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持久戰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1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爲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爲什麼是持久戰,爲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爲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爲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

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瞭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

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爲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着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爲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論持久戰》不僅在國內成爲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在我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後我覺得它的巨大價值不僅僅是在軍事領域的運用,而且其在我們現實生活裏有具有其非凡的歷史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遇到困難,而無從下手的時候,有時候甚至要努力奮鬥好長時間,更有陷入困境無法走出來,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走持久戰略。首先我們應該正視自己所面臨的困難,總結出現困難的內因,外因,我因。然後,從第一個階段開始,找出自己處於困難之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在找出原因後就是第二個階段,認真改正,保證同樣的錯誤不會在發生第二次然後探索新道路,爲發展新的事業而準備。第三個階段就是要進入反攻階段,就是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難,讓自己的生活由被動變成主動,爭取做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覺得《論持久戰》這部著作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導師,它指引着我如何懷着豪邁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中的一切磨難,成爲一名真正的探索者。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2

《論持久戰》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和唯物史現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始終,用以說明中日戰爭過程和結局。《論持久戰》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論持久戰》用客觀和全面的哲學方法論分析中日戰爭,辯證地闡述了中日戰爭的形勢,毛澤東是第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實踐互化的典範,他引用了與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對中日戰爭的作如此分析:“(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毛澤東深刻地洞察出解決中日矛盾的關鍵在於矛盾雙方內部要素的不斷變化,揭示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和性質。他指出:“由於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戰爭不能達到日本統治階級所期望的興旺,而將達到它所期望的反面——日本帝國主義的死亡。”與此同時,中國雖然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地位,然而“中國的戰爭是進步的,從這種進步性,就產生了中國戰爭的正義性。”‘’’這種進步性和正義性會贏得世界多數國家的援助和支持,從而使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爲中國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毛澤東用客觀的和全面的觀點分析和比對中日戰爭矛盾雙方的基本特點。(1)敵強我弱:日本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能力較強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則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組織能力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2)敵退步我進步:日本帝國主義從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目的在於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階級矛盾,霸佔中國領土,這是日本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中國則與日本相反,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日戰爭是民族解放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必然取得勝利的主要根據。(3)敵小我大:日本是一個小國,其人力、軍力、物力、財力均感缺乏,戰爭是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進行的,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中國則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

、人多、兵多,廣土衆民,能夠支持長期戰爭。(4)敵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國主義由於是侵略,必然受到國內外堅持正義人民的反對,失道寡助;中國則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必然得到國內外大多數堅持正義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論持久戰》還闡述了一系列帶有中國特色的唯物辯證法範疇。比如,用“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有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揭示了必然性和蓋然性的辯證關係;再比如,用“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就是戰爭的本質,就是一切戰爭行動的根據Dc”指明瞭本質與非本質的辯證關係,也透視出“保存自己

”和“消滅敵人”是同樣重要的問題的兩個方面;還有,用“戰爭的目的,防禦中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闡述了戰爭的目的和手段的辯證關係,等等。此外,《論持久戰》還引用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帶有中國傳統哲學特色的名句,來說明全面看待中日戰爭和採取合理的戰略戰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毛澤東指明瞭戰爭的客觀規律及其結局:“戰爭過程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軍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那類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之政治異常而發展,……到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毛澤東正是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研究中日戰爭發展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本質,考察中日戰爭相互矛盾着基本特點或基本因素的量變和質變的情形,科學地預見到戰爭中敵我力量互爲消長的總趨勢,中國由劣勢、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保守到退卻。這樣,毛澤東就得出了抗日戰爭必然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和戰爭態勢,正確地預見了戰爭發展的一般規律。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特別強調抗日戰爭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通過對“盧溝橋事變”以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總結,尤其

是“亡國論”和“速勝論”喧囂塵上、四處瀰漫的情況下,一針見血地指出:“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隻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誇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他強調指出:“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冷靜、客觀、全面地看待那場史無前例的戰爭,以簡練的語言論述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學地預見到戰爭中敵我力量互爲消長的總趨勢,中國由劣勢、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保守到退卻。這樣,毛澤東就得出了抗日戰爭必然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和戰爭態勢,正確地預見了戰爭發展的一般規律。在長期的革命鬥爭歲月中,“以民爲本”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共產黨特有的“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其中,毛澤東的貢獻和作用是最重要的。他認爲,“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衆之中。

