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1

我們身爲教師,我們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對於把懵懵懂懂的他們帶向這個社會,成長成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都是有意義的人。

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而這個不朽,你是希望鐫刻着好的還是不好的,也全是看你生前的所作所爲。

什麼是生活?說的通俗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調,努力過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爲生存而活的話,拋棄了理想,放棄了朋友,埋沒的親情,忘卻了情懷,那自問和那些茹毛飲血的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聽完老師的課程,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種誘惑困擾,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競爭不僅提升着每個人的能力,同時還改變着大家的心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家國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要學會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勢,而後慢慢地去學習,去完善。待到機會來時,才能厚積薄發,展翅鵬飛。當理想得到放飛,價值達到昇華,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也要知道“知恩圖報”這一個優良的品德。當我們得到他人的幫助,我們要想着去回報別人,這就是知恩圖報。而人活着更不能因爲自己的原因,拋棄身邊的人,對你好的人,也不能拋棄那些優良的品德。

人的一生中如果不知道感恩,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終將是冷漠的,你冷眼旁觀他人的苦難,他日別人也會冷眼旁觀你的苦難。而若是知恩圖報的人,終究會成爲一個良性的報恩循環,你不可能這一輩子不會遇上困難,所以幫助在你需要的時候就是格外注意的,而知恩圖報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個幫助他人的具體的表現。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2

x月x日,我校組織全體師生和家長一起在學校聽了一場讓人感動的演講。這次演講是x老師主講的,她的演講深深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長,老師和學生。x老師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兩個方面演講的。這是一場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講座。一邊聽講座,我們一邊哭,x老師的演講如同給我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洗禮,喚醒了我們沉睡已久的感恩之心。

首先是感恩父母,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爲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出國留學已經是足夠的偉大,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爲我們付出,學會感恩,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孝順父母!

再次我們要感恩老師,尊重老師。我們每學一點知識,每得到一點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都凝聚着老師的心血。老師不僅賜予我們知識,還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尊重老師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體現在具體行動中。x老師在講演中有好幾個互動過程,其中一個讓是讓班主任老師站到演講臺上,問學生愛不愛他們的老師,同學們一口同聲說愛,x老師說,愛你的老師就去擁抱你的老師,我們大家一起衝上去擁抱班主任,嘴裏還說着,“謝謝老師,老師您辛苦了”,此時我的心中既是幸福又是快樂,與老師擁抱的那一刻,是心靈的碰撞,是心靈的交流,每個學生都淚流滿面,表達着對老師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最後我們要感謝學校給了這次機會,有這麼好的演講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讓我們的生命變得無比珍貴,更能讓我們的精神變得無比崇高!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好的種子,因爲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讓我們懷着感恩的心快樂的生活。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3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解釋爲“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情感行爲,這種情感和行爲包含着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回報祖國、珍愛生命、追求和諧等倫理價值。一顆顆感恩的心,組合成社會的良心、善心與愛心。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爲社會培養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曆來就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健康的學生,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個人幸福的源泉,一個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樂的人。在感恩的氛圍中,人們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環境裏,人們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從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感恩的氣氛中,我們將不會感到自己的孤獨……加強感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讓他們擁有一顆陽光的心靈、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同學,從而與人與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要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學會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巴爾扎克說:“驕傲的人,很少感恩,因爲他永遠不會認爲自己已得到他應得的一切”。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生,尤其是部分獨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他們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學生用辯證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看到他人對自己的幫助,養成謙虛進取的心態,由此知道感恩、學會感恩。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權責意識。如盧梭所言“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爲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當外來的幫助和關懷成爲習慣時,人便容易變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師長們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責”,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師生關係、長幼關係中理應享有的“權”,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由此,孩子因沒有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裏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師長的體諒和感恩呢?因此,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權責觀。師長在付出努力的同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看到和感覺到,讓他們理解師長的艱辛與付出,進而要求他們也要盡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逐步讓他們在享受擁有的同時懂得回報,養成感恩的心態和習慣。

