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

大學時期是人接受教育,步入社會之前的重要階段。大學生是重要的人力資源。當前,我國步入到改革開放的重要階段,社會生活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方向的轉型,人才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也導致大學生將面臨學習和就業的雙重壓力,由此引發的各種心理問題也不斷增多,心理問題,如果不能正確化解,勢必要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我們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我認爲大學生要成爲有用之才僅僅擁有科學的文化知識是不夠的,大學生還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其中我認爲心理素質是人全面發展中最重要的部分,這關係到一個人能否健康成長和成才的巨大問題。

我最喜歡大學生戀愛心理這一章節,戀愛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的生活理念,在各自內心形成對對方的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爲自己終生伴侶最強烈的、穩定的、專一的情感。這對我的影響頗深,愛是自我成長的,我們要學會愛自己,正確的自我認知,珍惜感情,學會說“不”,對自己負責,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愛別人,尊重你自己的愛人,幫助對方積極發展自我,一起攜手並進,創造美好未來。

而對我幫助最大的一章則要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節課幫助我全面認識自我,我選擇職業首先要對自己的性格進行定義,人在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爲方式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就是性格,性格表現出了人們對現實與周圍世界的態度,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具有穩定性,一旦形成較難改變,因此,我們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性格,這樣才能匹配到最佳的工作,成爲更有效的工作者。同時,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態度,是人都需要的情緒表現,或者說是指一個人認識和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事物的心理傾向。職業興趣可以影響人的職業定位和職業選擇職業興趣能夠開發人的潛力,激發人的探索與和創新與職業興趣可以增強人的職業適應性和穩定性,因此,選擇感興趣的職業很重要。美國心理學家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將人格和職業環境分爲六個類型,我自認爲是事務型的,比較喜歡有條理,程序化的工作,願意聽從指示,有組織有計劃的完成工作。同一職業羣體內的人有相似的人格特點,因此對情境和問題會有類似的反應,從而產生特定的職業氛圍及職業環境,它具有特定的價值觀念,態度傾向和行動模式。最後我們要對自己的能力下定義,能力的定義,是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徵。許多企業在招聘人才時,不僅看其學習成績,更重視他的綜合能力。如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較強的分析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尤其是團隊精神。因此,本章內容使我受益良多,更加體現在生活中。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2

現今,教育的短缺之一就是對學生情商的重視和培養不夠,相當多的家長都理所應當地以爲孩子聰明,成功的機會就越大。這種傾向也導致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只看重孩子們的智商培養。李霞老師抓住教育的這根“軟肋”,確定以情商教育爲切入點,四月帶領我們開展了非常有意義的“小學生情商教育家長經驗交流會”,非常感謝萬里小學的老師們爲我們提供這樣的平臺。

活動中家長們積極參入其中,之前用心準備,爲此次交流會圓滿完成做出的許多努力。幾位家長從情商教育的不同方面進行實例闡述,課件圖文並貌,爲參會的其他家長和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觸動心靈的教育理念。家長們在進行交流時,在座的家長們都是全神貫注的傾聽着,有的用手機拍照,有的目不轉睛地看着交流的家長,從家長們對此活動的重視程度,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孩子們情商教育的期待。

其實在活動現場,我心中漣漪已起,家長們講述着自己關於情商教育的故事時,我該怎樣修煉自己的情商,做高情商的老師呢?以下是自己的一點感悟:

修煉方法一:瞭解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

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學生。但正是這些孩子,他們會犯錯,會不聽話,會不好好學習。我們抓狂,我們生氣,我們恨鐵不成鋼。因此,很容易將不良情緒暴露在他們面前。或低落消沉、或火冒三丈、或心煩氣躁,種種劣質情緒如霧一樣瀰漫心境,久久不散,給自己、學生都帶來負面影響。此時,我們該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緒,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一個最佳的位置,當我們開始觀察和注意自己的內心的情緒體驗時,一個有積極作用的改變正悄然而生,那就是情緒的作用!運用各種情緒管理技巧,靈活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協調或順應他人的情緒基調,輕而易舉地將他人的情緒納入自己的主航道,疏解矛盾,保證自己情緒穩定和行爲積極。

修煉方法二:識別他人的情緒。

在工作和學習中,高情商者能夠根據對方的行爲舉止、言語談吐、心理活動等,識別對方的情緒,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因而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取得較大的成功。我們要識別學生的情緒。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真正的瞭解學生的內心很重要。想要真正的瞭解學生的心理,就要避免用自己的觀點來解說從學生身上看到的現象。瞭解學生的情緒波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處理出現的問題。工作中,同事之間相互安慰鼓勵,相互交流幫助,可以使自己充滿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做事事半功倍。

我們修煉情商的終極目標是:做高情商的老師,培養高情商的學生。

面對學生,我們普遍認爲:爲什麼在讀書期間學習優異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往往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呢?造成這些問題其實和潛藏在我們心裏的一個因素有關,那就是情商。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情商培養應從小開始。教師作爲學生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我們要爲人師表,用情商來教育學生,幫助他們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積極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高貴的品質。

情商是一種能力,情商是一種技巧,情商更是一種創造。我們要不斷修煉自己的情商,學會自知和自控,做一個高情商的老師,創造一個更好發揮自己的空間。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3

大學生作爲當今一個特殊的羣體,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往往面臨各種壓力。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擠壓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種病。作爲天之驕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爲學生疏通心理,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性,對外部環境能以適應,如果遇到困難,心理平靜,能夠克服自己的行爲,這種行爲纔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爲棟樑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促進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放鬆自己的身心。讓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德智體美勞的作用,是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未來,不過都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礎。心理健康促使大學生告別依賴,自己獨立,學會思考纔是大學生的事情。而不是在等待,大學生經過激烈的高考進入大學,以前的中學、高中一去不復返。只有依靠自己,來適應大學的生活,還是上課和學習。不要懶散,放鬆對學習,對自己的要求要嚴格。大學生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工作的成長經歷,也是走上工作的過渡時期,也是走上工作崗位的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生畢業生的分配工作不同,上世紀_十代國家還包分配,如今大學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要靠自己找工作。讓大學生心理產生困惑和不安,甚至產生焦慮。因爲環境的不同,資源的不同。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髮展自己的個性心理,這裏的個性心理和他們的平時行爲、表現息息相關,通常都是相對平靜的、穩定的。性格除了氣質、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表現爲性格獨立,善於溝通,思維活躍,參與意識較強,有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有利於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我認爲心理健康就是處理好宿舍室友的關係,還有同學的關係,能與他人相處,善於人際交往。儘快融入集體,熱愛學習,處理好師生關係,適應新環境。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4

德育,作爲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無纔是次品,無德無纔是劣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這其中就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意味着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包含着價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發揮這種可能性,對學生的品質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便是德育的意義所在。下面我從學校教育的倫理性出發,談幾點小學生的德育特點。

一、超越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發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價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長過程中走向更爲豐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斷把可能性轉化爲現實性,也就是在教育的價值引導中,學生不斷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斷能力、道德經驗、道德智慧、德性品質各個方面獲得更新和發展。學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夠引導學生實現價值的可能性。

