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本文記敘了18xx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全過程,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禦侮的鬥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課文工6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第一自然段虎門銷煙的時間,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敘述了虎門銷煙的全國程,並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羣情激奮、人心大快的銷煙場面;最後一個自然段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

二、 說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結合課文具體的語句理解幾個重點詞語,並指導朗讀。

3. 感受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並通過朗讀來表現;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抗拒毒品的意識。

三、 說教法

抓住課文第六小節中的中心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這次銷煙的偉大和壯觀,並通過朗讀指導來進一步的體會。

四、 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讀詞語。

2.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新授。

1.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一次怎樣的事件,默讀課文,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

(1)交流板書:偉大壯舉

(2)依次理解“舉”“壯舉”“偉大壯舉”。

(3)指導朗讀“偉大壯舉”。

2. 爲什麼說它是一次“偉大壯舉”,先來讀第二小節。

(1)自讀,思考: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畫出有關句子,圈出關鍵詞語,也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引導學生找到有關句子,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請具體說說自己的感受。(注意“擠”)

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人多)

小結指導朗讀。

3. 引讀第三小節,你從哪裏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

(1)交流出示“禮炮……”,從中你感受到什麼?

(指導朗讀。)

(2)引讀“隨着……”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鹽巴”用簡單的語句概括。)

(3)看圖簡介銷煙過程。

4. 指名讀第四小節。

(1)師抓住“跳啊,叫啊”點評。

(2)練習後,再指名讀,並請學生模仿老師進行評價。

(3)齊讀。

5. 引讀第五小節。

(1)這一小節中哪些詞體現出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說說你的理解與感受。

(2)練習朗讀,評價。

(3)齊讀。

6. 觀看銷煙錄象。

你想對在場的外國商人說些什麼?你想對林則徐說些什麼?

7.小結齊讀課文。

三、作業。

1. 朗讀課文。

2. 預習小練筆: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2

【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誤以爲獻血會死,但爲了搶救受傷的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問他爲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阮恆獻血事的神情、動作的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爲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阮恆無私奉獻的品格。

2.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11個生字,掌握“孤兒院、休克、輸血、顫抖、迫在眉睫、草墊、擦拭、嗚咽、抽泣、竭力、輕柔”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繼續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其中,前者還是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一)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既要抓住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描寫阮恆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瞭解他當時的複雜心情;又要讓學生“繼續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課堂上要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圈畫、思考、討論、彙報。表演……加上足夠的時間保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

(二)關注學生的素質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要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主要還得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我們常說的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也是這個道理。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在引導學生抓住阮恆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體會他當時的內心活動時,我以課後思考題3爲切入點,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來體會阮恆的心理活動。然後引導學生學法遷移,運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重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有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寬鬆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起來纔會興趣盎然,彙報交流時,纔會爭先恐後,一個個思維的火花纔會在課堂上閃光。

(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激發創新慾望。

一節閱讀課教學是否成功,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體驗,是否有創新的慾望。佔有大量的表象是創新的基礎。在教學中我首先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通過深入的研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然後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機會,通過鼓勵和誘導,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比如,讓學生通過讀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內心的想法時,我引導學生畫、讀、演示來表示阮恆獻血時神情和動作的詞句,通過對錶示神態和動作的詞句質疑,來了解他內心變化過程,從而體會阮恆對朋友的真誠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悟纔會深刻。要讓學生能夠從阮恆一次又一次的掩飾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裏雖然非常害怕抽血會死去,但是他爲了讓他的朋友能快點輸到血而活下去,他強忍着這種痛苦,堅持爲小女孩輸血。同時,他又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很害怕,因爲如果醫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會給他抽血,他的朋友就會因爲不能及時輸到血而死去。讓學生有了深刻的體會後,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體會阮恆爲了朋友不惜犧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質。然後,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課文插圖,再次想象阮恆心裏是怎樣想的,醫生會怎樣安慰他,他會怎樣說。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充分揮想象,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課後我還安排了一個寫對話的小練筆。把醫生和阮恆的對話寫成一段話。這樣,讀寫結合,學生不僅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阮恆當時的內心思想,同時也能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在整個教學中,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讓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成爲學習地主人,在語文課堂上纔能有所收穫。

