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個人讀書心得合集15篇

個人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個人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個人讀書心得合集15篇

個人讀書心得1

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閱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書,讀好書,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課外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真可謂一舉多得。

我深知閱讀的重要性,而對於幼兒及小學低年級階段,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下面是我陪孩子從 3 歲多開始親子共讀的一些心得體會,拋磚引玉,希望與大家共同分享。

1 、讓親子閱讀首先變得美妙

親子共讀的過程對於孩子而言,首先是與家長共同遊戲、享受親情的過程,是得到愛與快樂的途徑,其次纔是汲取知識的手段。

我家是在睡前,孩子和我們一起依偎在牀上進行親子共讀。這樣的親情氛圍,不僅有助於縮短親子之間的距離,融洽親子關係,而且會使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孩子與書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變得親密溫馨。

2 、親子閱讀最好是安排相對固定時間,以便習慣的養成

親子共讀的時間最好是相對固定,比如晨起、餐後、睡前等,我家是選擇在睡前時段,講完故事,然後孩子帶着書香進入甜甜的夢鄉。每天和孩子共讀的時間至少十五分鐘,其目的是爲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這並不是說這個時段一成不變,有時候我們可以適當進行調整,比如這一天全家有郊遊的計劃,不妨將共讀的地點移在郊外,一片草地、一張石椅都可以成爲親子共讀的最佳場所,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親子共讀將變得更有詩意。

3 、充分尊重孩子的喜好,不厭其煩地重複

每個寶孩子的喜好都不同,父母應該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找出孩子對哪些書感興趣,陪孩子讀他所喜歡的書,這才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千萬不要因爲某些書比較知名,或認爲哪些類型的書對孩子有益,而一味地強迫孩子去閱讀。

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書往往愛不釋手,經常要求看同一本書。其實,不斷重複正是寶寶的學習特質,通過一次次的閱讀,可增加他們對書本內容的體驗與理解。因此,父母應該耐心地陪着反覆閱讀。

比如我家孩子最開始比較喜歡趣味性、娛樂性的繪本,在親子閱讀初期我就多給她選擇這類繪本,如《是誰摁摁在我的頭上》,先激發起孩子對繪本的興趣。有段時間孩子超級喜歡看貝貝熊系列叢書,每天晚上都是要求講貝貝熊,如《家庭新成員》、《睡前大戰》、《肚子裏的火車站》、《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天空在腳下》、《花婆婆》等很多繪本都講了至少不下10 遍。我們是將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她自己挑選喜歡的書來一起共讀,反覆讀同一本書大人可能會很乏味,這種時候我和孩子爸爸會交替着陪孩子一起共讀。

4 、親子共讀的形式以大聲讀爲主

閱讀從傾聽開始,孩子最初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源於傾聽。一個從小傾聽着父母閱讀的孩子,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也會很專注,同時因爲善於傾聽,他的信息儲量、語言積累、思維品質都會大大超過那些不願或者根本不能傾聽的孩子(有些孩子因爲沒有傾聽的習慣,往往喪失了靜心傾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個孩子會因爲童年的傾聽而愛上閱讀、愛上書籍。因爲用耳朵傾聽美妙的故事,給予孩子的是最暢快的閱讀享受,既沒有生字的羈絆,也沒有被勒令閱讀的痛苦,是加深孩子對語言的記憶、積累書面語言的一條捷徑。

對於所有的兒童(尤其是幼兒和中低年級的孩子),父母大聲讀給孩子聽都是最佳的親子共讀方法。

我們家也是採用的這種大聲朗讀的方式。基本方法:

(1 )文字多:照書讀,無須太多補充。

(2 )文字少:盡情發揮想象,甚至可以天馬行空。讓故事豐滿有趣。 書會越讀越厚,越讀越豐富。

5 、不要將親子共讀的過程變成認字的過程

很多家長在親子共讀時喜歡將書籍變成教材,不斷教孩子認字,以爲孩子認字多了,就能早早地開始獨立閱讀。其實,這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強迫孩子識字,很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書本的陌生和可怕,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長的這種強迫下,與書 " 奮鬥 " 了多少年,卻仍然沒有真正愛上書籍。因此,各位家長,請不要急於讓孩子認字,不要急於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

