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500字(通用8篇)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500字(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500字(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500字(通用8篇)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1

7月19日,是我們晴天社會實踐隊告別八小和可愛的天使們的日子,也是小天使們展示自己在這十天裏的收穫的時候。

照例,一大早,離上課時間還很久,孩子們就來到學校了,他們永遠都這麼喜歡校園。八點鐘,我們開始了文藝匯演的彩排和場地佈置,參加演出的小朋友不用老師的督促就自覺組織隊友佔據一角,開始了他們的排練。

到了下午,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今日舞臺的主角們躍躍欲試。兩點半,我們的匯演正式開始了。節目有舞蹈,有歌唱,有話劇,還有朗誦,有低年級的小朋友,有已經畢業了的六年級的大姐姐,當然還有晴天社會實踐隊的老師們。正是青春的年紀,《青春修煉手冊》永遠都是最能讓他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的歌曲,它牽動着所有孩子年輕的心。最後,以實踐隊全體成員合唱《沒有什麼不同》結束了整個匯演,也許,看到自己在乎的人站在舞臺上,是每個人都爲之興奮的事情,孩子們看到老師們要表演,都歡呼雀躍,比自己上臺還要高興。

這幾天,遂溪的天氣多變,經常是下雨和放晴互相轉換,轉換時間不到十分鐘。所以天氣是懸在所有人心頭的一塊石頭,但這一天我們很幸運,天上的沉重的烏雲一直撐到倒數第二個節目才讓雨出來調皮搗蛋。於是我們啓動了應急方案,在風雨樓進行我們的大合唱,順利完成了文藝匯演。

最後的最後,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全家福大合照啦,全體師生合影留念,把我們獨家的記憶定格在這一刻。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2

轉眼已到了三下鄉的最後一天,我們的活動也接近尾聲。經過了昨天在中醫院維護就診秩序,我們決定離自己所能幫助醫院的病人。

我們雖然不能與專業的醫護人員相比,替病人打針、量血壓等等,但是我們可以陪伴他們,讓他們不感到孤單。

我和另一位同學還到一樓的病房裏陪一位阿姨打點滴。在短暫的交談中,我們知道阿姨患了流行性感冒,今天是第二天來打點滴。當阿姨得知我們是重慶師範大學三下鄉的學生時,並沒有感到驚訝或是路出欣賞的表情。可能是因爲現在這種活動太多,活動的效果完全喪失,大多數人僅僅是抱着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而已。但通過進一步交流,我們表達了自己想爲病人做些事情的想法,並且已在前一天在醫院進行了維護秩序的活動之後,阿姨開始相信我們,言語中也露出一絲關切。她告訴我們,這種實踐活動她見得多了,一般都是隨便逛逛,露個臉,再拉幾個人照照相就算完事。但向我們這種坐下來,花時間陪病人聊天的,還真的很少。我們隨後也表示,我們以後會舉行更多這樣的活動,深入基層,和老百姓們用心交流,不會拘於形式,把三下鄉的.實踐意義發揮出來。

最後,我們在醫院門前合影留念,圓滿完成了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家的一張張笑臉,告訴我們這次活動是成功的,以後,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社會百態,關注社會焦點,爲顯著的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3

七月四號上午,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參加了期待已久地大學生“三下鄉”暑期活動,我們去了眉山市富牛鎮曾廟村支教,我們主要負責看望留守兒童,給他們帶去快樂。

我們頂着小雨來到這個地方,看到這種天氣,剛開始還有一點鬱悶,但當我看到不同年齡的孩子們高興的看着我們,眼裏充滿了歡欣和渴望,同樣是下雨天,他們比我們早到了,於是,我知道我們應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了,我是學前專業的,平時對小朋友跳舞,唱歌都是覺得很正常的,但今天我心裏似乎有點怪怪的,城裏的孩子我見多了,要是我對他們表演唱歌和跳舞,他們各奔就不屑,覺得比我們懂得好多,可對於今天這些小朋友來說,他們覺得什麼都很新鮮,很感興趣,有的小朋友在出來唱了一首歌之後,就回到一個旮旯裏靜靜的坐着,兩眼無神,我真的能夠理解他們內心對知識和外面世界的渴望,也許他在想爸爸媽媽了,真的很心痛,還有的小朋友很怕生,也不原參加活動跟我們一起做遊戲,我記得很清楚的就是當時有一個大概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她拼命的抓住奶奶的腿,不敢出來,哭的很傷心,其實孩子還是要父母在身邊纔是最好的,爺爺奶奶對他們的是溺愛,這是不好的。

