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學設計模板心得

教學設計模板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板書是一種課堂藝術,是一種可視語言,是教師口語的書面表達形式,是傳遞教學信息的手段,是課堂上教師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幾乎每一堂課都不能缺少板書。下面是語文迷小編分享的2017教學設計模板心得,希望大家會喜歡!

教學設計模板心得

  【2017教學設計模板心得1】

想要寫《教學系統設計》課程的心得與評價很長時間了,但每次面對屏幕開始寫的時候好像又無從下手,或是寫到一半終因通不過自己而最終夭折。或許是我用心不到收穫不多,或許是我對自己寫下來的東西有過多期待,所以,一直到現在才收尾。直到那天我突然想起王老師的零存整取策略的時候,我開始深深領會到:不能將現場的體會延期描述,事過境遷,當自己覺得準備充分的時候,即便自己寫作的衝動尚在,但可能再也寫不出當時的味道。當時如果能將上課時的體會都寫下來的話,到現在談總結與體會可能更加輕鬆,而且也更有說服力了。不過再寫本篇心得的時候,我儘可能將自己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不流於完成一個作業而草草收尾,當然也希望我的文字中會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引起大家的共鳴或爭鳴。

“用意”大於“內容”

第一次上王老師課的時候是在小暑假,科目是創新思維訓練,當時我一直在想研究生爲什麼要上這門課。終究也沒有想清楚,當時的我看來,這門課不過是談一些打破舊有的思維進行創新等比較大和空的話。不過在上課的過程中卻和我預想的有所不同,課程內容中穿插了各種不同的案例來談創新思維,比如思維導圖等方法。這些都讓一個看起來大和空的內容輕鬆着陸,再加之王老師本人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實踐,所以講起來更加具有說服力。課程中穿插的實踐訓練更讓這門課更加精彩,比如創作詩歌,有創新的自我介紹,創新作品等。但真正的瞭解這門課的用意是在開學後的課堂上,王老師及其他老師強調的,要求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要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雖然對於上課所講的內容並不能如數家珍的想起來,但實踐課上有關創新思維的訓練卻對日後的創新起了比較大的啓迪意義。我想這應該是老師真正的用意吧,“釣勝於魚”。於此,在上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對王老師以何種方式上課更加感興趣,並會去想爲什麼老師要採用這種方式。

開始於一個輕鬆的交流

教學設計可以說是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極其重要的一門課,曾經在這門課上也花了不少功夫,所以在教學上起了一個比較大的指導作用。但在四年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要將這些理論完美的與教學實踐融合起來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至少這些理論在我進行教學的時候總會無時無刻的想起,有時會生搬硬套,有時也能恰到好處。不過有了這段教學經歷之後,教學設計在我這裏不再是簡單的去記一些經典的理論或名詞術語。更多的是去了解文字背後的真意,而且想去追究爲何要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成效,以現有的教學條件可以實現不,難度在哪裏?再次回到校園來學習教學設計,我本身也有比較高的期待,而且我已經覺得和本科時期應該有一個比較大的不同,只是沒想到我們的方式是以一場談話開始。王老師先讓大家各自談了自己對於教學設計的理解,並瞭解了每個同學的一些情況,之後介紹了自己對於教學設計的理解,並將自己對教學設計的定義給我們做了分享。本堂課讓王老師對我們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針對大多數學生無教學經歷,所以我們的開課方式變爲每個同學準備一章,先進行教學設計,之後用設計好的課開展真實的教學。

週期很長,每個人卻很倉促

對於當衆講課本身而言,我並不畏懼。但對於講好課,我從來都很緊張。當衆講課這樣的狀態對我來說可能並不新鮮,但要做到講的有吸引力卻是一個每次講課都會遇到的難題。所以每次講課時我總覺的自己還有很多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本門課上,我的講課被安排到了開頭,因爲大家一致認爲:我是有教學經驗的,講課應該順手拈來。但我從來都不這麼認爲,因爲講好課的一個前提是自己對所講內容十分清楚,並能夠融會貫通。當然對所講內容的清晰程度還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學習者分析,教學策略等的把握同樣也是講好課的關鍵。除此之外,教師本身的肢體語言,語速,普通話是否標準,形象等同樣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我選擇講的內容是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分析是整個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因爲它包含着學習者的需求,也引發了我們要採用何種方式展開教學。內容看起來不是很複雜,如果只是照搬書上的條條框框來講,意義並不是很大。所以一開始我想弄清楚書上是如何來組織本節內容的,內在的線索是什麼?看了很多次後我瞭解的仍然不能說服自己,由此在講課時並不順暢。但講完課後,王老師一句話就給了我思路:不要迷信課本。於是我開始自我追問:

