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一片樹葉》說課稿

《一片樹葉》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片樹葉》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片樹葉》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片樹葉》寫的是一羣小動物採用了不同方式愛護一棵小樹的故事,小兔子、小熊、小猴都喜愛小黃牛栽的小椿樹,也都認識到小椿樹將使他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是小椿樹還是被他們搞得“一片葉子也不剩了”。可見問題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個人能不能自律上。他們懂得大道理卻原諒自己的不良行爲,而且找藉口爲自己的不良行爲開脫,他們的認識和行爲不統一。這篇課文無論對大人,還是對孩子教育意義都很大。它還採用擬人手法,讓小動物用人的語言方式去交流,符合了孩子們心理特點,內容童趣盎然,語言生動活潑。孩子樂於接受,並且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的思想感情。

課程倡導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創新”是現代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品質之一,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越早越好,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沒有停留在讓學生會讀、理解這個層面上。課文中沒有把所有小動物摘樹葉的鏡頭展現給學生,而用了一個省略號。因此我利用這一空白點,讓學生想象表演這些小動物的動作。課文的結尾我還設計了小猴子回來,看見一片樹葉都沒有了會說什麼?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對教材加工、重組的環節,極大的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把學生的思維從書本導向了更廣闊的空間。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並且能在讀中提出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目標和教法定位

(1)教學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說讀寫的能力,現在是他們最富有創造性的時期,他們思維活躍、敢於質疑,見解獨特,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並且在讀基礎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想象、創新等能力。

3、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愛護花草樹木的思想感情。

(2)教法定位

1、充分體現教學的主體性,養成兒童勤於動手、樂於探究的行爲和習慣;

2、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的教學常規,跳出學科本位的自我封閉的認識圈子,樹立整體、綜合的素質教育課程觀,在學科之間相互交*、滲透與融合的關聯中把握教學。

3、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讀讀、畫畫、說說、寫寫中自我品味語言,感悟詩意,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4、《新課標》指出語文課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入多種教學形式,轉換課堂模式,讓每個孩子都投入地學、生動地學,再盡情展示學後的成果。我在設計的過程中,盡力做到開放思維、激發想象、發揮潛能。

三、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發樂學興趣

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學習興趣濃厚,因此開篇伊始,我用挑戰性的語氣對學生說:“老師送給你們一件禮物,想要嗎?它是一幅美麗的圖片,要想看到它就要過字寶寶的這一關。”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導入新課。當學生讀對時,大屏幕會出現一片樹葉的圖片。揭示課題繼續學習這一課,然後讓學生把剛纔讀過的生字朋友送回家,這個環節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的心理,既複習了生字詞又自然的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讀中質疑、讀中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請您毫不猶豫的在每一節課裏儘量留出時間,讓我們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盡情提問吧?因爲課堂的真正的主人是每一個孩子,質疑問題是兒童的天性,它好象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生疑能力”的驅使下,兒童會主動地產生學習的意願並渴望及時解疑。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根據自己的個人體驗提出問題,然後發動學生積極的投入對問題的共同探討中。在這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很可貴的。因爲善於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的獨立的表現,而獨立性是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我儘可能多的爲學生提供思考和提問的時間,讓學生的思維在這中間被點亮。同時呢,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品讀感悟、理解情節

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可見朗讀對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設計了“這幾隻小動物對這麼可愛,你喜歡哪一種小動物,你爲什麼喜歡它?把它說的話讀給大家聽。”學生這時自讀感悟,通過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充分體現語文課標中的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體驗,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這個讀悟的環節中,教師作爲合作伙伴參與其中適當指點、引導並且運用發展性的評價讓學生互評自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圖文對照想象理解

運用多媒體直觀教學,能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這個環節我用多媒體放映書上的小黃牛栽樹、五隻小動物摘葉子、小黃牛目瞪口呆等彩圖。讓學生圖文對照,說說每幅圖寫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容通過看圖,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孩子的世界是一個想象的世界。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說明想象力的重要性。而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場所。我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通過想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希望使他們在想象、思維、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鍊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五)、創新表演情感昇華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在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潛能,兒童是正在發展的個體,具有驚人的創造潛能,其想象力常常使成年人望塵莫及。我們要保護兒童的天性。塑造兒童獨立的個性,促使兒童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在這個環節中我組織學生當小導演,把這個故事排成課本劇,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表演。惟妙惟肖的表演讓每個學生都動了起來,在學生用肢體語言對課文進行感悟、體驗、詮釋、認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小椿樹的角度去思考小椿樹被摘掉葉子的痛苦心情。由此產生保護花草樹木的美好願望,也使本課的三維目標達到和諧統一。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是我設計這一課的一個宗旨。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以讓學生自由總結來結束本節課。今天這節課,你快樂嗎?今後你會怎樣做?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這些看似簡單的話題,既能讓學生樂於接受,又把學生導向了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去思考,去探索。

四、說教學手段

本課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用大屏幕展示了書中的彩圖,再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圖文對照的同時,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動畫的情景中。直觀、形象的畫面,愉悅、輕鬆的課堂氛圍,爲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了鮮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