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1

獨生子女時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顯得突兀,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果過分溺愛孩子,妨礙孩子的獨立行爲,往往會培養出自私自利、刁蠻任性、好逸惡勞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幾點:

1、家庭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二竅門,打罵教育在新時代已經不再適應,而且還有可能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要經常學習,瞭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時要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掌握不同時期孩子們的心理動向,從而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教育孩子的問題。

2、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協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佔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學校教育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它有利於孩子系統的掌握知識,層次是遞進的、有規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實用性,多樣性和補充性的特點,教育方式也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具有引導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機統一,纔會培養出健康的人格,無論哪一方面出現空白或短板,對孩子的人生來說都是一種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間要緊密合作,實現教育的協調性和貫通性。

3、言傳身教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家長對待同樣一件事的兩種不同方式會給孩子兩種不同的教育。舉個例子:下午家長從學校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輕微的劃痕,問“是小朋友抓的?”,答“是”。這時候火爆的家長可能會大發雷霆,甚至反問“你爲什麼不打他”。而有素養的家長往往會引導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對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揚,錯誤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評。前種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爲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作用,從小事做起,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纔會孝敬你。你面對困難時充滿自信,子女才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

4、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薰陶、引導,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諧的因素往往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只會讓他們產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漸偏離正確的人生航線。而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會影響家庭,從而形成家庭發展的惡性循環。

5、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長輩,但是父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自己的傾述對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分享他們的歡樂,解除他們的煩惱。適時加以引導。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應該簡單地問孩子幾句:“今天在校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個問題,會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贏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小學時期是孩子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只有父母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重視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2

我是小五班蔡昕宸小朋友的家長,非常感謝老師給予我一次這麼好的機會,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這個話題。今天分享下,希望能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如有不認爲的地方也請各位家長指出:

一、以身作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時刻在影響孩子,因爲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身教勝於言教,家長要以身作則。只要是我們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敷衍了事。

二、養成好習慣

1。講道德,懂禮貌,辨是非

個人品德就是道德行爲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其從小尊重長輩,友愛他人,孩子主動叫人。如果孩子有不對的地方,要捨得批評孩子,但是要掌握批評的火候。

2。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開始的時候買一些孩子喜歡的圖冊,逐步的更換類型,和孩子一起看,讀給孩子聽,慢慢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3。讓他幫忙做些事情

現在的孩子都是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我們在家就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過這半年的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孩子已經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潛力的培養

從小養成好習慣,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夠幫助孩子勇於應對困難、克服困難,使孩子更易於獲得成功,這也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讓孩子自由的發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堅持的原則,但是自由發展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是父母是他們的領航員、指明燈。以上是我育兒的一些感觸,與各位家長一起交流。孩子半年的改變,是我們做家長看在眼裏的,這些都是老師和幼兒園的功勞,是老師們不斷的辛勤付出,纔有孩子們的健康快樂的成長,真誠的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3

得益於路老師的推薦,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楊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從製作一份檔案、組織一次活動、拍攝一張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五個方面爲我們道出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竅門、小絕招。

製作一份檔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個孩子,以及孩子背後的每一個家庭,所以要爲每一個孩子製作一份真實的檔案。同時讓家長覺得老師願意去關注瞭解他的孩子,爲營造良好家校關係邁出第一步。

組織一次活動,作爲班主任要時常關注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況,及時組織一些溫暖的親子活動,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也使家校溝通變得輕鬆而充滿溫情。

拍攝一張照片,時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來發給家長,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在校時的幸福與快樂,也會給家長帶來愉悅的感受。一張照片能見證孩子在校時最感人或最真實的一面,這些美好的瞬間,記錄下的是孩子們最爲燦爛的片刻,也會讓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爲家校溝通鋪設好堅實的橋樑。

認識一位忙人,我們作爲班主任要對於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關注,真正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孩子的關注與愛護。去認識好“父親”這個忙人,

寫好一封書信,書信不在於有完美的文筆,而在於情真意切,在於那種默默而溫暖的理解與溝通。我們可以動員孩子常和父母寫寫信,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聽過楊老師的講座後,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家校建立和諧關係方面收穫不少,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去和家長們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4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成爲一名小學生了,我懷着激動、忐忑的心情,帶着女兒參加了學校老師們爲孩子們精心籌備的開學典禮,美麗的校園、真誠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女兒正式加入了金湖學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誇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誇我”……每每聽到這些,看着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後爲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爲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自開學到現在9天的時間,學校和老師們沒有着急追趕學習進度,而是致力於孩子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這點讓我感觸頗深,小學的孩子要提升成績的話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課量和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可咱們學校沒有這麼做,沒有單純的爲了考試成績而教育,而是從根源出發,爲了孩子長久打算,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我個人非常認同的教育方式,這從而也讓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來金湖學校是對的。開學之前,教導處的李主任給我們家長會,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師們在實際行動兌現他們的承諾,有老師們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5

