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國廣爲流傳。黛玉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把它送到榮國府,與外祖母賈母一起生活。寶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兒子,也是賈母的寶貝孫子。

《紅樓春趣》是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題目爲後人所加。課文講述的是寶玉、黛玉等在大觀園裏放風箏的故事。曹雪芹用變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學中,簡要介紹《紅樓夢》、作者及寫作背景,然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瞭解放風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及其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教學中啓發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中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在交流中使學生懂得多讀書、多思考、多借鑑。

教學本篇課文,要求學生能大致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小說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賞析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

1、學會課文中的“恰、屜”等9個生字,讀準課文中難讀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重點語句,通過閱讀、想象等策略,大致讀懂課文,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品味本文語言,初步學習鑑賞小說的技巧,激發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鑑賞小說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學習鑑賞小說的技巧,激發閱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難點:

大致讀懂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組織學生交流,分析鑑賞小說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細節描寫,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

  三、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對於《紅樓夢》比較陌生,課文又是節選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語言艱澀難懂,甚至連讀通都不容易;而且學生所掌握的《紅樓夢》的背景知識和關於《紅樓夢》的生活體驗幾乎爲零,理解更爲不易。因此,在教學中要致力於指導學生讀通課文,通過課文中的相關描寫了解課文描寫的場景,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取代學生的閱讀。”所以,本課時的教學,主要是學生的自讀感悟和教師的引導並舉,突出學生的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感悟語言文字。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時,也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重點體會語言、肖像描寫。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播放歌曲,激趣導入。

播放《紅樓夢》插曲,激發學生興趣,引導交流並相繼導入課題。導入課題後,爲學生補充有關《紅樓夢》、作者、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首先提出閱讀要求:自由讀文,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通讀順,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自學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新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記出來。

(2)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激發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重點做好學生對課文朗讀情況的檢查,指名多個學生合作讀課文,通過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引導學生把句子讀通,把課文讀順。

(4)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後,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文中描寫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語言的句段,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爲了解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5)交流資料,說說讀對文中人物的瞭解。在交流中教師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文中人物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3、瞭解內容,感受人物。

(1)爲了讓學生較快地瞭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提出閱讀要求:課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覺得中心人物是誰?本記敘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表現了什麼?你對課文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印象最深?爲什麼?

(2)鼓勵學生帶着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閱讀中瞭解故事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閱讀要求的提出其實也是爲了繼續培養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

(3)在瞭解故事內容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本文記敘了賈寶玉和衆姐妹、丫頭們在大觀園放風箏的經過。在概括出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段,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確本文的產旨,感受他們放風箏的自由歡樂,感受賈寶玉等對大觀園美好生活的熱愛。

(4)在感受人物形象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找出課文中出現的人物,然後仔細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對哪個人物描寫最多。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間的關係確定中心人物。引導學生從文中衆多人物中挑選一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並說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例如,在引導學生針對文中的中心人物賈寶玉的交流中,結合整個放風箏的過程中,抓住對賈寶玉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看見美人風箏做得十分精緻,心中歡喜;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來了,便急得頭上出汗,怕被嘲笑等,感受賈寶玉完全沒有公子哥兒的架子,十分率直純真。

4、通過回顧全文,總結寫法,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深入感受他們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嚮往。總結在閱讀中藉助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感受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5、在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中描寫“鳳辣子”的一個片段,感受作者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的妙筆生花,並仔細品味語言的精彩,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中國漢語言文學在表達形式上,在遣詞造句上,在文字表面,在朗讀感覺上所特有的魅力;引導學生感受讀來朗朗上口的語言風格,感受明清小說“古白話文”特別的語言風味。受到沒得薰陶和享受。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進行閱讀的興趣。

6、在佈置作業環節,推薦學生從《紅樓夢》中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閱讀,讀出《紅樓夢》中悠久的歷史,讀出《紅樓夢》中燦爛的文化,讀出作者表現人物特點的獨到之處。成功的將閱讀的視野引向課外是必要的,課文的閱讀彷彿是一扇大門,打開了大門,學生就可以從大門走出去,走向更廣闊的閱讀空間。而大門裏的閱讀給予學生的是“方法”──讀懂人物方法。也正是這方法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讓語文課堂最終迴歸到學生的課餘生活中去。

  七、板書設計。

板書是根據學生課堂上自主閱讀中對課文的瞭解和感悟體會逐步形成的。內容簡單,概括性強,有助於學生通過板書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的主旨。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金字塔》一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語言平實流暢,描寫細緻。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狀及其建築歷史,寫出了外觀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採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借物寫人,借“金字塔”建築,謳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以及勤勞。兩篇課文在結構、內容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許多內容互相印證。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

(1)自主學習文中的“譯、愧”等10個生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祕,從本課語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4)瞭解兩篇課文介紹金字塔的不同方式,發現兩篇課文中相互印證的內容。