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衆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團結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實行“軍民一致”,才能瓦解敵軍、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可見,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一開始就是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實事求是,從而預言了戰爭趨勢。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3

老人家的《論持久戰》,把戰爭形容爲“犬牙交錯”。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這種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文章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異常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讀着老人家的文章,不禁心潮膨拜,深深爲老人家的恢弘氣勢和戰略格局所折服。老人家對戰爭的基本形態、基本階段的準確預測,牽引着革命戰爭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果沒有這個準確的方向指引,抗日戰爭還不明白要在混沌中打多少年。

從《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來看當前的市場,會讓我們明白許多的問題,市場如戰場,道不一樣理相通。一輪熊市到牛市的過程,也必須經歷三個階段:空方之戰略進攻、多方戰略防禦階段;空方戰略保守、多方準備反攻階段;多方戰略反攻、空方戰略退卻階段。單純站在多方立場,能夠簡單描述爲:防守,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最困難、最迷茫、最無奈、最難熬的是相持階段。目前的市場就處於相持階段的後期,黎明前最黑的時期,堅持頭腦清醒、堅定必勝信念、克服盲動思想十分之重要。讓我們共勉吧!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4

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在這一點上不得不令人十分佩服!論持久戰是在抗日戰爭極其艱難,亡國論和速勝論在民衆中廣爲流傳時候做的一篇報告,有人認爲再戰必亡,有人認爲立刻能夠勝利,將日本驅逐出中國。這兩種都是錯誤的觀點,都將給中國的抗日事業造成巨大的危害,於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橫空出世,使人耳目一新!論持久戰本身的資料暫且不談,就其中反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哲學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分析一二,此刻不成系統的羅列幾點:

1、事物的矛盾雙方都是在不短的發展變化的,並且在不斷的向對方轉化。我們的勝利和成功就孕育在這不斷的變化和轉化中。有時候我們可能暫時的處於劣勢,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的調查瞭解雙方的實際情景,優點缺點,雙方彼此的矛盾情景,着手於擴大對方的缺點,削弱對方的優點,於此同時擴大自我的優點,彌補自我的缺點不足,時間長了,我們就可能相對來說慢慢的扭轉劣勢被動地位,進而變成優勢方,主動方。那裏麪人的主觀能動性很重要,要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

2、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問題,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優點,而忽略其劣勢,這樣就會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對對方估計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點而忽視我方的優勢,否則就會造成悲觀的情緒,看什麼都是一片陰暗,不能主動進取的去想對策,解決問題。我們不必追求全面的勝利,當然全面的勝利最好,可是通常取得全面的勝利很難,我們只要在事情的末尾取得壓倒對方的勝利,也許我們很弱,可是對方也未必很強。

3、不要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淆,不分輕重。有時候我們可能失敗了很多次,對方可能勝利了很多次,這不必須註定我們在將來就必定要失敗。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次關鍵的對抗中,我們能夠一戰定江山;而對方也有可能因爲屢戰屢勝,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從此一蹶不振。我們這一次對抗勝利了,說明以前的失敗都是次要的,都不是主要的矛盾,而這勝利的一次纔是主要的矛盾,足以決定雙方的命運。屢戰屢戰有時候可能比屢戰屢勝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4、不要因爲勝利小提高小而不去爭取,不要因爲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小,影響小就不去實施。我們處於劣勢,就是要不斷的去爭取勝利,爭取提高,這樣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積累起來,以後就可能成爲大勝,取得大的成就。於此同時,我們要不斷的給與對方於殺傷,不斷的動搖對方的決心,不斷的給對方製造不良情緒,長久下去,就可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殺傷,使對方變得疲憊不堪,使對方失去勝利的決心和勇氣,這就是積小成大,積少成多的道理。我們的根本原則就是削弱對方,保存自我,壯大自我。