【說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有朋友自遠方來,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寫的就是朋友間的故事。

2.揭示課題:她是我的朋友

二、檢查預習效果,教學生字

三、引導學生交流初步的閱讀感受,並質疑問難。

四、探究小男孩獻血時的內心活動

1.要想知道小男孩獻血時心裏是怎樣想的,就要從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神態、動作入手。

2.我們要從小男孩的神態、動作去想象他的內心,思考·練習2的句子可以幫我們的忙。

3.請同學們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模仿阮恆的動作,想象阮恆的內心,他舉手時爲什麼“顫抖”?爲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4.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阮恆的心情。

五、人物評價

阮恆在獻血的過程有過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認爲他可愛嗎?說說你們的看法。

六、佈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作者慧眼獨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經意的時間流逝問題,以祖母去世,“我”哀痛萬分,通過父母對我的啓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時間變成了可以覺察到、並在行動中可以抓得住的東西,從而點明瞭中心,使人們認識到: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教材。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本課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由於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和我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特點,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讀文體驗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定向——探究體驗——反思昇華——自主作業。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這時學生會提出:誰和時間賽跑?爲什麼要和時間賽跑?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偏偏要和它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怎樣等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爲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問題)

1、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要和它賽跑?

2、“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

3、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偏偏要和它賽跑?

問題確定後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並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爲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着進入教學的第二個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具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有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明白了:如果時間能停下來,外祖母就不會去世;如果時間能停下來,爸爸還會擁有童年,“我”也會回到昨天,我更不會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樣永遠不能回來;如果時間能停下來,明天還會看到今天的太陽,鳥兒還會飛過今天的飛行路線,然而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並從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體會到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學生在對文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諺語的探究理解中體會到了時間的珍貴。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有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發言。我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4)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

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1)用悲痛的語調讀第一自然段,體驗作者的悲痛和時間的無情;(2)用稍慢、無奈與沉重的語氣讀第四自然段,體驗時間的短暫與無情;(3)用稍快而又興奮的語調,體驗我跑贏時間奮和喜悅。)

由於這三個問題相對獨立,內涵輻射全篇,教學順序可根據學生會報情況進行調整,以保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能夠暢所欲言。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要擴大學生閱讀面,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理解體驗後,我再讓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並談自己的理解,這樣課堂上你爭我辨,氣氛活躍,既開拓了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

在學生探究體驗後,我再引導學生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並結合實際進行反思昇華,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1、作者寫出了這好的文章,可見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如果他不和時間賽跑,他會在文學上取得成功嗎?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時間賽跑,努力學習,並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和時間賽跑其樂無窮呢?

3、說說自己和別人浪費了時間的一兩件事,並就此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通過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時間就不會事業有成,和時間賽跑是人生中的最大樂趣,而且懂得了今後該如何珍惜時間,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奠定了基礎

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佈置作業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爲了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我安排如下作業:(出示作業)

(一)、以《時間你是我的親密夥伴》爲題,談談你浪費或珍惜了的時間及感受。

(二)、(1)從報刊、電視、網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譽爲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們有哪些動人事蹟?(2)列舉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一分鐘可以做那些事。

四、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萬分(起因)

和時間賽跑:興奮無比(經過)

假若……就……(結果)

這個板書一方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爲下一組瞭解文章的順序這一訓練重點做好了鋪墊,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時間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4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冊的一篇寫景文章。寫了五花山春、夏、秋三季不同的顏色變化。文章語言優美,適宜學生在品讀優美語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斕的美。鄭老師恰恰抓住文本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將朗讀教學作爲貫穿整堂課始終的主線,並適當輔以一些“技術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加深對文章的感悟,以做到“其言皆出我之口,其情皆出我之心”。鄭老師的朗讀教學體現這樣幾個層次:

一、抓關鍵詞指導朗讀

比如教學“春天的五花山”時,師抓住“淡淡的”這個詞,引導學生讀出淡淡的綠,並問:這芽是怎麼出來的(抓住冒體會),“冒”可以換成什麼詞呢?哪個詞更好?這讓你感覺(生:舒服,精神煥發……)就帶着這種感覺讀讀吧。教學“夏天的五花山”,師同樣抓住“濃濃的”、“塗”、“染”等詞進行指導。

二、讀好關鍵詞,邊讀邊想象

在教學“秋天的五花山”時,鄭老師出示這句話: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樹林跳起舞來,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躍。師問: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它的美?(火紅色、跳起舞來、跳躍)在關鍵詞找出來後,老師相機板書:讀好關鍵詞 邊讀邊想象 接着,老師根據學生的讀標出停頓和重音,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陽光的溫暖與舒適。

三、運用朗讀方法,自學其他幾句

當學生明瞭這種抓關鍵詞讀書的方法之後,鄭老師便將下面兩句:“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綠”讓學生進行自學交流,最後迴歸秋的整體感受。

且先不談這樣進行朗讀教學的效果如何,單這樣一種教學的層次性,我認爲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對於一到三年級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需要實實在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嫌辦法“笨”,不要怕形式“老”。因爲,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很需要經歷“模仿”、掌握“技巧”、強化“訓練”。只有這樣,學生纔會慢慢地掌握朗讀方法,逐步提高朗讀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

《亡羊補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所以,我把本次說課的主題確立爲了:強化自主合作學習輕鬆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強化自主合作學習

縱觀本堂課,自主學習的環節有一處,如下:

1、“通讀故事,會講故事”這一環節,我出示了自主學習提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把預習時勾畫出的難讀的生字、生詞,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故事讀熟;不知道意思的詞語藉助註釋和圖畫理解一下。並設計了自主學習檢測的三個環節:(1)開火車認讀生詞。(2)抽讀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紅色的輕聲字、生字、多音字。(3)聯繫生活、結合圖片理解“街坊”“窟窿”“結結實實”的意思。這一自主學習的環節幫助學生掃清了字詞障礙,爲後面的順利學習做好了鋪墊。

合作學習的環節有二處,如下:

1、合作問答

師:講故事是有一定順序的。看着題目,大家先來提提問題。我們就知道故事的順序了。

生:怎麼會丟羊的?

生:丟了幾次羊?

生:怎麼補牢的?

生:後來怎麼樣?

師:(隨機板書學生的問題)按照這樣的思路把故事整理一下,默讀課文後同桌兩人合作問答。

學生讀課文後互問互答。這一合作交流,爲的是人人都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爲順利講好故事做鋪墊。

2、合作講故事

師提示: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練習講故事了。同學們可以一個人根據板書講這個故事給小組成員聽,也可以小組合作講,講故事時可以配上動作。學生練習講故事後,小組彙報講故事。當然,展示時有的小組選擇了個人彙報,有的選擇了合作彙報。不管方式如何,孩子們合作得都很好!

二、輕鬆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有3個:

1、認記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後悔、勸告”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3、瞭解寓言故事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

2、難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關於教學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我採取了根據板書提問,同桌互問互答,理清故事順序,然後小組合作講故事的方式輕鬆突破。

而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又採用了逐層提問,順勢引導的方法,如:

一問:養羊人的心情變化。一開始她一點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無所謂的樣子,後來趕快補羊圈的時候,心裏很不平靜。可能怎麼想呢?

二導:一個“趕快”,說明他想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可以表揚表揚他吧!

三延伸:這個故事流傳到現在一千多年了。養羊的人不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讀了這個故事自然會想到自己,想到身邊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補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說一說。

在孩子們交流後,課件出示: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並揭示了這個故事的出處,學習了相關的八字成語

反思這堂課,還有諸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懇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讓我更加進步,謝謝!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方帽子店》是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與《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不同,本課人物對話比較少,主要通過作者的講述,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本課是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結尾部分充分體現了故事的精彩性和深刻性。

(二)教學目標。

1.自習生字,掌握7個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感受故事的深刻性。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結局的精彩性。

