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俗世奇人》讀後感(彙編15篇)

《俗世奇人》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俗世奇人》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俗世奇人》讀後感(彙編15篇)

《俗世奇人》讀後感1

《俗世奇人》這本書講的是在平凡的世間生活着有各式各樣的、獨一無二的本領的人,在當時那算得上是赫赫有名。

他們每人只要有獨一無二的絕技或者是另有絕活的,那就一定有綽號,比如說:像刷子李、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蘇金散等等。津門人好把這種人的性,和他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時間一長,名字不知道,倒知道一個響噹噹的綽號。

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平凡的生活中同樣也是波瀾起伏,妙趣橫生。馮驥才老師的《俗世奇人》說得好,“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在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有“絕技”的奇人,生活會平淡嗎?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

得有真本事,纔不會平淡啊!沒有真本事,豈只平凡、平淡,還會更加糟糕,把生活過得一塌糊塗。

我們要把平凡的生活過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藝,不只是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就今時今日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着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中的奇人並不是樣樣精通,但他們卻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受人尊敬,當今社會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成爲面面俱到的全才,但必須得有一門精通!

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就會是俗世奇人這本書裏的人物,在這些人身上,許多有趣的`故事和高超的技藝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

讀完了《俗世奇人》,我受益匪淺:那些俗世奇人一開始並非全都是奇人,而是在一次次磨練後練出來的,就像于謙的詩裏寫的一樣“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下來並不是天オ,所謂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現代童話之父安徒生曾說過“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刻苦奮鬥,纔會有所成就”。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將來纔能有所成就,這樣,我們也能成爲“俗世奇人”!(賀萃)

《俗世奇人》讀後感2

我看完《俗世奇人》後,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作者是馮驥才,描寫了天津衛的奇人奇事,會什麼的都有,而且練成了絕活。人物本領高超,情節生動傳神,如電影在我眼前播放。其中,我最愛神醫王十二。

鏡頭一:一個鐵匠因爲不小心把鐵渣子弄到眼睛裏,疼得大喊大叫,眼看就要瞎了,王十二來了,他借了吸鐵石,一吸,鐵渣子就出來了。

鏡頭二:一個大漢被馬車撞在一面牆上,撞斷的肋條子穿皮而出,插進了磚縫裏,拔不出了。正在人們着急時,王十二來了。他用白毛巾浸了浸熱水,將大漢連鼻帶嘴捂住,身子裏的氣沒處出,胸膛就鼓出來,釘在牆縫的肋條子自己退了出來。

王十二真是神醫,神在哪兒?你有急病,別人沒法兒,他有法兒,這法兒是他靈光一閃,急中生智,信手拈來,手到病除。

但他的神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實現的,這本書還介紹了能人們苦練本領的詳細過程。我真正領悟到,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就像游泳世界冠軍孫楊、羽毛球世界冠軍林丹,都是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中一步一步走過來,不知道邁過了多少坎坷,經歷額多少曲折,克服了多少艱難困苦,才走向世界的巔峯、成功的巔峯。

與他們相比,我覺得自己沒有像書中人物那麼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一件事。我在開始學習五子棋時,和爸爸下總是輸,我越下越不耐煩,最後一翻棋盤,氣急敗壞地走了。任憑爸爸怎麼勸導,叫我堅持學習下好棋,我最後還是放棄。現在我知道了,做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要學會一樣本領不是很簡單的.事情,一定會遇到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一定要有克服它的堅強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只要持續不斷地認真練習,多研究方法,苦練加巧練,我相信最終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我現在打算開始下功夫練棋,多看書,多向高手請教,相信自己一定學好五子棋。

《俗世奇人》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還教會了我一個人生的道理。

《俗世奇人》讀後感3

寒假期間,我在抗擊疫情、獨立學習的時候,讀到了馮驥才老人寫的《俗世奇人》。有句話說,這本書有自己的顏如玉。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在研究了這本書的章節後,我發現所有的畫筆都是李和蘇琪寬等。書中有有能力的人和有特殊技能和個性的熟練工匠。他們的故事教會了我一個真理:只有掌握了一項技能,一個人才能環遊世界。

