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說課稿集合7篇示例

說課稿集合7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集合7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知識內容是學生的第一次學習。教材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素材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判斷出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感知物體平移和旋轉現象。

2、能判斷出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即格數)。

教學難點:

能判斷出圖形平移的距離(即格數)。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對於平移的方向,學生容易理解;但對圖形平移的距離,學生往往會把平移前後圖形間的格數誤認爲平移的距離。

三、教學設計及整合說明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出示一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電梯的上下運動、轉動的風車、直升飛機的螺旋槳、纜車等物體運動的小動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高漲的學習情緒中進入第一個學習環節:認真觀察並跟着做動作,體會它們運動方式的不同,並進行分類。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徵。

接着,我順勢利導通過多媒體再現一組與生活有關的畫面。讓學生充分觀察並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還是旋轉。

這樣動態的演示,讓學生身臨其境,置身於現實生活中,進一步感受了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高漲。之後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和“做一做”(用肢體動作表示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活動,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平移和旋轉的特徵。最後總結出它們的規律。

(二)化靜爲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正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我設計了由“點”、“線段”再到“面”的平移三個環節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點的平移,示範引領。

首先出示一個棋子圖,老師先平移棋子,讓學生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再把同學們分成兩隊,互相出題。遊戲一:走棋子說方向和距離、遊戲二:聽命令走棋子。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點平移的方向並能正確數出點平移的格數。這樣爲判斷圖形的平移作了第一次準備。

2、線的平移,拓展思路。

接着讓學生判斷一條線段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讓學生明白線段平移前後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爲探究圖形的平移又一次進行鋪墊。同時,也爲判斷圖形的平移提供了一種方法。

3、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對於圖形的平移,我設計了先讓三角形向下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1格、再向下平移1格------每平移一格,我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從原來的圖形平移到這,三角形向下一共平移了幾格。之後,小組討論如果沒有直觀演示,怎樣判斷三角形平移的格數。根據學生彙報,課件演示用找對應點或對應邊的方法來判斷圖形平移的格數。通過每一組對應點的閃動和對應點之間格數移動,強化了找對應點和數格的方法。對應邊的教學通過每組對應邊的閃動,讓學生明白在找對應點或對應邊時應找那些能很容易判斷平移了幾格的對應點或對應邊。這樣很好地解決學生的生活經驗(即兩個圖形之間的格數)與數學知識(即對應點或邊之間的格數)之間的矛盾。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對判斷圖形平移的格數這一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爲具體,變理性爲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藉助於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4、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在練習這一環節中,我把課本中的例題作爲練習題。首先讓學生對課本中小房圖平移的方向和距離進行質疑。並用學到的方法進行判斷。之後運用動畫演示進行驗證。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一次自我反思。在學生自已解決金魚圖和火箭圖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之後,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驗證。

(三)應用於生活,實踐中創造

最後,我向學生展示了這樣的例子:“上海音樂廳動遷”。讓學生在生活應用的實例中進一步感知數學的魅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要善於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融爲一體,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併成爲學生有力的學習工具,使課堂教學信息傳播的渠道更加寬廣,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並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堅信:信息技術能讓數學課堂“活”起來,把數學知識“用”起來,我們的教學會更精彩!

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選擇的課題是必修5第三章第四節《基本不等式》第一課時。關於本課的設計,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向各位評委老師彙報。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點內容,在課本封面上就體現出來了(展示課本和參考書封面)。它是在學完"不等式的性質"、"不等式的解法"及"線性規劃"的基礎上對不等式的進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證明和求最值過程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熱點。同時本節知識又滲透了數形結合、化歸等重要數學思想,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最值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試驗、歸納、判斷、猜想等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體會數與形的和諧統一,領略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制定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並從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難點:基本不等式的內涵及幾何意義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說明

本節課藉助幾何畫板,使用多媒體輔助進行直觀演示。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開始嘗試活動。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享受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課堂上主要採取對比分析;讓學生邊議、邊評;組織學生學、思、練。通過師生和諧對話,使情感共鳴,讓學生的潛能、創造性最大限度發揮,使認知效益最大。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會。

  三、學法指導

爲更好的貫徹課改精神,合理的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始終以學生主體,教師爲主導。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四、教學設計

◆運用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引入

◆運用分析法證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幾何解釋

◆基本不等式的應用

1、運用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引入

如圖,這是在北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會標根據中國古代數學家趙爽的弦圖設計的,顏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個風車,代表中國人民熱情好客。(展示風車)

正方形ABCD中,AE⊥BE,BF⊥CF,CG⊥DG,DH⊥AH,設AE=a,BE=b,則正方形的面積爲S=__,Rt△ABE,Rt△BCF,Rt△CDG,Rt△ADH是全等三角形,它們的面積之和是S’=_

從圖形中易得,s≥s’,即

問題1:它們有相等的情況嗎?何時相等?