加強和改進學生感恩教育,提高實效性。要使感恩意識成爲學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成爲他們的品德中的組成部分,無疑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薰陶,找到正確的學校途徑。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要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學校的本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身邊的實例教育學生,要觸及學生的靈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過分理論化,收不到實際效果。

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師的模範榜樣作用早已爲人們所共識,要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教師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教育心得體會,感謝學生的配合和幫忙、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鄰里的互助和照顧……學生從老師日常生活的點滴言行中,最能夠學會知恩和感恩。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4

“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時間將會變得更美好。”不管何時、何處、何事,都可以看見愛與感恩。聽完老師的演講後,大家紛紛流下淚,我受益匪淺,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無論是誰,都十分心我。我不得不感恩。感恩像天邊的彩虹繽紛;向紅紅的晚霞豔麗;像火熱的太陽熱情。

老師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一位母親爲了自己的女兒可以從燒傷中治好病,請求醫生治好自己的女兒。她忍着痛,讓醫生把自己大腿上內部的皮膚割下來,給了女兒。聽完這個故事,大家紛紛掉下眼淚。

每當父母嘮叨:“做完作業嗎?快去洗澡”。每當老師嚴厲地說:“作業馬馬虎虎地寫,不可以養成這個壞習慣”。每當同學說:“這次分數低沒系,下次努力。”我就覺得:哼!爲什麼聽你們。現在我錯了,大家時時刻刻心着我。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老師是春蠶,是蠟燭,更是我們的恩人。母親像夏天的冰塊,同學更是學習中的好夥伴、好幫手。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假如一個人感恩也不知曉,那麼他必定擁有一顆冷酷無情的心。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5

冬至前後,即使是處於北緯大約27度的湘西南,北京時間早上7點鐘的時候,天也算不上是全亮。所以這段日子我每天早上趕到教室裏去的時候,早到的學生還只有一半。大概也是因爲——比較其他事情而言——喜歡的緣故,一到學校我就愛往教室裏跑,並且要讓早到的學生一齊朗讀語文課本上規定要背誦的東西,除了以備考試,也謂之做晨課。這樣讀一陣子書,就又進來一個背書包的學生。這個學生一進教室就加快了腳步,書包也不會被甩到桌子上弄出很大的聲響,並且很快他就能夠找到語文書,翻到同學正在讀的那段內容,加入到做晨課的行列中來。後來的學生又依樣畫葫蘆地加入進去,一直到最後一個學生進來,這個時候早讀課的上課鈴聲大概也就要響起來了。

這些時間裏我在幹什麼呢,我就一直在感受這種讀書的氣氛與味道。它與教室外面幾堆小朋友打打鬧鬧的氣氛不同,也和別的教室裏小組長檢查家庭作業或者教師在趕早講課的味道不同。在早晨的教室裏,這種讀書的氣氛與味道還是比較討人喜歡。何況在學生讀的東西里面,偶爾還有像“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以及“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的好東西。

平心而論,學生們的書是讀得越來越好,因爲有一個書讀百遍的道理在那裏。書讀多了,不僅其義自現,其味也自現。而對於這樣的一種氣氛與味道,據我所感受到的一些東西來看,學生們也還是比較喜歡的`。這裏面除去朗讀本身的一些樂趣,以及如同佛門弟子做早課或者尋常百姓做晨練的氣氛,一場書讀下來,大概也就相當於做了一次有關口、舌、眼、耳、腦以及五臟六腑的徒手操。更何況對於小學生來講,在幾種讀書的方式裏,他們對朗讀特別是集體的齊讀還情有獨鍾。對於很多小學生來說,背誦課文是他們所不喜歡的,但是每個早上一遍的集體朗讀下來,結果要背的東西也就不經意地背下來了。

而因爲大家都還算比較喜歡,我也就不至於因爲要做這件事情而落到只顧自得其樂的地步。譬如一些老師說,他是很樂意教學生做題,給學生補課的,對於這樣的說法,我當然可以接受。我不能接受的是他們又說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是不快樂的。做一件事情,學生們都感覺不快樂,只有教師和學校是很快樂的,這算怎麼一回事呢。

