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張居正讀書心得

張居正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熊召政先生積聚十年之功,酣暢淋漓地再現了一代改革家政治仕途的跌宕起伏、心路歷程的侵染改變,也見證了一代英豪的窮途末路。在學習了張居正的一生以後,內心感慨頗多,以下是張居正讀書心得,與大家分享,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張居正讀書心得

“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每次在翻開《張居正》的瞬間,就被熊召政先生帶進明朝張居正時期的興衰榮辱,身臨其境般地體驗着每個人物的喜怒哀樂。震驚於作者文學功底的同時,也對胸懷、人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木蘭歌》首輔之位的爭奪,到《水龍吟》厚積薄發的蓄力;從《金縷曲》大刀闊斧的改革,到《火鳳凰》盛極轉衰的淒涼。

張居正被梁啓超譽爲“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縱覽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不禁讓人肅然起敬:在階級流動性有限的時代,憑一己之力,平步青雲;文武皆通、披荊斬棘;通識時變、勇於任事;雖位極人臣,仍胸懷天下,以高瞻遠矚的眼光,行富國強民的壯舉。他榮升首輔、理政十年;他革新稅賦,梳理財政;他整飭吏治、富國強兵;他整肅教育,求賢若渴;他起衰振隳、力挽狂瀾;他青史留名、千載流芳!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張居正》在政壇的興替中將這句話詮釋的淋漓盡致。從高拱的知己到政敵,對張居正來說,時間似乎也無法丈量惺惺相惜到明槍暗箭的距離;從張居正的干將到罷歸,對金學曾來講,一代循吏抱負的施展竟完全依賴於上層翻雲覆雨的手段;政治聯盟的脆弱性、殘酷性可見一斑。在“骯髒的政治”大染缸中,首輔白日裏固然叱吒風雲、意氣風發,然而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應該也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孤獨罷。從權傾朝野到行將就木,時光宛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悄然而逝,“精於治國”與“疏於防身”的後果來的讓他猝不及防。如果他能提前洞悉身後抄家、餓死、自殺、流放、逃亡的可悲慘狀,那麼他會不會重新權衡“生前身後”的名聲與至親之人的命運,進而悔恨當初的決定,毅然決然辭官,急流勇退、贍養老父,享受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之樂?

《張居正》刷新的另外一個認知,則是對於歷史上太監的理解。原本以爲太監僅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爲了刷自身的存在感,出於唯恐天下不亂的目的,藉助“近水樓臺”優勢霍亂天下,與廟堂之上的朝臣是“小人”與“賢臣”的區別。在《張居正》中馮保等人的身上,才認識到太監們的智慧與境界遠超常人,學識和手段絲毫不亞於朝臣,“知書達理”、“才華橫溢”等詞語用在他們身上完全沒有違和感,他們甚至可以在生活中“擅書法、通樂理”,這也正是太監們經常被君主用來制衡出將入相的朝臣之重要基礎(馮保例外,是張居正的政治盟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張居正》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即使每個人工作生活的層面千差萬別,每個層面都有相應層面鮮血淋漓的傷痛,各不相同卻又共同組成了大千世界色彩斑斕的一部分。從隱忍奮發卻又事事受制的萬曆皇帝,到勵精圖治卻被挾冤記仇的張居正,從勤誠敏練卻又卑躬屈膝的馮保,到身先士卒卻被兔死狗烹的金學曾,對每個人來說,扎心的煩惱接踵而至、讓人慾罷不能。不同層面的人物就會面臨與之匹配的煩惱與苦痛,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往往讓人唏噓不已,“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身居高位尚且不能從心所欲,作爲芸芸衆生,則可遠離勾心鬥角的疲憊,減少榮華富貴的吸引;樂觀陽光、虛懷若谷,知世故而不世故;拋開人生“不如意”的“八九”,常想“如意”的“一二”;知恩圖報,善待對自己付出的親人朋友;離開“歲月靜好”的溫牀,勇挑“負重前行”的責任,盡力守護屬於自己的一小片天空。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望天邊雲捲雲舒。

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熊召政先生由於對張居正十分欽佩,所以在《張居正》中對張居正正面評價頗高,幾乎沒有缺點表述。但真實的歷史裏,張居正同時也是一個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窮奢極欲的政治家。這些特質如同硬幣的兩面,無法分割、也不必分割。一個政治家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魄力、心狠手辣的手段,就必然無法像張居正一樣走得長遠,千古能相之功績亦成爲空中樓閣。

《張居正》“因其豐贍的文史修養、恢宏均衡的藝術架構能力、對特定歷史底蘊的富於當代性的揭示”榮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被評價爲“文史俱佳的大手筆”,委實實至名歸。感謝熊召政先生栩栩如生地展現了這段跌宕起伏的時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或淺唱低吟,或擊築高歌,然而亙古不變的是“不爲堯存,不爲桀亡”的冰冷。憶往昔,“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們應該以史爲鑑,見賢思齊,借鑑張居正寶貴的品質,學習他的忠貞、正直、大氣,效仿他的才華、抱負、胸懷,爲祖國的繁榮昌盛義無反顧地無私奉獻,爲國家進步而不計個人得失,勇於攻堅克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