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組訓練的重點,我設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瀾、暇”等8個生字;理解“波瀾壯闊、無暇”等18個詞語的意思。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列提綱背誦是教學的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4.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5.教具準備

多媒體《桂林山水》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我緊扣“課標要求”,針對教材內容,採用講讀法、討論法、多讀多想、從扶到放等方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猜:這是哪呢?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用各種美麗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帶你漂在這樣清澈的水面上,該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再用充滿激情的導語邀請學生一起遊覽桂林,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綱指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必須的語文素質。我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和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緊扣重點,教給方法。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重點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讓學生邊讀邊圈出灕江水特點的詞語,並用波浪線畫出具體描寫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這樣學生對灕江水有了大體的印象,於是我趁熱追擊:作者寫灕江水之前爲什麼要寫到大海和西湖呢?它們各有什麼特點?(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這時我在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個詞語。

接着我們來分析描寫灕江水特點的三個分句:並提問,這每個分句各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學生回答靜、清、綠),再次品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在朗讀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靜、清的特點。然後我接着提問:你們平常見到的水都是什麼樣子的?此時學生便會議論開來,兩種水一對比見明顯地感受出桂林水靜和清的特點。

再分析“綠”的特點,先讓學生齊讀這個句子,師拋出問題:無暇的翡翠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學生答無暇是沒有瑕疵),師出示翡翠的圖片,用翡翠比喻灕江水的特點,可見灕江水之綠。

  3、仿句子寫句子:

а、池塘裏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裏真靜啊,靜得……

及時運用了課堂上剛剛學習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使課內和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通過本段的學習,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靜、清、綠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圖文對照,彷彿自己正置身於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對桂林充滿愛?怎能不對祖國山河的秀麗表示讚歎?同時又學到了讀段的方法。

  4、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5、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6、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將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訓練融爲一體,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本課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這些語句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讚美,朗讀時讓學生把這種感情讀出來,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有感情地朗讀,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桂林的愛,對祖國河山的讚美,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濃縮了課文內容的精華,我設計的板書文字簡潔,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的落實了教學重點,加上直觀新穎的簡筆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結束語:

這節課,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了語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們又一起走出了語言文字,帶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走向了生活。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課前有所期待,課堂有所滿足,課後有所回味,品味語言文字,品味真摯情感,讓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兒。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同時,它也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文章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表達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語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學們去積累,去運用。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以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理解,我將本課安排爲兩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爲:

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積累,表達方法的感悟。

  教學過程:

今天,我重點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每堂課都有三個主要環節。根據教學實際我將第二課時具體安排安排爲五個環節:

  一、板題示標: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要求我們語文課上導入語要簡潔,最好能開門見山的引出新課,可以不再複習提問,不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再解題,這一切都交給學生在自學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兩句富有激情的語言。因此,我將這一課的導入語設計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桂林,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板書課題)課題的板書也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不但要把字體寫工整,筆畫筆順也要正確,板書的地點還要醒目。爲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們在板書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板書結束還要讓大家讀一讀。接着是出示學習目標。(八字教學法,對學習目標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測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容易測量,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易測量,所以,我們只要求教師每堂課必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次,教學目標要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卻設定爲掌握、運用,要求熟讀的,卻設定爲“背誦”,學生當堂達不到,那麼,教學目標就失去了意義。最後,教學目標的表述要簡潔明瞭,便於師生記住。)學習目標的出示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表達,但出示的時間不宜太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目標出示後,還要有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大家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激勵語;能完成這些目標嗎?請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訴朱老師。

  二、依據自學指導自學

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我接着出示自學提示。過渡語在我們的教學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環節的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 怎樣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呢?我們來看一下自學提示: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爲前提,自學提示是否有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明確:確自學的時間、內容、學習方法、達到的標準、檢測的方法及要求。

自學提示要科學、具體、具有可操作性,這樣纔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纔有可能達到八字教學法的效果————緊張、高效、愉快。根據這一要求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用橫線畫出描寫灕江水的句子,反覆朗讀,並思考: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3、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桂林山的句子,反覆朗讀,並思考: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4、作者在介紹桂林的山、水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5分鐘之後,比誰學得好。)

  三、 檢查自學效果

八字教學法中提規定自學時間到時,教師一般用“舉手”統計的方法瞭解學情。如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已完成自學任務,那就可以轉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有半數學生未完成,教師就應適當延長時間。舉手統計之後就是檢測,檢測的方法,文科一般以口頭提問爲主,以筆頭練習爲輔,重在瞭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