在學習的問題上,喜歡與快樂是最高的境界,這個意思並不是我說的,是孔子說的。我是一個不大喜歡孔子的人,但是因爲他說的這個意思,我很佩服他。一個把知書識禮擺在無上位置的老先生,都會承認喜歡與快樂是做學問的最高境界,——不像今天的一些先生,動不動就說學習是很苦的,快樂教育是沒有的。——我只能說,他實在是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發自內心的好話。除此之外,我想強調的是——

第一,能夠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好特別是能夠維持一些事情長久地做下去的,是對這些事情的喜歡。

第二,在制度、法規、責任、道德、權力、政績、利益等東西之外的一些事情,只能憑對這些事情的喜歡去做。而就一所學校來看,需要這樣憑喜歡去做的事情會有很多。

第三,雖然說做喜歡的事情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很有成就,但我想猶太人肯定不是衝着諾貝爾獎去讀書的,同時也不見得是爲了要拯救他們的民族而讀書,而是他們喜歡讀書,覺得讀書這件事還算比較快樂,就像一些人覺得打麻將這件事情還算比較快樂一樣。雖然就喜歡的東西來看,兩者之間有等級差別,但裏面的道理是一樣的。總而言之,對於每一個人的每一件事來講,喜歡總是最高的境界。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6

今年新生入學伊始,教務處、學生處及各二級學院等相關部門按照學校指示就學生學業修讀、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集中對學生開展了相關教育活動,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精神,幫助20**級本科新生儘快融入大學生活,成爲遵規守紀的合格大學生。爲了檢驗教育效果,保證每個學生對相關規定的充分掌握,10月15日,學校在金石灘校區舉行20**級本科新生入學考試。

爲降低教學運行成本、提高效率,本次新生入學考試,學校首次採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在線測試。利用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在線測試的優勢在於系統根據金石灘校區教務工作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事先建立的考試題庫隨機生成考試題簽,即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的試題均不同。系統還會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實現機器自動評卷。

通過本次教育考試,不僅使絕大部分20**級學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有了較爲深入的瞭解,同時還促進了新生對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學業修讀相關制度的瞭解和掌握,爲同學們的成長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礎。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7

“爲了學生好”,是一句最爲樸素的話語,也是教師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行動目標,本無需討論。然而當學生無法承受來自教師的“好”時,這個“好”就得打上問號;當學生因爲你的“好”而變得唯唯諾諾、束手無策時,這個“好”就得重新審視。“爲了學生好”這個短語的中心詞應是“學生”,即“以學生爲本”,從學生的生命成長出發,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立場、需要權利。 這個“好”必須是學生需要的,是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是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的。

教育的目的是爲了提升人的生命價值,而當今知識、技能、分數卻綁架了教育,讓很多教師覺得分數低就擡不起頭,考試成績差點就得不到家長、領導、同事的尊重。老師往往把自己的需要凌駕於學生的需要之上,教育承載了太多的功利。學生是需要接受教育,但不是爲了受教育。一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只有當生命得到充分、完滿地發展之後,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才得以體現。教師的責任,在於創設適合學生生命成長的條件,提供適合學生生命成長的機會,讓生命自由、自然地生長,切不可以犧牲學生的幸福和尊嚴爲代價。有一位教師,他的班裏有一個腿部殘疾的學生,每次廣播操比賽總因爲這個殘疾學生的動作不合拍,影響了班級的整齊而被扣分,這位老師明知這個殘疾學生的參與會影響班級的榮譽,也完全可以不讓這個學生參加,但在學生的尊嚴與班級榮譽面前,他放棄了榮譽,選擇了學生的尊嚴。這位老師能夠放棄短暫的成績,放棄一時的榮譽,而把着眼點放在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培養上,這就是一種素養,一種教育的大智慧。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紀初就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觀點,其本質是基於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無比信任,更是基於對學生的生命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爲了安全,我們開始謹小慎微,這個不讓學生碰,那個也不讓學生試;爲了整齊劃一,我們給學生規定了很多的“不可以”;爲了效率,我們省去了很多過程和環節,而選擇了直接告訴;爲了分數,沒完沒了的作業和補課佔用了本該屬於學生的大量的自由玩耍、馳騁想象的時間。其實,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自身的規律,內在的動力,過多地保護和干預,只會使學生的發展錯失了大好時機,徒增煩惱。