我家在學前階段沒要求孩子認字,也不指讀 ,孩子完全就是看圖畫,然後我們給孩子大聲讀,雖然在剛上一年級時,還在在識字方面與班上同學差異較大,但是沒關係,這種差距隨着語文教學的進行,遲早會消失的,最重要的還是閱讀的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纔是我們要做的。

6 :不要過早責令孩子獨立閱讀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閱讀上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所以孩子一學會拼音和少許的漢字,爸爸媽媽們馬上就中斷了給孩子的朗讀,而要孩子獨立閱讀,希望藉此培養孩子的獨立閱讀能力。其實即使孩子學會了很多漢字,也不宜讓他早早獨立閱讀。因爲孩子還沒有建立一個較完備的語言體系,那些漢字在他眼裏是相互獨立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感覺和語言能力將它們連接成美妙的故事。一本陌生的書裏那些陌生的詞彙非常容易嚇倒孩子。即使沒有生字的一句話,他讀起來也可能是結結巴巴的。哪裏還能享受什麼閱讀的樂趣?而在美妙的傾聽中,他不僅獲得了更多的語彙,也逐步培養了語感,一旦語言的感覺成熟,他自然會拿起書自己閱讀。所以,親子共讀的過程就是在爲孩子的獨立閱讀儲蓄能量,它不但不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還是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因此,親子共讀不只適用於幼兒,還適合小學中低年級階段。目前我家孩子就處於這個階段,雖然一句話裏面可能沒有生字,但是讀起來還是結結巴巴的,她自己也有點排斥自己閱讀,所以每天晚上我們還是堅持親子共讀,準備一直堅持到孩子養成獨立閱讀習慣之前。

7 、親子共讀貴在堅持

如果我們將親子共讀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就會有理由堅持下來。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鐘左右,只要我們做到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事實上,只要我們堅持一段時間,一旦激起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小傢伙就不會允許家長懈怠下來,因爲他每天都在等着下面的故事呢!

8 、書籍來源:租書+ 購書相結合的方式

目前繪本館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如果親子閱讀習慣還沒建立好,可以考慮採用租書+ 購書相結合方式,俗話說"書非借不能讀也",借閱繪本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更好的堅持閱讀,同時也可以花同樣的錢可以看到更多的繪本,如果遇到孩子特別喜歡的書,孩子會要求反覆閱讀,可以在京東、噹噹等搞活動時購買這部分書籍。

上面是我陪孩子在親子閱讀方面的一些心得,目前我家孩子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共讀習慣,不過還不能獨立閱讀,也許暫時還沒有在孩子身上看到閱讀帶來的很多好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一直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喜歡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個人讀書心得2

很久很久以前,京都接連遭受天災人禍,整個城市死氣沉沉,人影罕見。

一天傍晚,一個僕人正在羅生門下等待雨停。由於剛被主人解僱,爲了尋找一片棲息之所,他爬上了羅生門上的閣樓。令他震驚的是,樓上死屍遍佈,臭氣熏天。更不可思議的是,樓上竟然還有一個穿着樹皮色衣服、又矮又瘦、渾如猴子的老太婆。

定睛一看,老太婆正冷靜地從另一個女屍上把頭髮一根根拔下,打算做個假髮。僕人不禁怒火中燒,把這個連死人都不放過的老太婆狠狠地揍了一頓。老太婆敵他不過,哭着說:“爲了生計,我這也是沒有辦法啊。”

僕人覺得言之有理。“既然爲了活下去什麼都可以做,那麼我帶走你的衣服也沒什麼過錯吧。”僕人心想。於是他三下五除二脫光了老太婆的衣物,頭也不回地消失在夜幕中。

羅生門讀後感心得體會:

《羅生門》爲我們展現了人類在求生時的利己主義之惡。無論是僕人還是老婦,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最初,僕人爲了求生,心想與其餓死,不如爲盜。但是,也許是本性尚善,也許是內心恐懼,僕人雖然這麼打算,心裏卻在善與惡之間艱難地抉擇着。這大概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吧。然而,在聽了老婦的話以後,他狠下心來,將心裏僅存的一點善心拋到了九霄雲外。

如前所述,僕人也好,老婦也罷,都是不幸的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能不能保命都很難說。但是,這並不能成爲作惡的理由。“迫於生計”,只不過是爲自己的罪行開脫的藉口罷了。人心本來就是很脆弱的,在那樣的情況下,“善”往往不敵“惡”。如果站在僕人的立場上,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怕是並不罕見。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善”。即使身處衣食不足的困境,我們也應該遵守法律和基本的社會公德,不能置禮義廉恥於不顧。作爲一個普通人,“勿以惡小而爲之”,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只要我們肯努力,困難總是一時的,生活總會更好。

個人讀書心得3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啓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一樣。生活能夠清貧,但不能夠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衆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明白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就是因爲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就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僅能夠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鬆休閒,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齊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光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我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明白怎樣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透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就是爲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鍊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潛力,培養自信心,構成實踐潛力。有道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閱讀習慣就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個人讀書心得4

這篇課文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過草地時,一位小紅軍忍受飢餓和疲憊,又不肯理解別人照顧而犧牲的事。一個本應當坐在教室裏讀書的孩子,卻勇敢地走在長征途,一個本應當生活在大人”羽翼”下的孩子,卻堅強地選擇了保護大人。讚揚了小紅軍一心爲別人着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我和寧可犧牲自我,決不拖累別人的高尚品質。你小小的身軀雖然留在了草地上,可精神卻被一代代傳承下來,我們將是你精神上的傳承者。

個人讀書心得5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着。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因爲它們載負的無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時常想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盼——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後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後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望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留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個人讀書心得6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當然,現今社會,不單單可以從書本中獲取知識,通過網絡讀書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當然因爲我專業的特點,所以,平時我較少進圖書室讀書,我大多數的讀書時間,都是在網絡上看書。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不僅僅老師要讀書,每一個想提高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爲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爲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人類要發展,必然離不開知識。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同學們如果從小不會讀書,沒有知識,文化底蘊不足,長大以後就很難立足於這個時代。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前蘇聯巴甫連柯說:“書籍使人們成爲宇宙的主人”。馬克思說:“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爲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讀書可以塑造人生。讀書對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具有重要意義,書籍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過去毛澤東、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正因爲有了進步書籍的引導才走上革命道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等世界名著曾激勵了多少有志青年投身於革命與建設事業之中。正如歌德所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凱勒說:“一本好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明代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法國羅曼羅蘭說:“和書籍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總之,多讀一本好書,多活一個人生。爲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

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衆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纔是美,只有“真”纔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爲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爲原則,我覺得,作爲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讀書,才能消除“職業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師具有充實的靈魂和不斷生長的精神。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纔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

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爲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着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價值取向,決定了教學目標和結果的不確定性;個別化教學決定了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綜合性的加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師生共同探討新知決定了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作爲課程具有的自主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不確定性;??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個嫺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學設計者、決策者、支配者、智者、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和創造者。

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爲孩子們着想,在爲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不讀書,就不知道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己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裏就會敞亮多了。

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書是知識的海洋,信息的倉庫,是經驗的總彙,希望大家學習古人“孫康映雪”“江泌照月”的精神,擠時間讀書,多讀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讀中學,在讀中樂,與書爲友,天長地久,爲學校營造一個書香校園。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讀書吧!最後,我送大家一首詩《走進書裏去》:“書是一扇沉重的門,它垂青於每一個敲門者。它敞開的門扉裏,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走進書裏去,從書裏走出來,讓知識的浪花滋潤你的肺腑,讓動人的箴言樹起你人生的路標。讓書的精髓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讓我們多讀書吧。

