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知恩孝道的心得體會

關於知恩孝道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孔子提倡孝道,主張對父母要尊敬、奉養,不違背父母意願。父母生時要事之以禮,死後要依禮安葬,依禮祭祀,經常追思。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知恩孝道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知恩孝道的心得體會

  【關於知恩孝道的心得體會1】

孝敬、孝順、孝養、孝心合稱孝道。

第一是孝敬。《論語》爲政篇有四個人向孔子問孝,其中子游問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曾子說:“大孝事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人子盡孝,首在一個“敬”字,敬有尊敬、恭敬、禮敬之分。以下對上爲尊,小心謹慎爲恭,身心莊重爲禮,《孝經》中說:“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有尊、有恭、有禮,則敬在其中,有敬自然有份量,敬和重相連,所以行孝首在敬重父母,視父母爲天地日月,敬父母如泰山北斗,則孝在其中矣。

第二是孝順。子游問孝,孔子說“色難”。色是臉色、表情、態度。孝父母態度和顏悅色,柔和順從是很難做到的。《禮記祭義》中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孝順並不是一味的順從父母,而是以順情入理的方法侍奉父母,以赤誠之心感化父母,二十四孝中的大舜、閔子騫即是孝順的楷模。孔子說的“奉父母幾諌,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就是講的孝順之理。

第三是孝養。包括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即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未來遠景三大方面對父母進行奉養。在我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最大心力爲父母提供一個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安排調和好老人的精神生活,時常陪伴父母說話聊天,使之心情舒暢;幫助父母建立堅定的信仰,展望父母晚年的美好未來,讓他們能夠坦然面對死亡的逼近;這樣,老人就不會因年齡的歲歲增加而感到死亡的恐怖,她們只會感到夕陽無限好,不會有“只是近黃昏”的愁悵。孔子所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即是此理。養父母之志的另一層意思是:父母希望我們成爲什麼樣的人,希望我們怎麼做,我們就儘可能做好,以寬慰父母之心,達成他們的願望,正如孔子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然而要圓滿完成孝敬、孝順、孝養這三個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存有一個誠孝之心。“孝子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我們侍奉老人不是給父母幾個錢,買幾套好衣服,供養些好飯食,就是孝。孝要發自內心去做,要敬、要順、要誠、要養父母的心志,要讓老人從內心感到喜悅和溫暖。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爲兒女付出了太多太多,而他們向兒女的索求確實太少,太少。他們希望兒女能團結友愛,自立自強;希望兒女能遵紀守法,勤奮敬業;希望兒女能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希望兒女能在閒暇之時陪他們談談心,說說話,聊聊天;這樣他們就滿足了,而這些微不足道的要求我們做到了嗎?我們理解老人的孤獨心靈嗎?我們在莫明其妙地起早貪黑,我們在爲虛幻不實的功名利祿貪奢奔走,每到老人問我們什麼時候回家,我們只是回答一個字“忙”。什麼是“忙”?“心”“亡”爲忙。我們那一顆本來純真善良的心丟失了,哀莫大於心死,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趕快找回本有的童心、誠心和良心,用心去感受父母的恩德,用心去孝順我們的父母吧!因爲父母一年一年衰老,來日不長,行孝不能等啊!“老年難做少年事,年少不知年老心。”多與老人溝通,多與老人交心,用我們真誠的心,用我們真摯的愛去知恩、感恩、報恩,去孝敬、孝養、孝順父母吧!這樣或許才能彌補我們以前的過失,我們的良心或許會多一分安寧,即使我們竭盡全力去做,也難報父母的大恩大德於萬分之一。“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爲人子者能付出父母對兒女愛心的萬分之一,定是天下第一孝子,何況我們的孝心幾乎全失?“愛日以承歡,莫待丁蘭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豕逮親存”,清明時節,祭祀先人,祭品固然豐盛,遠不及父母健在之日的點滴供養。

以至誠孝心而做到孝敬、孝養、孝順就是知恩、感恩、報恩的具體表現。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天高地厚之恩。傾東海之水,難以報答父母的大恩大德;移泰山五嶽,難以彌補父母的養育之情。只要我們能用真誠、至誠、度誠之孝心去做,我們就能奠定人道的根基,就能成就人子之孝道,孝道的建立將奠定我們人生事業的基石,將“孝”字擴充倒社會,擴充到天下;天下將是愛的天下,世界將充滿溫馨的大愛、至愛、博愛、真愛。《孝經》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即是講從“事親行孝”開始,建立孝道,然後方能立身立業,事奉君主,乃至立身治世、化育天下。《孝經》十八章,首先講了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和庶人之孝,強調唯有“孝”才能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佛教經典中有一部經叫《地藏菩薩本願經》,此經稱爲佛門中孝經,是釋迦佛在天上爲其母摩耶夫人所說。地爲心地,藏乃寶藏,其寓意是心地的寶藏即是一個孝字,因爲“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由心而覓,感無不通”。天向一中分造化,人於心上起經綸。寸田尺宅可治生,萬法由心造,一切功德皆建立在心田之上,所以欲成就孝道,務必從一顆赤誠的孝心開始。