于丹老師曾經把教師比喻爲“爲天使縫補翅膀的人”,她認爲“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爲翅膀斷了,在他們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們一直在尋找爲他們縫補翅膀的人。而教師就應該是那個爲孩子縫補翅膀的人。”因爲翅膀是嬌嫩的,教師要細心縫補;因爲翅膀是脆弱的,教師要悉心呵護。教師要爲孩子縫上翅膀,更要讓他們放飛藍天。賞識、鼓勵給孩子以自信,是放飛孩子的起點,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都有獨特的地方,切不可用分數來衡量每一個學生。只要你願意去尋找,就一定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放大,讓學生建立自信。天馬行空、充滿好奇與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是積極的、向上的、生動的教師就盡力去鼓勵,剩下的就交給他們自己——讓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們往往能在“不可能”中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爲了學生好”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讓這種“好”成爲學生生命成長和精神豐盈的催化劑,爲學生成長搭建一個一個臺階和跳板,讓學生體驗生活的樂趣,感受成長的幸福。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8

人立於世,信心至爲重要。小孩子在發萌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現是否得到家長、老師、長輩、同學等的肯定與賞識對他們而言十分重要。通過良好的賞識,可以使小孩子增強信心,長成健康的人格,從而今後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長,爲今後走上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賞識教育對小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加強賞識教育十分必要。賞識教育強調的是要善於發現學生優點,對學生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之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於良好的活動狀態,產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並取得求知的成功。賞識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讓孩子“追蝴蝶”的那麼一種教育境界。認爲生命的終極目標是幸福,成長過程的最佳狀態是快樂。是生命的體驗、思想的繼承,是心態的迴歸,心靈的解放、舒展,是觀念的更新、語言的突破。自愛是快樂之源!搞好家庭中的賞識教育,我認爲要做好以下幾點,心得體會《賞識教育心得體會》。

一、瞭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厭學,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自己基礎差,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因教師不妥善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幾乎都是主觀原因所致,不願學、不想學,是他們的普遍心理。面對這種情況,若想實現教與學的雙贏,該怎麼辦?

讓學生“想學”、“樂學”就必須善待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美國一位作家這樣評價教育——“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讚揚抵得上十句責罵。”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也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雖然談得是家庭教育,但對於學生又何嘗不是要“獎”呢?因此,瞭解學生,善待學生,是實現教與學雙贏的重要途徑。

2.尊重孩子,傾聽孩子

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矛盾最爲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說,家長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爲孩子說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3.激勵孩子,鼓勵孩子

心理激勵是一把挖潛啓智、培養孩子奮發努力、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因此,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爲主。善於表揚,就意味着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4.提醒孩子,寬容孩子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乾二淨,成爲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爲鑑。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孩子樂於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9

衆所周知,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社會對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但是有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卻片面的理解了對教育的重視,並沒有把孩子進行全面的培養,而是單單抓住了一方面,從而起到了適當其反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那麼下面就來談談關於孩子的教育心得體會。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祖國的明天,梁啓超說過“少年強則中國強”,但是現在的老師和家長雖然也是非常的重視孩子的發展,但是卻是有很大的片面性,單純的重視孩子的學業教育,從而忽視了孩子的素質教育,從而讓孩子不能真正的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學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卻不該忽視孩子的素質教育。