5、當對方鋒芒正盛的時候,不要去硬碰硬,這樣只會毀滅自我,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任對方送給我們女人的衣服,任對方嘲笑我們是縮頭王八,只管讓他們統統見鬼去吧,要看誰笑在最終。對方氣勢洶洶,來勢正盛,此時猶如剛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銳利無比,氣力着實嚇人。這時我們要暫避其鋒芒,給他讓出前進的道路,讓他在廣闊的田地裏隨意的馳騁,等他折騰累了我們再出來收拾他。

6、看整體而不只看局部,看未來而不只是看眼前。我們要有必須的胸懷,能裝能容,不斷的強壯自我,鍛鍊昇華。不堪其辱的人自殺了,他們的未來也就葬送了。而小平同志經過三起三落,安然無恙,最終還登了大典,這不得不讓人佩服!我估計當時小平當時絕對沒有把挫折放在心上,估計他心裏想的是,老毛啊,你總有撒手的一天,到那個時候我再蹦出來,此刻你就拼命折騰把,等我蹦出來再給你弄個底朝天!三國時候的司馬懿,戰國時候的老甘龍,漢初三傑的韓信,都是精通此道的高手。這就是偉人,不爲眼前的寸土得失而憂慮,能忍能耐,有時候耐一時,有時候卻需要耐一世,以期最終的一搏。他們看的是未來,是整體,是整個事情的發展趨勢。

7、分析問題的時候要着眼於事物的根本矛盾,性質特點,而不能單憑表象武斷的推出結論。因爲事物的表象不總是事物本質的真實表現,有時候我們也會給對方製造假象,用於迷惑對方,同樣對方也在竭力給我們製造假象,必須去僞存真。比如毛澤東對全國革命浪潮很快就會到來的分析就很經典。當時正值革命的低潮,紅色政權和工農活動遭到國民黨各系軍閥的瘋狂鎮壓和破壞,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這時候很多人泄氣了,很多人認爲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寫信提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於是毛澤東分析了,此刻雖然處於革命的低潮,可是我們來看看社會各階層的矛盾變得怎樣樣了?由於軍閥混戰,必然增加租賦,這勢必會加重農民和地主官僚之間的矛盾;外國資本壓迫民族資本,民族資本必定會變本加厲的壓迫工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必定會進一步加大;而學生等等這麼分析以一般,最終得出結論,目前雖然是革命低潮,可是個階層間的矛盾分明是加劇了,所以全國的革命高潮必定會迅速到來,星星之火,能夠燎原,並且這不是遙遠的未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你看看描述的多貼切,分析的多透徹,簡直讓我佩服的“無地自容”!

8、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燒對了尚好,如果燒的不是地方,恐怕有百害而無一益。如果某一個領導調任一個新的領導崗位上,在還沒有對這個單位充分調查分析的情景下便忙着立規章,訂製度,多半是要歸於失敗的。比如我們找客戶,不好找,那麼就走出去,到市場上每一天多跑跑,多轉轉,多瞭解信息和客戶需求,瞭解我們的不足和優點,這樣時間長了,客戶自然做不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事情就是要“精確制導”,充分調研,就是找到治病的正確藥方。中醫案例集裏面有一個清代名醫治病的案例很有說服力,其實這個醫生醫術平平,也沒有異常的過人之處,他之所以被人們稱爲名醫,就是他凡病都認真調研。有一次一個新婚的年前人去看病,全身腫的厲害,腰像水桶,五官都腫到一塊了,叫苦連天,很多醫生束手無策,而這個醫生一時也找不到原因,於是他便搬到了這個男青年家裏,與男青年同吃同住,忽然他發現由於是新的傢俱,油漆味很大,於是他斷定是油漆裏面的有害物質使青年生病。之後這個年輕人搬出了新屋,沒過幾天,病就好了。倘若名醫不到年輕人家裏去做調研,而只是在案頭苦思冥想,是斷然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既是調研的魅力所在。毛澤東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這話一點不錯。

9、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陣痛。我們必須有耐心,不放棄。有時候我們的力量大大的增強了,對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可是還是不見我們的勝利,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着急甚至放棄。我們的力量雖然增強了,可是還不足以強到打倒對方;對方的力量雖然削弱了,可是還沒有弱到必敗的程度,所以這時更需要忍耐,繼續,以期最終的勝利。