書中的畫家——《梅花》讓我大開眼界。每次他工作的時候,我都看到他穿着黑色衣服,用來粉刷牆壁的蘸水是白色的。它真的被稱爲勇敢的專家。每次他把牆粉刷好,他都不會在身上留下任何白色的污跡。此外,如果他刷得好,在身上留下白點,不管白點有多小,自己刷牆有多難,他都是免費的。當然,當他變得有能力時,他的風格也跟着變了。他一天只粉刷一個房間,沒有一個邀請他工作的僱主能對此做任何事情。

同一個蘇琪寬也是一個著名的醫生。他的接骨技術非常高超。在病人哭喊疼痛之前,骨頭通常連接得很好。由於他高超的醫術,人們忽略了他“先付七次醫療費,只看醫生”的`醜陋規則。

書中李和蘇琪寬的獨特筆觸讓我想起了一位在小店門前做小吃的老人。他的油條香、脆、油,但不油膩。一旦吃了,它們會給我無盡的回味,但數量不是很大。他賣的所有油條現在都是油炸的,但是當他看到他的手拿着油條的兩端時,油條會離開案板,在聽到“啪”和“啪”的聲音後飛到煎鍋裏。隨着“滋滋”的聲音,油條眨眼間就從煎鍋裏出來了。熱騰騰的油條非常美味,當你張開嘴咬一口,你會聞到甜味。每當我想起他的零食,我的口水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來.我想吃東西的時候不一定會看到他,因爲他每天都要出去逛五六個小時。有時候,爲了滿足我的渴望,我希望我沒有課外班去市場。

經過幾次思考,我想到只有掌握一門手藝,我才能去任何地方。例如,在當前的全國反“新型冠狀病毒”運動中,爺爺鍾南山和奶奶李蘭娟用自己畢生的科研技能成爲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中堅力量。藝術應該是美好的,技巧應該是強大的!當我還年輕的時候,努力學習是絕對的原則。當我長大後,我將爲掌握“獨特的技能”打下基礎。否則,我沒有優勢。進入社會後我如何相處?

《俗世奇人》讀後感4

《俗世奇人》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是馮驥才老師筆下的經典作品。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多姿多彩。這本書講述了在天津衛碼頭出現的各種人物,他們都是俗世俗人,卻又個個顯得獨一無二,他們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活,在碼頭上享有盛名,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份樂趣。

《俗世奇人》記錄了許多空前絕後的奇人們。他們都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有刷牆不掉漿的刷子李、力大無窮的張大力、從來不笑的冷臉、捏泥好手泥人張、雖然立了規矩但還是拿出七銀元的蘇七塊……馮驥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惟妙惟肖,生動有趣的人物,令我愛不釋手。

書中,我覺得最有俠肝義膽的人物還屬燕子李三。他是一個天下少見的飛賊,專偷富豪大戶。每偷走一物,必在就近畫下一隻燕子做記號,因此得名燕子李三。他的功夫奇高,穿房越脊,如走平地。遇到河面還能用腳尖點着水波而行,這一手叫“蜻蜓點水”,輕功不到絕頂,絕對學不會這一手。燕子李三偷富,但濟貧。有一家窮人欠着房租還不上,被房主逼得無奈,晚上在屋裏哭啼,燕子李三就把一包錢幣扔進了這家人的窗內,這家人打開包袱一看,是一袋錢幣,急忙跑出去謝恩,但他早已走遠。燕子李三雖然是一個飛賊,但是他劫富濟貧的行爲讓人們讚不絕口。

《俗世奇人》中這些人是生來就有這些絕技嗎?當然不是。這是他們勤學苦練的結果。他們生下來也和普通人一樣,可他們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肯吃苦、肯付出、不氣餒、不放棄、所以收穫的`也更多。“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堅信每個人只要認定目標,並不懈努力,勤學苦練,就一定有所作爲。

俗世奇人們用他們活靈活現的絕技把生活演繹得有滋有味。他們憑着一手好本領就讓人們歎爲觀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怎樣,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技之長,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奮力地向前跑,就是最優秀的人。

《俗世奇人》讀後感5

在《俗世奇人》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在馮驥才的筆下,俗世奇人們個個顯得獨一無二,都有拿手的絕活,使原本平淡的生活更多了份樂趣。他們那嫺熟的技法不禁令我目瞪口呆。