就如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長,我的認識有三。

一是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對事物和各種社會現象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標準,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良俗和行爲規則。這樣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爲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二是不能沒有原則的寬容,自然法則和一個社會的整體規則不會因爲某個人的年齡大小來改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因爲孩子年齡小觸犯了這些規則就選擇無限的原諒和寬容,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往往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來彌補,不想讓孩子受到該有的懲罰,認爲這纔是對孩子應有的愛。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這樣實際上是在鼓勵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錯誤,可能是我們家長根本無法彌補,到時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懲罰,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加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如何遵守社會規則、職場規則、政治規則等等,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否標準。家長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們一起騎馬,將他們扶上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繮繩,讓孩子能自由馳騁,實現自我。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孩子已成爲三年級的學生了,他是一個活潑好動,愛提問題,很調皮的一個小男生。說起孩子大概每個家長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不清的歡樂。

有幸學校能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通過家校合育有機會和學校老師以及家長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長教子心得,交流教育培養學生的'經驗和做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不可能時刻保持冷靜態度,有時候也會爲孩子的不懂事生氣,或爲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擔憂,每當遇到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是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沒有更好的引導方法。

自從通過家校共育,學校老師家長共建交流平臺,使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進步,沒有了和以前那樣孩子一不聽話就大呵小叫起來,孩子也是有一個上課老師反應說話,連進校值日的家長也給我反應上課坐不住交頭接耳,這麼一個嚴重的問題真是讓我不知道如何用什麼方法去改掉他那些不好的習慣,真得是讓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壓力,通過學習優秀家長的教子心得,使我改變了對孩子的教育思路,調整正確的教育方法,對教育孩子有了更深的認識,還有通過班級積分實施以後,孩子也有了很大進步,我也是通過我們三三班老師家長互動互助以及她們的影響鼓勵下,積極參與親子日記才能堅持寫了下來,這得感謝老師感謝三三班家長們,像候昭璇,辛羿諾,楚奕菲媽媽等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她們爲班級付出的太多太多,老師的辛勤培育,無怨無悔的付出,讓我們感動,我們有不懂的遇到困難,就說寫親子日記要求寫電子版,由於文化成度有限,她們也是給了我們很大幫助,衷心的感謝她們,家校共育我們就是一個大家庭,一切爲了孩子們。

總之,要充分發揮老師家長孩子三個積極性,合力真正把孩子培養成學校家長滿意,祖國有用人才,讓我們家校緊密合育,取得更好成績!而加油努力!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6

家校共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朵花,從種子到開花,需要很長的過程。教育孩子也是這樣。一個好老師影響孩子,也就是三年五年的時間。家長影響孩子是一輩子,家長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老師和家長是合夥人,應同心同力。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左右手,缺一不可,家長的心裏要有這樣一個堅定信念,孩子的成長,我的責任。所謂教育孩子,就是大人陪孩子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父母的光芒決定孩子的高度和溫度。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站着一個奮力託舉的父母。在家校共育的路上,老師、家長,我們同行!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7

認真聆聽了楊老師關於自己如何開展家校共育的一些舉措,收穫很多,楊老師工作得法,家校溝通順暢,是一位有心有愛有法的好老師。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培育,和諧順暢的家校關係有利於學生成長,對班級各項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校關係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正如楊老師所說: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老師和家長是“戰友”而不是”對手“。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和家長各自忙於孩子的學習,而常常忽略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原則,特別是家長會雙家長出席制,很多學校都沒有做到,缺乏對孩子的溝通,交流和互動。楊老師的講座很務實,工作收放自如很有章法,爲一線班主任的家校溝通指明瞭方向,分享了舉措。楊老師以“五個一”促進家校合作,製作一個檔案,詮釋了教師對學生的用心;組織一場活動,展示了教育的智慧;拍攝一張照片,發現平時看不到的美;認識一位忙人,深入瞭解每一位家長;寫好一封書信,紙短情長,情真意切。致力於創建和諧融洽的家校關係,目標一致,讓家長和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成爲最好的隊友,從而構建“家校共育”目標,值得我們一線班主任學習。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8

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很受啓發!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以後的成長高度;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一味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一點挫折,以後孩子只能成爲沒有敬畏感、沒有擔當和責任心的人;只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不說明這樣做的後果有多嚴重,孩子只是照做卻不明白意義,相當於只知道個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內含;

以身做責的家長以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擔當,一切以國家利益爲重,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家長力爭做的父母親,努力讓自己成爲的自己,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關注和教育孩子!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9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過家校互動、親子共讀、新父母學校、家校合作委員會等形式,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學校生活,引領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互補、互相促進,最終實現家庭、學校教育的協調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和複雜的任務。”因此我們的家校教育它是一個共同體同時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爲了這個目的,學校和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攜手引領孩子成長。