學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爲學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價值的基礎上的,建立在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的理想上。作爲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學校教育各個方面都滲透着人類的價值和理想。爲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作爲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德育指向必須有所超越。小學生單純、幼稚、天真無邪,學校教育是他們獲得道德發展的重要條件。對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間接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能力與實踐性的發展,只有在學校通過系統教育才能系統地獲得。可以說,在學校所獲得的道德發展對個人終身的道德實踐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響。因此,德育教育應該緊扣時代主題,努力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生活價值理想,從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幫助他們建構道德精神;引導他們走向發展,走向創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黨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來。”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任何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質。同時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爲未來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改變社會現狀,推進社會發展,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新人,實現對現有社會和現實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僅要關注現實的存在,更要關照人們未來面對的問題。人不會滿足現狀,社會也不會維持現狀。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發展表現爲一種世界範圍的廣泛競爭,反映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社會生活的每個環節。如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變更性、競爭性、發展性,使每一個人隨時都面臨着多種選擇、多種風險和許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實際問題,人們需要消除對未來發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敗。德育必須對人們的發展進行引導,進行符合規律的預測、預防和指導,幫助人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種預測、預防在現代社會是越來越重要。可見,德育也是一種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隨着社會和人們的主體性的增強,其作用越來越重要。

德育只有緊扣時代主題,大力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德育才能顯示其時代特徵,體現其超越性的本質屬性。如果德育不能實現人和社會對現存狀況的超越,僅僅是維持現狀現實社會秩序和人們現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麼,德育就會逐漸陷於保守,無所作爲。德育不僅爲過去、現在所決定,更爲未來所決定。因此,學校在構建辦學目標和學生培養目標時,確定了與各個年級品質培養相呼應的具體目標來幫助引導學生建立和實現道德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道德教育中總是以應有或理想的境界、社會和人,在道德目標的追求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某種必要的張力”(《德育社會學》一書)。如此,學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導學生實現價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導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道德價值的引導和個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動的結合。引導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響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說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辯證法認爲,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變“要我做”爲“我要做”,變“他律”爲“自律”的時候,學生內部活動才能被啓動,其思想道德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說的:“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形成內驅力,由此推動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形成各種良好的素質。”

而這良好的素質形成,需要教師平常對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引導。從小學生道德行爲習慣形成的特點看,低年級甚至中年級的兒童,其道德行爲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況下實現的。到了高年紀,其道德行爲的自覺性才日益明顯地發展起來。所以,良好的習慣不可能靠自發形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同時,還要明確,習慣是一種定勢,不良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改變。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諸多習慣養成的起始階段。烏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某種神經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對於人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從小學生開始就應重視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重視從生活實踐中逐步引導學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判斷和道德品質的自我構建。

如我們在創設各種德育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正確地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和方法論等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研究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爲核心,創設有利於發展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環境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以此來引導和激發兒童自我教育的動機,促進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獲得“變他律爲自律”。這樣讓學生逐步地從自主的生活實踐中,從自己的道德體驗中,獲得自我超越,獲得在多元價值中選擇自我的價值定向,從而自主地培養自己的德行品質。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隨着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學校德育工作者應努力更新觀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應相應地發生變化,要從長遠的發展觀、社會觀來正視自己的教育對象,不負教育的光榮使命。我們的學生最終是要走上社會,成爲社會人。一個人走上社會無論是環境的適應,還是知識技能的獲得,抑或事業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與他自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而他的綜合素質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關,自我教育能力越強,就越有利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其生存和發展能力就越強。所以,只有從小學生開始積極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個人成長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無論是學校課程,管理實踐和學校所營造的精神環境等,都具有價值的意蘊。對學生道德發展而言,它們都是具有互動性的教育意義結構。學校教育在整體上以人類社會的崇高價值作爲建構教育目標、安排教育內容、籌劃和開展學校教育各種活動、美化教育環境的價值基礎,並且把這些崇高價值滲透於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教育作爲倫理性的整體,意味着學校教育在實踐中具有價值指向性。也就是說,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義,對學生的道德發展構成價值影響,即學校教育各個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師在創設德育的各種途徑中會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導學生,要獨立完成作業,練習和考試,這是誠信教育;上課不遲到早退,這是守時教育;遵守課堂紀律,不影響其他同學,這是自律守紀教育;學會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這是尊重教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這是合作教育。

還有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團隊活動等等,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都將促進學生道德精神的成長。其實,一個合格的教師,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如:作文課,班會等活動,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逐漸由現象到本質,由依賴別人評價到自我評價,由片面到全面發展。他有時甚至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目光,或一種批評和一個預期的懲罰等,都是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行爲進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爲習慣,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顯。當學生在獲得一定道德成長的良好狀態下,就會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發展,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爲習慣。

因此,我們學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確的道德教育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激發學生的道德意向、情感體驗,形成穩定的情感和正確的情感定向。通過認知體驗,把德育內容帶進人的生活情境,與個體的生活經驗及其感受聯繫起來,從而進一步理解價值,體驗價值,力行價值,實現道德行爲。

此外,對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適當進行倫理反思。因爲學校教育是倫理性的社會實踐,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對象,評價它們是否是貼近現實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而正確的道德教育,是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有積極影響。如此,讓道德都在現實生活和具體人生的反思基礎上的提升,這種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爲指向,因爲可能性意味着對道德現實性的進一步建構,意味着在更高、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建構道德精神。

四,實踐性

學校道德教育雖然是在學校裏組織進行的,是通過道德教育的內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實施的,但是學校道德教育從根本上說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及其經驗而產生作用的。因爲道德表現在日常行爲中,它本質上是實踐的,是人的具體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體的生活的。道德的學習與發展也是在生活的實踐中進行的,離開了生活,道德教育是無意義的,也是無效果的。如此說來,學校的道德教育總是以關懷學生的現實的生活爲價值取向的,學校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就意味着學校在價值引導的基礎上,通過系列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來實現兒童品德的由“知”到“行”這一目的。如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訓練和各種實踐活動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認識,從中開拓了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學生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道德關懷意識。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內在於生活的,是必然地與生活的意義聯繫在一起的。這是道德教育實踐的含義所在。

其次,再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年齡來講,他們是兒童。兒童在道德形成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許多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因此,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要講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進行通俗的說理和評價促進小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道德行爲的經驗和富有積極情感色彩的體驗。當學生從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爲給集體、別人帶來好處,得到輿論的好評的體驗時,他們纔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確性,從而加強繼續執行這些要求的堅定性與熱望。

其三,隨着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德育手段也應相應變化。如果學校僅僅利用各種手段獎懲、約束兒童的生活中的行爲,那麼就把道德教育變成了道德控制。這種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養兒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斷能力,反而把兒童訓練成唯唯諾諾的服從者。如此缺乏生活實踐性,我們學校道德教育僅僅成爲道德灌輸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實效。而在學校教育裏一切會被認爲是絕對適當必要的。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嚴格的道德監督。兒童是小心的生活在倫理之中,根本無從談起道德的自主發展。他們一旦走出學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無用了。而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社會心理環境的變化。學校作爲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學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發生變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們可以積極開展“重在實踐,體驗過程”的課題研討活動,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爲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如此充分的發現、利用學校內部及其周邊社區的各種社會自然環境等德育資源,積極的創設德育情境,讓學生在學校接受有關德育信息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切身體驗,真正對教育者所傳送的品德內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內化,將外在的品德規範轉化爲學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認爲,要使學生成爲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併產生強烈的情感,我們應廣開思路,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不斷地練習,使許多道德行爲形成牢固的習慣;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

綜合以上德育的幾個特點的闡述,說明學校道德教育如果離開了學校教育各個方面的作爲倫理性結構的協同影響,就不能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形成有效的價值引導;同時也說明學校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組織開展的道德教育課程和道德教育活動,而是貫穿於教育的一切方面。爲此我認爲:學校道德教育要在國家教育方針的引領下,高屋建瓴。努力創造出有利於個體道德發展的良好環境,即創造出以人爲目的的,基於個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覺而展開的教育活動,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展開教育與個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導學生個體德性的養成和對美善生活的追求,從而建構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質。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5

