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不吼不叫讀書心得3篇

不吼不叫讀書心得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不吼不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不吼不叫讀書心得3篇

不吼不叫讀書心得1

在當今浮躁的時代,父母自己很難冷靜下來,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在對待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很難避免使用“大吼大叫”的方法,這使得一些家庭教育變得粗暴,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

在這種情況下,讀到了《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感慨頗多。

說實話,對於那些養成習慣的父母來說,做到“不吼不叫”,這是相當困難的,作者對此做了充分的估計。

因此,筆者用三章的篇幅來研究“吼叫”的成因。首先是瞭解自己。那些意識到減少吼叫的必要性,以及他們能做些什麼來扭轉下意識反應的父母,正在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心理學家默娜·舒爾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用呵斥和命令來管教孩子,孩子更有可能在精神和語言上變得咄咄逼人。

但與此同時,這本書提醒家長們要了解引發吼叫的日常因素。畢竟,嚎叫不是猛獸,也不是怪物,而是一種正常的情緒。

例如,他們的情緒變得消極,因爲相關的事情,如父母缺乏睡眠,不規律的工作和休息等。當然,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素,如父母從小受教育的影響、成長環境、遺傳因素、身體健康問題等。

知道了原因,作者就該開藥方了。一是使教育方式適應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系列的性格特徵,這些特徵會影響他或她從嬰兒期就面臨的挑戰和經歷。

瞭解孩子的性格和行爲問題、社會互動、偏好和衝突模式至關重要。同時也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從而達到兩相協調。

當然,在書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減少“大吼大叫”的日常策略,包括觀察和收集自己的情緒,逐步調整,加強溝通,規劃自己的情緒控制路線等,使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中逐步擺脫消極情緒。

羅娜。雷納,是這本書的作者,在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多個醫院工作,參與多個項目,在世界各地的婦女和兒童的心理健康慈善活動,並取得顯著成果。

作者在書中,有自己的經驗,也有自己的課程,還有其他父母,志願者的例子,這些都增強書的適用性,可讀性和權威性。

不吼不叫讀書心得2

讀完《不吼不叫》之後,感觸頤深。養育孩子的一路艱辛,估計只有爲人父母之後才能深切體會到。

孩子的不聽話,長時間玩電子遊戲,寫作業拖拖拉拉,起牀慢吞吞等等……一堆堆壞習慣,常常讓我抓狂,情緒越來越糟糕,這種失敗感,會讓我更加遷怒孩子。由此開始又吼又叫。

今晚,孩子在做網上作業時,偷偷的玩遊戲,被我發現時,迅速的關閉遊戲頁面,假裝很認真的在做作業,看着她滿不在乎的表情,瞬間怒火蹭蹭的往上竄,覺得所有爲她的付出,卻換來這樣一個“態”孩子。噼裏啪啦一頓數落孩子,說的她一無事處,足足發泄了二十分鐘對她的不滿。孩子一臉無辜的看着近似於瘋狂了的我。這個時候,我意識到我需要冷靜一下,我做了幾次深呼吸,讓情緒平靜下來,一個人回到房間,自省爲什麼會失控發火?有一半的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另外又擔心孩子作業做的太晚,影響睡覺時間。而沒有用同理心去考慮孩子也是有她的需求。她不是一個機器,讓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她已經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了。就在這時候,孩子在門外說:“對不起,媽媽,我已經做完了作業,以後我不再邊玩邊寫作業了"。

我也真誠向孩子道了歉,不該對她吼叫,不該全盤否定她。並和她約定,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獎勵十分鐘遊戲時間。孩子過來緊緊的擁抱着我。

當我學會了不吼不叫,學會了心懷同理心,就越來越容易尊重孩子,即便在她挑戰我的耐心的時候,只要記住一點,管教孩子的目標是希望教會孩子控制自己。那麼我們就能夠更好的管理和轉化自己的負面反應。爲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睡覺前孩子問我:“媽媽,這世上有來世嗎”?我說:"應該有吧"。"那假如有來世,我希望你還是我媽媽"。“孩子,謝謝你在天上時,就挑選了我當你的媽媽”。我想能成爲你的媽媽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氣。

不吼不叫讀書心得3

看完《不吼不叫》一書,我明白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出好孩子,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思維,而掌握不吼不叫的教育智慧,正是改變一切的開始。

父母在與孩子發生矛盾時,輕則責罵,重則擡手就打,這也是極其錯誤的。孩子是需要教育,不經過長期的科學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但我們必須堅持在尊重孩子人格尊嚴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尊重個性的前提下進行,纔可能培養出真正的“人”來。對孩子的尊重,會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纔可能自強。現實中,那些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就是因爲失去了自尊,爲什麼失去自尊,因爲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記得有一次我和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個週二的晚上,孩子有一項背誦課文的家庭作業。這項作業需要家長監督並檢查,孩子背了七八遍都沒能順利地完成,還在那嬉皮笑臉。當時我就控制不住發火批評她了,結果孩子理直氣壯地反駁我,說你覺得容易你來背下試試。見她是這種態度,我頓時火冒三丈,順手拿起書拍在她身上。孩子哭着說:“我沒有你這種壞媽媽”。當時我的心好痛,沒想到孩子這樣來說我。我突然後悔朝孩子發火,面對孩子滿是淚痕的臉,我好心疼。我主動給孩子道歉後,孩子主動說她會用心來完成背誦,不應該惹媽媽生氣,最後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很快完成了作業。在通過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肯定和鼓勵,一味的批評和數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讓孩子產生一番心理,最後得不償失。

父母認爲孩子不聽管教,孩子覺得父母很嘮叨,這樣無止境的家庭角力經常在生活中上演,那麼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其實,很多父母喜歡嘮叨孩子,本意是對孩子的成長進行督促,但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施壓,利用孩子的弱點和父母的權威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壓力,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如果父母總是喋喋不休地數落孩子的缺點,反反覆覆地教訓孩子,他們會將此視爲不信任,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這種嘮叨的環境裏,長大後也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所以,嘮叨不但不能達到目的,還會給孩子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