一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我們該離開的時間了,我知道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們現在也只能這樣,至少他們今天是快樂的,我以後有機會一定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的。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4

今天上了四年級和五年級的音樂課,在音樂課上,我先是帶了他們練習了他們以後要表演的曲目,剩下的時間不再讓他們合唱自己喜歡的歌,而是以鼓勵的方式,想要去挖掘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潛力和技能,給予他們一些在課外特長方面的愛好慾望以及信心。

我之所以喜歡音樂,是因爲當我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也是華南師大的支教小老師來到了我們的小學支教,當時也是我的小班主任發現了我唱歌好聽,並讓我領唱,給我很多鼓勵,讓我從那時候發現了自己的愛好和潛力。因此我也想把這樣的正能量傳播下去。

所以今天在課堂上,我跟孩子們講,做學生不能唯分數至上,不是說一個人學習成績最好那他就是最優秀的。告訴他們特長也可以成爲自己與衆不同的閃光點,告訴他們身邊都是熟悉的小夥伴不用害怕,在追求喜歡的東西的道路上還會有許多挑戰,所以要好好地對待和培養好自己的興趣,不要害羞不要怯場,在這樣的引導下,他們慢慢的舉手,開始上臺唱歌,並越來越放得開,開心地大聲唱。我發自內心地表揚了唱的好的同學,希望他們通過這次上臺,能變得更加自信,更愛音樂。

後來的場景的確讓我感動,真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的去培養自己的特長,挖掘自己的潛力,不要被壓迫,不要被埋沒,只有鼓勵和給予機會,才能讓金子有機會發光。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5

今天是7月6號,我們來到唐祿小學支教的第三天。今天我正式上課了,我教的是四年級數學,今天上課有點尷尬,因爲他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我在備課方面沒有做到充分準備。備的課和他們所學的內容有許多重複,導致課堂上有點尷尬,學生對聽過的內容沒有耐心繼續聽,這是我的失誤,在後續備課中,我會改進,不再給他們講四年級的內容,而是講五年級的。

今天的午餐是瘦肉炒蛋,有點糊,還有蔬菜,每次來晚了,啥都沒有了,最後我還吃了一個半的鹹鴨蛋。

雖然條件有點艱苦,但是我們要在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條件,在艱苦的環境中適應和改善環境,這纔是對個人能力的最好鍛鍊,在三下鄉給我們提供的平臺上,我們要充分施展才幹,積澱工作、生活素質和經驗,我們只有走出學校,走進社會,才能把學校所學的理論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瞭解自己,在實踐中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增強工作實踐能力。

今天晚上我過來幫忙煮飯了,洗了白菜,玉米,青椒。今天的菜是青椒炒肉,胡蘿蔔炒肉,還買了四個大西瓜,我等會兒打算出去逛街,買點水果。過的很充實,中午吃飽了,但是現在有點餓,希望以後都能吃飽。

今天我們看到兩道彩虹,雖然這裏條件比較艱苦,但是我覺得是鍛鍊我們的機會,讓我們成爲更好的我們。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6

七月是詩歌的畫卷,我們迎着朝霞,踏韻而來。七月是歌舞的世界,我們穿着綵衣,駕雲而來。我們走進武夷山,武夷山人家,家戶戶都忙着採茶、做茶,空氣中到處都瀰漫着茶的清香。幾百年來,武夷山人世代傳承的不僅僅是原汁原味的製作方法,還有對茶一絲不苟的執著與熱愛。來此一行自然要參觀當地茶廠的製茶工藝,我們還有幸得到了茶廠吳大姐對我們熱情的招待,品嚐了幾種她推薦的紅茶品種,試吃了她自己調製的當地特產紅菇和木耳。