如今,很多教學班中的學困生、潛能生數量較多,造成這些學生的原因不少。既有個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學生自卑的心理。例如,家長經常訓斥孩子“你真笨”、“你傻呀”、“誰都比你強”,這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導致自卑;家境貧寒、父母社會地位低下,也會導致孩子自卑心理;自我評價的偏頗,如有些孩子不能正確冷靜地對待和分析學習、生活中的挫折,也會喪失自信從而導致自卑。爲了矯治這些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可要求孩子做到一些幾點:

一、發揮自身優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

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身心障礙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生活的快樂。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亮點,在張揚個性、發揮特長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擁有一份成功的自信,以自強的心態淡化自卑意識。

二、樹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當重新憶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時,又可重新獲得成功的喜悅。

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樹立自信心,不斷改變自己的形象:如穿戴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敢於在公衆場合表現自己等等。每當學生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時,要求他們先在頭腦中復現成功時的畫面和情景,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膽量,戰勝畏懼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三、善於積累成功。

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不妨讓他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較大的事情。哪怕這些事很“小”,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因爲任何成功都能增強他們的自信。

此外,指導他們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這樣能使他們生活在愉悅的狀態之中。

總之,學生的自卑心理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講究方法,因勢利導,就完全可以幫助他們克服自卑的心理陰影,愉快地學習和生活。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6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迅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這對學生們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如何應對新的形勢迎接挑戰,有效的開展中學生們的德育工作?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不得不深思的問題。在這裏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們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們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們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們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爲學生們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爲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們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們不講粗話,要講文明、講禮貌,要求學生們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們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們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說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們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纔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裏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語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教室裏扔了很多紙屑,就默默的把紙屑撿起來,同學們都感到很驚訝,紛紛撿起身邊的紙屑放到抽屜裏頭。當撿完紙屑以後,說了一句話:“看,我們的教室多麼整潔,我們也覺得很舒服,沒有教師的批評,心情也好,如果我們每一個都自覺保持教室的整潔,每一天都有好的環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嗎?”從此以後,教室總是保持得很整潔。因此我們教師要強化自身修養,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學生們,時時、事事、處處爲學生們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開展形式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爲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設廣闊平臺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爲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外對學生們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啓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們自願參加。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這就有利於培養學生們的主體意識,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素質修養,開拓視野,同時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們的公共意識,培養學生們積極的思想情感。組織帶領學生們走出校園開展“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的宣傳活動,這有助於學生們瞭解社會,有助於培養學生們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愛他人,助人爲樂和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深入學生們生活,瞭解學生們,親近學生們,及時發現出現的不良行爲及時糾正,及時引導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們教育學生們。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們生活中瞭解學生們,關心學生們,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爲啓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爲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級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上課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於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都很快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因此,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深入學生們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們,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密切與家長聯繫,爭取家長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教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繫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們。教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們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們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們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們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在取得家長的聯繫,向家長反映學生們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着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們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7

今天晚上聽了一節家庭教育指導課,由康玉潔老師主講,課講得很好,乾貨滿滿。從後來聽衆不斷打賞就能看出來。儘管課間服務老師一再提醒大家不用打賞,專心聽課就好,但大家都是識貨的,真心誠意地表達對老師的喜愛和讚賞。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家長,自認爲自己家孩子教育得還行,但是看到班上一些有問題的孩子,想幫他們,有時候又覺得自己不夠專業,於是,看到公衆號宣傳廣告後就掃碼進了直播間看看。希望能有所收穫,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內心強大還要靠知識來武裝。兩個多小時的課,我聽得很認真,全程做了筆記。有些來不及記的,都手機截屏,等課後補上筆記。打鐵需趁熱,趕緊寫下今天的學習感悟。

康老師今天講了三個問題: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二、我們爲什麼缺乏安全感?

三、如何給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愛?並且給出了比較有價值的思考和建議。結合筆記總結如下: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結合馬丁·賽裏格曼的習得性無助研究,給出了定義,分析了原因和表現,如: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助感;依賴心增強;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

如何抗挫折,康老師給出兩個建議:

(一)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變得更好。

1、無條件接納和包容,讓孩子有歸屬感我的理解是無論家庭還是班級,要讓學生有歸屬感,意識到我是家庭或班級的一份子,我願意爲家或班級貢獻自己的力量,我願意展示自己,爲家或集體出份力。比如說“雙減”後,我們學校六年級正在舉行一些學科活動,培養孩子學科素養,無論是英語歌曲合唱比賽,還是課本劇表演或者即將舉行的五子棋比賽,都讓孩子從各個方面參與其中,展示自己。我剛接手的這個六年級畢業班,對學生還不太瞭解,僅從平時的課堂學習和作業中,對學生有個初步印象。但自從舉辦了這些活動,我對學生的瞭解大爲改觀。有的學生可能學習成績一般,但街舞跳得很棒,或者很有演唱天賦,有的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但參與活動卻熱情積極,有主人翁意識。有的學生雖然調皮,但值日工作認真負責等等,真的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

2、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如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首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寶貴,任何時候都不要傷害自己的身體。康老師舉了個案例:“不值得”!其次告訴孩子生命是時間組成的,不要浪費時間。第三,家長要給孩子做事的機會!讓他認爲對自己對建設家庭有貢獻,是個有用的人。比如我自己的小兒子,很小,才六歲,我經常帶他去菜鳥驛站,請他幫我拿快遞,每次幫了我的忙,都對他表示感謝,他就很開心。第四,不要交換條件,告訴他(做事情)帶給周圍人的價值。還以我兒子爲例,吃過晚飯後,先生想帶兒子出去散步,正好我今天晚上七點半想聽家庭教育學習講座,我就特別希望孩子和先生出去,結果孩子不肯。先生就說,你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回來還給你買今天上午送你的認字玩具,他這才同意了。(這其實是談條件)兒子和先生散步回來後,我講座也聽得差不多了,就誠懇地和兒子說:“感謝你今天和爸爸出去散步,有你陪,爸爸很開心!媽媽聽課也沒受到打擾,真好,對不對!”兒子點點頭。像這樣經常給孩子合適的誇讚和鼓勵,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很高。自尊水平越高,孩子越能管好自己。

(二)孩子做正確事情的時候,纔是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個觀點我早就認同了,大部分家長可能都以爲,孩子做錯的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不然,教育的最佳時機是孩子做對的時候。心理學上有個“正強化”,每次孩子做對了,你鼓勵讚美他,他下次還會這樣做。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當然怎麼誇是有藝術和技術含量的,也是需要家長不斷學習的地方。我舉個我班上的例子,我們每週都要健康碼、行程碼打卡上傳,有個女同學總是不能按時上傳,不斷提醒效果也不明顯。我其實感覺到了一點家長對打卡的爲難和不配合情緒,家長是做夜店燒烤生意的,屬於晚上通宵工作,白天睡覺補精神。看不到老師的短信和電話也能理解,但是問題就沒法解決嗎?我後來找了這個學生了解情況,告訴她,辦法總比困難多。可以請家裏的爺爺或奶奶幫助打卡,老年人不善用智能手機,你作爲一個六年級的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也可以幫到家人。並且我還主動請這個學生幫助我準備姓名貼,貼在同學作業本上,並全班表揚了她,當然也對她的一些小缺點提出改進意見。我後來就發現,孩子父母對學校的工作逐漸配合了,態度也好了不少。中午學校吃飯,這個女孩還在和我一起就餐時,主動給我打湯。孩子是有心的,作爲老師能感受到那份溫暖。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家長,從心裏知道,沒有哪位家長願意和老師過不去,讓自己孩子爲難的。所以換位思考一下,工作就好做多了。

這裏提醒家長的是,父母給孩子挑的毛病越多,孩子的毛病就會越來越嚴重。另外不要條件反射式的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週末跟你提出想玩一下手機,你怎麼應對。如果直接拒絕,恐怕會引起反感,不如和孩子談一談遊戲的益處和影響,以及如何把控遊戲上癮的問題。

二、我們爲什麼會缺乏安全感?