個人讀書心得7

學習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匪淺。我就從作爲一名普通老師的角度就於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心靈之道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儘快的過去,這樣你纔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纔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要使學生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二、處世之道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如何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呢?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說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爲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爲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並貫穿到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念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以後在社會中做什麼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三、君子之道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爲作爲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恆產而有恆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爲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爲人的根本,做人的標準。可能我們無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個人讀書心得8

讀書時一門學問,是一門很深很深的學問。。。正所謂:“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想一下寫出一萬字的文章,沒辦法你就得每天都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錯不了的,每一個爺爺都是由孫子走過來的,今天我們吃苦賣力的在點燈熬油,爲的是什麼?此處省略許多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麼親切而又俗氣的話語,讓人不禁想起了那遙遠的孩提時代。。在那個美好的時代裏,網絡是初生的,是神聖的,那時候大家上網爲的是學習,那時候網絡的天空還是藍藍的,那時候的文學是純粹的,那時候擡頭仰望45°,是留不下眼淚的,那時候手涼的女孩還是因爲貧血缺鈣,寫的這裏我不禁要發出一聲吶喊:“到底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的世界?”彷徨在人生的大路上,思考着到底是生存還是毀滅?這的確是個問題,或者你會微笑着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對。。這就是要告訴大家的,書曰:“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羅曼羅蘭在那個時代就提出過:“從來沒有人爲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那天翻閱雜史,從中提取了王陽明先生的一句一針見血的名言:“爲學大病在好名”讀書爲了去裝,這時候這個讀書就像吃飯,善於吃飯的人長個,不善於吃飯的人長膘,你光去吃了,最後個子沒長,卻增添了一身膘子肉,人家彼得拉克不是也說:“書籍使一些人博學多識,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瘋瘋癲癲。”但是我們又不能因噎廢食,一日學一日功,一日不學十日空,此處省略一萬字。。。大家懂得。。

其實大家不用爲了作業而讀書,讀書真的是個好事,最後換用餘秋雨老先生的話來共勉一下:“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

人在江湖漂,不爽就發飆,祝大家兔年紅紅火火,威武生猛,和諧的處理好每件事,霸道的度過每一天!身體倍棒,吃麼麼香,手中時時有票子,牙齒天天曬太陽~!

個人讀書心得9

《103010》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與當時社會流行的感傷小說素材和人工寫作方法相矛盾。它描述了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和懷有偏見的第二位年輕女士伊麗莎白以及富有的單身貴族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彬格萊和貞潔的大小姐簡之間的情感糾葛。其實這本書在正月初一就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我對劇情的複雜已經不耐煩了。看了幾章就沒了興趣,所以一直放在一邊,直到今天才又撿起來。然而,當我讀前幾章時,我仍然覺得很無聊。在那之後,我意識到未來的場景有埋伏。一眨眼,30多章過去了,人物的性格都被作者描繪得一清二楚。

這本書裏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也許除了騙子韋翰。他用自己巧妙的奉承技巧和一副“討人喜歡”的樣子來魅惑伊麗莎白,不斷爲自己洗刷冤屈,詆譭達西。他那些可笑的話充滿了瑕疵,雖然聰明的伊麗莎白可以和彬格萊小姐爭論,反駁凱瑟琳夫人,但韋翰卻牽着她的鼻子走。說實話,我不認爲伊麗莎白被騙是爲了表明他是個“傻瓜”。人們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小姐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腦海。她怎麼會對他有好感?怎麼能輕易對別人的評論充耳不聞呢?對達西有偏見是正常的。我說的別人,自然是指長得好看的韋翰。不可否認,韓瑋有一張帥氣的臉,表面上假裝是“紳士”。雖然說“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但即使是生活在21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完這個故事的我,對韋翰還是有好感的。我怎麼能怪伊麗莎白這個活在過去的女孩呢?合上書細細品味,才發現整部小說因爲風格簡單幽默而引人入勝。伊麗莎白的嘲諷和諷刺,暴露了那些自以爲是紳士淑女的貴族們的真面目。但是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老師卻爲了家庭的歡樂嘲笑他的妻子和女兒。幸運的是?不幸的是?