一、家校分工有區別,明確任務

我們的家校合作絕對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爲此家校合作的方向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庭變得更完善,孩子在其中得到養育和理解,同時孩子個人的性格、習慣、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因此我們要明確家校教育是有區別的,老師不能代替家長。

xx老師通過“家長會上我們經常說的配合”和麪對學困生我們經常會這麼說:輔導”兩個例子給老師們解釋家校合作中有些事情是老師做的,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長去關注的,比如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問題。最近流傳的輔導做作業的段子,也是在影射家校合作的一些問題。在問題的前面我們不能做教育的指責者而應是教育問題的解決者。最理想的觀念就是家長和老師以及學生共同面對成長的問題。 一個人的行爲是他背後的信念和認知決定的,而改變一個人的行爲也要從認知開始。家校合作,我們應該讓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明白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是一輩子的,從而更好地引導家長成爲一個好父母。同時在問題的前面,身爲教師的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技能、溝通技能和心理認知,而不能單方面地要家長反思。

二、家長應重視習慣培養

習慣是是個體相對穩定的自動化行爲。每一個習慣的培養需要個體不斷堅持和訓練。一個習慣從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需要時間和方法。張潤林老師表示我們在培養孩子習慣過程中,要抓住敏感期和關鍵期,因爲在關鍵期和敏感期,培養習慣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在小學階段,更要把握好童年階段對人的性格、品行和習慣的培養,這將會對孩子受益終身。

在家校合作中,家長應該要明確養成良好習慣對孩子受益終身的認知。另外我們要思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到底要培養什麼習慣以及培養的方法。在這裏張老師也提到了榜樣的示範作用,你想要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先成爲什麼樣的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鏡子,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做好自己,成長自己,反思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另外在培養習慣過程中,我們要及時反饋和改進方法。我記得我的一個臺灣老師給我講過:“當孩子第一次做事情時,教育者應該告訴他怎麼做。”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而我們的愛更多體現在耐心和細心中,培養孩子的習慣,養育孩子,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着。

在課堂上,張老師說“成人主要在家庭教育,成長主要在學校教育,成事主要在社會教育”,一下子就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關係羅列出來了,在這裏他也提出了“五好孩子”看法——好身體、好品德、好習慣、好性格、好學習。他重點講了好品德,好品德包括孝順、誠信、友善和責任。一個人有“五好”在這個社會上一定會有好心態好生活也會有好人生的。

三、家校合作的目的與途徑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在品德、學業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發展。同時,提高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素質和能力,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加強溝通,互通信息,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儘可能“同步”和“一致”。我們可以通過組建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家長義工、家長老師和親子活動讓家長走進學校,看見孩子在學校的成長,同時他們也可以參與孩子的一些活動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家長自願,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這樣做可以讓家長更理解教師同時也看得見孩子一步步的成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係時,簡要而鮮明地指出:“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許多教育理論專家、學者的研究也一致認爲,學校應在與家庭的合作中處於主導地位,應擔負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學校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先系統學習家庭教育學和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在家長會或者學校舉辦的講座中給家長系統傳授和交流家庭教育知識與方法,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家校合作的最主要途徑是建好兩支隊伍,一支是班主任隊伍建設,另一支是家長隊伍建設。這兩支隊伍是互相影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因爲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生命場的中心,是人生永遠離不開的場所。年齡越小,家庭對他的影響越深遠。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的磁場裏成長,在愛與被愛中學會愛,在付出與接受中學會感恩。而我們的家校合作,就是爲了家庭關係更和諧,家庭建設更美好而不斷努力着!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10

1、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許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通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遊戲軟件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2、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許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後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3、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着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許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看電視或幹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通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4、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許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着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後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着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願,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5、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往往並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許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項目,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6、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11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成爲一名小學生了,我懷着激動、忐忑的心情,帶着女兒參加了學校老師們爲孩子們精心籌備的開學典禮,美麗的校園、真誠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女兒正式加入了金湖學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誇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誇我”。每每聽到這些,看着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後爲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爲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自開學到現在9天的時間,學校和老師們沒有着急追趕學習進度,而是致力於孩子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這點讓我感觸頗深,小學的孩子要提升成績的話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課量和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可咱們學校沒有這麼做,沒有單純的爲了考試成績而教育,而是從根源出發,爲了孩子長久打算,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我個人非常認同的教育方式,這從而也讓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來金湖學校是對的。開學之前,教導處的李主任給我們家長會,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師們在實際行動兌現他們的承諾,有老師們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共育合作心得體會12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爲人父母之後。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爲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學時,我們作爲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纔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爲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爲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裏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裏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麼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纔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說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爲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國家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