康老師分析了三點:

(一)來自父母的威脅、恐嚇;

(二)帶來終身恐懼的冷暴力(關在門外,毀壞東西……)

(三)那些藏在潛意識裏的童年創傷。

談到上面的第二點時,康老師安排了一個小互動:如果你給孩子打個分,滿分10分,你會打幾分?孩子會給你打幾分?我看到互動屏幕裏不少聽衆在打分,不少人給自己的孩子打的5分、6分、8分、10分的也有,孩子給自己打的分我看到大部分是10分,也有9分、8分,5分的,估計有家長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也在思考,從骨子裏,我非常想給自己的孩子打十分,因爲我覺得他是那麼天真、可愛,但又覺得好像不太完美,有點誇大了孩子的好,這孩子身上還是有不少缺點的,比如見人不愛打招呼,不太樂意和別人交流等。還有,我有時對孩子也挺兇的,孩子會百分百喜歡我嗎?我正猶豫着,康老師放出了一段採訪視頻,全是親子打分的真實對話視頻,那一個個鮮活的真實的對話,讓我們聽衆意識到:孩子對父母的愛和依戀,遠勝過父母對孩子的愛。於是互動羣裏的分變了,不少家長給孩子打10分,大概是想到了孩子的諸般好(我暗想,賞識教育無形之中開始了)。

巧得很,樓下傳來兒子的大聲呼喊:“媽媽,我們散步回來啦!我還給你帶來一個禮物!”咚咚咚,兒子很快上樓了。他舉着一朵白色小野花,遞給我:“媽媽,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謝謝!”正在聽講座的我,順勢提出那個問題:“如果滿分是10分,你給媽媽打幾分?”兒子一臉懵,說:“不知道。”我又問了一遍,“想想看?”兒子笑着說:“我打20分,哦,不是,是100分!”我瞬間眼眶溼了。正因爲他知道我喜歡花,纔會在散步時摘了一朵小野花給我。不要覺得別人對你的愛理所當然,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若無迴響,必有一傷。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如此。

在談到第三點,潛意識裏的童年創傷時,又播放了一段視頻採訪,採訪問題是原生家庭對你造成了哪些傷害?你是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的?我不得不佩服這個講座的專業化。家庭教育的不少方面都涉及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帶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如何走出不利的影響,我的想法是:加強學習,理解溝通,放下過去,握手言和。孩子永遠在等父母的那一句“對不起”,父母永遠在等孩子的那一句“我愛你”!很多時候,父母礙於自己的認知和情面,死活不肯說出“對不起”,孩子也覺得想對父母說“我愛你”不容易。

三、如何給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愛?

(一)有條件的愛是控制,不要把愛變成一場交易。我又舉我孩子的例子了,小朋友想要買玩具,我給列了加分表,加到30分才能買一個玩具,加分表上的項目都是一些行爲舉止、習慣要求。孩子一開始很配合,後來就質疑我:“媽媽,我很小的時候,你給我買玩具,怎麼沒用加分表呢?”我竟被問住了,情急之下,回答:“因爲那時候你還沒有爭分買玩具的能力,媽媽買什麼你就玩什麼,現在你有自己想要玩的玩具了,就必須靠自己努力獲得。”“爲什麼我想要的玩具,你就不能不用加分就給我買呢?”我想了一下,我試圖通過玩具控制孩子行爲,對孩子的愛與要求其實是有條件的。虧我還讀過《無條件養育》這本書,看來全忘了。又想起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你滿嘴說愛,卻面目猙獰》,就是讀這篇文章,才突然明白有種父母之愛其實是爲了控制孩子,只是雙方都沒有意識到而已。

(二)別讓不愛進入認知(奇怪的行爲、討好型人格)。這段沒聽懂哈,以後再補課。

(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溫柔而有邊界的愛)。這點可以參考《正面管教》,對孩子的錯誤,溫柔而堅定地指出,讓孩子樂於接受,願意改變。其實夫妻之間相處也是如此,接受對方的不完美。很多夫妻吵架,總覺得自己說贏了對方纔顯出自己厲害,家庭地位高,其實不然,有時候恰恰相反,贏了吵架,卻輸了感情。

(四)學習成長型思維,允許失敗和挫折(把注意力放在過程和動機上)。比如,班上最近正在排練課本劇《荊軻刺秦王》,學生排了幾天,我聽了兩遍,感覺很糟糕。我對學生說:“這部劇我看過兩屆學生表演,不容易獲大獎,但我希望你們能有所突破。”什麼意思?這部劇本旁白太多,你們表演發揮的空間不大,所以,你們不要怕失敗,老師有心理準備,但是,要多想辦法,你們可以盡情發揮拼一回。比如多聽聽語文老師的意見,或去抖音上看看人家演的視頻,再把劇本琢磨着改改,勤排練。不管最後的比賽結果如何,這個排練的過程我們是認真的,全力以赴的。孩子們果真很積極,單獨建了表演羣,還利用週末時間排練,真是好!這種好既體現了對一件事的上心,有責任感,也體現了自我價值和歸屬感。

伊阪幸太郎說:“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實在是太可怕了。”孩子身上諸多問題源自於什麼?源自於父母沒有提前進行系統學習。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改變1%,相當於孩子改變99%。養孩子是一場修行,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8

卡爾—羅傑斯的人格理論核心,是要做真實的自我,我認爲這就是儒家的誠,儒家的誠,不是堅定不移的善良,不是服務的熱忱和意願,而是與智慧一體的,這種智慧,能夠回到生命體驗的實質,能夠呈現中庸之道之後的事實。這種忠於內心情感原則,就是誠。儒家講“誠則明也,明則誠也”,誠就是事實,明就是智慧,既然是事實,就不會有欺騙,既然是智慧,就不會受人愚弄。但是,要做真實的自己,要體現自己的真性情,不是那麼容易的,做真實的自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終極的目標。

做真實的自己,就不會有委曲求全的感覺,自然是可以長久的。做真實的自己,對生命的態度是開放的,這種開放態度得到的體驗,使個人感覺對生活的勝任感和力量感,甚至是美感。

如果老師回到真實的自己,學生自然回到真實的自己。一個人,回到真實的自己,周圍的人也會回到真實的自己,“同氣相求”,相互吸引的法則如此。

回到真實的自己,其中一個的問題,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說到價值觀,我就想到人生的信條,但是卡爾羅傑斯關於價值觀的理論,大大豐富了價值觀的內容,就人格教育來說,這是重大的突破。

今天我們面臨的價值觀危機不是源於我們喪失了價值觀,而是我們的價值觀與人生經驗的矛盾和分離,事實就是事實,沒有對錯,我們的價值觀與事實不符,不符合社會現實,不符合自己的經驗,一定是我們的價值觀錯了,我們的價值觀錯了,社會的價值觀就錯了,我們是社會最直接的組成部分,是對社會直接產生影響的部分。價值觀錯了,人格出現分裂,痛苦和抱怨就產生了。

關於價值觀

生物體通過行爲表現出對某個客體或者目標的偏好性,這種偏好性稱爲操作性價值觀,他不需要任何認知和概念性思維的參與,僅僅是有機體通過選擇某客體、拒絕某客體的價值選擇。好像把蚯蚓放在y型迷宮裏時,蚯蚓就會選擇往光滑的一邊爬,而不會選擇鋪有砂紙的一邊,這就是操作性價值。