不虛此行,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參觀茶博園,大開眼界觀賞到了武夷山深處的九龍窠,陡峭的崖壁生長着的低矮樹叢中,名冠天下的大紅袍茶樹,它們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樹齡了,作爲最初的母樹,現在整個武夷山區,僅僅只留下了這六棵。每年製作出的茶葉只有區區一市斤左右。所謂“物以稀爲貴”,從這個角度來說,四兩大紅袍茶葉也就接近半壁江山了。

大紅袍活甘清香的滋味,與它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製作工藝有關。如今,大紅袍製作技藝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故的茶界泰斗陳椽老先生更評價它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製作技術,無與倫比,值得中國人民雄視世界”。而這種技藝,讓我們感受到武夷茶韻以及從採摘開始,每一個細節都凝結着武夷茶人們的辛勤和智慧。武夷之魂也深深地都印在了這裏,帶給每一個來訪的客人。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7

7月15下午,維持五天的“三下鄉”活動正式結束了。我們收拾好行囊,回頭望五天以來在這裏吃、住、走訪、調研、討論金龍寨的美景,心中充滿着感慨。在這遠離城市喧囂的金龍寨裏發生的事情似乎都歷歷在目。恍然間,“三下鄉”就這樣結束了。時間是過得如此快,想起當初第一天度日如年的感受,還真是極大的對比。雖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我們可以讓我們這次“三下鄉”的酸甜苦辣留在我們的記憶裏。

作爲此次“三下鄉”活動的一員,我個人認爲和這支隊伍的其他成員一起去“三下鄉”實踐是一件令人感到自豪的事情;我爲我們一起同甘共苦的這支值得信任的隊伍而感到驕傲,爲金龍寨純樸的民風,天真浪漫的孩子而感動。雖然在開展“三下鄉”活動中困難重重,但看到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依依不捨的眼神,弟弟妹妹們揮舞的雙手,我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值了。往後的日子裏,我希望自己能好好銘記這次“三下鄉”的所見所聞,堅守自己的初心,更好地爲社會服務,爲鄉村振興,國家富強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三下鄉”就是要我們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髮揮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成長,鍛鍊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培養我們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將來能爲社會和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三下鄉心得體會8

我們不懂孩子的世界,就如他們不懂我們一樣。

公園裏、馬路邊、田野間處處可見的植物,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種普通的玩物。因爲,小時候的我們沒有精緻的玩具,沒有太多的課外作業,有的就是自然界賦予我們小精靈,那些綠油油的小草和鮮豔的花朵常常能吸引我們的好奇心。於是整個童年,我都與它們爲伴。那些活在小鎮上的童年,那些與植物相伴的歲月帶給我對植物天堂的無限遐想。

空閒時,和鄰居或者同學去採摘植物,編成花圈或集成花束。跟着父母去田間時,又可以認識各種植物,增加對自然的瞭解。這些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夥伴,不管在我天真爛漫時,還是在我內心成熟後,都無法使我抵禦它們的誘惑。

放眼當下,孩子們已經不再孤單。擁有許許多多玩具的他們給了我一種對植物不屑的感覺。可是,今天他們用行動和嚮往證明了我的感覺是錯誤的。

上午整整一節的植物鑑賞課,他們都非常活躍地回答問題,只是爲了拿那麼一棵微不足道的小植物,更令我想不到的是,他們居然連一棵小草都不放過。對於此,我只能很無奈嘆惜:原來是我不懂他們,但我也很高興我們原來都一樣。

植物對於童年的我們到底有多大誘惑?今天,我得出了答案:儘管時代變遷,我們對於自然界賦予的瑰寶從來都是熱愛的。植物對於任何小孩一樣,都是一種無聲卻有着靈性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