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祭奠,青春夢想的遠走高飛教育心得

祭奠,青春夢想的遠走高飛教育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5K 次

寫在前面的話

祭奠,青春夢想的遠走高飛教育心得

“過去是一窗玻璃,我們曾小心翼翼地走過,回頭看時,卻只看到一地的碎片,一地的流質。” 或許我們會心痛,或許我們更應該回去清理一下生命裏那些五色斑斕的光陰。

——題記

前些時候,萬里學院的老師給我打電話,讓我寫一篇有關去年在四川支教的文章,說要用在籌備中的《畢業生回訪錄》裏。面對那麼親切的老師和如此關愛我的學院領導,我沒法拒絕,即使知道自己走過的只是極爲普通的一年。但是如果我那些平凡的經歷和拙劣的文字可以對一些人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那麼我願意寫出來。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一) ·情結西部

對我而言,西部是一個很誘人的名詞, 充滿着磁性。兩年前當我循着日落的方向慢慢靠近它的時候,心潮因巨大的幸福而澎湃不止,今天當我循着當年的心跡尋找它的時候,心潮因久違的幸福而依然澎湃。我知道很多人也都神往,因爲周圍的朋友們從不掩飾對我的羨慕。

忘記了什麼時候開始產生對遙遠的渴望,對異鄉的好奇,什麼時候開始陶醉於空曠的草原和清新的氧氣,感動於大山深處滄桑而憨厚的面孔、淳樸而水亮的眼睛。爲了能夠貼近和擁抱自然,也或許只是單純地想要離開一會兒,藉助陌生的遠方往自己的人生裏注入更多堅強的理由,於是曾經幻想過獨自流浪到西部,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審視那片遙遠而深沉的土地以及它的貧窮與富裕,野蠻與文明,用文字描述和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了卻一生的心願。那似乎理想得無以復加卻最終缺乏實踐者的勇氣。後來,我知道了有一種稱謂叫西部志願者,我發現它可以用合適和完美的姿態契合着我原本不切實際的夢想。從那時起,我的生命裏開始縈繞着一種叫“西部情結”的東西。

那張偌大的07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和省內欠發達地區兩項計劃招募海報就架設在離學校一號食堂不遠處那條寬闊的走道上,真切的招募文字旁配有一張西部孩子黎黑但燦爛的笑臉。我站在下面仰視了很久,心裏裝着沉甸甸的感動。我從來都很猶豫於抉擇,可是在07年4月30日海報出來的那天,我跑到校團委對着那的老師說,我要去西部。而後來的一切都顯得很自然,因爲有學校領導、老師和父母的支持,對此我永遠心懷感恩。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二)· 印象四川

7月16日當我背起厚重的行囊離開家的時候,見到母親暗自落淚,突然間心很疼很歉疚。我知道她是捨不得我去四川那麼遠的地方。可我也知道家裏舉債供我念大學的不易,本應一畢業就找份工作減輕家裏負擔而我卻選擇了遠行去完成自己的心願,我覺得那樣很自私。我對自己說,那就只去一年吧,好好珍惜!

機會是國家和時代賦予的,名號是前輩們打下的,我們所做的只是一個沒有後悔的普通決定和接承,卻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關懷,我們足夠幸運。7月18號晚八點整,杭城火車站裏人聲鼎沸,一部載着我們178名浙江志願者前往四川的列車緩緩啓動,看到站臺上人們在拼命地揮手道別,旁邊的女孩在傷心地抹眼淚,想到之前省團委領導寄予我們的叮嚀,鼓勵和希望,列隊出發時候的浩浩蕩蕩,那一刻我真覺得自己像個戰士有着堅如磐石的信念和奔赴前線的悲壯。一天兩夜36個小時是個漫長的旅程,但似乎沒有人抱怨它的漫長。同樣的追求把178個互不相識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對其中的任何一個而言都是一樁震撼人心的奇遇。車廂內談笑風生,安靜的人看沿途的風景,我在思量四川的樣子。