(5)蒐集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3.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瞭解兩篇課文介紹金字塔的不同方式,發現兩篇課文相互印證的內容

  三、說學情:

小學生對金字塔比較陌生,對金字塔的有關資料瞭解很少,針對這一情況,教學前,引導學生蒐集與金字塔有關的圖文資料,目的是通過閱讀資料和欣賞圖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1)質疑激趣法:本節課開始,我引導學生交流了解我國古代的名建築,這樣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比較熟悉的事物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直觀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爲突破這一難點,我製作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形象地瞭解金字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2.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在學生理解金字塔的特點時,我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主感悟。力求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爲。

(2)合作探究法。在理解不可思議的金字塔這部分時,引導學生結合資料合作探究,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爲突破教學難點,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聰明與智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說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國及勤勞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國人民創造了令人驚歎的偉大文明,瞭解中國古建築。並自然地把話題轉向埃及。

2.通過問題交流,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埃及的圖文資料。

3.通過展示資料導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通過初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詞語,掃除字詞障礙。爲進一步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習《金字塔夕照》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圈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

①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採用描寫式開頭的寫法,通過把對金字塔壯麗景色的描繪作爲文章的開頭,用形象的描繪推出說明對象,給讀者以形象、具體的感受。

②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對意境的描繪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說是得益於其對音樂、美術、攝影等的借鑑上。作者十分善於捕捉和表現瞬間性的、局部性的特色,並且充分運用文字表現色彩、光線及其帶來的感受。

③交流感受作者描寫生的特點,及其作用。瞭解這些文字調動了讀者的視覺和聽覺,通過這些極具色彩的景色描寫,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與影的刻畫更細緻入微,給人呈現一種立體畫面感。高超的表現藝術與表現技巧造就了文章絕美的意境。

④引導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感受作者的感受及人類偉大創造的歌頌。使學生感受到金字塔不愧是熠熠發光的珍寶,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無疑比金子還要貴重。

(3)教師通過小結使學生了解到《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風貌通訊”,又是一篇獨具匠心、極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暢又飽含韻味的文筆下,展現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陽照耀下的美麗圖景,描述厚重文化遺產,歌頌人類偉大創造。

2.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1)鼓勵學生自由閱讀課文,藉助課文旁邊的批註讀懂課文,也可以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學會藉助批註理解課文,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2)通過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發言的形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教師相機引導交流。

①引導學生藉助具體數字從金字塔的重量、體積、底面積瞭解到金字塔的龐大。感受作者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好處是用具體數字進行說明,準確地說明了金字塔重量大、體積大、底面積大的特點;使人感受到修築工程的浩大、艱鉅,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歎。是學生在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的同時學習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

②引導學生藉助具體數字瞭解建造金字塔過程中的採石、運輸、施工等工程的浩大,感受金字塔的建設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③閱讀了解“塔身是由一塊一塊的石頭疊加而成的”“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着物”“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從而感受工藝的精湛,讚歎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巧。

④引導學生閱讀了解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通過這些數據未解之謎感受金字塔這一奇蹟。

⑤瞭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如農業、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精湛的造船技術、石窟陵墓、神廟等,進一步感受古代埃及人的智慧。

3.引導學生了解兩篇課文中的相互印證的內容。

(1)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的建造位置”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使人瞭解到尼羅河造就了古埃及輝煌的古代文明。

(2)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周圍的環境”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以“似乎一切金色的來源,都是從它們哪裏放射出來的”“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術。這些船能在尼羅河上航行。

在尼羅河上游,考古學家發現了古埃及人的採石場遺蹟。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還有石窟陵墓、神廟等多種令人驚歎的建築成就。

”告訴人們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

(3)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人類“智慧的結晶”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激發人們對古代勞動人們勞動和智慧的讚歎。

(4)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瞭解到在介紹“金字塔的不解之謎”中兩篇課文互相印證,使人感受金字塔的神奇。

(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金字塔。

引導小組同學互相討論: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鼓勵學生藉助課文內容,大膽推測,指導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鼓勵和引導小組代表做彙報發言。培養了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

  六、說作業設計:

試寫調研報告。以課堂學到的知識爲主,介紹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聯繫你的課外知識,加以介紹。

讓學生撰寫探究報告,既是課內的總結,又是課外的延伸。鼓勵學生通過課外查找積累資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課堂,引向更深的層次。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簡潔明瞭,既再現課文內容,讓學生直觀而輕鬆地瞭解課文內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課文的主旨,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開闊而雄渾的畫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還貴重

懷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艱鉅,其規模的巨大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謎

數據未解之謎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戰”中的一個小故事。《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爲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爲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本單元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爲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提升語文素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瑜、忌”等9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推卻、都督、遲延、探聽、幔子、私自、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3.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4.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說學情

