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範文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73—74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習題。

2、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並且爲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本課分成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數一數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組成、數的順序及大小。第二、通過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情境,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到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一個十和幾個一),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進制。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將數學與生活進行聯繫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數出11~20各數,並且知道它們的組成。

2、教學難點:掌握11~20各數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法”。

  四、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聽課的老師,你們歡迎嗎?來點掌聲好嗎?下面張老師有個問題,你們知道今天教室裏來了多少位聽課的老師嗎?我們轉過頭,按順序從左邊開始一起數一數,好不好?

2、看來我們身邊很多事物的數量都超過了10,所以我們只認識10以內的數是不夠的。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大些的數,(板書、指着課題,讓學生讀)11—20各數的認識。

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哪個小組學得最認真,最好。

(二)、操作觀察,探究新知。

1、擺一擺,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請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滿10根後捆成1捆放在一邊,然後繼續往下數,滿10根後再捆成1捆,現在開始。(學生數小棒,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在展臺上操作,如下圖所示)

完成後提問:同學們已經數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嗎?(10根)那麼1捆就是幾個十呀?(1個十。板書)

(1)、我們是1根1根地數,數了10根,所以說它是幾個一呀?(10個一。板書)

(2)、10個一是這一捆,一個十也是這一捆,所以我們就說10個一是一個十。(板書,齊讀)

(3)那2捆是幾個十呢?(2個十)

2個十就是多少?(二十。板書,齊讀)

2、說一說,加深理解

⑴認識11

剛纔同學們數小棒數得很好,下面張老師再考考你們:剛纔我們在擺小棒的時候,把10根捆成1捆是1個十,1捆就是10根小棒,同學們請想一想,怎樣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板書11)

學生擺小棒,然後指名彙報,引導學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問:爲什麼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邊演示邊說)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1根小棒就是1個一,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一。所以11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板書)(教師演示擺放11根小棒的操作過程)

強調: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數都讀作十幾。(板書)

教師範讀11(十一),讓學生跟讀。教師板書:十一。

⑵認識其它各數

師: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最先拿出19根小棒。你用什麼方法很快就拿好?

A、提問:19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呢?

B、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滿10根又捆成一捆,現在是幾捆?(2捆)就是幾個十?(2個十)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歸納整理:十幾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0就是由2個十組成的。

遊戲:跺腳表示十,拍手錶示一,猜猜合起來表示幾。

3、讀一讀,掌握數序

(1)、師:小朋友真能幹,通過自己動腦知道了11──20各數的組成,下面看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數嗎?

(齊讀)

(2)、觀察直尺,回答問題:

14前面一個數是多少?11後面一個數是多少?

16和18中間一個數是多少?

與19相鄰的兩個數是幾和幾?

比12大又比18小的數有哪些?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課本“做一做”

課本73頁“做一做”上的學具各有多少?(先問畫了什麼,再板書,然後數,最後彙報)

2.

1113 16 19

20 17 13

11 13 15

12 14

3.1個十和6個一組成( )。

13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0裏面有( )個十,20裏面有( )個一。

5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 )。

(四)、總結課堂,延伸新知。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同學們有這麼多的收穫呀!你們開心嗎?老師也很高興!今天小朋友學得真不錯,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更多的數學知識,會有更多的收穫!

  六、說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10個一是1個十 2個十是二十

11 19 20

讀作: 十一 十九 二十

1個十和 1個十和 2個十

1個一 9個一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84—85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習題。

(二)、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數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並且爲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本課分成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是先創設一幅教師帶學生過馬路的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數一數,圖中有些什麼?有多少?並且通過這個情境圖向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數一數及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組成、數的順序及大小。第三,通過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情境,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知道這些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並掌握20以內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11—20各數。

3、能積極主動探索、動手操作並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數11—20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的學習方式去認識11—20各數。

2、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數一數、擺一擺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數”的讀法、組成、數的順序和大小。

3、創設一系列的遊戲情境,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擺一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鞏固新知識。

  三、教學過程:

第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請看一看這幅圖,你都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了1位老師和9個學生一共10個人。

生2:再接着數一共是19人。

生3:我發現有14棵樹、20條斑馬線。

……

師:大家說得可真好,這幅中告訴我們過馬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創設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情境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第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操作、數數。

師:大家看看老師有一把鉛筆,猜一猜,有幾支?

生:[自由猜測]9、15、16、20……

師:小朋友猜了這麼多,那到底誰猜的對呢?怎麼辦?

生:數一數就知道了。

師:好,我們數數看,。

生:1、2、……10,

師:好的,老師先把這10支捆成1捆,那麼再接着數下去。

生:11、12……20。(再把這10支捆成1捆)

師:這裏一共是20支,你猜對了嗎?(臺下一片歡呼聲)

師:現在你們能像老師剛纔的樣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數嗎?

