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5年東方主戰場紀錄片心得體會精選

2015年東方主戰場紀錄片心得體會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時間回溯到8月13日,距離《東方主戰場》的播出還有12天。對於總導演閆東而言,即將到來的“勝利”並不意味着輕鬆,在最後的衝刺階段中,還有很多工作讓整個創作團隊處於殫精竭慮的狀態。從今年的1月29日攝製組成立到現在,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這部用影像記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14年的抗戰經歷、匯聚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擁有全新視角的紀錄片就已經由一顆種子變成了成熟的果實。這樣的速度在紀錄片創作的領域即使不是獨一無二,也是極爲罕見的。而在這樣一個“奇蹟”的背後,既有創作者忘我的投入和奉獻,同時也有他們對於這段歷史、這個國家的思考與擔當。

2015年東方主戰場紀錄片心得體會精選

  印象:這裏是一個“戰場”

走進位於影視之家的《東方主戰場》劇組,頭腦中第一個蹦出的詞就是“汗牛充棟”,在屋子的每一個角落,走廊邊、櫃子上、地板上、桌子上、沙發上,隨處可見一摞摞幾十釐米高的資料文本,茶几上的筆筒裏插着密密麻麻的鉛筆和記號筆,還有菸灰缸裏堆滿的菸頭,無不昭示着,這裏一直是一個“戰場”。總導演閆東的臉上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就在之前的6天裏,《東方主戰場》順利通過了3次大的審查。如今,所有制作團隊的人員都處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幾乎24小時連軸轉。

用影像來再現和解讀中國抗戰的歷史,是閆東在3年前就萌發的願望。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華民族的抗戰經歷了14年國土淪喪、山河破碎的痛苦歷程、3500萬人的傷亡,但同時,抗戰的最終勝利也是中國在近代百年的屈辱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作爲一個紀錄片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記錄、解讀和反思這段歷史。”閆東說。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在14年的抗戰歷程中,有無數的戰鬥、故事、人物、情感,《東方主戰場》必須在8集的篇幅裏,將其中最具有歷史價值以及最鮮活生動的內容全景式地呈現給觀衆,讓所有人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中華民族在14年的抗爭中所承受的巨大災難和無比堅韌的勇氣,同時還要通過史實,分析和解讀中國戰場同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要求創作者對這段歷史必須有一個非常清晰和深入的瞭解,同時也要求他們具備一種成熟的歷史觀點和獨特的視界。對於任何一個紀錄片人而言,這副擔子的分量都是沉甸甸的。

  歷史:一種全新的視界與觀點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閆東第一次涉足抗戰題材的紀錄片了。2014年12月,在首個國家公祭日到來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由他執導的5集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給國人帶來了不少的震動。直到如今,該片的影響力仍在持續向海外傳播,並近期在日本的大型視頻網站Niconico播出。

“如果說《1937南京記憶》是這段歷史中的一個點,是一個局部切面,那麼,《東方主戰場》就是一個面,是一個整體。”閆東說,相對於之前的同類題材作品,《東方主戰場》將從另外一種全新的角度來審視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上,中國戰場開始得最早,結束得最晚。國土遭受的蹂躪、同胞死傷的慘重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14年的抗戰中,至少有6年的時間中國都處在獨自抗爭的艱難時期,不僅以一國之力,用持久戰的方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同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戰場更是牽制住了日軍的大量兵力,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因爲如此,《東方主戰場》第一次將中國抗日戰爭放在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下去展現和解讀,同時也通過國際化的表達,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以往西方學者所忽視的東方反法西斯戰場的巨大作用。“所以說,《東方主戰場》的立意本身就昭示了一個全新的視點和角度,爲我們從更深層次來解讀這場戰爭指明瞭方向。”

  感動:曾經的人們今天的我們

在創作過程中,閆東以及整個製作團隊也在經歷着一種特殊的洗禮。他把這些情感經歷濃縮成爲兩個字“感動”。“年初在加拿大多倫多時,我曾在大雪中專程拜謁了白求恩的故鄉。也許白求恩在家鄉時並非一個處處完美的人,但在萬里之外,在中華民族抗戰的洪流中,他的人生卻昇華到了令人敬仰的境界,爲中國人民的抗戰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時,閆東動情地說,“在搜尋歷史資料的過程中,這樣的人物和故事曾一次次感動了我們。例如東北抗聯的戰士們在最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堅持鬥爭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接受過西式教育的冼星海目睹了抗日敵後戰場的洶涌澎拜後,在延安的一個普通窯洞裏,創作出《黃河大合唱》……這種精神與情感在創作的過程中也一次次地將我們帶入其中。”

在閆東的心目中,感動的另一重含義則是整個《東方主戰場》的創作團隊。從今年1月啓動開始,在7個月的時間裏,整個團隊創作時間極其有限,但卻肩負着要把《東方主戰場》打造爲扛鼎之作的重任。文學腳本和電視解說詞經過近20輪的修改,在日、俄、美、英等國進行了學者的採訪和外景的拍攝,國內拍攝共有6個攝製組和1個航拍組走遍了國內20多個省市區百餘個地點共拍攝素材約300個小時,視覺特效製作238場,收集2400多張資料圖片、130多部片子的素材……在如此的海量的工作中,包括閆東在內的所有人都把自己“壓榨”到了極限。一位視覺編導在連夜修改片子後,因爲極度疲勞,在開車的路上遭遇交通事故,雖然人萬幸沒有受重傷,但車輛當時就報廢了,可他剛休息了幾天就立刻繼續工作。另一位資深製片主任剛從雲南出差回來,緊接着又趕赴另一組,結果遭遇交通事故,現在仍在醫院休養。閆東去醫院看他,結果很快就被他“轟走”:“你快回去忙,不要管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團隊,憑藉所有人全身心的投入,在短短7個月的時間裏創造了“奇蹟”,讓《東方主戰場》成爲了一部邁向國際水準的紀錄片。

  使命:歷史紀錄片應具當下性

“從來沒有哪一次戰爭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樣,在人類歷史上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死亡和傷害。除了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應該受到真正的審判外,那些付出巨大犧牲取得勝利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則應該對如何捍衛和平、避免戰爭的重現有更多的思考。”閆東說,一部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它所記錄的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其所表達和傳遞的信息卻是必然具有當下性,也就是對我們今天現實與情感的影響。無論是我們對各種歷史資料的甄別、選擇以及其中情感故事的設計,還是各種技術手段的運用,其最終的目的都在這裏。

面對着即將面世的《東方主戰場》,閆東道出了他心底的期望:“作爲一個紀錄片人,我們在歷史中發現和尋找的唯一目的就是讓我們的觀衆,尤其是年輕的觀衆能夠了解70多年前的這段歷史,瞭解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所承受的苦難以及曾經爲了抵抗外辱犧牲的無數英雄,同時也讓他們明白,這場影響了世界的戰爭究竟對今天產生了何種重要的影響,中國作爲世界大國的地位從何而來,讓他們感受到歷史的溫度,並由此而產生共鳴,這就是我們作爲一個紀錄片人肩負的責任和心中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