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學生對於故事的歷史背景比較陌生,學生又對《三國演義》瞭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並弄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有一定難度,尤其是透過文字來看清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諸葛亮是怎樣草船借箭的,瞭解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點,並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說教法

在教學中以讀爲本,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

  五、說學法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堂上以讀爲主,採用畫一畫、想一想、議一議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六、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播放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課題,並引導交流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2.自主學習,理清文脈。

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對課文脈絡的瞭解,進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爲下一環節的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3.合作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爲避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混亂狀況,在進行探究交流時,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從“故事起因”“借箭準備”“借箭經過”“借箭結果”等幾個方面合作學習、探究交流。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進行交流彙報外,還組織學生對學習中產生的困惑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地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對於學生自己解決有困難的問題,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時積累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

4.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了解到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爲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

要求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課外閱讀《三國演義》中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目的是讓學生在

閱讀中檢驗自己閱讀古典名著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以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作爲本課教學的板書,板書內容簡潔,顯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看過板書就能對文章內容一目瞭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用十天內造十萬只箭的任務來爲難、陷害諸葛亮。

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

結果: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部編五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古詩三首》是部編本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家國情懷”爲主題的一篇課文,前兩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唐代的詩人王昌齡和王維。第三首古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陸游。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從軍行七首》的第四首。詩歌通過描寫在陰雲密佈、滿眼黃沙的瀚海“孤城”中擔任戍守任務的將士的寬廣胸襟,表現了他們立誓破敵、決戰決勝的頑強鬥志和愛國主義的豪邁氣概。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佳作。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志,中年從軍西南,壯闊的現實世界、熱烈的戰地生活,使他的詩歌境界大爲開闊。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憶的“中年始少悟,漸欲窺宏大”;《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所自述的“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浩氣吐虹霓,壯懷鬱雲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蟲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陰,而志氣不衰,鐵馬冰河,時時入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對中原淪喪的無限憤慨,對廣大民衆命運的無限關切,對南宋統治集團苟安誤國的無限痛恨,在這首七絕四句中盡情地傾吐出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爲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安史之亂迫使詩人攜家帶口流連輾轉,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顛沛流離讓詩人飽受戰亂之苦,風雨漂泊的生活終於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爲過去,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這些,詩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極而泣,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該詩語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談話,卻又蘊含着深厚、強烈的愛國情感。在語言表達上該詩也沒有堆砌的華麗詞藻,沒有生僻難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6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深入理解古詩內容,學會背誦古詩。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字詞,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憑藉語言文字註解、圖片等,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3.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文本有獨特的閱讀體驗。但是對於邊塞詩學生讀得較少,再加上學生對於古詩的時代背景瞭解較少,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的資料,必要時教師在課堂上爲學生補充有關的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教學中,設置情景,激發學生認知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探究。

2.說學法:

教學過程體現“以讀爲本”的新課標理念,教學中,始終讓讀貫穿着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的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入情入境的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的思想的啓迪。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古詩的特點,引導學生或交流與古詩內容相關的古詩,或交流與古詩作者相關的古詩,或欣賞與古詩主題相關的歌曲,其目的都是爲了激發學生認知興趣,使學習成爲他們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前提。

2.交流資料,感受古詩。

由於古詩與現代的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本課採用了朗讀感語法、情境教學法,並適時地補充一些資料,以幫助學生感受千年前悲壯、蒼涼的邊塞生活。我還播放了歌曲《從軍行》《送別》和反映故事內容的畫面,學生很快被那動聽音樂和優美的畫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戰場的宏大的場景,一下子把大家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彷彿親眼目睹了激烈的戰鬥場面。同時,我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忠心報國的豪情壯志。

3.藉助註釋,理解詞語。

引導學生藉助註釋和有關資料理解古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交流探究,理解詩句的意思。

4.熟讀深思,層層深入。

在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瞭解時代背景、理解重點詞語、從字面上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梳理詩中的重點詞句,進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詩的詩意,想象詩歌的意境,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在整個過程中,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反饋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5.課堂總結,拓展閱讀。

在本課的教學中適當地安排延伸和拓展,目的是爲了讓小學生能更多地接受傳統詩歌的浸潤。在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時,指導學生學會對文本的整合,同時加強與課本以外教學資源的聯繫,增大課堂容量,力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在《從軍行》一詩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同詩人”作品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同詩人的作品,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學中,抓住“同主題”作品拓展延伸。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有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學時,資源整合,主題凝聚,學生就能在把握基點中生情。

在課堂教學中適度拓展學生學習詩文的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習詩文,繼承傳統,弘揚中華文化,它不僅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思想,也順應着時代發展的要求。拓展閱讀,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培養了學生的文學修養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引導學生在古詩詞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飛心靈

  七、說作業設計:

通過課後作業,檢查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情況,幫助學生背誦和積累古詩,進一步理解古詩內容,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