《俗世奇人》記錄了許多空前絕後的奇人們。他們都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如:刷子李、蘇七塊、泥人張……他們做的事令人匪夷所思。有刷牆不掉漿的刷子李、雖然立了規矩但還是拿出七銀元的蘇七塊、專拍馬屁的賀道臺。馮驥才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惟妙惟肖,生動有趣的人物,令我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蘇七塊。看他那“手指一觸,裏頭怎麼回事,頓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擦咔擦’,不等病人覺痛,斷骨頭就接上了”。這是需要多麼熟練的手法啊!而這只是他的本領高,我更欣賞的是他的`品格。雖然蘇七塊立下了規矩,可他還是待人寬容,給了華大夫七銀元。我打心裏敬佩蘇七塊。

這些人生來就有這些絕技嗎?不,這是他們勤學苦練的結果。“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們生下來也和一般人差不多,可他們卻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汗水,所以收穫的也多。我堅信只要勤學苦練,就一定有所作爲。

沒有之前的風吹雨淋,怎會有現在的彩虹?我參加繪畫比賽。比賽前一週老師對我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每天一有空我就衝進房間,奮筆作畫,將近三個小時,我有點頭昏眼花,我手裏還握着筆。難道要放棄嗎?不,我會堅持到最後,俗話說的好“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表演前的努力,你怎麼在舞臺上表現出最好的一面?於是,我又拿起筆,在那兒畫着……

俗世奇人們用他們活靈活現的絕技把生活演繹得有滋有味。他們憑着一手好本領就讓人們歎爲觀止,以至於現在人們還在歌頌他們的美德。不論怎樣,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技之長,在生活的跑道上奮力地向前跑,不要氣餒,不要懈怠,成功離我們很近了……

《俗世奇人》讀後感6

疫情期間,我宅在家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看了好幾本書,有《壯壯老師與大臉貓》,有《俗世奇人》,有《中國民間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馮驥才寫的《俗世奇人》,故事引人入勝,語言幽默風趣,看完一遍還想再看。簡直可以用愛不釋手、百看不厭來形容這本書對我的'吸引力。

其中,《刷子李》這篇讓我拍手叫絕。當看到“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再加上他那立下的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我兩眼發光,嘖嘖叫絕,心中對技藝高超的刷子李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這規距立得多麼苛刻呀!但是刷子李就是那麼有本事,一個屋頂四面牆刷得白白整整,而穿的黑衣服上就是沒有一丁點兒白點兒!我跟他的徒弟曹小三一樣納悶,一樣疑團多多。要是能與刷子李面對面交談,一見面,我肯定不等他先開口,而是搶先問:“您這本事哪來的呀?”

《俗世奇人》這書名起得也真是名副其實,個個身懷絕技,實實在在的大奇人,大怪人!瞧,這位華大夫,華牙醫,他只認牙不認人。因爲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研究牙齒上,根本沒有去關注病人的臉。因此,在他那看牙齒的人他認識得不多,甚至有的根本不記得有來過。不是他的記性差,只是他根本沒有分心去看病人的臉。多麼專注呀!再說把心思全放在研究牙齒上,技術能不高超嗎?費猜!哈哈!

看完這本書,我驚歎之餘,也深受啓迪:《俗世奇人》這書中的個個奇才,並不是一出生就是個奇人,而是堅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恆地探究,嚴格要求自己,才身懷絕技,纔會創造一個個奇蹟。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功夫也不會負有心人!停下筆,我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刻苦耐勞,精益求精,力爭也創造奇蹟!

《俗世奇人》讀後感7

《俗世奇人》作者是馮驥才先生,記錄了老天津城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人。其實這《俗世奇人》最突出的就是“奇”這個字。

刷子李是天津城有名的粉刷匠,傳說他喜歡在粉刷時穿上一件黑色的衣服刷完六面牆,身上保準一個白點都沒有,他新收的徒弟曹小三不相信,看着師傅刷完六面牆,身上居然出現了一個小白點!曹小三發現了,本以爲師傅的功夫是假的,沒想到那居然是一個師傅在衣服上不小心燙的一個小洞,露出了裏面的白衣服而已!