難點:學生能自己複述課文,能通過故事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這篇課文語言平時易懂,故事情節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幾個重點段落上面,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故事情節的發展,並在朗讀過程中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這篇課文的主旨。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方帽子店》這篇課文主要是敘述性語言,作者將故事的寓意通過這些敘述性語言表達出來,對於學生來說,從這些敘述性語言中找準課文的寓意有難度,要向學生解讀這些語句的含義,並能讓學生在領會課文主旨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複述出來。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朗讀法

這篇課文語言平實但是有些語句含義深刻。要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過程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體會故事的主旨,並在弄通故事大意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緊扣教材,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爲什麼。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五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導入新課。課件提出問題,大家都戴過帽子,那大家有沒有發現是方帽子戴着舒服還是圓帽子戴着舒服呢?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引出課題。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生字、詞語。

課件出示生字詞:櫥 改 蕉 扣 嚷 筒 董

詞語:櫥窗 香蕉 扣在 嚷嚷 圓筒 古董

本篇課文爲略讀課文,主要是掌握幾個會認的字,注意拼音要準。

第三部分:整體誦讀。1.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領會到課文的大意。

第四部分:學習課文文段內容,歸納總結主旨大意。

第五部分:總結歸納。再次迴歸課文,提煉課文主旨。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掌握課文中會認的字以及課文主要內容和主旨。

本文講述了一個含義深刻的故事。作者主要通過敘述性語言來逐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本課的難點在於如何瞭解課文的主旨。要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自己體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點撥,從而讓學生準確的把握課文的主旨。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掌聲》,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爲重點,併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掌聲》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裏,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爲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爲生命奠基”!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纔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掌聲說課稿設計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啓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象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象談話的形式理解文本。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爲“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我運用教學機智,引導學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活躍課堂氣氛,在討論中理解、感受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批註記錄法:帶着疑問讀課文時畫出相關答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記錄讀書體會。這樣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語渲染 啓動情感

一堂課的開課,猶如小提琴演奏,第一個音符就定下樂曲的音調,開課時我用激情的語言爲本課定了情感基調,這樣就讓我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入學習情景之中。

(二)整體感知 積蓄情感

爲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打破了一篇課文從頭到尾順着講解的教學模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爲了消除朗讀中的障礙。我首先把文本中易錯、難讀的字音利用課件演示進行預習檢查、強化。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關鍵詞語的理解,探究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邊讀邊悟,隨悟隨記下自己的感受,也是爲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潛心品讀 昇華情感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在感悟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詞語和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但我更側重於在自主閱讀中爲學生搭建開放閱讀的平臺,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入情入境的朗讀足以讓關愛之情,感激之心滲入到學生的心裏。不僅讓他們學會了閱讀,更重要的我是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教會孩子們學會學習,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四)聯繫實際 延伸情感

在學完課文後,爲了彈響屬於學生自己的那根情感之弦,我讓孩子看《掌聲響起來》視頻課件,爲下一步的朗讀和仿寫放飛思維,積累素材,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五)課堂總結 內化感受

當不同內涵的視頻響起的同時學生爲身邊人鼓掌,這樣呈現出立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說板書設計

其目的在於依據課文內容,突出重、難點,清晰、美觀、簡潔,讓學生一目瞭然。

六、教學反思

回顧本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認識:

1.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教學的每個環節,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選擇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新課程以人爲本、學以致用的理念,並向課外拓展學習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2.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授之以漁,點撥方法,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氛圍,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點燃了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個別環節的精細化處理還有待加強。我爲了照顧全體學生,使後面教學時間緊張。有待於加強整體設計的科學性。

我覺得課堂永遠沒有“完美”二字,但也正是這遺憾成爲我探究課堂教學的不竭動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海探幽無止境,我要用我的教育智慧儘量減少教學遺憾,讓我的課堂每一節都精彩!(說課完畢,謝謝評委老師)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麼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

進行授課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 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文後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也放在教學課文前作爲新聞背景來閱讀,以增加學生對這一組織的瞭解。