這篇文章中所謂的“傲慢”是指達西這個富有、教養高、眼光犀利的年輕人的個人弱點。所謂“偏見”,就是指出伊麗莎白這個中產階級、有教養、機智的年輕女士的精神弱點。一個目光敏銳,一個機智聰明,都是人傑地靈,但不可避免地被人性的弱點所糾纏。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一次家庭舞會上,但由於彼此印象不好,一個傲慢,一個有偏見。第一印象先入爲主,再加上女人的八卦,造成了兩個人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曾經對達西說:“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合羣,沉默寡言,不願意說話,除非我們能說出令人震驚的話,像座右銘一樣光榮,並且流傳千古。”正是因爲這種思想上的一致性,我們在婚姻中受到了各種可能的阻礙,也正是因爲如此,幸福的婚姻才最終得以實現。如果把伊麗莎白3360放入現實社會,可能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但關心自我的姐姐,直接,偶爾不懂禮儀,有點調皮,但對達西如此着迷,最重要的是善於和敢於對自我認同較高的人說“不”。從小說來看,伊麗莎白聰明、機智、勇敢、有遠見、自尊、善於思考。當時,就一個年輕的女士而言,這是值得稱讚的。正是這種品質讓她在感情問題上有獨立的見解,並帶領她與達西組成幸福的家庭。

在這部小說中,貝內特的五個女兒對終身大事的不同對待之後,顯示了來自鄉村和城鎮中產階級家庭的女孩對婚姻和感情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觀。不研究上述因素就結婚是愚蠢的。所以她不僅反對爲了錢結婚,還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了夢幻婚姻的重要性,認爲男女雙方的感情是締結夢幻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生在一個小地主家庭,深受富家公子達西的喜愛。儘管家庭和財富有差距,達西還是向她求婚,但被拒絕了。伊麗莎白對他的誤解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傲慢其實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有這樣的傲慢,他和伊麗莎白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夢想的婚姻。後來,伊麗莎白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了達西的行爲和一系列舉動。例外的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自負的態度,消除了誤解和偏見,從而和他締結了幸福的婚姻。事實上,對達西求婚的不同態度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權利平等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形象的提升。

作品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農村生活和社會狀況處於保守封閉狀態。它的社交風格。

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可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爲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我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昇華的最佳表現。若說《紅樓夢》是東方的貴婦人、《傲慢與偏見》則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個人讀書心得10

喜歡一個人在安靜的環境下讀書。

心無旁騖,完全沉浸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我完全屬於自己,不需要考慮成敗得失,不需要在意時間飛逝,靜靜的品味,直面自己的內心所想。

書的世界,自己是孤獨的,只有孤獨纔是最好的磨礪方式,孤獨的求索,因爲孤獨,所以足夠專注。也因爲孤獨,所以書中所得也更爲純粹。讀書心得體會,原就該如此純粹。

有一本好書在手,如同沙漠中覓得了一片綠洲,整個人都覺得有了活力,書中與己共鳴處,拍案叫絕,書中與己有啓發處,默默揣度,品出味道,含英咀華,讚歎不已,乃至掩卷深思,回味無窮。

喜歡汪國真的詩歌,自然流暢,字裏行間是天然的韻律。每次下雨的時候,總會想起那句“下雨了,大地濺起一片歡樂,山谷是太淺的酒杯,盛不下歡樂匯成的河。”於是覺得很貼切,會站在窗外看很久。

喜歡林清玄的文章,清雋俊雅,每一篇都如清淺的小溪,緩緩在心間流淌。

喜歡劉墉的文字,淺淺淡淡,卻又溫暖和煦,讓人讀來熏熏然陶醉其中。讀書心得體會,至此已不能宣之於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跟一位智者的交流,聽其一生走來的諸多感悟懷想,心緒表達,對證自身,總會察覺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借鑑學習。有很多書中故事,細細讀來,與自己一路所行何其相似,故事中的主人公所思所想,如自己所思所想,想到了一處,豁然覺得前方的風景,也正是自己想要的風景。