刷子李在故事最後對徒弟曹小三說過一句話,要他踏踏實實好好的學功夫,不要動不動就懷疑別人,其實刷子李的功夫也不是生來就有,他是靠自己後天的.努力換來的一身功夫。

我們總說要學習這個學習那個,但卻看不見他們以前的努力,就像我們班的班長葉沐木,大家都羨慕她學習好,其實她比我們多付出了一倍的努力,自然學習穩居第一了。

刷子李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其實努力纔是最重要的。與天賦關係甚微。

另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酒婆,她常買來喝的酒裏面摻了不少水,所以每當她出店門到十字路口後,她就能醒來,然後安安全全的過馬路,可是有一天,酒店老闆良心發現,賣給她的酒裏沒摻水,酒婆走到十字路口沒醒,被車撞死了。

這個故事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酒館老闆邪惡的摻水時,酒婆活得好好的,但酒店老闆正義了不摻水了,酒婆居然被馬車撞死了,所以到底酒店老闆應該摻水還是不摻水?我認爲其實酒店老闆不摻水的行爲沒有錯,只是因爲酒婆總是在危險的邊緣徘徊往返,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事。遲早有一天危險會更近她一步,甚至奪取她的生命,與酒店老闆摻不摻水沒有任何的關係。

酒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平日裏就要離危險遠一點,才能避免意外發生。酒婆的下場就是一個很好的警示。

《俗世奇人》讀後感8

疫情當前,很多人爲了我們的安全抗戰在一線。大家停下了腳步,老老實實呆在家裏不爲祖國添亂。而我卻利用了空閒時間,品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

《俗世奇人》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平凡的人有一些特別的絕活或有獨特經歷的人的故事。例如:藍眼、刷子李、蘇七塊、一陣風……書中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天津衛,那裏是個水陸碼頭。那裏的人幾乎都有一身絕活,因爲那裏的人沒有一身真本事是活不下去的。然而在其中有些人的本事很厲害,本事不厲害的往往是待不下去,最後只能落荒而逃。所以,有些人的結局是美好的,而有些人卻很倒黴。

書中的故事都比較短小,但讀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因爲作者馮驥才先生全書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用地道的天津話來講述的。書中的.人物經常會讓我神魂顛倒。我真想有他們那樣的能力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人物蘇七塊吧!

第一章就講的是蘇七塊。蘇七塊是個醫生,他的醫術可以說是妙手回春。傷筋斷骨的找他,他手指一觸,隔皮截肉,裏頭怎麼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包管一次治好。倘若再來鞠大躬謝大恩來了。他雖然醫術高超,但是有些人在明裏誇他醫術高明,暗中都在罵他。因爲蘇七塊有個規矩,凡是來看病的都得現在桌子上碼上七塊銀元他才肯給病人看病,否則他連看理都不理,甚至都不正眼瞧病人。別人罵他認錢不認人。後來經過張四受傷,華大夫借給了張四七塊銀元治病這件事後,蘇七塊對華大夫說:“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

這本風格獨特,語言奇麗,故事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的小說讓人看了還想看。裏面那一個個讓人難忘的人物,就像一個個高音符,請你有時間一起來聽聽這平凡但又特別的旋律!

《俗世奇人》讀後感9

越是俗的世道,就越是奇人百出。

題記

也許是厭倦了華麗高貴的詞藻,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劇情,我已經很久沒有觸碰過散文、小說一類的書籍,但仍有一本書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輝,那就是《俗世奇人》,一股濃濃天津腔的小說。

也許是我理解得還不夠透徹,沒有其他人讀後感中寫的與作者達到心靈的共鳴。我覺得我讀這本書時更像在天津某個小茶館裏聽着一個穿灰袍的大爺說書。也沒有傳說中似與作者促膝長談,而是像聽個神采奕奕的.老頭在說一些傳奇的人,一些傳奇的事。

猶記得小時候喜歡聽故事,聽爺爺用重重的南京話跟我說一些他的見聞,有一些我至今還記得。那種濃濃的地方色彩,就像楊七楊八的茶湯,只不過他們的茶湯有一種天津的味道,而爺爺的故事有一種南京的感動。我想,我現在這麼熱愛南京,要得益於爺爺吧。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這是這本書教給我的大道理。可以沒有蘇七塊的妙手回春,也可以沒有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但不可沒有自己的絕活。得有真本事,纔不會平淡啊!我不禁想到不久以後的中考,是啊,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着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是我們應明白的事實。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須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話粗理不粗,可我呢,沒有靜下來幹某一件事。打遊戲,打上職業聯賽了嗎?沒有。學習,考得很好嗎?也不是。渾渾噩噩什麼事也沒做好。不可能成爲面面俱到的人才,但必須要有一樣精通,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擡頭看看陰沉的天,案上還鋪陳着雜亂的作業,心情就跟自己的前途一樣迷茫,很想問自己快樂嗎幸福嗎,俗世裏,做俗事,做着和別人一樣的事,過差不多的生活,但真正明白的是,現在不能真的沉淪,若不奮起一擊,會連最後閃耀的機會都沒有。合上書,懂得一件事,在平凡中,造就不凡。