現在有許許多多的老師都是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的非常緊密,有非常多的作業,總之孩子就是一直沉浸在無盡的作業之中,但是孩子的自立性,對社會的關注性在家長和老師看來都是沒有必要的,家長更是對孩子非常的溺愛,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造成了孩子冷漠的心理,進而造成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雖然這只是我對部分的教育心得體會,但是我相信這樣的問題在社會上卻普遍的存在着。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也是社會的未來,也許簡單的教育心得體會不足以全面的展示體現的問題,但是我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全社會的認可,這樣纔是對我們的孩子負責。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10

在“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中,要依據教育本質,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使性情各異的中學生按照自身的本面目投入到中學校園生活中,去體味中學生生活的多姿多彩,全方位的參與校園實踐鍛鍊活動,實現“問題學生”與校園環境和諧相處,並健康成長。

1. 加強“問題學生”的個性教育,實現“問題學生”個性和諧發展。中學裏的“問題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由於家庭教育和小學教育都或多或少的忽視了對其個性完善和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個性能力的發揮受到壓抑和阻礙,因此,在中學教育環境應該從促進“問題學生”的個性完善和提高爲工作的切入點,在充分肯定其優勢方面,從他們的性格、氣質、情感控制等方面開展循序漸進的訓導工作,糾正“問題學生”身上存在的不利用因素,提高“問題學生”的基本素質,讓“問題學生”走出自己與家庭、學校、自身不和諧的環境,幫助“問題學生”找到自信,樹立人生目標。

2. 爲“問題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轉化環境。在中學教育過程中,爲“問題學生”創造和諧、寬鬆、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使他們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那就要做到“以人爲本”的觀念,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幫助他們尋找解決和克服其內心矛盾,開啓他們心智,完善他們的人格,在轉化教育過程中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關懷,關心和愛護“問題學生”,使他們有時間、有機會、有空間順利迴歸到和諧校園中。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更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 教育承擔了使每一個社會成員社會化的重任,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在其中的意義更是毋庸置疑。

多數中學生都希望獲得相關法律知識,對法律問題感興趣,但卻對法制教育感到困惑。對本班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所有學生都希望學法、懂法、用法,但普遍對法制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譬如,學生考試沒能達到父母所要求的分數,家長對孩子進行體罰算不算違法?學生可否爲了維護自身權利而去控告父母?同學之間的矛盾怎樣合理的解決?假如別人強行索要錢物,學生用刀子捅他算不算正當防衛?中學生被禁止進網吧、遊戲機廳等場所,是不是遭到了消費歧視?再有,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考試競爭激烈、家長望子成龍而提出過高要求,而他們的世界觀、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走極端。特別是眼下不少所謂“好孩子”犯罪現象增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犯罪年齡也向低齡化發展。這些都是中學生們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說明加強中學生法制道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戰略高度,將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引入課堂。法制教育進課堂,不是簡簡單單地增加一門課,要堅持理論教育與實際相結合、教師主導與學生參與相結合、課堂法制教育與課外法制教育相結合。在教學中,老師既講清法制課中的基本原理和法律知識,又結合學生思想行爲和學校德育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案說法、以例釋法、以法育人。既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儘量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問題,又重視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有關法律知識的理解。既注重法制課的教學,又注重課外法制教育活動的開展。如開展“預防違法犯罪、做世紀新人”主題班會活動;成立 “中學生自律仲裁庭”,運用法律知識自己管理自己;開展了以“珍惜生命、拒絕毒品”爲主題的簽名活動,組織學生接受法制教育。

一、 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 輕微心理失調錶現爲:情緒波動,易怒、任性、自卑、考試怯嘗厭學等等.

2、 輕度心理障礙表現爲:抑鬱、焦慮、強迫(觀念強迫和行爲強迫)、社交恐懼等.

