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小學《小露珠》說課稿

小學《小露珠》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小露珠》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小露珠》說課稿

小學《小露珠》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小露珠》這篇課文是江蘇版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科學童話故事。課文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徵——奇特的幻想,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不僅使課文顯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富於藝術魅力,而且使兒童的思想得以啓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識得以增長,想象力得以發展。課文通過對小露珠這一自然現象的產生、經歷、消失的介紹,向同學們展示了小露珠活潑可愛、閃亮、透明、圓潤的特點,表達了自然界動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之情。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了身邊的自然科學常識。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閱讀淺近的童話,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能試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因此,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種小動物、植物的特點進行感悟品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萬物,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種小動物、植物的特點感悟小露珠美化萬物,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四、說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結合本文特點,我主要採用:

1、教法:創設情境法,本文語言精當優美,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例,要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感受小露珠的可愛,動植物們對她的喜愛,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樣用語言來表現小露珠的可愛的,因此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帶入情境的方法展開教學。

2.本節課運用以下學法:學法: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課文把很多植物和動物當作人來表現,描寫貼切而生動,非常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多次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學習課文。

五、教具準備:

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並製作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三個小動物和小露珠的頭飾,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

六、教學過程

我在教學這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時,精心安排了幾個環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感悟文本——拓展延伸,超越文本,儘量使整堂課高潮迭起,妙趣橫生。

下面我具體說說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導入新課。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平時在哪裏見過小露珠,是什麼樣子的?並用課件出示小露珠的圖片,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瞭解小露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識字和寫字是閱讀的基礎,要力求紮紮實實,爲此,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自學生字,並通過小老師領讀、指名讀、開火車檢查讀等方式加以鞏固,對於學生讀錯的字要馬上糾正,多讀幾遍,並且學寫“”這個字,提醒學生要注意 不要寫錯。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都知道了什麼,讓學生能對課文內容有整體上的把握。

(三)研讀賞析,感悟文本。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課文的2—4小節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讚美小露珠的情景,這三段話有兩個顯著特點:比喻形象、動詞確切。爲了讓學生感悟第1個特點,我課件出示鑽石、水晶、珍珠實物圖片和小露珠圖片進行對比觀察,學生從畫面上形象地看到:鑽石的閃亮動人、水晶的晶瑩剔透、珍珠的飽滿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從而更透徹的抓住了小露珠的特點,理解動物們是多麼的喜歡小露珠。

在理解動詞的準確性時,我沒有通過任何枯燥空洞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戴上頭飾去演一演,青蛙蹦到大荷葉上,蟋蟀爬到草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在表演和評價的過程中自主去好好體會三個小動物的動作詞寫得是多麼準確啊!“蹦、爬、落” 這三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字詞訓練落到實處,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獲得美的享受。

課文第6小節描繪了一幅小露珠裝點了植物,使得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在音樂聲中琅琅範讀,讓學生通過想象去感悟我聲音所要表達的畫面,在老師的朗讀聲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當課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體可感的畫面作爲依託後,學生便積極主動地積累課文中的語言,並進一步使之內化爲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當成植物聲情並茂地說出對小露珠的感激之情。

課文最後一節描繪的是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場面。我讓學生自學這一段,找出小露珠變幻的結果,此時我引發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說什麼?並創設情境:高大的白楊樹向小露珠招手,金黃的向日葵向小露珠點頭,喇叭花吹奏着動聽的樂曲,來引導學生一遍又一遍感情誦讀植物們希望小露珠留下的句子,課文學習至此,學生知道動物們喜歡小露珠,植物們更加喜歡小露珠,他們的情感也完全被調動了出來, 就這樣,我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角色,在引發切身體會的瑰麗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漸趨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斷昇華。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拓展練習:一是通過問題的形式啓發學生獨立思考:小露珠再來的時候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講給同桌聽。讓學生盡情想象,進一步感受小露珠的美好以及動植物對它的喜愛之情。