個人讀書心得11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心中的夢想課堂,它應當是這樣的:寓學於樂之中,即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樂於學習,把學習當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說起上課,沒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會是上課是趣味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從小理解的教育,它給我們的啓示是:知識是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上由教師反覆告訴我們和在課外由我們經過不斷的反覆作業練習而得到的。

那麼,怎樣的事是我們都願意主動做、樂意做的呢那必須是從中能夠獲得樂趣,獲得成功的事,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發自內心厭惡的,那就算勉強完成,也不會有多高的質量。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此刻看到的現象卻是他們對學習的厭惡,對學習的害怕。

爲什麼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對學習資料的不感興趣,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過重,也可能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適應等等。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們的學習的態度,變害怕學習、厭惡學習、逃避學習爲好學習、樂學習、主動學習。那如何做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從心裏愛上學習、樂於學習呢我們能夠從下頭幾個方面着手改變。

一、讓所有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品嚐成功的滋味。

記得有句格言:“不是因爲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爲我們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由此看來,啓動學生自信心理系統是讓學生消除畏難情緒願意去學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育當中應經常鼓勵學生,幫忙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給孩子們灌輸一種信念:相信自己,正視自己,努力積極就能成功。每個人都是期待獲得他人肯定的,成長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長、教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中獲得教師的肯定、家長的肯定、同學的肯定。

二、創設趣味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充當的總是課堂裏被動的觀衆,欣賞迎合着教師的表演,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沒有自己的挑戰權,知情權……而教師總是把已經嚼得又嚼,沒有任何味道的知識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裝進腦子中去。

在這種教學水平指導下,學生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儲存器,並且不善運用,最終導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學生髮自內心喜歡這樣的課堂確實強人所難。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的改變是關鍵。讓教師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讓教師把話語的權力換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自己課堂的導演、演員,參與團體的表演;讓更多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走進課堂……讓我們打破那個成人化的課堂,還一個童趣的課堂給學生。

三、讓學生愛上自己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

每一個教師都不應忽視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學生愛戴的教師,她的言傳身教勝於千言萬語、苦口婆心。一位學生喜愛的教師,學生樂於走進她的課堂,樂於與她相處的四十分種,樂於與她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生活中的交流。

個人讀書心得12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他們的自在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我們所瞭解到的魯迅先生似乎是倔強而又剛直,爲天下所擔心的偉大作家。但在書中我們瞭解到,但他的童年卻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好不愜意。

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於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魯迅在書中寫到:“小時候,我喜歡坐在田梗上望着一片金黃的水稻,看着一個個忙碌的背影,心中綻放着一絲絲的甜蜜。那是收穫的甜蜜。”

書中的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纔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個人讀書心得13

培根的一段話尤爲精彩:“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數學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變……”就是讓我們博覽羣書,如果我們能多讀書,相信我們的生活就必須會充實幸福。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我爲誰工作》,慢慢細閱,頗有感觸。就像書中所言: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於書了。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一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圖強。的確,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讀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們說人生是一條路,而這條路確實是無數本書鋪成的。如果沒有了書,那麼它就失去了本身的好處,就會永遠只是一條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會變成一條被人們遺忘了的路,一條被人們丟棄了的路。

《我爲誰工作》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雖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讀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話給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就應把心態迴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將每個任務都視爲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能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沒有裨益。我們當中的有些人,時常處於消極頹廢的心理狀態中,覺得社會太大,自己所學、所想的在現實中經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離自己更是遙不可及。於是,便有些垂頭喪氣,駐足不前,面臨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時候,對自己當前的工作不太滿意,導致了一些負面的情緒。這樣,抱怨與痛苦就產生了,在這個時候,一本好書,它能夠幫忙我們,它啓示了我們的思維,掀起了我們久違的熱情,亦詮釋了某些灰與黑的現實本質。