之前對四川的印象很淡淺:川味兒很重很辣川菜館卻隨處可見;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川籍民工不斷涌現還夾一口不入耳的四川話。對其豐潤的自然資源和名勝古蹟,我也缺少敏感的神經。可上火車後卻開始對四川注入好奇的情愫。就像窗外的風景在時間和空間的疾速推移中翻天覆地一樣,我相信四川也一定會給我們期待已久的驚歎號。

20日凌晨5點左右,我們抵達成都。隨着冗長的人流,我被擠進了成都的門檻,夢幻一般。每個人都顯得有些疲憊,而此時喧鬧的車站街頭就像一把清脆的鬧鈴,把我們集體叫醒。埋頭幹活的清潔工人,忙乎生意的餐飲老闆,慣於吆喝的小商小販,和等候乘客的出租車司機,是一天當中最早進入角色的都市羣體,起先是他們爲初到成都的異鄉旅客們展現出它樸實無華的一面。當一週之後我們結束了在四川師範大學的培訓再次回到這裏,這幅平民化的都市場景依然令我記憶深刻。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成都也不例外。可無論是武侯祠深厚的歷史積澱還是川師大儒雅的文化底蘊,抑或是春熙路繁華的商業氣息,都無不彌散着它那種平易近人的大衆化風範。就在人們透過夜色安逸地訴說着一日辛勞與收穫的時候,我們告別成都,踏上了服務地涼山彝族自治州金陽縣的征程。那一刻起,愛上四川。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三) · 舞動涼山

看到“涼山”之前還以爲是那個齊聚義膽英雄的“梁山”,卻不然。那兩個字眼有些駭人,讓我不自覺地想象大山深處窮苦的人們在悽風厲雨中掙扎求生的悲慘畫面,很是蒼涼。後來才知道是這裏的兩座山被喚做“大涼山”和“小涼山”因而得名。而在初來乍到的日子裏,最先觸及我神經的並非是多山地貌給人的荒涼之感,反而是涼山彝族人民火焰一樣的舞姿和熱情。

西昌是我們從成都出發去目的地金陽的中轉站,作爲中國衛星發射基地,我們耳熟能詳,作爲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卻顯得過於低調。大巴駛過狹窄但很乾淨的街道,不多的行人,兩旁是低矮的樓房,我們像是進入了一個世外小鎮,看不到大城市的喧囂,緊迫和壓抑,只有旅者般的閒情逸致。很可惜以後的每一次涉足都只能打個照面,從未費心挖掘過它內在的氣質和深沉的美麗。不過上天還是眷顧,如果參加西部計劃不是選在今年,如果服務地不安排在涼山金陽縣,如果服務志願不是填了支教,那麼我與那次西昌盛大而隆重的國際火把節就從此無緣了。

那一日,盛世空前。西昌市所有的街道和廣場在傍晚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人山人海的場面,成千上萬的市民和遊者高舉火把,在音樂的渲染下自發地圍成圓圈跳起熱情洋溢的達體舞,火光烈焰把夜幕下的西昌市映照得通透明亮,蔚爲壯觀。我和另幾個志願者有幸親臨參與,無不震撼。火把節是彝族特有的節日,熊熊火把是傳說中不屈的人類消滅害蟲戰勝天神的武器,象徵着彝族人民對生命火種的珍愛與崇拜,對勞動豐收的喜悅和祝願。也許先輩們從不曾想過有一天這舞動的火把會吸引住世界的目光。