比如,我的孩子生下來就喜歡吃脆性的涼菜,喜歡吃酸的東西,有的孩子抓歲,多次抓相同的東西。

操作性價值觀也可以處理複雜的事情。曾經有人做過實驗,把20多種食物放在嬰兒面前,孩子自己會取符合自己身體健康的食物。

第二種價值叫構想價值,也就是機體對文字符號(佛法稱爲名相)客體的偏好。比如“真誠至上”的信念,就是一個構想價值。

通常我們的道德信條都是構想性價值觀,可能不是自己真正喜歡和接受的,是虛假的,是“高要求”的,但是我們跟着它走了,久之我們自己也分不清楚,什麼是真實的自我,什麼是虛假的自我。

案例:一個大孩子去搶小孩子的東西,小孩子不同意,結果大孩子咬了小孩子一口,小孩子的東西被搶走,大哭。這時候,小孩子的媽媽非但不保護自己的孩子,反而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不哭,你要學習孔融讓梨,把你的東西讓給哥哥玩。”小孩子由於沒有得到安慰,一直哭個不停,媽媽對孩子孩子說了六次要學“孔融讓梨”。小讓大,是媽媽的價值觀,但是在小孩子的眼裏看來,自己的東西被搶了人被咬了還要忍讓,天理何在!

構想價值觀越接近操作價值觀,合理性越好。比如,按照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應該是物權主人優先原則,別人要用自己的東西,是要經過自己同意的。這種價值觀是否會讓孩子長大後變得自私呢?回答是否定的。一個物權得到尊重的人,他因而更有安全感,更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一個從小物質不匱乏的人,他成人後,精神層面的匱乏感就弱,大方的可能性就很大;小孩子的自私得到滿足,物權主體資格得到尊重,他就會逐漸變得慷慨。所以,儒家提倡先滿足一定程度的自私,來塑造一個人爲公的精神。真正的貪慾,來自於精神層面的貧乏,這是一種負面的力量。如果一個人從小受到“要大方”的教育,有可能從此就走上虛假的自我,這種人是“優秀”的,但是也是緊張的,這種緊張,感召來的人和事,終究會讓自己陷入困境,人生的際遇大多不夠理想。有天,我對我對一位常做善事且對孩子嚴格的朋友說:“以你的爲人來說,積了德給子孫後代,你的孩子會很有作爲,但是他的人生多半是不幸福的。”

關於構想價值觀,孔子講:“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那麼“己所欲”呢?要慎施於人。

最後一種叫客體價值,就是從客體可取性方面考慮,而不管是否爲他人所接受。比如:失去自我的父母,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以爲給孩子的關注越多越好,結果成了關愛強迫症,讓孩子痛苦不看,但是卻總對孩子說“我是爲了你好”。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9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育評價是以人爲出發點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發展性評價,其重要特點是關注過程性評價。評價要求達到的“三化”是:1、評價主體多元化。2、評價方式互動化。3、評價內容多樣化。我校在開展新課程實驗過程中,積極推行評價方式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學生成長記錄袋”爲基礎,以學科模塊評價登記表爲主要內容,以研究性學習評價和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活動評價表爲重要補充,以老師、同學、家長以及學生本人的多主體互動評價爲主要特點的過程性、發展性素質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旨在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爲主要目的,使對學生的評價與考試工作和新課程改革相對接。根據自己這一年的親身體會,現將以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和管理爲主要形式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做法簡要總結如下:

一、明確評價的目標

通過“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的建立和管理,全面、全程、客觀且富有人性化地記錄“學生個人成長的足跡”,打破現行的考試製度,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衡量,溫馨地對學生進行激勵,調動學生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達到以評促學的目標。

二、明晰評價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評價必須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不能把目光只投向少數尖子生,要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促進全員的多層發展。

2、激勵性原則。評價應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對學生的激勵應由外在激勵爲主轉變爲內在激勵爲主。評價應多方開掘學生的內在激勵,加速學生內驅力的發展,不斷激勵學生對進一步學習充滿信心,品嚐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有進一步發展的追求。

3、自主性原則。評價應充分調動和及時調整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爲,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對某項考查結果不滿時,可按學生的要求讓其再自學,在其自認爲已獲得良好發展時給予再次考查的機會。

4、多樣性原則。評價要做到形式多樣:等級評價與語言描述相結合;全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師生互評、家長參與相結合。要突出考試方式的多樣化,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價能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5、個性化原則。過程評價必須關注每一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作用的`發揮,關注他們情感態度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個性心理和特長,使評價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特點。

三、實施評價的措施

建立成長記錄袋能有效地記錄正規考試所測驗不出的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留下成長進步的足跡,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自信”是設置“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的宗旨。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題方法,最滿意的作業,印象最深的學習體驗,探究性活動的記錄,發現的日常生活中的高中地理問題,對解題的反思,單元知識總結,典型的錯題記錄,自我評價或他人評價等等。成長記錄袋的內容可以包含學期開始、學期中和學期結束三個階段的學習材料。使學生感受自己的不斷成長與進步,培養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也爲教師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讓學生參與成長記錄袋建立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控的能力和負責的態度。它向學生傳遞的信息是:學習的過程纔是最重要的。這將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動力、培養良好習慣。

建立並使用學生“成長記錄袋”,改變了以往以考試成績作爲評價學生“唯一尺度”的辦法,着眼於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關注教育的過程和方法,着力於人的情感、意志、態度的激發和價值觀的形成,是以人爲本的思想指導下的科學評價方法。有助於教師和家長多角度、多層次、更全面地瞭解學生;比較全面、客觀準確評價學生,有助於學生個性發展,有助於學生自我激勵、自我反思;有助於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達成教育主體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增強了教育的內在活力與外在合力。對推進學校的新課程教學改革、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特長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的一點體會

通過對學生九個維度的客觀評價,使每一位學生感受到別人對他的評價不再是僅憑成績的好壞,而是多方位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和諧發展、全面發展。通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強化了過程評價,達到了關注每一個學生成長的目的,體現評價的動態變化。

學校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長效機制,將學校德育工作和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納入其中,各班建立班級管理檔案,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有力證據,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平常表現資料積累少,造成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班主任評價等缺少充分依據,說服力不強,難以達到公正評價的效果。二是學校部分學生素質相對來說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學生對評價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他們在評價過程中不能認真參與,客觀評價,而是馬馬虎虎。總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耐受性較強的工作,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力求做到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力求使評價結果客觀公正。但這畢竟是新生事物,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改進提高。

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在即,回首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三年來,學習上我嚴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積極思維,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學習成績優良。

我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熱心助人,與同學相處融洽。我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努力爲班爲校做好事。作爲一名團員,我思想進步,遵守社會公德,積極投身實踐,關心國家大事。在團組織的領導下,力求更好地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性格活潑開朗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高一年擔任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做好各項工作。參加市演講比賽獲三等獎。主持校知識競賽,任小廣播員。高二以來任班級文娛委員,組織同學參加各種活動,如:課間歌詠,班級聯歡會,集體舞賽等。在校文藝匯演中任領唱,參加朗誦、小提琴表演。在校辯論賽在表現較出色,獲“最佳辯手”稱號。我愛好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力求德、智、體全面發展,校運會上,在800米、200米及4x100米接力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我各方面的能力,爲日後我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通過三年的學習,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夠,具體就體現在學習上“鑽勁”不夠、“擠勁”不夠。當然,在我發現自己的不足後,我會盡力完善自我,培養吃苦精神,從而保證日後的學習成績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作爲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即將告別中學時代的酸甜苦辣,邁入高校去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在這最後的中學生活裏,我將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學習成績,爲幾年來的中學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也以此爲人生篇章中光輝的一頁。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0

每次去接孩子放學,聽到爸爸媽媽們說的最多的是:現在孩子年級越來越高,作業在變難、量也不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呢?