開始講課時由於本課是一篇通訊,在教學時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引導學生熱愛課文,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訓練,在讀中悟,在悟中思。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信息。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用跳着讀的方法。隨文識字,多種方式再現鞏固生字;結合語境理解重要的詞句。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後,抓出與問題有關的信息:首先,地震發生後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後,救援隊在搜索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那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裏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後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同研究。再經過朗讀感悟。如:“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鬥。”投影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着廢墟下的倖存者……”指名讀——學生練習讀——小組集中精神誦讀→學生理解分析→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投影出示相關圖片。同學們面對着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麼嗎?(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候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又如:“雖然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前往救援。”

學生理解分析。

由教師點撥、啓發學生進行想象。

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讚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這時回顧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羣衆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願: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羣衆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願。”把學生的情緒引向高潮。最後圖片賞析,結束全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學生看圖片→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這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小結:是啊,通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讚歎呢?(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清楚課文內容後,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學文中,領悟深刻的主題思想,激發起熱愛和平感情。教師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儘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並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信息的能力。

本篇課文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爲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採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並有適當的議論。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教學中將其作爲難點來處理。圍繞重點,體會國際社會中的理解與幫助。

在《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一書中曾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

結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通過交流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並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問題的提示,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導入課文學習的環節。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於學生漸入佳境。

板書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爲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的人物爲法布爾——一個著名的昆蟲學家。而且題目也明確了這篇文章所要記敘的事件即觀察昆蟲。通過題目就可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篇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可將文章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爾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記敘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兩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爲兩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路上觀察螞蟻四個小時的事。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記敘法布爾在樹上觀察螳螂被誤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讚揚法布爾的勤奮精神。

這篇文章是按“總分總”的思路組織材料的。

本單元以“勤奮學習”爲主題,編選的課文都是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和品質的。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課文,學好本文將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遵循這一要求,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13個生字。

3、通過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理解,體會人物的精神和品質。

4、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語文課標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所以,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作爲教學重點,把“體會法布爾勤奮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作爲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

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品讀法”的教學方法。以讀代講,品讀結合,利用各種形式的讀,如:教師範讀、自由讀、學生朗讀、誦讀和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品味、理解和感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蘇霍姆林斯基說: “語文課,我只教會學生閱讀與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樣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蘊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互動、交流,讓學生自主的索取知識。並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課堂上要努力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爲主,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我會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注意保護學生的個性。我要用我的'微笑、目光和語言激勵孩子們有更佳的表現,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教學流程

(一)板題置疑,激發求知慾

一上課,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後問: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學生會提出很多想要知道的問題,如:法布爾是誰?他是幹什麼的?他爲什麼觀察昆蟲?他是怎樣觀察昆蟲的?觀察昆蟲的結果怎樣?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我會及時的鼓勵和評價。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又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營造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氛圍和學習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讀課文,通過熟讀感知課文內容。

首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給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思考置疑時提出的“法布爾是誰?他是幹什麼的?”的問題。之後,隨文識字,出示幻燈片,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這裏出示兩張幻燈片,第一張帶拼音,第二張去掉拼音,這樣由易到難認識生字,並利用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最後,用此句“通過剛纔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導入“邊讀邊想課文寫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幾件事?”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1、聯繫學生在在上一個問題的回答,緊接着精讀2自然段,法布爾觀察昆蟲的第一個故事。幻燈片出示課文:

有一次,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隻死蒼蠅,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汗水溼透了衣服,手腳都麻木了,他一直觀察了4個小時才離去。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說一說,對紅字的詞語和句子的理解。教師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主題圖,圖文結合,加深理解。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體會法布爾的精神品質。

接着,指導學生朗讀,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重讀來表現法布爾勤奮的精神。

閱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於其個人經歷與知識閱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生的內心體驗不盡相同。本環節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使他們對課文的詞語和句子有深一層的體會,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並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學生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感悟出文字背後的深層意義。並且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法布爾另一件觀察昆蟲的故事吧!”由此句導入第3自然段的學習。

幻燈片出示課文:

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觀察螳螂的活動。他把周圍的一切都忘了。結果,別人誤把他當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從觀察中驚醒過來。

在學習本自然段之前,教師歸納出剛纔學習上一段的方法:“抓住重點的詞句來理解課文。”明確這一方法後提出學習要求:請小組合作學習課文,標出重點的詞句,體會法布爾的精神品質。