問題2:當 a,b爲任意實數時,上式還成立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幾何畫板幫助學生理解)

一般地,對於任意實數a、b,我們有

當且僅當(重點強調)a=b時,等號成立(合情推理)

問題3:你能給出它的證明嗎?(讓學生獨立證明)

設計意圖

(1)運用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會標引入,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數學的歷史悠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運用此圖標能較容易的觀察出面積之間的關係,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觀。

(3)三個思考題爲學生創造情景,逐層深入,強化理解。

2、運用分析法證明基本不等式

如果 a>0,b>0 ,

用 和 分別代替a,b.可以得到

也可寫成

(強調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條件"正")(演繹推理)

問題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質直接推導嗎?

要證 ①

只要證 ②

要證② ,只要證 ③

要證③ ,只要證 ④

顯然, ④是成立的。當且僅當a=b時, 不等式中的等號成立。

(強調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條件"等")

設計意圖

(1)證明過程課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現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這也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符合課改精神;

(2)證明過程印證了不等式的正確性,並能加深學生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種證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選修教材的《推理與證明》一章中會重點講解,此處有必要讓學生初步瞭解。

3、不等式的幾何解釋

如圖,AB是圓的直徑,C是AB上任一點,AC=a,CB=b,過點C作垂直於AB的弦DE,連AD,BD,則CD= ,半徑爲

問題5: 你能用這個圖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嗎? (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幾何畫板幫助學生理解)

設計意圖

幾何直觀能啓迪思路,幫助理解,因此,藉助幾何直觀學習和理解數學,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觀上的理解,纔是真正的理解。

4、基本不等式的應用

例1.證明

(學生自己證明)

設計意圖

(1)這道例題很簡單,多數學生都會仿照課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證明,能夠練習"分析法"證明不等式的過程;

(2)學生能夠加深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和b不僅僅是一個字母,而是一個符號,它們可以是a、b,也可以是x、y,也可以是一個多項式;

(3)此例不是課本例題,比課本例題簡單,這樣,循序漸進, 有利於學生理解不等式的內涵。

例2:(1)把36寫成兩個正數的積,當兩個正數取什麼值時,它們的和最小?

(2)把18寫成兩個正數的和,當兩個正數取什麼值時,它們的積最大?

(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完成)

設計意圖

(1)此題目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包含正用,逆用,體現了基本不等式的應用價值;

(2)強調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關鍵點:"正""定""等";

(3)有利於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練習 :(1)若a,b同號,則

(2)P113 練習1.2

設計意圖

鞏固基本不等式,讓學生熟悉公式,並學會應用。

小結:(讓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

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作業: 必做題:P 113 A組3、4

選做題:

設計意圖

(1)必做題是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熟練公式應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形成;

(2)選做題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

時間安排:引入約5分鐘

證明基本不等式約10分鐘

幾何意義約10分鐘

知識應用約15分鐘

小結約5分鐘

  五、板書設計

分析法證明

幾何解釋

例題講解

小結

作業

例2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指導,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說大綱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方面,對學生的人格、心理健康、學習、智力發展等具有重要的影響。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不是非知識教學。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有豐富的知識內容。知識點的教學要準確、到位。能力點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在體驗的過程中得以培養和發展。德育點要在潤物細無聲中落實。

  二、說教材

《我愛班集體》是第三單元《愛在校園》的第三課。

品社這門課程,要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教材呈現的具體內容從班級合影的照片引入的。這個內容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通過生動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是學生從具體的情感體驗上升爲抽象的理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集體生活的民主、平等、增強集體榮譽感,認識集體生活中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學會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維護集體榮譽。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確班集體的構成,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

2 .通過學習和活動,逐步引導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知道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

3 .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在集體中與人合作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遊戲,體驗、製作班級樹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學生利用回顧、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完成課堂學習內容,在對學生進行熱愛集體教育的同時,樹立集體主人翁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活動準備上,我準備了各色彩紙,讓學生蒐集自己班集體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故事等。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感受自己是集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關心集體、願意爲集體出力,能夠做到對集體負責。