那工作又是什麼呢?我認爲,工作是每個人對社會應盡的職責,如果沒有機會工作或不能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好處,他們就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工作是付出努力以到達某種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也有自己的夢想,正是爲了獲得某些東西到達某些夢想,或是成就自我,爲了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能,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爲和諧美麗的人,我們纔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併爲此付出畢生的心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有如此高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以及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種種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着生活的質量。

我們要明白,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你,在爲誰工作,讓我們一齊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一齊走向成功之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用熱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來一次觸動心底的反思,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並理解:我們在爲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爲自己工作。這個樸素的人生理念,職責、敬業、忠誠就從而誕生了。敬業,鑄成燦爛人生。愛崗,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在平凡中創造着不平凡的輝煌,勤奮努力、自強不息,要明白我們不是在爲誰工作,更不單純是爲了賺錢,我們是在爲自己的理想而工作。我們要把自己當作工作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從中獲得發展的機遇。

很明顯,我們是爲自己而工作,在爲自己的人生工作,既然這樣,我們就應負起天經地義的職責,義不容辭以誠信爲立身之本,言必有信,行必有果,盡心盡力,忠誠第一,忠誠於工作,忠誠於同事,誠實坦率,視誠實爲生命,敞開心扉,坦蕩處世,率直爲人,把職業當作生命的信仰。記住,我們是在爲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一齊努力,爲建立和諧社會而盡我們自己的職責。

8月14——17日臨沂市第三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讀書會在我們沂南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屆讀書會,心靈頗受震撼。郯城、沂水等縣區的老師給我們帶來的名家教育思想闡述,讓人茅塞頓開;蘭山、沂南的老師進行的經典展示,讓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幾位教師的《西遊記》、《論語》、作文、《在仙台》教學讓我們對經典閱讀有了新的思考……市教科研陳科長對此屆讀書會進行了總結,進行了精彩點評,並要求我們教師不但要學習這些名家,更重要的是要多讀善思,並實現自身的成長。此會很好地提高了廣大青年教師教學理論和業務水平,激發了青年教師讀書學習熱情,促進青年骨幹教師快速成長。

“與名家爲友,與經典同行”此次盛會,收穫頗多。特別是通過聆聽臨沂八中王立華老師的《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報告,使我真正明白瞭如何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真正成爲一名合格優秀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應該是專業人員

教師工作是一種服務公衆的形態,它需要教師的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而這些知識和才能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與研究,方能獲得專業人員的經驗,因此,我們應當把教師工作看作是一門專業,但如果一名教師不具備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才能,他(她)就不能從事教育工作,否則會誤人子弟。

二、教師應是發展中的人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對教育的理解力、對教育的實踐能力、教育經驗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而健康的發展。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師的學歷水平、專業能力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集中代表了教師發展的意義。

三、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者

教師與其他職業一樣,是一種學習的職業。從業者在職業生涯中自始至終都要有機會定期更新和補充他們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果一名教師只滿足與現狀,沒有及時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去爲自己“充電”,那麼,他(她)將是一個教師戰線上的時代落伍者。作爲一個專業教育者,教師應具有不斷地專業化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也是教育不斷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在現代終身教育的改革中,教師的學習首先是作爲一種終身學習的形式而進行的,教師自身首先應該成爲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我成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纔有可能爲兒童一生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師應是教育與教材的研究者

在《課程研究與編制導論》一書中,斯騰豪斯提出教師專業發展有三條途徑:1、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2、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3、在教室裏檢驗已有的理論。

在觀摩田娜老師的讓我們捧起《西遊記》課堂教學時,很明顯的能感覺到田娜老師對《西遊記》這部經典早已是爛熟於心,這就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說教師必須是教育理論與教材的研究者。

一提到成爲研究者,老師們通常有兩種想法。一是“不敢”研究,把研究看做是理論工作者的“專利”,認爲自己只是普通的一線教師。另一類雖然“敢於”研究,但把研究狹隘地理解爲正規的試驗研究,因此他們進行研究時,往往要求自己遵循嚴格的研究程序,如專門立項、數學統計、撰寫研究報告等。