阿爾支體是我們21個金陽志願者中唯一的彝族小夥,健壯的體格,黝黑的膚色,靦腆的氣質和生硬的漢話讓他在我們這羣人中顯得與衆不同。聽說他的家坐落在美姑縣的高寒之地,我們便有心探訪。一行人蝸行於陡峭的山林中,這裏人跡罕至幾乎沒有清晰可辨的路。還好阿爾支體是可靠的嚮導,否則我們必將迷路。經歷3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讓我們領略到酷暑八月裏這海拔兩千米之顛的清風涼意,暢快的呼吸撩撥着我們的每一處細胞,有人發現不遠處立有一賭破敗的圍牆,盡顯着古老滄桑,也引發着我們的幽思。阿爾支體說牆的那邊就是他的家。我們的到來終究還是在村莊裏掀起了不小的轟動,這讓我們有點不知所措。在原本潮溼陰暗的泥房裏,篝火闌珊,座無虛席。我們對酒當歌,品嚐着原汁原味的砣砣鮮肉和酸菜清湯,也品嚐着彝族人民對客人無私的熱情。夜裏下起暴雨,屋頂漏下的雨水打溼了我的枕巾,把我從泛起紅光的溫暖夢境中驚醒,之後便一夜難眠了。

短短几天,我們走過了涼山州最富庶的城市和最貧瘠的山村,終於難忘這些最初的日子。故事還在繼續,但我知道自己最真實的西部生活還沒有正式開始。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四) ·心繫金陽

在我以後去鄉下支教的悠悠歲月裏,去一趟金陽縣城算是一種奢侈了,花33塊錢坐4小時車吃着塵土累着身心,在鄉民們看來着實代價不菲。而我卻時有心血來潮跑去縣城,不爲相對優越的物質條件,只因深度迷戀志願者團隊中慢慢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成員間心照不宣的融合度與親和度,能夠施與個人歡欣愉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1個人來自21個不同的地方有着21種不同的性格特點,還有一批老志願者的加入增強着這支隊伍的服務智慧和創新力量。

師兄李免有着豪爽的性情,謙和的態度和睿智的頭腦,他曾經以四川省優秀志願者代表之一的身份爲我們新志願者作過先進典型事蹟報告。這個在演講臺上字正腔圓地展現着真我風采的東北爺們底下亦是個幽默寬厚豁達的“老大哥”,卻意想不到地比我還小兩歲,佩服之餘決定不改稱呼,依舊師兄叫得自得其所。作爲經驗豐富的老志願者,師兄在適應地方風俗克服地方困難等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如今師兄已經紮根金陽,或許不斷地付出和體驗纔是他真正的快樂。

汶川地震是我意識裏一直無法迴避的話題,儘管沉重不堪。地震發生時,我還在四川。雖然這次災難給金陽帶來的震動很輕微,但我能強烈感應到萬里學院的領導老師們對我的深切關懷,還有親人朋友對我的無盡牽掛。就在家人爲我寢食難安的時候,我的朋友卻在爲家人憂心忡忡。興梅的家就在綿陽重災區,父母的房子在地震中嚴重受損,她告訴我那裏所有人都搬進了臨時帳篷,幾家擠在一起還要承受不斷的餘震危機,日子不好過。看着她那雙平日裏透亮的眼睛就這樣黯淡下去,我的心一直往下沉。我想現在她和親人們都應該搬進新家了,而她卻在志願服務期滿後選擇了在北川縣當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參與着新北川的重建工作。祝福她和北川!

,祭奠,青春夢想的遠走高飛

凌涌是我們當中唯一一個抗震救災志願者。四川地震發生不久,他便主動申請加入了重災區震後救援行動。其實大家都很羨慕他,能夠爲災民們出一份實力而不只是對着電視屏幕上慘不忍睹的殘瓦廢片淚流滿面。凌涌一直都很優秀,他曾經多方聯繫並努力爭取到了上海晏格文睿智工程的支持,爲金陽的孩子們引進了近10萬元的青少年圖書。我想正是他那種“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的堅定信念和實際行動才爲自己爭取到了這寶貴的抗震救災志願者選派名額。

還有不忘嫺淑的馬麗、活潑的小英,自信的溫隊長,風趣的小楊,熱心的波波,善辯的肥傅,實幹的小傅,沉着的龐老大,進取的嚮導和其他最最可愛的志願者兄弟姐妹們,不忘那些在一起的日子,一起看望留守兒童,一起捐資助學,一起探討廚藝,一起包餃子,一起合作學習,一起打球,一起爬山,一起捱過金陽缺水的日子,一起互相扶持着走過西部一年的風風雨雨。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五)·支教洛覺

