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實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6篇

【實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吧。千萬不能認爲讀書心得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6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這些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爲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爲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說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說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爲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爲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爲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爲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 “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爲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爲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爲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爲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爲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啓,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作爲始終處於理論前沿的黨校教師,應該把讀書學習作爲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更應該把讀書學習作爲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取勝之道,真正成爲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人。中央黨校王東京教授在《我的教書筆記》裏談到:黨校教師講課要把握好三個維度,即理論維度、歷史維度、現實維度。不結合歷史與現實講理論,理論沒有針對性,那是無的放矢;而離開理論與歷史講現實,又難免就事論事,缺乏深度。從這個角度說,書底子是第一位的,評價一節課講得如何,最主要的還是要看這節課的科研含量,而要提高課堂的科研含量,最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多讀書,構築深厚的學術功底。

國家行政學院周文彰教授在《高度重視和全面提高授課水平》專題講座中講到:教人一碗水,要有一缸水;講一個專題,要懂一個專題系列;講一門課,要熟悉很多門課,"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所以要提高授課水平,就一定要認真看書學習,如飢似渴,永不滿足。

中央要求我們終身學習,成爲學習型的人,我看黨校教師更是應當終生學習的人。別人可以每天看連續劇,我們不可以;別人可以昏天黑地打麻將,我們不可以;別人可以不看書,我們不能不看書,黨校教師要遨遊於書山學海。只有這樣,才能開闊視野,增加信息量,拓寬知識面。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從中央黨校一些教授的文章和省委黨校老師在授課時透露的信息中,本人深切體會到,作爲黨校教員要講好課,一定要要多讀書、善讀書、選好書。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這就啓發我們,讀書就應該多讀經典與歷史。經典是濃縮的智慧和知識,凝聚了經典作家對社會、對時代的思考,蘊含其中的知識、思想和方法經過了歷史的考驗,被證明具有永恆的意義和價值。"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就是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通過比較不同時空條件下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可以尋找異同,發現規律,獲得認識問題的正確方位,把握處理社會現象的準則,從而鑑往知來,少走彎路。黨校教師掌握了經典作家的學術框架,才能給學員提供一套分析問題的參考理論,並使學員舉一反三,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其他類似問題中去。同時,掌握了歷史知識,達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境界,在講臺上才能從容淡定。

當然,黨校教師上課,面對的是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他們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有的本身就是相關領域的專家,有的即使不是專家,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他們既是學員也是考官,在聽課的過程中,他們對授課教師的課自有評價,是教師自己的研究還是拼湊別人的觀點,是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浮在面

上,一聽就能分析出來。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羣體,黨校教師在學習經典與歷史知識時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如果僅僅是照搬經典與歷史知識,沒有自己的觀點,講課就成了人云亦云,教學質量當然不高,也就不會被學員所接受。

此外,現代媒體包括電視、網絡、期刊、報紙、雜誌等也是黨校教師豐富信息、積累知識的的渠道,把握好這些資訊,並在日常的讀、聽、看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增強世界眼光與戰略的思維,才能達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要求。

大家身在教師崗位,就要踐行八個字:"博覽羣書,深入實踐",儘量要做到滿腹經綸。這樣,當你在講課的時候,對相關知識和實踐都瞭如指掌的情況下,你就能遊刃有餘。作爲黨校教師,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種體驗,我們就要朝這方面努力!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一、面對新課標三個目標”的思考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緒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三個目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深知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於這段話,我反反覆覆思考了很久。怎樣才能實現三個目標呢?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學習100以內加、減法時,應舉一個生活中的事例——商場購物,媽媽帶了100元買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沒有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一個人的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長呢,更何況來自不同家庭的幾十個學生,他們之間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此,我們教師應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不同層次,好、中、差學生都要考慮到,好學生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中下等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每次回答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纔會保持,學習纔會不斷取得進步。

再次,教師必須有新的學生觀。過去,衡量學生好壞之依據成績的高低。現在我們的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要是學生認真、努力的學習了,並且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進步了(可能成績還不夠優秀),我們都要認定該學生是個好學生。

  二、有感於“拓展學習空間,學習就是生活”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的第二章,作者闡述了“拓展學習空間,學習就是生活”這一觀點。在講述教學方式的綜合化拓展時,作者談到的“教活教材,用教材來教”的觀點我非常贊同。

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多年,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素質教育了,教材編排的內容也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識、技能的覆蓋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創新的觀念和手段來對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說相當廣泛。圍繞教材,我們可以做數學史、數學信息、先進教學手段乃至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準備,在課堂上做到信手拈來,旁徵博引,是教材由死變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個章節當作一個系統,每到立體看作一個課題,每一個定理、原理看作是蘊含哲理的智慧結晶,才能使“減負”落到實處,才能使數學教學變成培養創新的天地。思想彙報專題教材是知識與思維的載體,它蘊含着大量可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素材,因此,作爲教師必須好好把握並靈活運用它。這不正是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才只能作爲新課的依據,要做得好,使學生受到實益,還要靠教師的善於運用”嗎?

  三、談“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

我感覺很多學生都覺得數學課枯燥乏味,不如語文課生動、有趣。因此,課堂教學中對數學真正感興趣的學生並不多,學生之所以還要強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學習數學實在是爲了好的分數,教師的教學無疑也已經離開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爲: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爲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爲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爲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爲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爲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爲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爲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爲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爲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

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爲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爲公衆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爲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爲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爲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爲,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爲,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爲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

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爲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爲“忠言悅耳”。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爲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爲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爲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爲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爲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羣衆,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纔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爲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爲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纔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

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爲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爲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爲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放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爲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我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立刻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爲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取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樣那麼不聽話?怎樣那麼坐不住?怎樣那麼難教?怎樣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樣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爲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應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我的學生,試着控制自我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下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明白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就應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能夠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好處更大一些!

我們給學生期望,他們就成爲我們的期望了。你是笑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還是苦着應對自我的期望呢?笑着應對期望,期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持續快樂的情緒,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