評:書不見得每個字都讀,只要讀出一種味道,讀出個樂來就好,季同學既務實,又多一份思量。之前的幾篇文章像喝了苦茶,苦中思人生。這篇像是吃了甜藕,咂咂嘴的功夫就小小勵志了一番。

《俗世奇人》讀後感10

俗世奇人,貴在奇。簡單幾筆白描,能夠塑造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韻味十足,回味悠長。第一部書中,蘇七塊的原則,華大夫的癡,刷子李的自信,酒婆的瘋癲,幾筆就勾勒出天津衛中小市民的快意江湖,人物形象個頂個的飽滿,細細琢磨,總能咂摸出點道理來。第二部開篇講一條狗,長得醜,會看門,有一次不小心嚇到了孩子,自殺了。這樣的故事,在各類講狗的故事中,算不得有多奇,即便是拿來給孩子講故事,這大約也算不得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表達什麼呢?出來混,犯錯要承認,捱打要立正是麼?第二個故事講神醫王十二,相比於第一部中的個性鮮明的蘇七塊和華大夫,這個故事應該是想努力塑造王十二醫術超深入化,但描述就略顯誇張了,一個是用吸鐵石把人眼珠子上扎的鐵渣子給吸出來了,另一個是把肋骨從牆裏給拔出來,先不說本身這兩件事情能有多大可信度(眼珠子扎的流血吸出鐵渣子就完全沒事了?肋骨被馬車撞出來插牆縫裏感覺人好像也沒多大事兒啊),就事情本身似乎說的更多的是社會經驗問題,而爲了說明這個問題,故事被誇張化到缺乏信服力的層面未免用力過度了。剩下的故事,在情節推動方面或者人物性格突出方面,相比於上一部,或着墨不足,或火候太過,不能如意騰轉,自如揮灑。

腔調還是天津味十足的腔調,故事卻不夠精彩了,對第一部懷着濃濃的情結,再來讀第二部,未免感覺有些許雞肋。最冒尖的`人最有趣的故事已經在第一部登場了,第二部中要出場的人便黯然失色,即便請出了狗不理,燕子李三,可相對於背景有點類似的“好嘴楊巴”和“張大力”,也並未塑造出太多“奇”。至於黃連聖母等角色更像是從他的其他作品裏剝離出來的,又略顯生硬了。

懇求馮老就到此爲止,不要再出俗世奇人三了。好故事,有便有;沒有,不要強求。

《俗世奇人》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俗世奇人》,其中有一篇文章叫《酒婆》,它讓我記憶深刻。

故事是這樣的:在首善街有一家九等酒館,酒只賣給窮人。這家酒館沒有菜,沒有桌椅,只賣酒。買完酒後只能站着喝,這個酒館只賣一種酒,是用山芋造的,價錢賤,酒味大。和入嘴裏如鏹水,得拿上喝下去,喝下去又上頭,就像一種炮仗“炮打燈”於是這種酒叫“炮打燈”。這些酒鬼裏最灑脫的是酒婆,酒婆喝酒就像把酒倒進桶裏,出門後搖搖晃晃,但一到路口,酒就醒了。不是酒婆厲害,而是酒裏添水了。後來,老闆娘有喜了,老闆去拜佛,發誓不再摻假。酒婆又來喝酒,可真貨有真貨色,酒婆搖德唄以前更厲害了,可她到了路口,竟沒有醒酒,酒婆習慣性的向前走去……從此酒婆再沒出現。

對於這件事,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酒婆之所以會被車撞死的原因很明顯出在老闆身上,酒婆會喝真的“炮打燈”還上馬路的原因是她已經習慣了,而以前爲什麼沒事?因爲以前的就裏有水,不濃,沒多大酒勁,所以酒婆一到路口,一驚,酒馬上醒了。可畢竟後來是真的“炮打燈”酒勁大,沒那麼容易醒,其實老闆有兩種做法可以使酒婆不被車撞:一、老闆一開始就用真貨,這樣酒婆一開始喝,就知道它的酒勁大,會在酒醒後過馬路。二、老闆一直都摻假,一樣可以讓酒婆不被撞。