閱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爲主動的探索過程。爲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導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自學能力,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

3、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理解“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因爲……所以……”練習說話,深入理解法布爾成爲著名的昆蟲學家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超越昇華

先請同學們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收穫。意在讓學生總結昇華所得。接着教師推薦學生閱讀《昆蟲記》。培養學生的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四、板書設計

17 法布爾觀察昆蟲

觀察螞蟻四小時

昆蟲學家 { (勤奮努力) 發現祕密

觀察螳螂被誤解

這樣設計板書體現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清晰明瞭。

五、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通過充分的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真正地實現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學生掌握了知識,思想受到教育,而且學到了技能,學會了學習。所以我相信本節課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教學目的。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

我今天所說的的是出自義務教育新課程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找駱駝》。

教材內容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分析判斷,指點商人找回。

學生情況分析:

教師的可設計的再好。也要符合學生的情況,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先對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分析,我瞭解到學生預習的很充分,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簡單得了解,但不具體。學生再朗讀時情感投入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課。

設計理念: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通過個性化閱讀,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3、轉換角色,顯露個性化的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的結論。練習用因果句式說話。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文中老人如何知道駱駝的下落的。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峯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爲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裏。

教學流程:

一、巧設懸念,讓學生想學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對駱駝有多少了解?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跟駱駝有關的課文,讀了課文後,你們還會受到很多啓示呢?一起讀課題。通過預習,你都讀懂了些什麼呢?(學生交流)

隨機板書出示 : 駱駝(走失)

商人(尋找) 老人(指點)

二、質疑解疑,讓學生樂學。《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而且本單元的重點也是讓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於是我是這樣設計的:

1、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麼多的問題。那麼,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2、小結:剛纔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係不是很密切的我們放着以後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3、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課件出示:至於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着它的腳印去找。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這裏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課研究的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的?他爲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2、學生自學討論。

3、交流,反饋。

①老人觀察到了什麼?書上是怎麼說的?

②隨機出示: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還看見 樹葉留有齒印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老人看見的情況。

④這裏爲什麼用上“看見”、“又看見”、“還看見”呢?出示:仔細觀察

⑤老人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出示:得出結論

⑥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左腳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一顆牙

⑦用“因爲……所以……”“……那是因爲……”的句式說說老人根據觀察到的這些情況得出怎樣的結論。

⑧老人從“仔細觀察”到“得出結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思考、分析的過程。(出示:思考分析)現在請大家學着老人的樣也來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想過來的?

⑨交流,結合表演左腳跛怎麼走路;觀察圖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別樹葉哪一片是駱駝啃過的。

⑩師生對讀老人分析判斷的話。

小結:老人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確的結論。那麼,老人看到的情況有三個,他爲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呢?

請同學們朗讀老人不緊不慢說的話。

四 課外拓展,發揮個性化的見解。

我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舉一反三,進行課外的拓展延伸。我設計一個課外拓展的訓練:老人指點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現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如果你就是這位商人,在回來的路上又碰到了這位老人,你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重溫了剛學過的推理,讓學生各抒已見,讓課堂成爲學生充分表現的舞臺,人人蔘與,成爲一個個小小推理家。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堂課,你學懂了什麼?

2、還有什麼疑問嗎?

課後反思:

在本堂課中,學生的表現是非常讓我感到欣慰的,第一:預習得特別充分。第二: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但自我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非常明顯:

第一,自己的語言不是很豐富,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還是不夠,而且學生說過的話習慣性的進行重複。

第二,自己還不能真正投入到課堂中。

第三,自己深深地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把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在朗讀中體現出來。”但在具體教學中,卻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在語文教學中,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爲基礎,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思維,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地學語文,用語文,要敢於讓孩子各抒已見,讓那些富有個性的思維方式,獨特的思維使課堂煥發活力,還學生以真正的自我,還語文以自然的面目,張揚學生的個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敘和描寫”的深化。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爲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衆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徵、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爲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讚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覆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徵意蘊(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 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纔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纔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後,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說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爲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說出很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爲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爲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五、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偉大) 生長環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徵)———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託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錄: 說課的幾個環節