07年冬當我要回老家過春節的時候,有個學生給我塞了一張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地寫着:老師其實,我早已想請你到我家去做客,因爲你幫我太多忙,但是沒有機會,如果下學欺(期)你不來的話?(,) 我在這祝老師長命百歲。一紙的質樸把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我在洛覺支教時一個揮抹不去的記憶片斷。洛覺是金陽縣管轄下最偏遠最貧窮的一個鄉,也是我心裏分量最重感情最深的地方。因爲西部一年我有太多的時光在這裏度過,和那些我愛的孩子們。

名單上備註我是去高峯舌覺小學的,至於後來被調配到洛覺中學其實是對我的照顧。因爲高峯就算是在當地人眼中也是渺無人煙的不寒之地,不通公路,不通漢語,固然其傳言可怕而未曾抵達實在是一個遺憾。阿牛和阿呷是與我一起在洛覺支教的志願者。兩個樂觀的彝族女孩給了我太多的幫助,在我最初不適應彝鄉飲食習慣時,在我遇到語言交流困難時,在我遭受別人誤解滿腹委屈時,在我對着嚴峻的教學形勢憂患鬱悶時,在我生病憔悴臥牀不起時,在我因遲遲得不到學生理解而傷心時。直到現在我們都是很好很好的朋友。無須太多的言語,就在相濡以沫的日子裏,我們的心慢慢靠近。

作爲一個老師,很多時候對着學生就是快樂。儘管這些山裏娃總是灰頭土臉衣衫襤褸地出現在我的課堂上,總是故意用我聽不懂的彝語向我提問,總是頂無遮攔地就衝進風雨交加的天地中,總是對着我嘻嘻哈哈地擺弄淘氣,可我還是樂意爲他們折千紙鶴給他們鼓勵和信心,爲他們買學習資料給他們條件和機會,爲他們寫祝福紙條給他們節日裏的問候,爲他們講外面的精彩給他們憧憬和希望。只願有一天我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舉動能夠影響甚至更正他們的學習觀念,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其實,在洛覺最可怕的並不是環境的艱苦或是工作的繁瑣,而是走在沒有學生的校園裏想着怎樣度過一個人的週末。

後來我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來填補週末的空白,那就是家訪,而且發現很有意義。同支教於洛覺的省項目三支一扶志願者祝英軍聽說後也願加入,於是我們結伴而行。雨後的山區令人明目清心,可我們不得不穿着高筒雨鞋上路,因爲這裏的道路在雨水的衝擊下會變出一個個泥潭,一眼望去滿目瘡痍。終於3小時後我們找到了位於老寨子鄉溪底村的黃子清家。黃子清是個學習刻苦的學生,很早就沒了父親,他是家裏唯一的男孩,17歲的年齡早已肩負起了家裏的生活重擔,可他從不願放棄學業。我們去的時候他不在家,據說在山上勞作,是他妹妹帶我們走進了他們的家,泥房,還是泥房!沒有隔間,不分樓層,只有頭頂上擱了一塊木板用來存放乾柴。沒有燈屋裏就一片漆黑,可是就是沒有燈。幸許正處於修建中那條通往金陽的路完工後村裏就可以通上電了,鄰居告訴我們。祝英軍拿出打火機,我們藉助其微弱火光才能模糊辨認靠着牆角的兩張舊牀和地中央的小竈臺,除此之外幾乎找不到任何其他擺設。我們沉默良久。因爲必須在天黑前趕回學校,於是沒等到黃子清回來,我們就走了,留下了來之前特意買的兩袋餅乾。像黃子清這樣的單親貧困家庭在以後的家訪中我們還遇到過很多,其中也有無父無母的孤兒。他們住的多是破舊的泥房甚至只是用幾塊木板拼湊而成的板房,多以放養牛羊種植洋芋苞谷爲生,沒有了任何其他收入。當富人的孩子站在落地窗前一邊戴着耳機聽着音樂一邊陶醉於眼前如畫般的雨景時,也許不會知道有這麼一羣同齡人可能就擠在搖搖欲墜的屋檐下等待着熬過這風雨飄搖的日子。

