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

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教導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們要充分地發揮課文中的插圖作用,藉助圖畫猜識生字,讀通句子。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

  【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1】

新課改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能力。考試製度也隨之作了大幅度的調整,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新教材適應了這種形勢的要求,它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的時間和空間,也爲教師的教學提供思路和靈活性。即每一節都是以設疑激趣開始,然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能力,並在能力行程中鞏固、發展興趣。新教材還強調,激趣的方法,能力的培養,教材內容的使用都要注意,機動靈活,合理取捨,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求教師多動腦筋,善於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實現樂中學、學中樂,培養地理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就新教材的實踐,淺談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一 設疑激趣

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是學習思考的動力源泉。在衆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爲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嚮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在地理教學中應注意對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的激發與培養。新教材正是牢牢抓住這一點,在每一節的開頭總是精心設計疑問,並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求知的熱情,培養了各種能力。善於使用,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設疑激趣的方法除使用書本上現成的以外,教師也可在其啓發下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尋找更爲合適的方法,已達到貼近學生、更好地激發求知慾。

1.1 實驗現象激趣法

如講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表運動的物體發生偏轉時,做這樣的實驗:一個盛滿水的水槽,抽出底部的活塞,水流出時形成逆時針的漩渦,爲什麼?又如,講到大氣熱力環流時,將一個密閉玻璃槽放在陽光照射處,槽中一半爲沙子、一半爲水,一段時間後,將點着的一柱香從事前準備好的空隙處插入,讓學生看煙的運動路徑,然後看書運用原理解釋爲什麼。

1.2 使用詩詞歌賦作爲引導

如講到水循環時可使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設問:是真的不回來嗎?若不是,是怎樣回來的?講到地球形狀之前設問:爲何“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爲何最後只看見船帆?又如:爲何“春風不度玉門關”?

1.3 諺語的使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境長期觀察體會的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生趣,在教學中使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如講到大陸性氣候時,可以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如,講鋒面雨時可使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雲過山坡溼,雨過山頭明“。

1.4 歌曲的借用

在教學中還可以使用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講到季風時,可以用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就可以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於哪個季節?爲什麼會有這些風?”這樣就可以把季風引出來講了。

二 貫穿趣味,培養能力

新教材在設疑激趣以後,緊接着讓學生帶着疑問和興趣自主鑽研教材、探究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教師應注意有目的、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較高的發展水平,掌握獨立研究的本領。同時發展和鞏固學生學習的趣味,使之成爲不竭的動力。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規律性的知識來武裝學生。學生掌握了規律,既可以發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這是因爲智力發展是以思維能力發展爲核心,思維能力的發展又突出表現在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上。傳統的地理教學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智力能力的培養,學生往往只會死記硬背,而不善於積極主動地探尋新知識。同時,傳統地理教學往往把教學過程的本質理解爲從不知到知之,從知不多到知之甚多的矛盾過程中,着眼於傳授知識的數量,忽視通過教學改善學生的智能結構的智慧品質。在地理教學中,不能單純地傳授地理知識,而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對學生智能的培養。學生各種智能的提高是通過知識的掌握運用而得到發展的。

2.1 興趣中培養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類認識活動的高級形式,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簡介概括的反映,是智力發展的核心。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應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設計思維訓練,培養思維能力。

可以充分利用地圖、幻燈、電視錄相、計算機等多媒體手段,適當開展地理演講、考察等第二課堂地理教學活動,增強教學的藝術性、直觀性與實踐性,一新、奇、趣吸引學生,提高興趣,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思維,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培養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爲什麼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現了只有在暖溼環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爲什麼在火熱乾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現了古代冰川的遺蹟?”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思維被啓動了、興趣也就得以鞏固。

2.2 激發觀察興趣,培養觀察動機

在組織觀察活動時,要善於啓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深入、細緻、全面地進行觀察,揭示他們觀察的要領和對比線索。

如觀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動時,先假設太陽和公轉軌道的位置,讓學生便於進行空間想像和思維,接着教師持地球儀轉動,在轉到春秋分、冬夏至四個位置時停下來,讓學生觀察陽光直射點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後在黑板上畫出赤道,南北迴歸線,並註明在這三條線上太陽直射的日期。從演示到版圖、從動態到靜態,從空間到時間,使學生通過觀察進行了想像和思考。

三 恰當取捨,科學組織

教材本身具有滯後性,教材內容也不等於教學內容,教材是教學活動的“腳本”,在使用時可以適當調整取捨、科學組織。

3.1 適當調整、增刪教材內容

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科學發展與知識更新,學生髮展與素質的需要,適當地調整與更新教學內容,破除基礎知識不變的看法,對傳統教材作必要的改動與增刪,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手段。

3.2 教材的再加工

新教材爲我們提供了教學的範圍。鑽研教材,而不能就教材論教材。重要的是要在鑽研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深入地分析,組織處理、創造加工,重新將其組織成爲教學內容。這也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

對教材的創造加工首先要體會教材中蘊含的知識、能力、態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學因素;然後考慮把陳述性的知識進行程序化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知識進行整理,使其系統化,瞭解其前後關係與層次,列出結構,揭示內在聯繫及組成。總結規律,便於客觀掌握,圖文轉換,利於形象記憶,繪列圖表,加強技能訓練成定量分析等。伴隨這一系列,活動就需要有綜合、分析、類證、判斷、歸納、概括等思維訓練,在這中間能力培養與學法指導就會逐漸在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形成。這一切仍是圍繞教材這個知識的載體進行,但教師的思路要開闊,聯繫要廣泛,這並非喧賓奪主,而恰恰是使教材的內容更豐滿。教師通過這樣認真地組織教學內容後,講起來就決不是客觀地“白描”,而是有體會、有感情、聲情並茂的“教人”,不再是單純的“教書”。這樣不僅使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其自身的生命價值也將得到體現和發展。

在教育教學中,不一定過多、過細、過全地講。這樣,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也確實沒有必要。只有對教材進行科學組織、合理取捨,正確使用教材,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有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方設法在教學中注入興趣,切實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大膽地取捨教材,讓學生喜歡地理,從而學好它,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心得2】

有幸參加了2017部編教材網絡培訓會,感受頗深。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語文教育理念。這些新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吸收了多年來語文教育改革中的經驗教訓,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強調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更注重語文課的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

我覺得要從根本上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精神,教師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興趣課外多讀書。而這也的確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問題。要努力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問,敢辯,激活他們創新的慾望,使學生主動求學的慾望高漲,由此獲得的教學效率也極高。新課標要求我們老師要讓學生成爲學習活動中的主角,而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一個對話者,一個教學活動的平等參與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導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應該是穿針引線的作用而非僅僅是傳授而已。所以作爲老師,要學會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地去思考發現問題以及給予學生方法上的點撥,而不是充當他們可靠的柺杖。

當然,在備課方面,包括教材的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對不同課型的處理。另外從聽課中我也漸漸領會到講課重要的是要解決重點難點,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點不突出。而教學手段也是爲教學目的而服務,不能因爲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內容。因此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要逐步學會合理處理課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思路,並且要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的內容。

另外,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平時的知識積累與教學經驗的積累是多麼重要。知識儲備足夠了,才能很好地駕御課堂。因此在工作之餘仍需不斷地讀書充電,更新知識,加強自己的個人修養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恰到好處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在師生雙邊交流、在學生答與辯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目的。

新課改精神要落到實處,紮實有效,需要我們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今後,對於自己的教學我還需要不斷地反覆地學習——實踐——反思——調整,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真正適應新課標要求也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地成長成熟,不斷地產生積累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