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該課題是濟南版生物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內容。我是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的。根據要求,我主要談談第4個方面。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隸屬於課程標準確立的“人與生物圈”課程主線中最大的主題之一“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中的二級主題,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組成綠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編排上將其安排在兩者之前,既充分考慮了學生主體的認知規律,也科學考量了三者的辯證關係。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對前一節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羣適應不同的環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爲後面光合作用以及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在全章佔居舉足輕重的地位。

2、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舉例說出氣孔的數目和分佈與蒸騰作用的關係。

(2)、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觀察葉片的各部分結構。進一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製作臨時徒手切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切片標本,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

(2)、通過對蒸騰作用知識的拓展遷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2)、培養敢於實踐、樂於探究的生物科學素養;樹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練習製作徒手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

難點:練習製作徒手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

4、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充滿好奇,樂於動手,對製作臨時裝片及顯微鏡操作有一定的瞭解。

5、說教學準備

教師:實驗用具、材料及醫用消毒棉,酒精和紗布,課件等。

學生:興趣小組準備關於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的實驗資料。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實現知識的昇華和內化。

2、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發現未知,並在“動腦、動手、動口”狀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3、體驗互動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實現學生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究法:通過觀察蒸騰現象實驗以及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一

般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分析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提高交流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優化教學秩序,我是這樣導入的:

1、創設情境,激疑導入

首先複習各種植物類羣所處的生活環境,明確各種植物類羣均需要水,那麼植物吸收水分用來做什麼呢?此時,多數學生會誤認爲植物吸收水分用於自身組成。讓同學們帶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一生所需的水分約200千克,其中作爲植物組成成分的水分爲1.827千克,維持植物生理過程的水分爲0.25千克,兩者的水量加起來約爲2.077千克,僅佔植物吸入體內水分總量的1%,那其餘的99%的水分到哪裏去了呢?

此時,學生形成了認知衝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趁此導入課題。(板書課題名稱)繼而進入第2個教學環節:

2、觀察思考,深化認知

  活動一: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

(由於植物的蒸騰現象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提前一天要求興趣小組同學做好實驗,課堂上呈現實驗各裝置初始狀態圖片)

此時興趣小組展示圖片,闡述設計思路:選取三支粗細相近的枝條,甲去掉全部葉片,乙去掉部分葉片,丙不做處理。分別插入三支錐形瓶內,並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管外的部分,紮緊袋口。在三支錐形瓶內分別加入等量的水,液麪上加適量的食用油防止水分的蒸發並做上標記,置於陽光下一段時間。引導學生指出對照實驗,明確單一變量。

然後興趣小組呈現實驗裝置,通過觀察、對比啓發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

(1)、塑料袋的內壁有什麼物質生成?

(2)、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從哪裏來的?

(3)、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以什麼狀態出來的?

(4)、比較各塑料袋內水珠的多少,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5)、對該實驗你還可以怎樣設計?

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歸納出蒸騰作用的概念,理解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並能通過對照實驗認識到葉片多少影響蒸騰作用效率,爲學生理解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枝葉的做法做知識鋪墊。接着提出問題:葉爲什麼可以進行蒸騰作用呢?當然這與葉的結構有關,自然展開第3個教學環節:

3、自主探究,互動交流

  活動二:具體操作分兩步:

第一步,製作臨時徒手切片,讓學生按照“五個環節”展開:(1)明確目的要求(2)清點材料用具(3)閱讀實驗步驟(4)講解操作要領,強調安全問題(5)做好分工,開展實驗。

第二步,觀察制好的臨時切片,請同學們遵循“四個動作”進行:(1)、看看(顯微鏡下觀察葉片結構)(2)、畫畫(簡單繪製葉片基本結構)(3)、比比(將繪製圖與課本葉片結構模式圖比對,強化認知)(4)、賽賽(組內搶答各部分結構名稱)教師巡視並指導。

在學生對葉片的基本結構有了感性認識之後,教師結合生活實例提出新的問題“爲什麼葉的正面綠色深些而背面淺些?”“秋天的落葉爲什麼大多是葉面向下而葉背朝上?”引導學生加深認識葉片的結構,完成重點知識的學習,爲下一節光合作用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利用課件“葉橫切面的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對葉片基本結構進行總結概述。(板書:葉片的基本結構)