  【關於知恩孝道的心得體會2】

感恩之心,應從具備,在講座上,任老師問出的問題,讓人需要深切思考,我們爲何而讀書?這句話或許讓多少人迷惑,這個答案就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的。祖國讓我們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讓我們好好學習,獲得知識,懂得人生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如何感恩祖國,是想那非洲的第一位運動員——約翰,在馬拉松跑道上,雖然身受重傷,卻仍然堅持跑到終點仰天長嘯:“祖國!媽媽!我到終點了!”又像那紅蓮將軍,在中國正受蔑視的時候,他卻在一木板上刻上:我是中國人。並掛在胸前,在世界各地都將木牌亮於胸前,在全球人面前表現出:我是中國人,我爲我是中國人而驕傲!

所以感恩要從祖國開始,想感恩就做到,像周總理所說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聽任老師深情的講着,心中立志報效祖國,這時一段歌聲傳了出來: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

  報恩師爲先

是誰,在夜晚大家都入睡的時候,他還在月光下批改作業;是誰,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家鄉,到陌生的學校爲人民服務。是他,是我們親愛的老師。任老師那倆故事仍在心中迴盪:一位人名教師——李老師,不在城中享受幸福生活,卻在四川鄉下,在那艱苦的環境下,爲了那裏渴求知識的孩子教了16年,無怨無恨。還有一位老師的孩子時常抱怨自己的媽媽從來沒有陪伴過自己,甚至沒在一起吃過飯,可是老師告訴自己的孩子:“你雖然是我的寶貝,可是班裏的人也都是我的孩子啊,我的寶貝啊!”

聽了這兩個故事,不禁想起我的老師,他也是離開自己兒女,他也將所有的心思放在班裏的學生上,心中不禁想起:老師您會寂寞嗎?老師您工作辛苦嗎?

師恩無量,您如紅燭,點明前途;您如書籍,教書育人。我在臺下聽着,不禁看了看老師,慈祥的面孔。任老師讓每班學生都去抱抱自己的老師,我抱住老師,懷中多麼溫暖,真想一直這樣抱着他,在他在臂彎下長大成人……

  百善孝爲先

現在我們都在接受教育,可是隨着時間推久,人們漸漸忘了教的含義,“教”是由一個“孝”和一個“文”構成的,意思是先做到孝,再學會文,中國五千年文化,第一句教書育人的話就是:首孝悌,次謹信。

看着坐在旁邊的母親,頭上的白髮又多了幾條,爲我學習操盡了心吧!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條,工作很辛苦吧!手上又起皮,洗衣服的時候肯定很冷吧!

任老師講了一個企業家的故事:這位企業家在母親一個人的愛護長大,並賺了錢,並每個月把所賺的錢的十分之一給母親,爲此跟老婆吵了好幾場架。可是母親在臨終前卻把錢一分不差的還給他。企業家頓時明白:天底下的母親都是這樣不求回報,只求身上掉下來的那塊肉能平平安安的,快快樂樂的,自己受過的苦不要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生,自己受過的罪不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孩子要比自己過得好就夠了。

父母親何嘗不是如此?都只爲孩子付出,不求回報,看媽媽半夜洗衣,看爸爸清晨工作,這一切都只是爲了孩子!

任老師讓30位同學上臺,一位位同學都喊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每一句話都震撼我的心靈……

  盡孝道,懂感恩

聽了任老師的演講,在我心中立志要懂感恩,要盡孝道。

在母親洗衣手凍僵的時候送去一杯熱茶;在父親工作歸來的時候,給他遞一塊毛巾;在爺爺腰痠背痛的時候,幫他錘錘背;在奶奶要買菜的時候,去幫她跑一趟。我知道這些事遠遠比不上他們爲我做的萬分之一,我只希望能讓他們有一絲的舒服,欣慰便可,大家何不學我一起盡孝道?

在老師口渴的時候,去幫他打一杯水,解他那乾燥之喉;在老師要上課的時候,幫他拿拿作業,搬搬書本;在老師寂寞的時候,陪他談談心,聊聊事。或許這也不及他爲我付出的萬分之一,可是這能讓他覺得自己心中的孩子心中有他,大家何不學我一同報師恩?

在中國邁向發達的時候,我要努力學習,成爲國家的棟樑,成爲國家的下一接接班人,讓國家更加輝煌,讓國家更加富強,這不是對養育我們的祖國最好的回報嗎?

我們要盡孝道,懂感恩,或許這點回報對他們說不及萬分之一,卻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讓他們心中感到高興欣慰,這不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