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1

幾節課聽下來,真切的感受到了教學真的是一門藝術: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使學生在詩句中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特點,爲學生學習新課打好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寫出了像“窗戶是房子的眼睛,地球是宇宙的眼睛”這樣優美生動的詩句。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開火車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2

學校組織語文教師到莊口初中聽課學習。我聽了三堂語文課,每一堂課都是具有學習意義,但都各有特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這次學習使我產生很大的思想震動,當然收穫也很多。我謹將自己的所得所獲所悟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恰當點評學生的發言

在語文課堂中應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入境界,並且還要生髮聯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讀,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這次語文課堂上,許老師在執教《羚羊木雕》一課中將閱讀貫穿始終,對學生的讀書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觀其大意,謂之粗讀,只要求將課文讀通,瞭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

3、點評朗讀。通過這三步既發揮了學生的客觀主動性,又在學生自己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溫馨提示”,如汪萍老師在執教《夏感》品讀課文環節是這樣設計的: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夏天?括號中是這樣提示的:(提示:如找關鍵詞,相對應的句子等)。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三、設置簡單有效的課堂情境,創設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捷徑。因此,很多老師在新課的導入中會有意地設疑,激疑或精心設計,或課前播放歌曲,或課前進行語言互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新課意境。

我對王小兵老師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課堂上,我發現他非常擅長並注重語言的運用,極其幽默。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活潑的授課方式,整個課堂歡樂愉悅,讓我們聽課老師也深深陶醉其中、樂在其中,很輕鬆。

四、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課堂評價,進行適時鼓勵和評價

課堂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不僅是某個環節的終結,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次活動中,老師幾乎運用了及時評價,並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微笑等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五、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遊刃有餘

教學基本功是所有教師都必須掌握的。這次語文教學學習中,每一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都比較的深厚,例如許老師那堂《羚羊木雕》。雖短短几個字的板書,卻能簡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內容,使人一目瞭然就知其主要內容。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此我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還應需加強,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方法應須改進,儘可能的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爲學生提供一個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3

近期,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老師的課,收穫良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教師的引導調控纔是第二位。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爲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評價、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時有效地展示,實踐證明,就要把教學工作不僅要體現在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平日學習上。在活動中多角度,多側面的進行訓練,有時爲了一個訓練點可以把課時延長。下面,就我的塊狀訓練具體談談做法。最初可以通過小黑板出示訓練內容及過程,讓學生讀一讀,體會體會然後讓學生一步一步去做,時間長了學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這個程序去操作。

從事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4

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參加了第一實驗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報告會,期間我聆聽了四位青年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整整一上午,我們與會老師都認真做好了筆記,寫出了評價,心理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四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小學語文聽課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報告會中,與會專家根據不同類型的課例展示,爲我們做了精彩的點評,使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反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爲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爲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四位老師的示範課例,四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爲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今後努力方向

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說,教師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充電。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提高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