  五、說教法和學法

按照教材所呈現的思路,聯繫學生實際和班級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通過回憶班級曾經舉行過的集體活動,激發集體榮譽感,明白集體榮譽的取得必須依靠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教學中力求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豐富教材,通過其真實感受引起心靈的碰撞,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共鳴。

  六、說教學過程

以製作彩色拉環的遊戲活動導入,目的在於感受集體成員對集體的重要性,明確班集體的構成。 然後通過老師創設的情境,學生回憶兩年來參加過的集體活,動講述集體生活、集體活動的快樂。張貼“光榮花”,體會在集體生活中獲得的不同的收穫。第三部分,通過貼班級榮譽果,總結所獲得的榮譽,回憶同學們共同努力的過程, 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學生對集體的熱愛,增強集體榮譽感明白班級榮譽的取得,離不開每一個同學的努力。第四部分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與集體的關係。思考自己能夠爲班級做的事情。通過製作承諾樹葉的活動,將爲班級服務的想法、承諾,落到實處。 引導學生關心集體、願意爲集體出力,能夠做到對集體負責。 第五部分,總結全課,昇華主題。師生共同規劃班級美好的明天。

  六、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能根據線索大膽推測、講述想法,感受繪本的趣味。

2、通過遊戲,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懂得團結力量大,分享樂趣多。

活動準備:

繪本PPT、糖果大禮包、麻將牌若干、幼兒人數15名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導入,激發幼兒猜想和閱讀的興趣。

1、小朋友,你肯定嘗過各種各樣的味道,甜甜的蛋糕、鹹鹹的鴨蛋、辣辣的辣椒等等。那你們有沒有嘗過月亮的味道呢?你想嘗一下月亮的味道嗎?你覺得月亮是什麼味道的呢?

2、今天,有一羣可愛的、充滿了好奇的小動物,它們也想嚐嚐月亮的味道。出示繪本封面,月亮在高高的天上,這羣小動物能吃到嗎?

出示繪本封底,月亮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3、小動物們是怎麼嚐到月亮的味道的呢?這個祕密就藏在老師今天帶來的這本繪本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結合課件,分段講述故事畫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與表述。

(一)第一頁

1、黑暗中是什麼在偷看着月亮?有幾雙眼睛?能說說有幾隻小動物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發現黑暗處有九雙眼睛)

2、它們的眼睛是往哪裏看的?爲什麼小動物都向上看?它們會想些什麼?

3、教師小結:它們盯着月亮,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真想嘗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着月亮。小動物們都很着急,都想夠到月亮。

(二)第二頁

有一天,一隻小烏龜下定了決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1、誰第一個去摘月亮?它是怎樣去的?表演小烏龜爬山的樣子。

2、是呀,小烏龜的辦法真不錯。可是它能摸到月亮嗎?

(三)第三頁

1、爬到山頂,月亮近了。可是,小烏龜還是夠不着。小烏龜怎麼辦呢?

2、點擊畫面右下角(大象的鼻子)幼兒根據動物局部特徵猜出小烏龜請來誰。

3、引導幼兒學說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四)第四頁

月亮想:“這是在和我玩遊戲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輕輕地往上一跳。

1、大象有沒有夠到月亮呢,爲什麼?它會怎麼辦呢?

2、教師點擊小圖,幼兒觀察說出請來的小動物,大象還是夠不着,它叫來了長頸鹿。教師引導幼兒說句型“長頸鹿,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五)第五頁

月亮一看到長頸鹿,又輕輕地往上一跳。長頸鹿使勁兒伸長了脖子,可還是夠不着。

1、長頸鹿請來了誰?它會怎麼喊呢?

2、我們一起來學長頸鹿喊斑馬。幼兒齊說“斑馬,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他們摸到了嗎?月亮覺得好玩,又輕輕往上一跳。斑馬努力伸長身子,可是還是夠不着。斑

馬會請來誰?

(六)第六頁

“獅子,你到我背上來,說不定我們就可以夠到了!”

月亮一看到獅子,又輕輕地往上一跳。

動物們還是夠不着月亮,大家叫來了狐狸。

“狐狸,你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獅子說。

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輕輕地跳高了一點。

眼看就要摸到了,可月亮總要飄遠一點,讓他們夠不着。

狐狸叫來了猴子。

“猴子,你到我背上來,這回我們肯定可以夠到了!”

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輕輕往上一跳。

猴子都能聞到月亮的味道啦,可還是夠不着。

猴子叫來了老鼠。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來,我們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這麼個小不點兒,肯定捉不到我的。”

月亮已經有點累了,這回它沒動。

老鼠先爬到海龜的身上,然後爬到大象的身上,長頸鹿的身上,斑馬的身上,獅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後??

