管理,情報信息收集上報,警務分析研判指揮,對外宣傳、檔案管理與警務保障;街面警務工作站負責街面、人流聚集區、主街主幹線的人員盤查、現場應急服務、諮詢救助、堵截查控;社區警務隊負責社區警務室、安全防範宣傳、轄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點人員管控和服務羣衆工作;治安工作隊負責110接處警,信訪維穩、維護公共秩序,查處治安案件;受理羣衆在危難時刻的報警及接警;刑偵隊負責轄區內簡單刑事案件的偵破,配合刑偵部門破案;巡邏中隊負責轄區內的`巡邏,盤查及應急處突增援,工作可採用“網格化”包時段的網格化巡邏,增加見警率;法制中隊負責執法工作培訓教育、案卷審閱流轉、執法質量考評、執法公開等工作。

“一室一站五隊"既分工又協作,由所長統一指揮,副所長及派出所領導班子成員兼任主任、站長、隊長,與室站隊民警責任綁定,各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指揮研判室掌“情”,街面警務查報站管“面”,社區警務隊攻“防”,刑偵隊主“打”,治安隊突“調”,巡邏中隊司“控”、法制中隊提“質”,各警種分工明確。戰時指揮研判室統一指揮;街面警務查報站負責攔截查控、穩控社會面;巡邏隊、治安隊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先期處置案件;刑偵隊迅速展開調查,確定偵查方向和工作對象;社區民警隊積極配合,摸底排查、收集挖掘破案線索;法制中隊負責執法質量把關審批,這樣就避免了多個警種各自爲政,出現各幹各,重複乾的局面,而是捏成一股繩,整體聯動,形成合力。

“一室一站五隊”模式在運行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沒有賦權賦能的前提下,只是將派出所的警力簡單劃分成幾塊,被基層民警戲稱爲“換湯不換藥”。二是派出所隊伍建設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機制,不能把轉移的警力真正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三是綜合配套措施跟不上,有關“一室一站五隊”不是簡單的機械組裝,要使新的警務模式長期有效地運行起來,必須使“一室一站五隊”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派出所警務改

革是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程,絕不是簡單的警力、機構重組。

一是爭取上級組織應全力支持。現今城區一個派出所加上警務輔助人員(輔警、文職、專職協勤)大多超過40人,僅靠當地黨委組織部門任命的“兩正一副”管理上顯然有疏漏。“一室一站五隊”的負責人應由基層推薦,上級任命,縣局賦權,派出所賦能。二是建設有效的激勵機制。城區派出所一般爲正科級建制單位,省會城市大多數爲副處級建制,按照2名領導配備1名非領導職務的原則,城區派出所可爭取一些享受科級待遇的非領導崗位,以此調動基層民警積極性。三是健全相關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工作職責》、《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運行操作規範》、《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考覈制度》、《城區派出所“一室一站五隊”指揮研判制度》等。四是試點派出所應儘快通過實戰效果來檢驗改革成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試點派出所應儘快通過“打防管控”的實際效果向上級公安機關、當地黨委政府和轄區羣衆交上一份放心地、高質量的答卷,贏得認同、讚許、推廣。

改革心得體會7

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明確要求“同步推動青聯、學聯、少先隊改革”。少先隊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全國少工委負責人介紹,當前,少先隊組織和少先隊工作脫離少年兒童實際、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不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程度不夠,少先隊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不夠。

針對問題,改革方案提出,在領導體制機制方面,重點是完善少先隊代表大會和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制度。縣(區)級及以上少代會代表中,少先隊員代表比例要佔50%以上,成人代表中一線代表比例要佔60%以上。各級少工委基層一線委員比例要佔50%以上,健全少工委運行和決策機制,完善議事建言和日常工作機制。

在建設上,方案提出鞏固中小學少先隊組織基礎,完善中小學少先隊基本組織制度,規範基礎隊務,加強學校少先隊標準化建設;實施活力工程,活躍少先隊大、中、小隊。加強初中少先隊和團隊銜接,以團前教育、推優入團爲重點開展工作。

在專業支持上,方案提出構建“專業輔導員+志願輔導員”基本工作隊伍;制定少先隊輔導員專業標準,規範輔導員選拔、配備、聘任和調整,完善任職資格、工作考覈、專業發展相關政策,推進輔導員職稱評聘“雙線晉升”。

不僅如此,方案還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保障,提出推動將少先隊工作和改革納入黨委、政府相關制度安排;將少先隊工作納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範疇,納入各級政府教育督導,納入學校工作總體佈局。

改革心得體會8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又在網上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裏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爲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觀看杜郎口中學的教學視頻,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爲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爲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改革心得體會9

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變化得越來越快,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如果我們再不改革課程合格率,就無法適應教育形勢和社會形勢的需求。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要對學生負責,就必須使其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獲得個性的張揚。在近幾年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爲指導原則,以努力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爲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和思考:

一、以“教學觀”和“智能觀”的轉變帶動自己教學思想的更新

從教學觀念上來說,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我們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對此有專家提出,巧設教學情境,妙提問題引導,誘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其產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求知慾望。筆者以爲,應該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想、自發做和主動說的過程中完成從質疑、探索到認知的學習過程,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和積極性,擴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

從智能觀的轉變來說,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知能並重、方法先行的教學策略,以能力作爲課堂教學的主線,通過讀精品、講經典、論生活、練口語等形式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挖掘學生的智力,使學生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最終學會學習。

基於上述討論,我們可以看到:在備課環節中,新課程語文教學應該將教學過程歸還學生,突破教學思維的慣性,以學生的認知曲線爲依據,構建張弛有度、波瀾起伏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智慧,適時地調整教學的節奏與進度。在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反思時,應該以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作爲教學評價標準,以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爲教學底線。

二、以新課程標準和高考說明爲基準,科學、準確地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作爲一名優秀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已經不再只是授予學生知識,與知識相比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應該更爲重要。因此,我們應該用盡心智去打造一個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的課堂。這就促使教師必須細讀課程標準和高考說明,以此爲基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心得,科學、準確地制定教學預案,有效把握教學的`廣度與深度。當我們面對不同版本的教材對同一問題的分歧時,應該抓住其中共同的和最核心的內容,避免或少涉及過難、過偏的知識以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在高考複習階段,我們應該認真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的變化趨勢,適當講解具有代表性的試題,讓學生真正能夠做到“學一懂十”。

三、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爲基礎,精心準備、動態生成,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實行新課程以後,課時少、任務重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所以說想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根據學科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緊抓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突出教學特色,讓學生在每一節課的學習中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穫,逐漸形成對高中語文核心知識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深入研究教學內容,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來創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和畏懼感,產生探究的慾望。對於新授課來說,就要發揮師生雙方的創造性,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或開放性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對於習題課,我們就應該注意學生對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掌握,注意對典型例題的共性分析,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方法與對策。對於複習課,我們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來審視所學知識,結合已有的知識網絡來對所學知識加以比較和分析,並在針對訓練中提升對該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堅持正面引導

與傳統教學評價相比,新課程不再過分強調評價過程中的選拔與甄別,而是更注重評價對學生的促進功能。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觀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爲最終目標,以多元化、發展性的理念爲宗旨,強調評價策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顯性結論進行評價。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僅將評價作爲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診斷的手段,更應該將其作爲促進學生髮展、瞭解學生需求、找出學生個性差異使其認識自我的途徑。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標誌着教學改革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爲我們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機遇和挑戰並存。教師應從應試教育的樊籠裏跳出來,不要留戀舊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所以,更新教育觀念,認同素質教育,是教師的當務之急。要把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與理解落實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上,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

改革心得體會10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整理完課堂教學改革心得,喝口水,擡頭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淨,宛如我此時的心情,輕鬆而明快。

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準備就已洶涌而來,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通過學習杜郎口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感受到課堂教學改革將是一場艱苦的,但卻是勢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樣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誰抓住了這一機遇,誰就適應了發展”。在去年濰坊市骨幹教師培訓會上一教育專家的這些話語激起了我蘊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時也勾起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憧憬。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術新教材的編者胡知凡教授過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全市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着“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着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裏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爲將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贊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 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美術課上,一年級八班的一個學生袁華晨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孫小迪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臉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又想到這個男生手工課對他是個弱項,這樣孫小迪可以幫他,於是便微笑着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馬佳璇怯怯地問我”老師爲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啓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喲!”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改革心得體會11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準備就已洶涌而來,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通過學習杜郎口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感受到課堂教學改革將是一場艱苦的,但卻是勢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樣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誰抓住了這一機遇,誰就適應了發展”。在去年濰坊市骨幹教師培訓會上一教育專家的這些話語激起了我蘊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時也勾起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憧憬。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全市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着“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着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裏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爲將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贊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信息技術課上,三年級2班的一個學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孫小迪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臉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又想到這個男生動手操作是個弱項,這樣孫小迪可以幫他,於是便微笑着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馬佳璇怯怯地問我”老師爲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啓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爲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爲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

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喲!”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改革心得體會12

新一輪課堂改革,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我自始至終將課新一輪課堂改革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對話,一個展現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怎樣才能讓學生學習起來省時省力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一年課改實踐,果然上天不負有心人,我收穫很大。這一年裏,我嚴格按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訓練檢測”的課堂教學模式。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建構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培養符合新課程目標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能力的人才。

在課堂上我始終堅持做到以下幾點:1.把自己看作學生的朋友、學習的夥伴。忘記你在教課,你是在和學生交流、共進;忘記這是課堂,這是你與學生共同施展才華的舞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欣賞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

2.課堂我不再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默默無聞的聽,也不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形式。而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性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份。現在,在我的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預習把自己理解的展示給大家,而不會的,不懂的我會適當地點撥,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啓發和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錯誤和補充片面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堂去思考、去研究、去討論、去合作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