1.爲什麼要進行學習者分析呢?(反映了教學的需求,要因材施教,讓教學更加有效率);

2.學習者各不相同,但能不能歸類呢?(在校與否?健全個體or特殊人羣?年齡的差別,性別差異,性格的差別,學習風格的差別,學習基礎的差別,優劣勢不同,不同家庭背景,城鄉差別等);

3.分情況討論理清內在邏輯(從年齡來分,是否成熟是一個關鍵點,未成熟之前每一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要把握每個階段自身的生理特徵,並且要把握其階段性不逾越。另外未成熟前又可分爲入學前和入學後。對於成人來講心智都已完備,我們主要把握其學習的特點和主要面對的社會角色與任務;對於在校與否可以想到,學校主要採用的是班級教學制,而在學校之外可能會存在很多情況屬於個別化教學;在班級教學制中我們默認以年齡來組班,認爲他們有相同的特點,但也有按不同學習基礎的分層次教學來組班的情況;在以年齡和學習基礎組班的班級授課中,我們雖然抓住了共性,但不排除每個人性格不同,學習風格、自身特點均有差異。有的喜歡結伴學習,有的則喜歡獨立思考;有的性格開朗,有的則沉默寡言。如何把握共性又能利用特性,這就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讓每個學習者均可以又適當的發展。而通過城鄉差別也可把握學習者的基礎和相關特點。)

4.總結可知,我們分析的學習者主要是健全羣體,而且針對班級教學制的學習者分析是重點也是難點。於此分析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點、學習者的學習基礎、學習風格等就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

通過這樣的自我對話,我突然發現自己找到了思路,彌補了講課時思路的不足。通過此次展示我發現講課時不能太糾結於最後講課的成效,而應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去準備,出現什麼問題,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改進。而準備的過程不能拘泥於書本,要融合自己的思考來看待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快找到思路。

其實在我的觀察之中,我發現大家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做ppt之中,而真正所做的思考卻很不到位,這點在講課的時候其實是可以感覺出來的。

分享、展示是最大化吸納知識、最便捷看到別人優點的途徑

這堂課上通過每個同學集中準備一小塊知識然後按序展示的方式讓大家各自得到鍛鍊,同時又讓大家更快捷的獲取了不同的信息。而在此過程中也讓各自看到了彼此的優點,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優點,比如,樑肱偉能很好的把握上課的節奏,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林津沒有講課,但卻深刻的爲大家呈現了她準備講的內容;喬丹丹總能將內容準備的比較全面;莊豔曉、黃飄飄則能用理科生的思維把內容講的簡化而清晰;劉夢聲音比較洪亮,能將自己在電視編導方面的優勢體現於講課之中;小玉的講課表現的自然流暢。樑澤明能將自己的看法融入進去。

總體來講,大家對於所講內容思考的整體不夠深入,流於講課,經不起別人的質疑與追問。習慣於說條條框框卻不能向別人呈現爲什麼要這麼想,這麼做。堅持自己的看法卻沒有落實清楚所堅持的看法本身是否正確。不能講的深入全面,又不能把自己掌握的很透徹的展現出來。ppt沒有與教學的特點掛起鉤來。

雖然這個環節讓大家的瞭解更加深入,也學習到了別人的優勢,但這個的弊端也很明顯,每個人都在準備自己的內容,對別人所講可能根本無從顧及,所以在講完後就不能產生有價值的評點與討論,這樣對於教學設計很難產生一個宏觀的把控。如果能在每次講完後共同分析與討論,可能會產生更大的成效。