1、小動物們還會請來誰?你們猜猜月亮是怎樣做的呢?小動物們會放棄嗎?他們還會繼續努力嗎?(師點擊小圖,幼兒依次講述)

2、這麼多的小動物一個疊一個做成了梯子,它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3、教師模仿小老鼠的叫聲“吱吱吱”點擊畫面。

4、老鼠是怎樣爬上猴子的背?有沒有吃到月亮呢?

(七)第七頁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嗎?爲什麼這麼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合作)小老鼠吃到月亮後又是怎麼做的?最後所有的小動物都怎樣了?這天夜裏,大家擠在一起睡着了。讓你感覺怎麼樣?(分享)

2、現在月亮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和前面有什麼不同?

3、小結:小動物們一個疊一個做成梯子,它們爲了同一個心願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終於讓老鼠夠到了月亮,看來合作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沒有忘記它們的好朋友,和它們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小動物們覺得這是最好吃的東西。

三、蓋高樓遊戲,讓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體驗分享樂趣多。

1、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糖果大禮包,請小朋友們一起完成一個任務,成功完成任務後,這個糖果大禮包就歸你們了,想不想挑戰?

2、交代任務內容和規則:這個任務叫蓋高樓,請小朋友們分成三組,每組五個人。請五個小朋友一起將盒子裏的十張麻將牌疊起來,蓋成一座高樓,要保持高樓不倒下來。成功了就可以得到糖果大禮包。

任務成功,糖果大禮包送給你們,裏面有五顆糖。這個大禮包應該怎麼分呢?

3、第二次嘗試:現在盒子有更多的麻將牌,請小朋友再來蓋一座高樓,蓋的越高越好,但是還是要保證高樓不會倒下來。你們組蓋的高樓超過10層遊戲就成功,可以得到糖果大禮包。

四、故事結尾,思考感悟。

1、第八頁,(統計圖)引導幼兒發現少了一個動物,引出小魚。

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嚐一口的動物一共有幾隻呢?(九隻)參加摘月亮的又有幾隻呢?(八隻)還有一隻去哪裏了呢?

2、第九頁,講述畫面故事。一條小魚看着這一切,怎麼也鬧不明白:“它們爲什麼要那麼費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這不是還有一個嘛,喏,就在水裏,在我旁邊呀。”提問: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爲它說得對嗎?爲什麼?

3、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就像小朋友在照鏡子一樣。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春風》,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春風》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是講讀課。該單元以“斑斕春色”爲主題展開。

《春 風》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主要寫了北方春風的豪邁、雄健、剛勁、粗獷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敬意。

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是:

1、動詞的妙用、短促的句 式、排比、反問,使語言富於變化讀來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

2、採用了對比烘托和欲揚先抑的寫法,突出了北方春風的陽剛之美。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詞句,瞭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4、學習文中對比襯托和欲揚先抑手法。

【教學重點】

1、品析精彩的詞句,瞭解短句的特點及其表現力

2、理解作者感情,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對比襯托和欲揚先抑手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對比閱讀教學法:與江南的春風展開比較閱讀,分析北方春風的特色。

2、討論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在討論、回答中學習本課。

3、引導啓發法:教師引導,適當啓發學生解決問題,點到爲止。

4、朗讀指導法:通過對重點句、段的朗讀指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多種教學方法的設想,要針對學生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機結合,靈活運用,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我們剛剛學習了朱自清的《春》,江南的春風在朱自清筆下是溫暖、和煦、清新、悅耳的。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林斤瀾所寫的北方的《春風》,看一看南國的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哪些不同?作者是如何來寫北國的春風的?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呢?

此導語以懸念激發式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探求慾望。

(二)、讀一讀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在學生朗讀課文前提出這樣的要求:

1、邊讀邊畫出生字詞,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對課文內有疑問地方,先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說出來,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覺作者對北方春風的感情是怎樣的。是討厭、還是喜愛?

本課的春風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北方春風的段落,反覆朗讀並畫出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

教育專家指出,語文課堂應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因此我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掃除文字障礙的基礎上,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課文內容,在吟讀中有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能力。 這一環節以學生自主勾、畫、圈、點、吟誦、朗讀爲主要學習方式。

(三)、議一議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爲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先讓學生齊讀6、7、8段,然後討論下邊的幾個問題:

1、作者是怎樣來表現北方的春風的特點的?勾畫出你最喜歡的

直接描寫春風的句子並進行賞析,體會一下北國的春風有什麼特點?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對比(第9、10段)襯托(第6、7段)的手法“一夜之間,春風??如無數針扎”用響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對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準確的詞語,展現了北方春風雄健、宏大、粗獷、蒼勁的、難以遏制的氣勢

2、象聲詞的運用“轟的一聲”,“嘎的一聲”,“格拉拉”有什麼作用?