現在我們家長都忙於工作和事業,這樣接送孩子、督促孩子做作業的工作,都落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而老人按照他們的養育方法,去督促孩子做作業,常常出現孩子放學回家後,邊吃點心邊做作業,邊看電視邊做作業,邊講話邊做作業,又或者先做一會作業,就跑去玩一會,再回來做作業,有時還會先玩一會遊戲,再來做作業。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而是他們不知道正確的做作業方法。而以上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做作業方法,所謂正確的做作業方法是:態度認真,在規定時間段去專注完成校內校外作業。

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做作業方法很重要,因爲它有很多益處,它可以幫助孩子實現高效學習,提高執行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快樂,找到學習的內驅力;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擁有做事的底層邏輯。

1、實現高效學習,提高執行力

孩子掌握正確的做作業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完成作業。

如一鳴放學到家,一般會讓他休息3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督促其完成所有的雜事,如吃東西、喝水、上廁所、與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關於學校發生的事進行簡短的交流。完成這些雜事、休息好了之後,開始按照科目的順序,在規定時間內,一門一門專注地做作業。我們買了一個鬧鐘,先預估出完成每項作業的時間,然後計時,最後看是否能在預估時間內完成各項作業。

這樣長期實踐,不但提高了一鳴做作業的速度快,又因爲專注,作業的正確率也很高,從而輕鬆做到高效學習,最終提高學習的執行力。

2、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找到學習內驅力

學習的內驅力,來自學習的快樂。

鄰居家的西西小姐姐,自從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作業,三年級開始學習成績穩步提高,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這種正反饋不但讓她越來越自信,還體驗到之前沒有體驗到的學習樂趣。

用西西的原話說:“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我之前都沒有這種感受,通過正確的方法做作業,把老師教的知識都掌握的很好,因此很有成就感,這讓更有學習動力了。”

在高效學習的基礎上,體驗學習樂趣的孩子,將擁有更強的學習內驅力。

3、掌握學習的方法,擁有做事底層邏輯

在正確做作業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擁有自己做事的底層邏輯。

記得一年級期末考試前,一鳴既要準備期末複習,又要準備英語靳老師佈置的英語嘉年華畫畫活動任務。他不急不慢處理地好所有雜事後,然後按照自己節奏去畫畫。我看了有那麼點着急,於是友情提醒一下,可一鳴的回答是:

“媽媽,你不要着急,一着急,畫畫就畫不好了,還有做事着急的話,什麼都做不好,學習也是這樣。今晚我會按計劃,先完成英語的畫畫任務,再去快速完成考前的複習收尾任務。”

一鳴的話,讓我感慨很多,他掌握了正確的做作業方法,並將這種不急不慢、有條不紊的條理性,遷徙到日常學習安排上,擁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形成自己做事的底層邏輯。

既然正確做作業有這麼多益處,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做作業的正確方法呢?這需要我們父母做到以下三點:

1、從內因出發,要求孩子做作業時態度認真

態度認真,是孩子掌握做作業正確方法的第一步。

關於作業,我們對一鳴的要求是:認真讀題,認真審題,認真思考,認真寫字,認真畫圖,認真比較分析,認真檢查,即態度認真貫徹於做作業的整個過程。認真和高效相輔相成,互爲正反饋。

每次查閱他的作業,看着那一排排工工整整的漢字,整整齊齊的數學解題步驟,便知道他的作業質量很高。這種高質量的作業,源於他做作業時的認真態度,這也是讓孩子逐漸變優秀的根本原因。

2、協調好外因,爲孩子提高安靜的家庭環境

如果說態度認真是孩子掌握做作業正確方法的內因,那麼爲孩子提高安靜的寫作業環境,是正確做作業的外因。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而寫作業的環境也是如此。因爲安靜的環境,可以讓人處於學習的最佳狀態,人的大腦頻率處於特定的波長,這時身體放鬆,身心耗能少,大腦可獲得較高能量,運轉快速順暢,思維更加敏捷,這時也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

這裏有三點建議幫助孩子營造安靜的做作業環境:首先,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如單獨的書房。其次,條件不允許的話,那在孩子做作業時,儘可能地保持家裏相對安靜,特別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在孩子做作業時,不要看電視,不要來回走動,不要時不時給孩子塞吃的喝的。最後,與孩子約定時間,放學回來休息30分鐘,在休息的時間內完成喝水、吃點心水果、上廁所的瑣事。之後開始做作業,且在規定的時間內只專注於做作業這一件事,並用鬧鐘定好時間。

3、父母必修課,用身教的力量去影響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很多時候,學習不在是孩子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家的事。拿我們家來說,一鳴做作業的時候,爸爸和我都選擇將手機調成靜音,或放於一旁,一起參與到學習中。我們三人常常坐在餐廳一起學習,一鳴做他的校內外作業,爸爸做他的分析理財工作,我則完成相關的書面工作,或者看書、做筆記,讓家成爲共同學習的大本營。

在這個大本營中,一鳴做作業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隨地求助,及時就地解決,不把學習的困惑留到明天。這個大本營也是父母身教的必修課,我們時刻用榜樣的力量影響着孩子,讓其踏實、安心地完成作業,努力成長爲內心充盈、靈魂富足的人。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1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培養中,我和我愛人的教育觀點各有不同,但我們能求同存異,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共同的地方:

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不一定需要誇張的物質硬件條件,在“軟件”方面父母用心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週末我會陪孩子去操場跑步,平時有空會陪他讀一些古文、下下象棋、打打撲克。在陪伴過程中,孩子更願意和父母貼心交流,把他的喜怒哀樂都告訴父母。通過用心的陪伴和聊天,家長才能瞭解孩子每天的思想情況和學校裏關於學習和與人交往的方方面面,然後再酌情加以引導。

啓發思考:學到知識很重要,但大量刷題浪費時間重複訓練真是得不償失。我們認爲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陶行知說過:“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自然科學的學習中,我想套用一下這句話:“千學萬學,學會思考”。一個人只有學會了思考,纔可能有所創造。我們每天讓孩子做兩三道數學題,量不多,主要是啓發思考,通過日積月累,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思維能力就能逐步得到鍛鍊。

關注錯誤:每天要查閱孩子的作業和練習,瞭解學校的教學進度。讓孩子建立一個錯題集,不一定是用文字寫出來的形式,哪怕是記在心裏,要特別關注他的知識盲點和有錯誤的地方。孩子有時會輕描淡寫地說那個地方是他粗心/不小心。但實際上對小學孩子來說,所謂“粗心”更多的時候就是一個知識的盲點。

如果一個人確實透徹地理解了一件事,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考察他,都是能正確做答的。人犯錯誤也很正常的,試錯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寬容孩子的錯誤,但也要耐心地找出他錯誤的原因,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2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又一次轉變。