(一)、說教材:1、首先講清楚說課的課題。2、教材的重點,教材的主要思想內容、在單元和書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識點、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教材的難點:從學情、教材內容或教學進度等方面去確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說明白清楚。

(二)、說學法:如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內容傳遞方式、學生的智力結構、學習的方法等。

(三)、說教法:如範例教學法,是以知識的遷移爲依據,一掌握知識爲目的;問題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等,要說明自己採用某種方法教學來教的原因(如:我選擇這種教法的優點是…….有利於…….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1、導入(可以複習舊課、錄象、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點,把教學過程條理說清楚,把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說清楚(爲什麼這樣安排、運用?);問題的設置(爲什麼這樣設置、安排問題的順序?);針對重點難點鞏固訓練,並說說練習的意圖。3、課堂小結:充分利用板書,突出重點難點。5、佈置作業。並說說作用。

(五)、結束語設計:(如: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2

[說教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爲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說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 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石榴生長過程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說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 說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三、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着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裏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說說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着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說說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四、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五 佈置作業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簡說

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節日裏,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願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佈置學生了解聖誕節,教師蒐集聖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聖誕節的圖片資料。

2.本課的識字量和寫字量都較大,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習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重點指導。

需要注意讀音的字:“聖”“償”都是翹舌音和後鼻音,“予”讀yu,不讀yu。“擔”是多音字,本文讀dan,另外還有dan的讀音;“卡”,可讀ka,還可以讀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買”和“賣”,“即”和“既”。有些字雖然筆畫簡單,但不容易寫勻稱,如“予、卡、仁”等,教師需做書寫指導。

3.本課表現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一些風俗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教師要想辦法縮小文化差距,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從聖誕節的快樂氛圍導人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前,教師對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以直接說明,如“聖誕節”“援助中心”“給予樹”。可以先指導學生閱讀課後的資料袋,或者給學生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明白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援助中心”“給予樹”則可以給學生直接解釋,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4.本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教師可以以“愛”爲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首先,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着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爲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最後,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裏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爲她的行爲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爲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爲雖然源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不斷引發學生思考,例如,“爲什麼媽媽很生氣?”“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後,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

課文中有兩個泡泡,第一個是通過金吉婭的神態來突出她內心的難過,這種心情在後面金吉婭的講述中有提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第二個是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做開放性的聯想,加深讀課文後的體會。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專列》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周圍環境爲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有一年春天,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當地氣溫驟降,飢寒交迫的燕子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後,呼籲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並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它們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籲人們要保護動物。

依據年段目標及本冊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動物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和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二、說教法

作爲教師,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學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提問導入、品讀感悟、朗讀指導、創設情景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本課,我引導學生運用了以下學習方法:品讀感悟、自主學習、情感體驗、情境想象。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以“愛”的情感爲主線,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喜愛之情;

(二)、初讀悟文,體會憐愛之情;

(三)、層層研讀,感悟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昇華博愛之情。

(一)創設情境,激發喜愛之情

新課開始,我和孩子們談話交流對燕子這種候鳥的瞭解,然後創設情景:孩子們,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靈動的天空,爲大自然劃上了一道美麗的音符。學生背誦第一課《燕子》。學生情感被充分激發後,我及時談話導航:“同學們,多可愛的小燕子啊!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它們。”自然引入新課。

然後我以“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爲什麼還要用專列送呢?”這個問題爲突破口,爲學生走進文本確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讀悟文,體會憐愛之情;

我首先讓孩子們領會課文的大致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初步感知文意後,再思考: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爲什麼還要用專列送呢?孩子們能很快找到“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這一句。品讀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語進行探究。如談到“長途跋涉”時,我先讓孩子們想象燕子都會飛過哪些地方,然後告訴孩子們:“每年三月份,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要飛五千多公里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路上,它們飛過城市,飛過大海,飛過沙漠,飛過高山,每天都要飛一百多公里,此時此刻的燕子是多麼的疲勞。”通過對這些重點詞語的探究和交流,讓學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餓、累的艱難處境和瀕臨死亡的那份可憐與無助。