珠海教學實踐-----珍貴的教學觀摩機會

本學期珠海的公共課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觀摩機會,能夠讓我們親臨現場仔細觀察老師們的教學實踐,通過課堂觀摩反思教師們的教學設計。我們十幾年的學生經歷一直在親歷教學,可從教師的角度設計教學開展教學還僅僅是開始,對老師們教學設計的反思無疑也能爲我們提供大量的思路。不管是親歷或間接參與教學,思考一刻也不能少。

總結與反思

針對本門課,我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及時記錄當時的感受,總是期望自己想的足夠全面和完美才動筆,最後自己的感受要麼消失,要麼改變。所以,我期望在以後的學習中,善於記錄平時的一點一滴,通過積累與對比,使自己的認識逐步升級。自己的認識與表現總會存在問題,敢於直面大家的指正,才能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在此也感謝王老師,在課上分享自己做科研的一些經驗,去珠海的路上給我們分享他的想法與自己學習的感悟。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影響着我們,也期望受王老師寫博客的影響,自己能持續思考,正向積累。

  【2017教學設計模板心得2】

本學期我利用課餘時間進行了《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習,讓我開了眼界,頗有一些感想。

小學語文教學對象是正在發展中的兒童,如何把小學生培養好,不能有半點差錯。他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精細的準備工作,要把準備的內容書面化,完成教學設計,才能自如地上好課。大量的實踐證明。凡優秀教師在上課前,都很認真地做好準備工作,有的反覆修改教學設計方案,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而案例分析更是教師總結經驗,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的途徑之一。 完成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教師不斷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心得體會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的過程,也是教師提高文化科學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過程。因爲完成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語文能力。如通過鑽研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熟悉語文教材,確定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思路的過程,會轉化爲教師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及必要的知識;通過研究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內容的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髮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會提高教師本身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由此不難看出,不論是有經驗的或剛參加工作的教師要上好課,必先學會制定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方案,學會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年級的學生完成不同的語文教學設計。這是保證教師順利地、成功地走上講臺、完成教學任務的第一步。

小學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對以往的教學進行反思,小結,他的最終目的是使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最優化。所謂最優化,就是教學投入少,而又能達到高效率,使全班學生的語文學習都能達到優良水平。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優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正如《新大綱》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發展什麼?學生的發展應是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和“傳授”是根本不同的,“傳授”主要靠教師的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而“發展”主要靠學生內部的動力作用,使自身的素質和個性得到提高。教師要給予必要的、適當的指導、激勵。

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在《新課標》中有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啓蒙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這段話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對小學語文素質的全面概括。語文素質雖然主要指語文能力,但語文能力還與思想、思維、情感、文化知識、學習習慣等品質密切相關。所以說,語文素質也就是做人的素質。通過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本身包含了促進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語文是個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通過語文學習,兒童不僅能學習語言,還會獲得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及思維能力、豐富情感。所以通過語文教學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的發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二、體現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

通過語文課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是由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是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決定的,也是由語文教學內容所決定的。

小學語文所載負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是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語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完成語文教學目的,所選的教材篇篇都蘊含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課文描寫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課文歌頌了偉大領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道德和感人事蹟;有的課文介紹了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創造發明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動人故事;有的課文揭露了舊社會兒童悲慘的生活;等等。課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會發生變化,會逐步懂得做人應該堅持什麼、學習什麼、反對什麼。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輝形象或動人情節或優美景色,會在學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會在其一生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長的巨大動力。只要學生對作品語言有透徹的感悟,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薰陶;學生也只有感受到語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語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學語文教學歷來重視文道統一,但對學語文和學做人的統一還不是那麼明確,通過學語文也學做人,比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多限於思想認識的提高,而“做人”的內涵主要表現在行動上。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不僅要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就是不僅在於“知”,而且要利於“行”。不過這不能立竿見影,而要日久天長地薰陶、積累。

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必然統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夠實現的,更不是把語文課變爲思品課就能完成的。必須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因此在貫徹該原理時,必須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統一各項任務。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教語文、學語文,也要教做人、學做人。其實學語文和學做人二者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