3.另外我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人都有一種歸屬感。因此,即使個人單獨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問題,他(她)代表的也不僅僅是他個人,他(她)還代表所在的整個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員們在向全班同學表達看法之前,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並且有機會和小組成員互相交流看法,獲得及時的反饋,並進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錯誤的機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久而久之,學習者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積極的態度,每個人的貢獻都是小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個人的價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組成績中得以體現,從而每個人的自尊都受到保護。

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似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我的課堂,使沉悶的課不堂充滿了活力。我不再是簡單的灌輸、解疑答惑,而是作爲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課堂上呈現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學互教的充滿活力的學習場面,不再是過去的教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情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原來的“被動學習接受”變成了現在的“主動發現學習”,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新課改使得學生的膽子大了,敢於提問,敢於質疑了,他們變得特別活躍,更有積極性了!

改革心得體會13

今天,有幸聆聽了兩位老師的說課和教改理念,深受觸動。從上學期開始,我校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課)教改活動。下面談談我在課改教學中的一些措施、方法以及我個人一些粗淺的看法。

第一,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爲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 在教學前,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

第二,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第三,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活動是學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

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爲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採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課改過程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結合自身與學生的實際,把握(課)教改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率。相信我會在課程變革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並且相信自己也會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課堂變革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改革心得體會14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面啓動,而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作爲一名數學教師,經過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探索,談幾點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一、推祟新的教學理念,轉換教師角色

教師要實現由“主角”向“配角”的轉變,必須具備三種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是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理念,即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激活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具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創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是以學生爲教育主體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學生動手學習的權力,要選擇、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最後是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的理念,即建立科學、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角色轉變體現在五個方面:一要從教學實踐者向實踐與研究者並重轉變,教師在職教學的第一線,通過長期的教學體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果在實踐的層面上不斷研究教材、總結教法,再不斷學習和借籤他人優點,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穫;二要由生物課程的傳授者向實施與開發者並重轉變,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知識的不斷更新,要求廣大的教師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時代洶涌澎湃的改革浪潮。這就需要有二次開發課程的能力。要具備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開發新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能力;三要從單一的教育者向教育與學習者並重轉變,現代社會提倡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執行者向生物課堂教學的創造者轉變,教案是一份藍圖,它是上課的前題,過分地一成不變的依賴教案,將會束縛自己的教學行爲,必須創造性地運用,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五要從師道尊嚴的長者向亦師亦友轉變,要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差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要正確對待,認真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切忌諷刺挖苦學生,傷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學行爲,轉變教學方法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觀,潛意識存在通過學習獲得的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並且通過教學發揮出來。特別是經過新課改這場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洗腦風暴”,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我,形成優良個性品質,這有利於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轉變教學方法,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觀。

首先課堂教學是思維教學,一個思辨的、有思想的課堂,必須突出一個“靜”字,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該靜則靜,不能只強調活躍,一刀切。每個學生思考都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需要把每個人的思考拿出來,讓大家討論明辨、爭論,互相取長補短。這時課堂活躍起來熱烈起來。當動則動,當靜則靜,動靜結合,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教有思想的東西,學生從你的思想的知識中去感受思想,學會思想。

課堂教學還是生活教學,也就是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髮展、自由探索知識和教師智慧展現的教學。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是知識反饋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碰撞的過程。爲此教師要創造出一種探求知識的情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喚起一種深深的感悟。

改革心得體會15

伴隨着新課程改革在我校的逐步開展,對於新課改的瞭解在慢慢增加,對新課改的感受也在豐富的活動和全新的授課理念中轉變爲渴望,同時也感受到了來自於時代的壓力,新課程改革目標向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中心、促成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目標。作爲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對此我的體會如下:

一、教師應定位於資源的開發者;

新課程倡導的是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發揮主體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課程實施的執行者,讓多樣性的知識成爲學生提高認知能力的途徑;讓學生能從自己所處的周圍社會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使教師成爲課程資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政治、理解政治,同時把學習到的政治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政治,感到學習政治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二、爲學生知識更新、親身體驗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課程內容繁、難、偏、舊,主要表現在內容陳舊,以學科經典內容爲主,缺乏反映現代性。課程的難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學生成爲學習的失敗者。這也是造成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就是說,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要求接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將課程內容生活化,注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使課堂教學更富於生活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會設計活動,不會設計活動,只會照劇本演戲的教師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而這種設計活動並非意想的,而是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對生活體驗而積累的經驗並加以反思所產生的結果。同時,教師也必須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和行動研究,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繫的教學內容。因爲,新課程的內容更注重學生的體驗和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核心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啓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對教材熟悉,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教具和材料;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

三、樹立高層次的目標,追求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指導學生直到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的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爲目的,而是給學生提供知識平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時,要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準確地瞭解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爲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啓發學生,與學生一道尋求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最終由學生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體現了新課程體系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建立起新的"學習共同體",倡導合作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總結來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