(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數)

師:這些數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揭示課題)

師: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數”的。

(班上桌子的張數、男女生各有20人……)

2、擺小棒,讀數。

(教師直接出示11支鉛筆)

師:你們知道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聲地回答]11

師:你們怎麼這麼快就看出來了,怎麼看的呢?

生:[大部分學生搶着舉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邊的1根,就是11。

師:[拿起1捆小棒]簡單地說,幾個十?

生:1個十。

師:[再拿出1根小棒]幾個一?

生:1個一。

師:[教師語速放慢]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好,剛纔老師講的這句話,誰還會說?[指名複述這句話]

師:還有好多同學都會說,都想說,那同桌互相說吧?[同桌互說]

師:剛纔都是老師擺小棒,現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這種方法擺一個十幾,同桌合作,一個擺一個說組成,有問題嗎?

生:沒問題。[同桌合作後個別彙報]

師:你擺的小棒表示幾?生1:17。

師: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見你擺的,你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擺的嗎?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師:也就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生1:是由1個十和7個一組成的。

生2:我擺的是19,是由1個十和9個一組成。

……

[同桌之間根據各自所擺的數字互相猜數、評價]

3、數的順序和大小。

師:小朋友很聰明,能夠看着小棒讀出它們表示的數,現在看看尺子圖,把你認識的數字讀出來好嗎?(生順數、倒數、讀單數、雙數)

師:尺子上的數字,越往右,你發現什麼?生:數字越來越大。

師:老師看着尺上的數字,就能想出好多問題,比如,15前一個數是幾?後面又是幾

生:它的前面是14,後面是16。

師:比16多1是幾?生:17。

師:19比20少幾?生:少1個。

師:誰能學老師的樣子,看着尺上的數字給大家提問題,並且比我提得更好?

[學生提問,其他傾聽回答]

師:好多小朋友還想提,那同桌合作,1個提問,1個答。[同桌內交流]

師: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數字記住,不用看尺子進行搶答。

師:13比14少幾?19前一個數是幾?2個十是幾?[搶答]

第三、學習應用,鞏固新知。

1、分組比賽,看哪組數得最好。

A、從11數到20B、從7數到13

C、19倒數到10D、從11數到18

2、擺小棒的遊戲。

師出示數字卡片,一個擺一個讀數和說數的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數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數字相同的好朋友。

第四、小結。

師:這節課中你最高興的是什麼事?

生1:我學會了11~20各數。

生2:猜數字我很喜歡

……

  四、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情境圖尺子圖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3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的一些想法和嘗試跟大家彙報一下。

  一、對教材的認識、理解與把握

《11—20各數的認識》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課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學生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認數的繼續和發展,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是能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這些知識,首先必須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另外,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也是本節課的目標之一。

  二、教學設計說明

1、導入環節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學起來就常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就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並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爲生活服務”。因此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又嚮往的大海邊入手,讓學生回憶大海邊都有什麼?然後直奔主題達到引入本課的目的。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這一大的環節中,我設計瞭如下幾個小環節:

(一)估數與數數

通過問題一:沙灘上有多少隻海鷗?的出示,引導學生對沙灘上海鷗的只數進行估計,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然後在估數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數來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準確。並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變靜爲動”的特點,突出數數方法的指導,滲透數數策略,並引導學生用做標記的方法來數,做到既不遺漏也不重複。

(二)初步感受10個一就是1個十。

小棒怎樣擺能讓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這一問題的提出,激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有1個1個擺的、有2個2個擺的、有5個5個擺的,還有5加6的,還有10和1的……引導學生對這些擺法進行評價篩選是這一環節的關鍵,我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逐個淘汰,最後選出10和1這種擺法,但是學生的這種擺法只是一個雛形,於是我運用課件對此進一步加工,邊演示邊解說,爲了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們把它捆成一捆。並順利成章的讓學生體會了10個一和在一起就是1個十。

(三)認識十位與個位。

(1)通過小棒的操作,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進行理解。

通過學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師向學生滲十與個透擺放位置的重要性,並通過11進行重點講解,引出十位與個位,並通過11的兩個1因爲位置不一樣,身份就不一樣向學生進一步揭示了每個數位上數所表示的意義。

(2)計數器上數位的認識

首先讓學生觀察計數器,找到個位與十位,然後結合自己學的方位知識對個位的位置進行描述,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義。

(四)寫數

通過問題“礁石上有多少隻海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學生可以用小棒擺,也可以用計數器來撥,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對2個十是20,十位上是2,個位上是0也是20進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講解20的寫法。

3、鞏固練習

本節課的鞏固練習都是圍繞着數的讀、寫及意義進行的,首先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表示數,然後通過提高練習對數的順序進行判斷。

  三、教學特色

布魯納強調:數學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學生經歷實物操作(擺小棒)──表象操作(在腦中擺小棒)──符號操作(看數,直接說組成)的過程,從而建立起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幾的數學模型。可見,建立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