渲染了氛圍,使北方春風的氣勢更加有聲有色。

(引導學生體會北方春風的巨大威力、氣勢,欣賞這種並不優雅,並不柔婉的、粗獷的美。)

此環節採用讀、賞、析、說相結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體會,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答案在學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後,老師歸納明確,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較纔有鑑別,纔有深刻的理解,北師大教材及本課的主要特點就是比較,所以我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礎上設計這一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比較能力。同時爲進行下一環節打下基礎。

我打算指定幾個學生分別讀課文3、4、9、10段。然後比較江南的春風與北方的春風有什麼不同?並說一說更喜歡哪種春風?爲什麼?

這一環節先讓學習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見解,然後,每小組推薦一個人,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主要觀點。最後老師歸納,以幻燈片的形式明確。

江南的春風:溫暖、柔情 猶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風:粗獷、剛勁 猶如豪放的男子漢

(五)、想一想

1、讓學生縱觀全文,作者對北方春風是喜愛的、讚揚的,可課文前兩段爲什麼寫對北方春風的厭惡情感呢?又爲什麼寫江南春風?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領導,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高一下冊第五章第5節線段的定比分點.現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教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定比分點公式的推導及應用,主要是運用定比分點的公式中點公式、重心公式進行求解,證明.這是平面向量這一章中的第5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向量的加法與減法、實數與向量的積及平面向量的座標運算之後的一個重要公式,它爲今後研究平面向量的運算、解析幾何中線段比及點座標等問題做好了鋪墊.因此它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算和觀察能力.

作爲新授課要使學生掌握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及線段的中點座標公式並熟練運用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及中點座標公式解決問題。難點是明確點P的位置及用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解題時區分λ>0還是λ<0。

爲了培養學生認真參與、勇於探究的精神,鍛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的規律和及時解決問題的態度.教學方法我採用了引導發現、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啓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具爲多媒體和直尺。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更完美地體現,可以更好的爲教學服務.

  三、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向同學出示題目,並提出兩個問題(1)已知及,,求P點座標;(2)已知,,及,求的值。

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把教材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自我發現的學習能力。

2、進行課前預練.

(1).已知a=(3,-1),b=(-1,2),則-3a-2b的座標是

(2)已知ABC三點共線,且A(3,6),B(-5,2),若C點橫座標爲6,則C點縱座標爲

鞏固學生已學的向量的加、減、實數與向量的積的座標運算,爲公式推導及應用鋪平道路。

3、通過設問引出課題.

向學生提出問題:已知直線l上兩點、,在直線l上取不同於、的任一點P,則P點的位置有哪幾種情形?利用數軸使學生對定比分點的位置有初步瞭解。通過師生間的互動性,活躍課堂的氣氛,突破難點。

4、板書定比分點定義,並用數軸標出P點的幾種情形,通過圖形加深定義理解。同時指出兩點注意:(1)起點、分點、中點的順序關係;(2)P在之間時,?>0,P在的延長線上或其反向延長線上時,?<0.然後讓學生思考已知點P分有向線段所成的比爲1/3,求點B分有向線段所成的比。進行鞏固訓練,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數軸求定比。定比分點座標公式推導由教師引導學生獨自推導。通過教師設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的方式,啓發學生主動思考,親自動手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記憶。

5、例題選取要有針對性梯度性和實用性。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並能使學生對公式能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例一已知兩點,,求點分所成的比及y的值 。此題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詳細解題過程,給學生以示範。此例的選取主要體現定比座標公式應用求及點座標。 此時教師可將點P變爲(2,y)或(-10,y),讓學生思考λ在何情況下爲(-1,0),何情況下爲(-,1)。並追問λ是否可爲1,從而得出λ的取值範圍,創設課堂的第一次高潮。 例二如圖所示,的三個頂點的座標分別爲,,,D是邊AB的中點,G是CD上的一點,且,求點G的座標.這道例題由學生自己完成,主要體現中點公式應用及定比分點公式在線段比中應用,最後由教師點出重心公式。