通過培訓我更加認清了“生本”的含義,生本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實際是指教育教法上的轉變。郭思樂教授《教育向大自然尋找力量》的報告,“如何自然地教學”,語文是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科,要抓的是閱讀;數學是思維的學科,抓的是根本,就像大樹的根,只要抓住思想的發生處、知識的形成處、概念的產生處就是抓住了數學的根本;英語是應用傳輸的語言,是爲了拿來用的,不是拿來學的。語文的閱讀推進了沒有?數學的根本抓住了沒有?英語的活動形成了沒有?這纔是教育的返璞歸真。荊志強老師的《幸福地做老師》用他的教學方法,他的教學理念證明了只有學生開心,纔會有老師的舒心。荊老師不僅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而且把班級管理交給了學生,學習部、宣傳部、資料部、、、、這種自主的管理,自主的評價讓老師真的輕鬆了不少,捆綁學習、捆綁考覈捆住了學生的心,放鬆了老師的身。陳武和胡首雙校長的報告全方位,多層次解讀了生本的精彩。孩子的快樂與否,取決於課堂;學校質量的高度,取決於課堂。胡校長的學習金字塔又一次告訴我什麼是真的教學,讓學生教學生,即是在培養尖子生,也是在提高後進生。一幅漫畫,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學生的思維有時真的是被老師禁錮了。在生本的課堂中,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就像是在點燃火把,讓課堂成爲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臺。教師在生本教育中的最高境界不現自我,在課堂上要示弱,不要示強。教師強在課前,課堂上不做知識的霸主,不做時間的霸佔者,這樣做給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快樂,這是對學生學習熱情的保護,是對學生的真正的愛,就是讓孩子始終滿懷學習的熱情。教師的愛應該體現在適時的提醒點撥中。

二、生本課堂的生命之線

生本教育強調教師要把教材讀薄,用教材教課程,學生要把教材讀厚,以教材爲例課堂要變爲學堂。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進學校,走入課堂。課前小研究是課堂的主線,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就在於老師設計的這條引線,因此小研究規範用語要準確,容易找到答案題目要簡單,題目有研究價值算法要開放。教師通過設置簡單、根本、開放的前置性作業,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在課堂上充分交流探索知識的生成與發展的過程。如果學生做錯了,先讓學生反思寫出錯題的原因,讓學生去分析查找原因。老師在佈置完前置作業後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在課堂上儘可能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作業成果,讓他們的勞動有所做也要有所用,這樣的話,學生完成前置作業的興致才能得以保持,學生才樂於去做,才能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五種課型的重新審視

1、大感受是單元的感受課,小感受是知識點或難題的感受。

2、新授課是要把不會的變成會的去做。

3、練習課是複習,對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做一個練習鞏固。

4、知識整理課是讓學生自己梳理知識點,把學到的概念用小卡片或是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5、評研課是學生把自己在別的課型中的錯例拿來解決,難題和錯點再梳理一遍,老師整理有特點的題互考,要求學生寫出易錯處加以提醒。

三、讓生命之花在生本課堂上綻放

我們聽了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生本課,不管是什麼學科不管是哪個年級,每個課堂中的學生都是那樣自信地表達着自己的觀點。每一個走上講臺的學生沒有膽怯,雖然有的稚嫩有的老練,但每一個都是面帶着笑容,都是自如地面對着教室裏的每一個人。廣外附校學生上臺表演,儘管臺上臺下都是笑聲不斷,但學生還是快樂而認真自信地表演着,這在我們的課堂上是難得一見的。在駿景小學英語活動課上,學生是導演是主角,教師是觀衆,學生在展示,教師在幫學。課堂中,學生人人都參與,個個都思考。課堂上一個驚喜接着一個驚喜,對於聽課的人來說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讓我們驚歎!讓我們折服!讓我們爲生命涌動的課堂喝彩!廣外小學數學課《組合圖形的面積》中,我們看到上臺交流的學生講得頭頭是道,就是一位位小老師,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全由學生講清了,講透了。這在我們常見的課堂中由老師扮演的角色給了學生,學生完全成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在這樣自由的天地中自然地成長着。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成長,那一個個講解,一段段表達分明讓我們感到了學生的自主成長,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是那樣的投入,充滿激情。生本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快樂起來了,讓課堂呈現精彩,綻放着生命的花朵。

從廣州學習回來有兩週的時間了,通過這兩週的實踐,我感到首先要解決的是小組的學要真,展示要會表達,幫助要會講解。在廣外附小陳老師的課堂上我看到了:“小組討論:求什麼?爲什麼?怎麼求?”“小組學:每人說一種方法,有道理,表揚。沒說清,再說。有錯誤,幫助。”“小組展示:完整描繪每一步求的事什麼,先求、再求、然後求。”我分別在三四年級上了一節單元感受課,三年級上的事第七單元生活中的大數,前置小研究是三道題,學生根據題自學了整個單元,課堂上說了很多關於本單元的知識。如:“數位表的兩邊是不能封口的,因爲還有我們沒有學的的數位。10個一千是一萬,還可以用到乘法10×1000。一萬是最小的五位數。這些知識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我是在一點通裏看到的。”我看到了我的學生同樣可以綻放精彩,我感到了我的生本課堂也能夠自由快樂、充滿激情。生本的課堂是自由的、開放的,但並不是放縱的、散漫的、教師的退居幕後並不是無所爲,教師是專心的傾聽者,教師是課堂的調節劑。當學生的學習陷入困境時,當學生的學習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就是幫學者。也許課堂上還會有不滿意的環節,也許學生的回答還會有不完美的答語,也許老師的設計還會有不盡人意的缺陷。我想只有滿載這許多的不完美不滿意纔會有更多的起點,學生會更蓬勃地成長,這是一種生命的活力,是一種令人感動的生命。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3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xxx媽媽,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心得。

xxx是零基礎入學,沒上過學前班,剛入學時數學計算都是掰着手指頭算出來的,識字不到50個,所以上學後存在很多問題:她沒有任何學習習慣,和老師們交流時得知上課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很多時候跪在凳子上聽課,而且聽着聽着眼睛就望向窗外了。語文聽寫幾乎是六七十分,而且字也寫得很難認識,國字框她是畫圈圈,左右結構的字她是先寫右邊再寫左邊,上下結構的字她是先寫下面再寫上面。

面對這些問題,我和她爸爸特別着急,同時也很心疼xxx,小小年紀就要面對這麼多困難,所以我要和大家說的第一個分享是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一、 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我們一般遇到問題,都會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針對跪在凳子上聽課,我問她:“寶貝,你爲什麼要跪在凳子上聽課啊?”她告訴我,她聽課聽着累了。聽到這個回答,第一感覺真的很生氣,但反過來站在她的角度一想,的確,之前在幼兒園從來沒有坐過這麼長時間,對於她來說確實是累了。我就鼓勵他:“寶貝,媽媽知道你聽課時間長會累,但是要實現自己的小目標你就需要更堅強,明天你能不能再多堅持一會兒。”她的小目標是爭取在三年級之前考雙百,因爲我和她爸爸和她交流時曾用過善意的謊言,我們是三年級的時候才考的雙百,她現在語文課本的第一頁上自己還寫着“雙百,加油!”的鼓勵語。就這樣每天鼓勵她比前一天多堅持一會兒,而且還告訴她從老師那兒得知她跪在凳子上聽課的次數少了,老師表揚她了。過了兩個月,這個毛病幾乎沒了。

還有一個方法我們也會經常用————少給她下命令,多出選擇題。比如她正在看電視,我又希望她不要看了,我就會問她,你是希望媽媽現在關電視,還是再看10分鐘你自己關。她一般會選擇後者,這也能讓孩子看到家長對她的尊重,同時她也會更尊重家長,家長說的話就更有分量了。

給孩子關愛的形式非常多,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家庭裏父母每天都會給女兒讀書,女兒長大後特別的感謝父母,她覺得因爲有了父母閱讀的陪伴,讓她的生命中時刻充滿着愛,內心特別的強大。通過這件事,我們便決定每天堅持給xxx讀一讀書,無論是課本還是繪本,讓她知道爸爸媽媽真的很愛她!