然而當今社會還有許多像“炮打燈”這樣的`假貨,像問題奶粉,問題疫苗、小廠家生產的氣壓椅等。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如某些嬰兒喝了問題奶粉,的了腎結石,許多家長泣不成聲;還有一個嬰兒喝了高鈣奶粉,去醫院檢查,卻發現嚴重缺鈣,而且將來有可能展業站不起來。還有一些兒童接種了各種疫苗,本想預防疾病,誰料這些疫苗非但沒有起到預防作用,反而製造了疾病……

《俗世奇人》讀後感12

這個暑假老師推薦給了我們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書的名叫《俗世奇人》。讀了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在天津有很多有着不同“超能力”人的故事。比如其中的“認牙”認牙雖不記人,但卻記牙。再比如說“神醫王十二”,雖然不是醫術高,但腦子很靈活。還有“冷臉”,去聽相聲卻不笑,等等有趣的故事,都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令我影響比較深刻的有一篇名叫“張果老”的故事。主人公索七可是個愛瓷器的人。文章講述的是他逛街時見到一家瓷器店中賣的六個小瓷人,走近一看,各個有姿有態,可這明明是八仙人,怎麼只有六位?他只好先買下了這六位,跟老闆說下次有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他。過了幾天。索七又來到了這家店,發現又出來了一個瓷人,和那六位是一套的,於是便又買下了它,這次還少一個“張果老”。於是這幾天索七到處去找“張果老”,終於有一天,他發現街上一人,手裏拿件東西在賣,定神一瞧,正是他要的那個“張果老”。他欣喜若狂。出高價買下了它。這下索七便心滿意足了。傻傻索七被就這樣被奸詐又口滑的賣家騙了錢財。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有2個好:

第一是文字好。例如對人物的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都寫得很生動。以及書中的用詞也很豐富,馮驥才先生採用凝練樸素,有幽默活潑的語言,將故事娓娓道來,敘述流暢自然,又和諧有趣。再說裏面有偶爾還插入一些天津的'方言,更使故事變得是風趣幽默。

第二是故事好。因爲每一篇文章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在各種場合發揮自己優勢,看着就想着自己親身體驗這種技能,有趣極了。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善於發現自身獨特優點,不斷的強化提升,說不定就變成自己“超能力”,有了超能力,就可以成就自己不一樣人生。

《俗世奇人》讀後感13

寒假期間看了馮驥才先生寫的《俗世奇人》。俗話說,書自有顏如玉,讓我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看了幾章,發現刷梅,蘇七快等。書中都是生活在民間有特殊技能和特殊性格的天才工匠。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只有掌握一項技能,我才能行走世界。

書裏刷李的畫家讓我大開眼界。我看到他每次工作都穿黑色的衣服,用來粉刷牆壁的蘸料是白色的'。真的是說藝人大膽。他每次刷牆,身上都不會留下什麼白蘸。而且,他刷牆,身上就會有白點,白點再小,刷牆再狠,都是免費的。當然,當他變得有能力的時候,他的風格也隨之而來,一天只畫一個房間,請他工作的僱主都幫不了他。

同樣,蘇七塊也是名醫,定骨能力高超。他經常不等到病人大聲呼救。因爲他的醫術高超,人們忽略了他看病前要交七次費的醜惡規律。

刷李的絕活和作文蘇七快讓我想起了菜市場旁邊那個用小鋪面做小吃的老頭。他的炸油砧板香脆,油而不膩,只要吃下去就會回味無窮,可惜數量不多;他賣的油條現在都是油炸的,但是看到他手裏拿着油條的每一端,油條就離開案板,飛進了煎鍋。伴隨着噝噝的聲音,油條眨眼間從鍋裏出來,熱乎乎的油條非常好吃。當你張開嘴咬的時候,你就充滿了香味。每次想起他的零食,口水都會不由自主的流出來。我想吃飯的時候,可能看不到他,因爲他每天要花五六個小時出攤。有時候爲了滿足自己的渴望,真希望自己沒有上課外班逛市場。

經過幾次思考,認爲只有掌握一門手藝才能走天下想法,就像在當前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運動中一樣,鍾南山爺爺和李蘭娟奶奶用畢生的科研成果向學校學習,成爲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中堅力量。要巧,要巧!趁着年紀還小還在學習,好好學習纔是硬道理,爲長大後掌握一門絕活打下基礎。否則,如果沒有優勢,進入社會後怎麼相處?