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想象瀕臨死亡的小燕子會對人們說些什麼?學生動情的進入角色,從而產生對燕子的同情,憐愛之心。在學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時,我再加以朗讀指導,讀出焦急、擔心的心情。

(三)層層研讀,感悟關愛之情

當學生體會到燕子的艱難處境之後,我及時引導:多可憐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來的自然災難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們又是

幸運的。請大家用心去讀課文的第3、4、5自然段,他們的幸運究竟是來自誰對他的關愛呢?學生進行深入的自主研讀,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貝蒂這三個層面。(相機板書:政府、

居民、貝蒂)政府、居民和貝蒂救助燕子三個不同層面的代表,並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們先交流誰對燕子的關愛,我就引導研讀相關的段落,然後加以點撥和朗讀指導。

(1)在感悟政府愛心的時候,我圍繞“呼籲”這個重點詞語,創設情境:如果你是瑞士電視臺的主持人或電臺的播音員,你準備怎樣播報這條新聞?讓學生模擬當一回播音員,並給以簡單的提示,讓他們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體驗政府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愛心時,重點體會和想象這句話的含義: “聽到消息後,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着嚴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讓孩子們填,再交流從所填這幾個詞語中能體會到什麼?在對重點詞語的體會中感悟文本。

當孩子們說到“紛紛”時,都能體會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順勢引導:都有哪些人呢?孩子們會想到有老人、年輕人、小孩、政府官員們、警察等不同年齡不同職務的人。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便引讀:

聽到消息後,老人們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他們冒着——

年輕人更是衝在前頭,他們冒着——

孩子們也不甘示弱,他們冒着——

不同年齡不同職務的人,都紛紛走出家門,他們冒着—

這一次次的引讀、接讀,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讀書聲中,孩子們能夠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顧天氣的寒冷和環境的惡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動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愛心,從而激發孩子對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貝蒂的愛心時, “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聽到廣播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裏,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點也不在乎”這個詞不放手, 從“不在乎”感受內心的“在乎”。

我以“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進行了訓練。孩子們可能會填不在乎“天氣的寒冷、路途的危險、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飢餓、疲勞”等,不論孩子們體會到了哪一個層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會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個人獨特的感受。

我再次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孩子們觀察貝蒂跪着,捧着,呼着熱氣的動作和表情,想象她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通過孩子們的想象,一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小貝蒂多麼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時讓孩子們帶着這份感動,再次深情朗讀。

從政府的呼籲到居民的救助,這一切都讓我們感覺到了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愛!

以上環節的設計,我始終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啓學生思維,發揮想象。體現了“以情爲基點、以讀爲主線、以悟爲手段”的設計理念。

愛是一種最神奇的語言,她可以溝通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此時此刻,這些曾經瀕臨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復了生機和活力,聽,它們在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呢。齊讀課文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讀完後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對遠去的燕子說些什麼?假如你就是其中一隻獲救的燕子,你將如何向人類致謝?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語言的表達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昇華博愛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愛心編織了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關於人和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我也帶來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爲保護動物做些什麼?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在敘述和傾聽中進一步增強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意識。這一環節的設計也將深深觸動學生心靈,在他們的心底鉻下了一個字,那就是——“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形象,以愛表現文章的重點內容,突出愛這一中心,給孩子們留下鮮明的印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裏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爲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條理性強、語句優美,作者的觀察細緻入微,表現了燕子

的可愛,春天的美麗,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 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爲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

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

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課時安排】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爲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爲感情朗讀打基礎,爲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

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爲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 細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

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尖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可愛)

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可彌補語言文字不足,充分發揮教學直觀性的特點,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

(2)“湊”字是什麼意思?(幾方面合起來)

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敘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3)指導並背誦第一自然段(讀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

詞語。

(2) 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爲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於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並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 欣賞教學光盤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 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 投影出示練習題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過湖面,尾尖偶爾( )一下水面。

①按課文內容說一說

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

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4) 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 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辨析“幾痕”和“幾根”

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

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

(3) 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爲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感情得到昇華。

(八)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說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趕來 (增添生機)

飛行 (快)

停歇 (五線譜)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