二、適當示弱,共同學習,適時放手

針對xxx的學習,我們主要是適當示弱,共同學習,適時放手。前面有和大家提到過,xxx一年級的拼音特別差,其實與我普通話不好也有很大的關係。當時,我就提了個建議,我說:“寶貝,媽媽拼音也不好,我和你一起學拼音吧,你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回來好教媽媽。”於是每天我們一起讀書,她給我讀課文,我給她讀故事,互相糾正,更多的時候讓她給我糾正。還有個方法,對她很肯定的讀音,我故意讀錯,她就會指出來,我會肯定地說我是對的,然後我們一起查書或是字典,結果證明她是對的,這樣也大大地提高了她的自信心。

在一年級上學期,我每天都得給她檢查作業,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在一年級下學期,數學開始自己檢查了,因爲我告訴她,數學題我知道方法,但是答案我總是出錯,並且好幾次我們口算比賽時,我故意出錯得分很低;還有幾次讓我校對數學大冊,錯的我故意沒告訴她,這些越讓她覺得題難了,媽媽不會校對了。從此以後,數學都是自己校對,剛開始每天看看她的作業,錯題會換個方式提醒他,比如:寶貝,這個題怎麼是這樣子的,我有點不懂,你幫我講講吧。每次一講,她就知道自己錯了。現在基本不用偷偷給她檢查了,她已經建立了這方面的責任心。每週都會看她做的題,做好的表揚一下她,做錯的出相應的題再讓她做一做。語文是二年級上學期開始放手的,幾乎也是用同樣的辦法。下一步我們準備讓她把錯題重視起來。期中考試後,我告訴她雖然進步了,但是老師對她單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防退步:每個錯題都要用錯題本認真記下來,然後自己出兩個類似的題鞏固一下。她信心很大,欣然接受。當然錯題本確實是老師期中考試後很重視的一個方面,我只是換了一個方式告訴她。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應該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還有針對孩子經常出錯的題,我們會經常和她討論,總結方法。針對xxx這段時間選擇題和判斷題經常出錯的現象,經過討論,我們總結了個方法:做選擇題時,把答案捂住,直接得出答案後再選ABCD;做判斷題時,把題分成兩部分,看前部分的結果與後部分的結果是否一致,一致就是對的。因爲錯得多了,我們發現選擇題的選項對她干擾很大,不能用選擇題最常用的排出法做,判斷題也是不能太直觀去看。孩子畢竟沒有我們有經驗,大人也需要在方法上多指導一下他們,讓他們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試着去找方法,往往就會事半功倍!

還有一點,我覺得特別重要,把“老師的話當真理”重視起來!首先,老師肯定是會全心全意爲整個班集體、每個孩子們着想的,他們比我們更有經驗,老師不能說完全是對的,但肯定讓我們少走彎路。“班班有讀”讓我深有感觸,xxx識字量很少,書上我得給她注音幾乎達90%,每天讀得也很慢,讓我感覺每天的“班班有讀”都是一種煎熬,對於她估計也是,但我們相信陳老師,覺得這是她大家提供的學習捷徑。每天我們都會認真閱讀,第二天和她一起看陳老師寫的“美篇”,一起找她的影子。甚至下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她識字不多、普通話不好、聲音不大、個性膽怯的狀態下,商量後決定報一次小主持人。那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們排練了不小於20次。自那以後,每次小主持人報名,我都會在她的允許下第一個報上。“班班有讀”的過程真的很艱辛,但走下來後,發現收穫很大,現在讀書不用我陪着教讀音,當小主持人時幾乎是自信地脫口而出。家長積極地跟隨老師的步伐,孩子也會積極地配合老師,也會有更大的進步。同時,家長也要多在孩子面前表達對老師的信任,這樣也能增加孩子對老師的信任,上課更會認真聽講了。經常陳老師獲得了榮譽,我都會告訴xxx,讓她也爲自己的老師自豪,這樣她就會更信任老師了。

三、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每天她在寫作業,我也在一旁學習看書。由於英語發音不太標準,最近一直在學英語,需要每天打卡,我一直堅持做着,也想通過這件事告訴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需要堅持。爸爸在家也是經常地學習,通過學習現在是北理的一名研究生。所以,以身作則,營造濃烈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知道,人生必須努力,少做無意義的事。

關於教育心得,相信每個家長都是一本書,希望我的分享能讓大家受益。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4

隨着社會的發展,作爲一名大學生,接受廉潔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大學是半個社會,生活的環境同樣處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也會受到權力腐敗、職務腐敗、學術腐敗等腐敗現象的衝擊。廉潔不僅是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對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應有的政治修養和道德情操。青年的人格尚處於爲定型階段,是處於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階段,它使大學生獲的獨立指導和調控自己行爲的可能性。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力量的主力軍,想要使得未來的社會工作人員奉行廉潔,那麼對大學生的教育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措施。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這一時期的廉潔教育對於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能否經受社會中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能否在複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辨別是非曲直、自覺抵禦不良風氣,能否按照黨的要求健康成長都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反觀當下,大學生認爲自己根本不需要接受廉潔教育,因爲自己沒錢沒權,與腐敗沒有半點關係。但是與之相對的是,當前大學生缺乏艱苦奮鬥精神、大部分認爲人情世故是成功的法寶、只要有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如果這些觀念伴隨着大學生成長,加之一些社會現象的催化,很可能使一代大學生都陷入一種亞腐敗的狀態,只要他們將來具備腐敗的硬件,很可能就會經不住誘惑,最終墜入深淵。

此外,對於高校來說,校園氛圍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學生構成,所以想要使得大學廉潔建設有成效,對大學生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設想,如果大學生都不斷給老師、校領導送禮,以求學業上的方便,那麼校園的廉潔建設怎麼可能成功?

總而言之,學校此次對我們開展廉潔教育的講座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僅符合黨對廉潔建設的要求,更是讓我們體會到廉潔應從現在開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開展更多關於廉潔教育的活動,以使得我們大學生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不斷鞏固自身對廉潔的理解和信念,以在將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爲黨和國家的廉潔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教育心得體會15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小孩子正處於接觸、認識事物的時候,犯一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有了錯誤不可怕,只要他能夠認識錯誤,勇於改正錯誤,那他就是可造之才。這一點連小孩子都知道。關鍵是對犯錯誤的學生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

我們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的地方。有的學生學習第一,有的學生創造力驚人,有的學生口才一流,有的學生舞蹈天賦極強……調皮搗蛋怪招頻出的孩子,也許是最具有潛能的孩子,並幫助其開發潛能。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有些老師不去仔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而是劈頭蓋臉一頓訓斥之後草草了事。學生不僅沒能深刻地認識到錯誤的原因,甚至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

是人就會犯錯誤,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不能完全明白或記住老師的要求,這是很正常的。然而,我們教師對於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往往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是非常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的。

善待學生要用人格去相互感化,並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學生雖小,不懂事,但你對他的關心他是知道的。即使學生再不自覺,甚至頑皮,你也應該以教育爲主。道理跟他講透,關心他到位,讓他感覺勝過他父母的關心,這樣的學生大多數會被感化。如果你不分青紅皁白一上面就是一頓教訓,別看他當時不做聲,其實他骨子裏根本不服。

善待學生並不是等於放棄原則,違反班紀校規的事,一定要嚴厲批評。俗話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學生也可向老師提合理化的建議,老師從中吸取好的意見,做到原則面前師生平等。要讓學生覺得下課你是他的朋友,上課你是他的老師。充分利用生活的空間拉近師生的距離。如果這樣做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在三言兩語中解決。

作爲一名教師,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有人曾經這樣說過:“每個人都希望受到讚美,所以我們要善於欣賞和讚賞他人,而不要輕易批評他人。”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例也告訴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責難和賞識,方法不同,結果也大不一樣。經常鼓勵學生,用賞識和讚許的目光關注學生,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