二、 中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誘因

1、 失落感嚴重。過去父母十分疼愛,如今因學習不好或犯了較大的錯誤,父母不再像從前那樣愛自己,因此考試失誤,未能進入理想的學校而懊悔。失去友誼,失去尊重、安全……失落破壞了心理平衡,產生了痛苦、自卑、抑鬱等心理問題;

2、 難以適應生活變故。父母離異、亡故,完整家庭破碎;父母下崗、失業、破產,經濟條件由好變壞;原來市班幹部,後來落選……這一系列生活上、學習上的重大變故,因不能很快適應而悲傷、痛苦、失去自信;

3、 過分自責:對過去學習的失誤、犯過的錯誤,常常追悔莫及難以忘懷,強迫記憶,對未來焦慮不安,唯獨不考慮現在,不能正視現實,重新振作精神,陷入悔恨心理狀態不能自拔。

三、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

1、 共同優化育人環境。父母要對孩子講民主、講平等,成員間要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使孩子感到溫暖、安全。學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個學生,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讓學生感到學校可愛,老師關懷,同學友好,師生關係良好,樂意到校學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提倡全社會都來關心兒童少年的健康成長,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的社會環境;

2、 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要儘量滿足學生獨立的要求,參與的需要,放手讓他們做力所能及之事,不要處處干預、限制,以防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抵消教育效果;

3、 維護孩子的自尊。家長、教師切記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評教育要講究方法,擇機而教

4、 指導人際交往。與人相處講誠信,對人要理解、寬容,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他人,不斷提高交往能力,受到不公平待遇不灰心氣餒;

5、 滿足孩子正當的要求,給予發表意見的權利,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做到了解他們的心聲疾苦,出現心理困惑時及早疏導,必要時進行心理諮詢育輔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係到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與成功,全社會都應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們快樂的成長。

對學生進行教育心得體會12

對於劉博洋這個名字,我們五年級的老師都知道。開學報名時,他媽媽準備給他轉班,可他卻被其他班級老師拒絕了,因爲他調皮搗蛋出了名。

我剛接這個班,對他還不甚瞭解,可通過觀察發現同事們說的果然不錯。

課堂上,他經常不聽講,並時不時有新玩具出現在手裏。甚至,在老師不注意的時候還跟周圍同學講話,打逗。課下,他還愛招惹同學,以致同學常跑到我這裏來告狀。我找他和顏悅色地談話,講道理,可作用甚微,管不了幾天。我嚴厲批評他、懲罰他,也不奏效。

一天早上,我一進教室,書聲琅琅,同學們都正在早自習,可他座位上卻空空的,同學向我報告,他在操場上打乒乓球。“早自習竟敢跑到外面去打乒乓球?太不像話了!”

下午最後一節課,快下課時,我去教室佈置作業,他的座位又是空的。我心裏一股無名火騰地一下子冒上來了。真是邪門了,連課都敢不上了!我逮住他非要好好把他訓一頓,嗯,還要打電話告訴他媽媽狠狠教訓他。我邊想着,邊朝教室外走去,準備去找他。剛出教室門不遠,只見他躲在連廊處的一個柱子後面,眼睛往教室裏張望着。我正準備訓斥他,可轉念一想,以前無論怎樣批評他,都沒有效果,這次會有效嗎?他人雖在教室外,可眼卻不停向教室裏張望,看樣子他還是挺想進去的。於是,我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問道:“劉博洋,你怎麼在教室外面?怎麼不進去?”“我——怕數學老師!”“怕老師就可以不進去嗎?上午你還沒有上早自習呢!”我心裏這樣想,可沒有這樣說,我覺得應該給他一次機會。

“我送你進去吧,但是你下次能像這樣不上課嗎?”

“不能!”

“你能做到嗎?”

“能!”

我把他送回教室,並用眼神暗示了一下數學老師,叫她不要追究。後來他果然每天都按時上學,按時進教室學習,不再出現上了課還在外面玩耍的情況。

兒童期是犯錯誤最多的時期,孩子犯錯是出於自控能力差。這時老師需要從心底裏寬容孩子的過錯。孩子常常容易誇張或放大自己的問題,以爲自己犯了錯,老師就會批評,會告訴家長,老師和父母就不會喜歡自己了。如果老師再不能給孩子寬容,那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會留下一片陰影。另外,如果因爲一些無意的過錯訓斥、處罰孩子,不利於感化和教育孩子,老師會因此失去學生的信任。

所以“寬容,有時候比懲罰更有力量,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們的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