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我方的進一步的增強和對方的進一步削弱,勝利必定是屬於我們的。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5

原來只知道《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關資料,看了原文才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它是毛澤東在1938年寫的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演講稿。當時抗戰全面爆發,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針對這些言論和戰爭的具體情況,毛澤東作了具體分析並且對於戰爭也作了預測和戰略部署。可以說是一部超前的戰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對於“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並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爲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由於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一定不會很快結束。而後三點則可說明我們一定會勝利,只不過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後文中闡述了我國將採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爲主,游擊戰爲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羣衆,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尙面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尙比我們先進,但是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同時,也指明瞭中日都不會妥協以結束戰爭。與日本方面,他們的胃口很大,單純幾個省份的割讓並不能滿足他們的狼子野心;對於中國,我們也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戰爭也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最後,而對於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爲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於戰爭初期,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爲經典,成爲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即使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學習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6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作爲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在那個急需要軍事天才來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創造了令人爲之折服的軍事奇蹟——《論持久戰》。《論持久戰》成功預計了這場中國與帝國主義、日本的戰爭中,將面臨的戰爭結局——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終勝利是中國的,只能持久戰。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景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爲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在寫《論持久戰》時,是在抗戰初期,那個全中國人都最痛苦的階段,毛澤東在思想上點燃了全體中國人的智慧,最終擊敗日本帝國主義。蔣介石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也是備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將其視爲克敵制勝之法寶,組織軍事專家深入學習。自我也更是認真研讀,又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說《論持久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指導思想並不誇張!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7

《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爲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爲什麼是持久戰,爲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爲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爲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8年5月,在當時,正是抗戰一週年即將到來之際,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場戰爭,在東方的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的歷史上也是偉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可以說,深受戰爭災難,爲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箇中國人,無不渴望戰爭的早日勝利。因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如果是持久戰,那麼爲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問題隨着戰爭的爆發,隨着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每一次戰役的勝敗、得失、進退不斷出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形式下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爲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可以說,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說得是相當精闢,相當正確。因爲只有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才能最終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充分團結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就顯得尤爲重要。而在臺兒莊戰役勝利後,國民黨的一些人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爲只有軍隊對日作戰即可,而無需動員廣大人民參軍參戰,用軍隊打幾個勝仗就能將日寇趕跑,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利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喪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一席話,使速勝論在不少人頭腦中紮下了根。他們認爲,這日本鬼子不堪一擊,打幾個勝仗也就勝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趕回老家了。一時間,速勝論高調頻起,甚囂塵上。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隨着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的這些幻想也隨之迅速破滅。5月19日,徐州淪陷,這時,國民黨內的失敗主義情緒,投降派“戰必大敗”、“再戰必亡”的亡國論調又傳播開來。而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在共產黨內和羣衆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人存在着僥倖心理和輕敵思想,幻想速勝;而有些人則對抗戰信心不足,悲觀失望。黨內以王明爲代表的速勝論者,迷信國民黨的正規戰,輕視人民羣衆和游擊戰的戰略地位,不贊成抗日戰爭的持久戰。可以說,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都是走極端的,是不科學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可以說,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席話說得可真是一針見血,因爲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辯證和科學地區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制定出正確的方針和政策。而有些人卻恰恰辦不到這一點,爲此,毛澤東同志及時寫下了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發點,就是爲了痛斥亡國論,掃除速勝論,從理論上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戰,堅持必勝信念。

其實,論持久戰這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爲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爲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爲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以上就是我對毛主席這本的《論持久戰》的一些感受。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8

讀完《論持久戰》,我這才發現原先毛主席先生(以下簡稱m記)是偉大的!雖然這廝在晚年的時候不能倖免地犯了錯誤,也不能倖免地留下了“毛概”讓我們死記爛背,可是我不得不佩服年輕時候的他。這廝的確很有頭腦,對大局的全盤都能很透徹地分析。這篇文章確實值得我們細讀,學習一下人家的思維、邏輯,從而能夠統領大局、預見未來!