在學生了解了葉片的基本結構後引導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水分到底是從葉片中的什麼結構中散失的呢?繼而展開第三個活動:

  活動三:觀察表皮臨時裝片

爲使學生能形象的瞭解氣孔的位置和分佈,指導一名學生進行形象演示:

將課前剛摘下的冬青葉一片用鑷子夾住浸在盛有70℃以上熱水的燒杯中。片刻後學生很容易觀察到葉片表面產生氣泡。據此使學生明確氣泡是從氣孔中冒出的,氣泡的位置就是氣孔的位置;並且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正面和背面氣泡數目?並遷移學生的認知:分析氣孔的數目、分佈特點與蒸騰作用的關係,初步樹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氣孔是什麼樣子的呢?組織學生製作蠶豆葉表皮臨時裝片,甲、乙兩組分別製作上、下表皮臨時裝片,引導學生重點觀察保衛細胞和氣孔,然後相鄰甲乙組互換觀察。學生能夠觀察到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引導學生明確氣孔不但是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並藉此引導學生比較保衛細胞和表皮細胞的形態及排列特點。(板書:比較表皮細胞、保衛細胞)

對於影響蒸騰作用強弱的因素這部分教學,展示在“春天陽光下、夏天陽光下、陰天潮溼環境、電吹風吹葉片”四種情況下蒸騰作用強弱的課件,讓學生理解蒸騰作用強弱受四種因素的影響: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溼度以及空氣流動狀況;並通過課後思考與練習中“某一植物在一天當中某些時段的失水量”加深認知理解。

接下來回歸到開始導入的問題:植物體內99%的水分用於蒸騰作用是不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呢?隨即引入第4個環節:

4、體驗感悟,討論交流

  活動四:體驗感悟蒸騰作用的意義

體驗:用吸管喝水。讓學生體會到蒸騰作用能使植物體內產生一種使水分向上運輸的拉力,從而促進根吸收水分,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感悟:用熱棉球擦皮膚。讓學生感悟出蒸騰作用能降低葉表面的溫度。

討論交流:結合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及蒸騰作用示意圖,在理解蒸騰作用的意義基礎上,討論交流如下問題:

(1)、“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爲什麼植物體內水卻是往高處流的?

(2)、爲什麼在炎熱的夏季,樹葉不會被灼傷?

接着引述問題“夏季移栽植物時,應採取哪些措施有利於植物成活?”來拓展學生思維,喚其環保意識,誘其環保行爲即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5、拓展思維,環境教育

最後對全體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檢測及對部分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行考覈,達到因材因情施教目標,引導學生進行第6個教學環節:

6、梳理內化,達標昇華

讓學生結合板書對本節內容梳理、歸納以求內化,並通過導學案進行達標訓練,以求升化。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綠色植物蒸騰作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教學程序、教學反思等六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綠色植物蒸騰作用》是《生物課程標準》二級主題“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的重要內容,要求是“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本節是本章的第二節。重點描述了綠色植物的蒸騰現象和蒸騰作用的意義。是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動之一,並對維持生物圈中的水循環發揮着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活潑好動,對形象生動的內容,形式多樣的學習很有興趣。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找出適合本節課中學生觀察、探究的內容,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本節課既有正適合學生探究的內容:蒸騰作用主要器官,又有適合學生觀察的內容:製作徒手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這一技能性實驗(既包含了顯微鏡的使用,又有臨時裝片的製作等),但此實驗對於初一新同學來說熟練程度要求較高,一節課同時進行,課堂容量太大,很難完成,所以我選擇《課標》中,貫穿於其它九大主題的一級主題“科學探究”爲本節課主要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使學生更充分的認識蒸騰作用,又保證了本節內容的完整性。

爲此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

2、探究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3、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

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探究葉的蒸騰現象,培養學生實驗設計以及對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實際應用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合作意識,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重點:描述植物的蒸騰現象;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意義。

難點:實驗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器官;認同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意義。

  四、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設置都是以通過讓學生看到實際現象,引發學生思考,最終解決問題爲指導思想。

以“水”爲主線,從創設情境“如何從植物體提取到水——水是由哪個器官散失出來——水如何從植物體散失出來的——植物體能散失多少水分——散失水分的意義”逐層展開。設計了新課導入、新課學習、獻計獻策、課後調查等幾個環節。具體操作如下:

  五、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如果你身在野外,怎麼才能找到水?