6、鞏固練習採用限時訓練法,給學生規定時間。課堂上鍛鍊學生的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時間意識。學生練習時,教師巡查,觀察學情,及時從中獲取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獨到解法提出表揚和鼓勵,對其中個別偶發性錯誤進行辨析、指正。訂正時,可由多名學生說做法,一題多解,創設課堂的第二次高潮,從而開闊學生思路,拓展思維。

7、最後由師生共同完成課堂小結。

(1)點P分有向線段的比的定義;

(2)有向線段的定比分點座標公式和中點座標公式及三角形的重心座標公式。(特別指出公式中λ一定與終點座標相乘)

通過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加以補充, 幫助學生把所學知識納入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有益於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掌握.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課《沉香救母》(二),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設計的理念、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本課所在單元的課文屬於“親情篇”,主要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關心他人。本文是民間神話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記述的是沉香不畏艱險,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動了仙人,在仙人的幫助下,打敗了兇惡的二郎神,力劈華山,救出母親。

全文共分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沉香拜別了師傅,奔向華山。第二自然段寫沉香在救母途中歷經艱險。第三自然段寫沉香得到仙人的幫助,打敗了二郎神,終於來到華山腳下。第四自然段寫沉香劈開大山,救出母親。課文情節生動,字裏行間充滿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

1、??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朗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從小就要孝敬父母,關心他人。

二、說設計理念:

1、調整師與生的關係。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廂情願地在說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2、更新教與學的方法。

“教與學”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關鍵詞,怎樣讓如今的課堂成爲充滿愛意的課堂,富有詩意的課堂,飽含情意的課堂,體現創意的課堂,更需要在“教與學”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通過創設情境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的方面,我則提倡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寓情於讀,積澱語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能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學法:

1、學生分析:

《寶蓮燈》這部動畫片我所執教班級的學生都喜歡看,而且都已看過多遍,所以,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內容很感興趣,也比較熟悉,爲閱讀掃清了障礙,對閱讀過程中的感悟也一定非常深刻。

2、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想運用“自主嘗試讀、感悟體會讀、創造性的讀、分組合作讀、表演練習說”等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五、教學流程設計: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想從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激活舊知,複習導入。

因這篇文章是前篇課文〈沉香救母〉(一)的延續,爲了體現這兩課的連續性,我在上課伊始就利用前一課書後有價值的六個成語:心狠手辣、寒冬臘月、盛夏酷暑、起早貪黑、習武練功、腰痠背痛,在複習讀音的同時,要求用上其中的詞語說話,很自然地將上節課的內容讓學生自己進行了梳理,從而爲學好本課奠定了一個情感基調。

(二)以讀爲主,讀中感悟。

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教學第一段時,我讓學生通過找出“救母心切、奔”這兩個詞,體會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從而讓學生讀出感情。

接着,我抓住第三段中“沉香的孝心感動了仙人”這一句,問學生:“沉香的孝心有沒有感動你呢?哪些地方感動了你?自由讀第二段,體會體會。”讓學生自由朗讀感悟描寫沉香一路艱辛的段落,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感悟,然後同桌進行交流,最後指名說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爲什麼?這樣的設計沒有老師的牽着鼻子走,而是由學生通過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能動地生成建構。(三)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教學最後一段時,我讓學生找到“高聳入雲”這個詞,通過老師的板畫,體會到華山的高,然後又讓學生聯繫舊知,以“詠華山”這首詩再一次體會到華山的高不可攀,以華山的高襯托沉香的勇氣和決心,進一步感受到沉香的一片孝心。當學生讀到“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時,我深情地說道:“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回魂牽夢縈,今天,沉香終於見到日思夜想的媽媽了,媽媽也終於見到牽腸掛肚的兒子了,他們該有多高興,多激動啊!一首〈想你的365天〉,唱出了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母子深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通過音樂的渲染,開啓學生的內在情智,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和對意境的審美能力得以相互交融與促進,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我對學生說:“此時他們該有多少淚兒要流,該有多少話兒要說啊,想一想,沉香會對媽媽說什麼?媽媽又會對沉香說什麼呢?”我想,設計這一創造性想像說話訓練,在此應該是水到渠成吧!

六、說板書。

我認爲,板書是一節課的眼睛,這眼睛未必要多,但要亮,要板出這節課的重點所在,脈絡所在。因此,這堂課的板書我力求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 我想板書“救母心切、一路艱辛、母子團聚”這三個詞語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讓學生一目瞭然。

設想是美好的,但要想達到理想的課堂境界,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但願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會相差太遠。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