《論持久戰》以否定亡國論和速勝論爲切入點,提出了持久戰的三個階段,僅有經歷了持久戰,中國最終才能獲得革命的勝利。亡國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誰也不想亡國,僅有那少數的漢奸纔會恭順日本,所以此論點錯誤。速勝論——是嚴重的左傾思想,敵人有的是軍備並且要一股作氣滅華,所以也不能成立。我們必須要打持久戰。m記分別從我國、日本和國際上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當前的形式、敵我的優缺點,然後確立要走三個階段的持久戰的路線。

m記所分析的我、敵、國際形勢就好比我們此刻計劃中的自我、對象以及環境這3個要素。分析問題應當要研究自我的本事,然後分析自我和對象的優缺點,以自我的優點攻擊對象的弱點,以自我的弱點作爲自我發展的重點。最終再結合大環境,找出一條適宜的路。還有,m記所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擾”也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敵進我退,我們要學會忍耐,敵退我進,我們要懂得把握時機,就像三國時期陸遜營燒七百里一樣,陸遜一向堅守不出,最終把劉備逼得後退七百里,一把火把他們紅燒一頓。

可是很顯然,是經歷了多的革命經歷才能總結到這一觀點的。我們從別人身上學會來的東西,不但要取其精華,還要與時俱進,更要結合經歷和實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9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毛澤東在其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爲“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爲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着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爲人民指明瞭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着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爲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衆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爲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爲什麼是持久戰,爲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爲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懈可擊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爲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10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作爲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在那個急需要軍事天才來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創造了令人爲之折服的軍事奇蹟——《論持久戰》。《論持久戰》成功預計了這場中國與帝國主義、日本的戰爭中,將面臨的戰爭結局——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只能持久戰。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爲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在寫《論持久戰》時,是在抗戰初期,那個全中國人都最痛苦的階段,毛澤東在思想上點燃了全體中國人的智慧,最後擊敗日本帝國主義。蔣介石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也是備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將其視爲克敵制勝之法寶,組織軍事專家深入學習。自己也更是認真研讀,又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說《論持久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指導思想並不誇張!

論持久戰讀書心得11

在戰爭的歲月裏,總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發生,我們此刻的電影總是在更新着人們的視覺,淚與血的揮灑,敘述着中華民族堅強不屈、頑強抵抗的精神,爲中國而戰,爲民族而戰,爲了四萬萬同胞的幸福生活而戰。革命期間的人們抱着同一個夢想奮鬥着。

毛澤東一代無產階級的領導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爲我們指明瞭方向。《論持久戰》的發表,激勵了一代革命先輩的自強不息,排除了戰略思想上的矛盾與迷茫,講一個澄清的戰爭本質展此刻人們眼中,讓人民瞭解、並進取的投入到抗日中去。爲中華民族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論持久戰》中詳盡的分析了中、日之間的力量比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自我的不足與優勢,敵人的優勢與不足。明確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要被速勝論和亡國論愚弄了,指明我們僅有堅持持久戰才能獲得勝利,速勝論與亡國論是不貼合實際條件的。並一步一步的說明了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根據、駁亡國論、駁速勝論以及提出持久戰的可行之處可行之理。

毛澤東同志比作出進一步的規劃與實施的具體步驟,具體的作戰方案:運動戰、游擊戰和陣地戰,並根據軍事力量的比較採取適當的戰爭形勢,指出不一樣情景下作戰的意義,闡述這樣的原由,使人民更進一步地瞭解到我們的抗戰是有規劃有組織的,更加堅信我們必須會取得勝利。強掉建立全國統一戰線,建立全民族統一戰線,發展政治教育,主張團結就是力量。並結合國內外,以及日本國內的政治矛盾,指出時間的重要性,國際形勢的嚴峻,以及進一步強調持久戰的正確性,讓人們更加信服。我們不得不承認,毛澤東同志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其理論中的經典的論述包含了各個領域的高尚思想,戰爭的藝術是與所有的藝術相同的。

崇高的夢想成就崇高的人,我們能仰望,也需要思齊。《論持久戰》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思想理論的優劣轉換,平衡一詞,更是讓人覺得深奧。那種能夠掌控一切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充滿了應對挫折的力量!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無疑起到了這麼一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