根據我的理解在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誰能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而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

2、(過渡)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那麼哪位同學說說,灕江的水美在哪裏?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教師相機板書:靜、清、綠)

3、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衆不同的“靜、清、綠”的

(指名朗讀描寫灕江水靜、清、綠的句子,注意指導讀好六個“啊”的變調)

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明確句子的含義,並想一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句子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再試着朗讀體會。八字教學法中提到;教師在檢測時,應選擇後進生作爲檢測的對象,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檢查朗讀時,先讓程度不太好的學生讀,讀不好再找其他學生幫忙,如果還讀不好,老師引導。

比如,學生在讀灕江的水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找了一個學生站起來讀,第一遍讀得很平淡,只是做到了將句子讀通順,清的程度沒讀出來,接着,我又找了一名程度稍好一點學生來讀,這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接着又讓第一個同學來讀,這個同學這次讀得也帶上了感情,但我感覺他還能讀得更好,我就出示了一幅山水倒映,水清的能看見江底的沙石的圖片,然後讓這個學生再來讀,這一次他讀得非常有感情。這樣一來後進生的問題解決了,其他學生在聽、糾正的過程中朗讀的效果也不會差到哪裏,同時這位後進生的成功也是後教的成功體現。

學生都能有感情的讀好每一個句子,我有安排了齊讀第二段。(過渡語;看着這樣靜清綠的灕江水,怪不得遊客都忘了穿在前進,岸在後移,讓我們也帶着陶醉之情一起讀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4、學生學習了灕江的水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來檢查學生對第三段的理解(過渡語;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讚歎: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過你可別只顧着低頭看水,而忘了擡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

(1)誰來讀一讀描寫桂林的山的句子?(注意“啊”的音變)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誰來說說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奇、秀、險)

師: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於一體。難怪作者要這樣讚歎它,下面讓我們大家齊讀第三段,再次體會桂林的山的美(師生同讀)

5、體會山和水相映之美

有感情的朗讀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美的畫面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也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因此這一環節看視頻談感受。

師過渡:我們欣賞了灕江的水,品味了桂林的山,如果把山和水結合起來欣賞又是怎樣的畫面呢?請看大屏幕。

請大家帶着各自的感受讀一讀文章的最後一段。並給你的同桌說說作者此時此刻的感受。

指名談作者的感受。

齊讀最後一段。

6、誰來說一說,作者在介紹桂林的山水時都用了哪些表達方法?(本環節也可安排學生先討論再回答)

  四、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環節,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求學生運用知識能當堂獨立完成作業,這是使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綜合訓練。他強調精講多練,八字教學法中重點強調寧可老師多費事,不讓學生做廢題。在操作此環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精心設計習題,出有價值、高質量的題;二要注意面向全體、團材施教(作業可分爲“必作題、選作題和思考題”),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三要強調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三要指導學生做題方法,先複習再做題,死記活用。五要把課堂的每一分鐘都留給學生去學和練,教師不當堂批改作業,六要強調學生糾錯。糾錯也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糾錯一定要及時。

根據以上認識,我設計了以下訓練題;

1、背誦課文最後一段。(背誦的內容要適中要求當堂背誦的一定要做好檢查,檢查可以是抽查,也可以是互查,抽查時一定要多抽查後進生。實在背不上來的可放在課下抓,最好不要出現有的同學在背誦,有的同學在做題的現象)

2、完成練習題仿寫句子。

例: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裏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瀏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到桂林這一帶的山。

我看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電影,聽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歌曲,卻從沒聽過這樣動人的故事。

3、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文中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着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下課

今天我們盡情的遊覽瞭如詩如畫的桂林,其實我們國家像桂林這樣迷人的景色還有許多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去盡情的欣賞,也希望大家也能向作者一樣把他寫的如詩如畫。下課!

板書設計; 學手段不斷更新,投影、實物投影,多媒體的使用,使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實效性越來越強,但是,就現階段絕大多數學校而言,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學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設計好板書,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節課,45分鐘,什麼時間,在黑板上板書什麼內容,寫在什麼位置,用什麼方式寫,由誰來寫,教師都要在備課時預先考慮好。科學合理地設計板書,能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桂林山水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

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爲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

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學生並激起朗讀興趣;

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

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

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爲,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爲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4)反覆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纔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爲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爲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後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爲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