二是讓學生從以下兩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穫”變爲創造。(1)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的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2)製作知識積累卡:可以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以把本節課的感受以及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在學生的讀、寫中,使課文蘊涵的價值充分顯現出來,把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五)佈置作業。我佈置的作業是要求學生課後上網或查閱資料弄明白小露珠是怎樣形成的,引導學生對自然學科的探索,懂得小露珠是一個可循環的自然現象,也是對課文最後小露珠說的那句話“我明天還會來的”空白部分的挖掘。

七、小結

總之,本節課我將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走進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小學《小露珠》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小露珠》一文。課文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表現了小露珠外表美,心靈更美,讚揚了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這是一篇童話,生動形象的語言,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並且融科學知識、思想啓迪於一體,有利於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

本課的教學流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1、 圖文結合,複習導入

本環節是對上節課的回顧。新課伊始,教師深情敘述小露珠的形成過程,同時動畫出示小露珠形成圖,再現它由出現到“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的形象。學生邊看圖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見其形,進入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2、形象演示,感悟品味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朗讀知道青蛙、蟋蟀、蝴蝶喜歡它的原因分別是“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像珍珠那麼圓潤”,相機展示鑽石、水晶、珍珠的實物圖片,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從而感悟小露珠外形美。並通過朗讀體會三種小動物“蹦”、“跳”、“爬”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

3、讀中體會,內化積累

本環節教學抓住重點詞語“光彩熠熠”、“生機勃勃”和重點語句“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得格外精神”作爲感悟的突破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把美麗帶給大家,從而感悟它的心靈美。

4、啓迪想象,情感昇華

本環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讓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說什麼?並通過朗讀體會大家與小露珠分手時依依不捨的感情。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萬物、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課文的2—4自然段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讚美小露珠的情景。爲了讓學生了解小動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它的外形美,我課件出示鑽石、水晶、珍珠的實物圖片和小露珠圖片進行對比觀察,學生從畫面上看到鑽石的閃亮動人、水晶的晶瑩剔透、珍珠的飽滿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有了感性認識。從而抓住了小露珠的特點,感悟到了它的外形美。

課文第六自然段寫植物因爲小露珠而顯得更精神、更美麗。如何讓學生明白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它的心靈美、內在美,我覺得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 “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因爲小露珠的到來,植物們更顯生機,大自然顯得越發美麗、和諧。在學生通過兩次自由讀充分感知這一小節的內容後,出示與這段文字描寫相對應的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畫面,從圖片上學生能直觀地看到小露珠給植物帶來的美。瞧,太陽公公出來後,霞光中的`小露珠“光彩熠熠”,在它的滋潤下,草更青了,葉更綠了,花更豔了。小露珠讓花草樹木變得“格外精神”,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陽光下的小露珠能給植物帶來“精神”、“生機”和“美麗”,那麼植物當然也喜歡小露珠。其實,這也就告訴學生小露珠有滋潤萬物的作用。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出了味,悟出了情,也就能感受到小露珠把美麗帶給大家,從而感悟出小露珠的心靈美。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中,我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本節課的亮點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兩處說話訓練。

第一處是引導學生用二、三、四自然段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小露珠這麼美麗,真是人見人愛呀!其他動物看見了,都忍不住要稱讚,你能幫他們讚美小露珠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揮創造性,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會被打開,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成了小露珠的好朋友,從而明白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的原因,同時對動物們的活動特點也有了更多的瞭解。新課標指出:應當積極培養學生對於語文本身的體驗、理解,對於語文本身的感悟、思考。教學中,我藉助語言文字構建學生與作者對話的平臺,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意作者所意。這樣,語文的思維就在老師的有機引導與無機浸潤中漸漸定格於學生心中。

第二處說話訓練是在教學第七小節,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這一段。這段的教學,我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教學中通過播放多媒體動畫,讓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會說些什麼?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一個全面盤活語言倉庫並提取、運用語言的機會。這一設計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氛圍中受到美育的薰陶和思想的啓迪,很好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強調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以上是我對《小露珠》一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構思,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