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1

《動能和動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第七節的內容,我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六個緯度作如下彙報: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動能和動能定理》主要學習一個物理概念:動能;一個物理規律:動能定理。 從知識與技能上要掌握動能表達式及其相關決定因素,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和實際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上,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和恆力功知識推導動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義,並深化理解第五節探究性實驗中形成的結論;

通過例題1的分析,理解恆力作用下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優越於牛頓運動定律,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優化和整合上,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切實進行兩種方法的相關計算,在例題1後,要補充合力功和曲線運動中變力功的相關計算;

通過例題2的探究,理解正負功的物理意義,初步從能量守恆與轉化的角度認識功。 在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上,在嘗試解決程序性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物理學科既是基於實驗探究的一門實驗性學科,同時也是嚴密數學語言邏輯的學科,只有兩種方法體系並重,纔能有效地認識自然,揭示客觀世界存在的物理規律。

2、內容地位

通過初中的學習,對功和動能概念已經有了相關的認識,通過第六節的實驗探究,認識到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係。將本節課設計成一堂理論探究課有着積極的意義。因爲通過“動能定理”的學習,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並在解釋功能關係上有着深遠的意義。爲此設計如下目標:

  二、目標分析

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並能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

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義;

4、知道動能定理的解題步驟;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恆力作用下動能定理的推導;

2、體會變力作用下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狀態的變化量量度複雜過程量”這一物理思想;感受數學語言對物理過程描述的簡潔美;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通過對動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對功、能關係的認識。

教學關鍵點:動能定理的推導

  三、教法和學法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通過問題探究的方式,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基於問題探究的過程性體驗,爲此,採取“任務驅動式教學”設計程序化的問題,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學習。爲此,在教學設計中重點突出三個環節:“問題驅動下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問題解決中對物理規律的深化理解”、“引申提高中對物理規律的深化應用”。所以任務驅動式教學成爲本節課重要的教學方式,同時採取精講釋疑教學法;學生的學法採取:任務驅動和合作探究;選取多媒體展示、嘗試練習題和“任務驅動問題” 本節課爲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設計成6個教學環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任務驅動,感知教材;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精講點撥,釋疑解惑;典例引領,內化反思;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動能和動能定理》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專家: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動能和動能定理》教學設計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

《動能和動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節,動能定理實際上是一個質點的功能關係,它貫穿於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係爲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功能關係這一線索.考慮到初中已經講過動能的概念,這樣敘述,學生接受起來不會有什麼困難,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根據新課標要求通過本節課教學要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的概念,會用動能的定義式進行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及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

3)知道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動能定理的演繹推導.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難點:會用動能定理解決有關的`力學問題。

  三、教學方法

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與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驗方案以小組合作研討的方式參考教材提出的問題由學生自行設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實驗和理論分析相結合,體現教學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四、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了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速度變化的關係,那麼物體的動能應該怎樣表達?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的動能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1、動能表達式

【提問】我們在學習重力勢能時,是從哪裏開始入手進行分析的?這對我們討論動能有何啓示?

總結:學習重力勢能時,是從重力做功開始入手分析的。討論動能應該從力對物體做的功入手分析。

(通過知識的遷移,找到探究規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設物體的質量爲m,在與運動方向相同的恆定外力F的作用下發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圖所示。試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力F對物體做功的表達式。

【提問】教材上說“xx”很可能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物理量,爲什麼這樣說?

總結:質量爲m的物體,以速度v運動時的動能爲xx

2、動能是標量,國際單位制中,動能的單位是J(焦耳)

3、動能定理

1)表達式

有了動能的表達式後,前面我們推出的xx,就可以寫成xxx

其中xx表示一個過程的末動能xx,xx表示一個過程的初動能xx。

2)概念:力在一個過程中對物體所作的功,等於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能定理。

【提問】

1)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動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麼意義?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2)動能定理,我們實在物體受恆力作用且作直線運動的情況下推出的。動能定理是否可以應用於變力作功或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情況,該怎樣理解?

4、能力訓練

例題1和例題2,引導學生一起分析、解決。

5、幫助學生總結用動能定理解題的要點、步驟,體會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越性。

1)動能定理不涉及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用它來處理問題要比牛頓定律方便。

2)用動能定理解題,必須明確初末動能,要分析受力及外力做的總功。

3)要注意:當合力對物體做正功時,末動能大於初動能,動能增加;當合力對物體做負功時,末動能小於初動能,動能減小。

6、總結歸納

本節課的內容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重中之重,是高考中必考的內容之一,並且所佔的比重非常大,本節連同下一節內容(機械能守恆定律)是用能量觀點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節課後可以加適當的習題課加以鞏固,也可以在本節課後就加一節習題課.本節課的內容不是十分複雜,在用牛頓定律推導動能定理時學生一般都能夠自己推導,要放開讓學生自己推導,以便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進一步認識。

動能定理的應用當然是這一節課的一個關鍵,這節課不可能讓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掌握應用這個定理解決問題的全部方法,而應該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這個最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可以根據例題來逐步讓學生自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