《俗世奇人》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一本《俗世奇人》的書,這是一部專門寫人的小說,作者馮驥才。

作者在書中刻畫了與衆不同的人物,他們是大衆百姓的一員,生活在俗世中,卻個個身懷絕技,書名就概括了人物的共同特點。這些奇人的名字、外號兒都不重樣兒,就連性格也是一朵朵奇葩。

就拿“蘇七塊”來說吧,正骨手法那不是一般的好!手如閃電似的左拉右推,上頂下壓,病人還惴惴不安地等着重重地挨幾下,嘿,竟然已經接好了!我想要是真有“蘇七塊”這樣的高人,那中國醫學史上得添多少佳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腦海裏就浮現出家鄉名醫張紹富的傳說。我常聽外公講張紹富先生接骨療傷和治療婦科病的技能無人可敵,妙手回春。可惜這些故事口耳相傳,越來越模糊,要是家鄉有個“馮驥才先生”,把張紹富先生的事蹟寫下來,也是一本引人入勝、對人教育至深的`《俗世奇人》。

馮驥才先生筆下的人物,各有所長,有血有肉,想必老師讓我們讀這本書,就是要讓我們學習先生這種細膩傳神,人物刻畫絲縷畢現的描寫本領吧!

整本書的語言透着一股“津腔”:眸子賽燈、準各色、嘛規矩……這些腔調都不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洋溢着濃郁的天津方言的滋味,若是模仿着北方口音讀讀這些文章,彷彿自己個兒都成了天津衛了,挺有趣的。這是別的白話文人物小說作品不能比擬的,是這本書第二個顯著的特點。

書中的插圖是光緒年間“醒華”、“醒俗”兩個系列畫報。畫報內容豐富:有新聞、有奇事、和坊間傳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熱點事件”。畫報既批判又戲謔,揭露腐敗無能的政府和貪腐官吏們不爲人知的祕密,同時喚醒人們的思考和良知,借古諷今,用得恰到好處。一本小說在插畫上如此用心,真是難得。

一本書讓我們看到了俗世百態,領略了民國時期的天津一帶的奇聞異事,還從中學到了不少人物描寫的方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俗世奇人》讀後感15

這世界可稱俗,可稱奇。“奇”,我認爲指的是大自然,是一粒粒原子。“俗”,我認爲指的是人,是和人有關的事。

也許很多人認爲“人”纔是奇蹟,我不反對。但讀完《俗世奇人》,他們一定也會明白“人俗”、“世奇”。

《俗世奇人》中,每個故事都在將“俗”和“奇”作對比。比如一般小混混和劉道元的不同;一般商家和皮大嘴的不同;一般盜賊和燕子李三的不同……爲何馮先生要這樣寫?不顯重複嗎?

“事”上顯“俗”。其實任何事的本質都“俗”——世俗。馮五爺再怎麼聰明,還是被偷賊廚子戲耍了;藍眼再怎麼刁尖,還是被險詐的黃三爺坑了……俗世,世俗;俗事,事俗,無論怎麼顛倒,讀起來卻照樣通順。

“俗”中顯“奇”。“俗”只是人之事的.本質,許多人的事與衆不同,一枝獨秀,才讓人稱“奇”。蘇七塊讓人稱“奇”,是因爲他對規則的嚴格遵循;泥人張脫“俗”而“奇”,是因爲他用自己超羣的手藝教訓了蠻橫的海張五……由天津衛的奇人奇事中可以看出,想要“奇”,都不能少了別的“俗”人,不然“奇”就襯托不出來了。

“奇”而顯“理”。“理”即道理,是“奇”的昇華。仔細品讀《俗世奇人》,我發現每樁“奇”事都在無形中引人思“理”。“見風使舵”的社會現象大家都見過,劉道元通過“活出殯”這件事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當時的世態,同時也讓讀者深深體會到了悲涼。道理僅靠說教不免有些空洞,但如果從“奇”中反映出來,就有聲有色了。

由此看來,馮先生這樣寫,並不顯得重複,而是爲了讓我們悟出“事”中之“理”,讓我們通過一次次的透悟,成爲“俗世奇人”。我們也應該按《俗世奇人》裏反映的一條條道理來修養身心,讓自己不被世俗迷了眼障了目,不至於成爲一個俗世中的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