那麼,教師到底有沒有進行研究的“資格”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因爲保證教育研究的科學化和規範化,最根本的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對研究內在精神的尊重——研究作爲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科學和規範的核心仍是對事實的尊重。因此,教師完全可以成爲教育研究者。

總之,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想辦法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能夠讓他們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自身具有很高的語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成爲一代新思維、新形象的語文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成爲學生心目中有深度、有思想、有魅力的語文教師。

個人讀書心得14

我和我身邊的小朋友一起讀了這本書。她認爲它適合心理學家閱讀的書籍,因爲它充滿了專業嚴謹的家庭治療理論,對於沒有專業心理學知識的人來說,可能是晦澀難懂的。

我的觀點是,這應該是一個將要有孩子與家庭或已經有孩子與家庭的必讀書。與這本書的專業知識相比,我認爲它對於家庭、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長和治癒有着極其重要的啓示。

在家庭方面,中國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國重視血緣關係和家庭紐帶,使家庭成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然而,中國也有一些幾千年文化遺留下來的糟粕思想。書中提到“在家裏,不一致可以被質疑,面對並且被尊重”但是我發現在我身邊的大多數家庭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例如,這個詞“聽話”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我說,你聽,我決定,你做什麼,因爲我年長的有經驗,所以你必須聽我的”,孩子作爲一個個體,父母缺乏指導功能,。

正常運轉的家庭做出決定的基礎是什麼是對的,而不是什麼都是對的。在書中,作者曾說過,“個人的言行不符合他的角色,就會產生矛盾和角色失調”。然而,在他的周圍,角色失調的家庭是相當正常的,這使得家庭發展變得不正常。

作者在他的書中說:“這個孩子沒有出現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我認爲他們只是沒有遇到外部壓力,如果一個家庭有精神分裂症傾向卻有幸沒到外部壓力,如:大災難,社會地位,社會地位下降,經濟衰退等,所以也沒有人可能出現不幸的症狀”。所以並不是說沒有明顯的精神疾病跡象表明家庭角色功能就是好的。

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我身邊的每一個家庭,因爲有些孩子正在遭受無意識的傷害,有些父母正在施加錯誤的愛。

然而,這些傷口沒有血的痕跡,而是比創傷更深的潰瘍,由於看不見而被忽略。

心理學家在中國不受歡迎。很多家長甚至沒有維護孩子心理健康的觀念,也不知道良好的家庭環境能更好的照顧孩子的成長。因此,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更多的人。

個人讀書心得15

今日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大全(寫景片)》,這本書我很喜歡,所以剛到手我便一鼓作氣看了三篇,看完後我深有感觸。

第一篇講的是《火燒雲》,我覺得作者之所以能將景寫活,是因爲其極其豐富的,例如將火燒雲比喻成“豬”,“龍”,“狗”,“虎”,“獅”搏鬥負傷後流得血。使那絢麗多彩的火燒雲十分形象地展此刻我們面前,將火燒雲的這種景象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來,讓我們彷彿置身其中。

第二篇講的是《秋夜賞月》,我覺得作者描述了晴朗的月夜美景,由月光聯想人間的思念之情,在最終表達出作者盼望祖國同意的強烈願望,這種借景抒情的手法也值得我們學習,也能夠經過這種寫作手法來提升我們的寫作技巧。

最終當我看完了《海邊日出》的時候,我領略到了大自然美麗的變化。作者抓住了顏色的變化: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天空是暗藍色的,過了一會兒轉變成淺藍色,繼而又變成了灰白,魚肚白;之後太陽出來了,先是海面被照得又紅又亮,之後變成了金黃色,並散發着灼灼的光輝,將日出的壯麗美景描繪出來了,所以,雖然我從未曾欣賞過海邊的日出,但通過作者美麗的文字,卻彷彿親眼證實了一場日出的表演。

今日看的這三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讓我明白了,今後在寫作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