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興趣,播放視頻:他們是如何取水的?

出示模擬的實驗裝置,觀察現象? 引出本節課題: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二)新課學習:

1、植物的蒸騰現象

(1)探究: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在這一環節中,先由學生自主討論確定實驗變量,設計實驗方案如何控制變量,通過展示裝置,暴露學生的相異構想,讓學生講解、互評,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去表達,去暴露自己的潛意識,加大學生的思維容量,從不足中進行反思,進而能修改爲較合理的實驗裝置,推測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既培養了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又突破了科學探究這一難點,學生也從中體會了探究成功的樂趣。

(2) 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

在學生探究熱情被點燃,思維狀態達到高潮時,放寬學生思想維度,“如果大家想盡快看到現象,你有什麼妙招麼?”引入對蒸騰因素的探究,將探究活動延伸到課下。發散學生思維。

(3)蒸騰作用概念

在學生思維已經能夠充分打開的情況下,對蒸騰現象已有了部分認識的基礎上,對比幾種實驗裝置,學生髮現問題評說後,學生自然能描述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兩個關鍵點:氣態、從植物體內散失,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突出重點,易化難點,從而達成知識目標描述蒸騰現象。

(4)葉片結構

通過學生實驗觀察到菠菜葉表面出現氣泡,並且背面氣泡多,利用這一現象激發學生下一步的求知慾,繼續想認識葉片的結構。

觀察葉模式圖,引導學生讀圖、用圖,並從中找到與水分散式有關的氣孔、保衛細胞、葉脈,進而體會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5)蒸騰作用的過程

利用動畫展示,學生描述出蒸騰作用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2、蒸騰作用意義

由資料引發下一步思考,有多少水分會被蒸騰出去?植物體散失水分的意義。

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討論。

將學生生活中的現象與蒸騰作用意義聯繫起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但對於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這一意義,由於學生知識儲備有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無機鹽,教師可展示提前做好的裝置,芹菜葉變紅現象,將無形變爲有形,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無機鹽變得具體化,蒸騰作用意義這一難點得以突破。

蒸騰作用不僅對植物體自身重要,對周圍環境也有積極影響,現在各國都大力提倡植樹造林,並確定了自己國家的植樹節,完成情感目標,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三)知識小結

(四)達標測試

1、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主要原因是( )

A.大樹的樹冠擋住了陽光

B.大樹有很強的蒸騰作用,帶走了周圍的熱量

C.大樹根系發達,使周圍土壤水分增多

D.颳風吹走了周圍的熱量

2、下列植物蒸騰作用最強的是( )

A.氣溫37℃,陰天,無風

B.氣溫37℃,晴天,有風

C.氣溫20℃,陰天,有風

D.氣溫20℃,晴天,無風

3、某同學設計了下面蒸騰作用的實驗裝置。各注入相同體積的清水,分別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條,試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兩小時後觀察實驗結果。請分析回答問題。

該實驗變量是________,實驗結果是_______液麪下降較大,可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獻計獻策

爲了增強學生情感目標的培養,使學生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設立了一下拓展內容。

植物移栽後往往容易出現萎蔫甚至死亡現象,原因主要是蒸騰作用大於根的吸水能力。如果你是一個園藝工人,你會採取哪些措施來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六)課後調查:

調查法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課後調查幾個小區的綠化情況(植被覆蓋率等),並分析此綠化情況與小區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的關係。

  六、教學反思

1、教學的目的性體現較明確,儘量使學生從生物學的學習中獲得知識和研究方法是本節課的貫穿始終的宗旨。

2、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從而進一步感悟和領會生物學的研究方式,實驗設計時暴露學生相異構想,思維障礙,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3、本節課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又不拘泥於教材,同時對教材也進行了再加工。突出了教材背後隱含的,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指導思想。雖然學生對於實驗的設計較幼稚、分析能力較浮淺,但是教師的教學嘗試,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最重要的。

4、由於本人教學經驗的限制,在駕馭這種開放性的課堂上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比如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注上,學生探討中的閃光點評價不夠及時,由於比較緊張,蒸騰作用的概念處理不夠好。教學永遠是件遺憾的事情,但是會有不斷創新的課堂,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