可是我知道他們的存在,他們就是我的學生。於是在08年4月25日,我給母校浙江萬里學院外語學院的董俊峯院長電郵了一封信,向他彙報了我在四川金陽支教的情況並向同學和老師們發出倡議,希望他們能夠幫一幫這裏的孩子。值得高興的是我的想法得到了院領導的肯定並很快在學院範圍內籌集到了一萬多元的善款。經過多次商榷協調,最終這筆捐贈的一部分將作爲勵志獎學金髮放到學生手裏,改善其生活和學習條件;另一部分則用於購買一臺複印機贈予洛覺中學,改善其教學設備。至今我依然對外語學院的師生們充滿感激,是他們讓我在離開西部的時候多了一份自在和坦然。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六)·淚灑歸途

在洛覺的日子開始屈指可數,倒計時鐘的滴答聲響砸落在心間濺起無數感傷。離開是無可避免的疼痛。初三的低調畢業,小楊的提早返回,拉支校長的悄然調走,阿呷阿牛的先後道別,都預示着我的歸期也將如約而至。眺望遠方連綿的羣山,看到的只是一片落寞。

車還沒有發動,就已經哽咽。沒有告訴春兒沒有告訴任何學生自己的離開可卻惹出了春兒更多的眼淚,不敢回望身後學生們送別的身影,知道永遠回不去了,所以會哭的像要死了一樣,整整四個小時那溫熱的液體從未停止滑過臉頰,安靜又霸道。車上的人一定對那個泣不成聲的女孩感到奇怪,那是一張如此悲慼的臉正對着窗外黯然傷神,哭到很累到睡着到醒來到又哭,不能自已。他們也許覺得好笑也許覺得可憐,於是回過頭來又轉過身去,不再理會。車窗外的風景永遠看不厭卻永遠要說再見了。對着行走的青山和白雲,我肆無忌憚地釋放着對這片土地滿腔的依戀,想要讓眼淚替代訣別後的所有思念。可是眼淚流光了,思念卻遠遠沒有盡頭。

離開西部一週年紀念(七)·遙望遠鄉

又一次點進索瑪花公益助學網, 試圖從中找尋熟悉的身影和曾經的溫暖,亦或是久違的感動。知道金陽的貧困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得到社會廣泛的資助,深感欣慰。這個平臺的創設雖然和我並無關係可我依然引以爲豪,它是我們後一屆金陽志願者了不起的成績。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正軌並開始逐漸發揮出強大的慈善功能,真爲金陽的教育感到高興。自回來後總是忍不住去關注曾經爲之傾情的金陽,因爲那是我在西部的故鄉。現在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能多多關注索瑪花公益助學網(http://),關注金陽的教育事業,關注西部大山裏那些弱小的心靈

後記

距離寫這篇文章又半年多了,時間流轉殘酷無情。從騰訊空間搬家到此也長久未打理了,許是真的,原來自己不是個擅長寫字的人。記得在騰訊的時候有志願者朋友跟我直言不諱,覺着文章欠真實,別人看了容易受誤導。謝謝他的坦誠。看到朋友們在評論裏寫下的溢美之詞,我懷疑是不是真的有美化之嫌,於是趕緊從騰訊撤離,懷着忐忑沉默沉默。我很遺憾自己沒能及時記錄那一年的人和事,要等到一年之後纔來回憶,而隔着一年的記憶多少會是潛意識中選擇性記憶,有些零散而不全面,有些模糊而不清晰。我也承認有些記憶被刻意刪除,是因爲我覺得在用青春實踐夢想這樣一個激盪人心的大主題下,有些東西不值得在意。

最後要說的,我不是在紀實也不是寫歷史,只管我真實的經歷和感受。

自己的感覺有異於他人,

也許感覺本身就不是真實,

也許就是,

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