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精選5篇)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爲保障活動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精選5篇)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1

一、活動目的:

1.爲從理念上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揭開“應試教育”的“遮羞布”,從行動上確實推行“反應試教育”;

2.親近大自然,瞭解生物圈中最可敬可愛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培養學生熱愛生命情感,使學生懂得人類只有與其它生物和諧相處,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諧社會”;

3.激發學習的興趣,豐富課餘生活,使學生意識到獲取知識和技能,培養思想和方法不僅僅在課堂,而更多的應該在課外,在社會實踐活動中。

二、活動時間:

1.班級活動:從即日起兩週時間;

2.集中展評:

三、活動地點:

1.採集地點:校內或校外;

2.參評地點:學校展覽室;

四、活動對象:

七年級、八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步驟:

1.動員階段:學校領導、班主任、課任教師組織宣傳;

2.輔導階段:

⑴負責人:各課任教師;

⑵輔導方式:

①觀看採集植物標本的錄像;

②印發製作植物標本的文本材料及標本標籤;

3.標本採集階段:

各班以活動小組爲單位組織採集標本,並做好活動過程的記載(以照片的形式)。

4.成果展評階段:

⑴學生觀看各班標本,並投票(投票方式和記分方式見附二);

⑵學校生物教研組成成員投票(投票方式和記分方式見附二)。

六、展評材料:

1.各班各小組採集植物標本時的真實照片(要求能反映活動過程);

2.各班推薦的標本(各班以活動小組爲單位,製作標本,通過評選,推薦四個不同類的植物的標本參加學校展覽)。

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2

一、單元教育內容的地位、知識結構前後聯繫

第一章、是經過查詢和查詢,瞭解生物差異與非生物的基本特徵以及我們身邊的生物;第二章經過較多的科學探求活動,瞭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聯繫,開始認識生態系統,瞭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一切生物的家鄉,認識到保護生物圈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初中生物教育計劃。當今社會,因爲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圈的改變也極大地影響着人類日子,重視人類與天然的調和發展,重視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要了解生物圈。

本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聯繫,從生物圈的角度介紹人和其他生物,先讓學生對生物圈有一個歸納瞭解,便於後續內容的學習。

二、教育目的與要教求

1、認識到生物具有差異與非生物的特徵,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類型,瞭解生物圈是一切生物一起的家鄉。

2、測驗查詢、查詢以及材料分析的基本辦法,體會科學探求的一般進程,測驗在科學探求中操控變量和規劃對照試驗以及丈量和處理數據的辦法,開始養成探求的思維習慣。

3、開始形成愛護生物的情感、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追求人與天然調和發展的觀念。

三、要點和難點

1、可以說明生物具有的一起特徵,查詢的一般辦法,學會做查詢記錄。

2、開始培育學生的查詢的才能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才能。

3、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一起家鄉應當愛護這個家。

4、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的因素,體會探求的一般進程,學習操控試驗變量和規劃對照試驗。

5、在教育中引導學生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6、生態系統的組成

7、培育蒐集和分析材料,合作和交流的才能,使學生可以從日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培育學生科學探求精力。

四、課時組織

第一章一節1課時, 第二節2課時

第二章第一節1課時 第二節2課時 三節2課時 第四節2課時 第五節1課時。

五、教育措施和計劃

1、創設情境,激起學習興趣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求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3、學習和使用現代教育手法和技能並運用到課堂教育中,提高課時功率和教育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規劃好教案,寫好教育反思。

4、鼓勵學生自己查詢、考慮、發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求性計劃的規劃和實施。

5、教育中要注意合理挑選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育手法的使用。

6、要注意對學生歸納才能的培育。

7、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對症下藥,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育方針、內容和點評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3

生物是一門以試驗爲根底的天然學科,從生物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來看,生物試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效果。生物試驗對於進步生物教育質量,全面落實培育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教育內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效果。新的課程理念在中學生物教育中的落實和施行,都離不開生物試驗。爲了進步學生科學素養,培育學生腳踏實地的科學精力,爲更好地施行試驗教育,現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經過試驗教育培育學生調查問題、思考問題和剖析問題的能力及小組的協作精力。讓學生經過現象調查事物的本質,然後認識和揭示天然科學規律,培育學生謹慎的治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識,切實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

二、試驗意圖

1、倡導“ 以科學探究爲主的多樣化的學習辦法。

2、使學生有“ 親身經歷和體會“ ,同時可以樹立腳踏實地的科學精力。

三、教育要求

1、演示試驗必須按大綱要求開足,教師在課堂上用演示的辦法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試驗。經過調查試驗現象,使學生可以取得理性的認識和驗證,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若有條件可改成分組試驗,增強學生的切身體會。

2、學生分組試驗,也要按教育大綱的要求把學生試驗悉數開齊。對於學生試驗,若能當堂看清試驗結果的須在試驗室裏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監督學生對每個試驗達到操作規範、嫺熟的程度;培育他們濃厚的生物學愛好和言語表達能力。

四、試驗教育的準備作業

1、制定出本學期試驗教育進度計劃,並寫明試驗目錄,寫明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稱號,教育中按計劃組織試驗。

2、任課教師須將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試驗室,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五、將德育作業浸透於教育中

1 、讓學生在試驗過程中明確彼此幫忙的重要性,培育學生在試驗過程中團結合作的精力。

2、要教育學生恪守試驗規則,保護財政,節約用水、電、藥品,然後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

3、要求學生嚴厲仔細的按照試驗要求來操作,細心調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育他們謹慎的科學態度。

4、培育學生井然有序的作業習氣。試驗結束後,把儀器放回原處,整理好試驗檯,填寫好試驗記錄。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4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生物圖形是生物知識的載體之一,是生物教學的第二語言。識圖能力是學習生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能夠熟練準確地識圖用圖,對生物學習乃至終生髮展都是有益的。良好的生物識圖能力是學好生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識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利用現有多媒體、實物投影儀等教學儀器,直觀展示手段,使學生養成自覺運用生物圖形理解問題的能力。在現有條件下“引導學生學會生物識圖,用圖和快速提取相關生物信息”是研究的重點,力爭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出一條促進大多數初中生識圖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生物學習的關鍵。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在生物教學中,通過識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形成以點帶面,一圖帶動全文的學習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落實課程標準,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礎的知識和技能,促進他們將感性知識與理性實踐知識與書本知識,學科知識以及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建立反映各自特點和有利於未來發展的知識結構與技能結構; 引導學生在分析,比較,判斷識圖的過程中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學習能力。

三、 課題研究的內容和對象

研究選定內容爲七年級生物教材中的圖形。研究對象爲我校七年級一、二班的學生。

1、 圖形中的內容多是學生沒有接觸的理性知識,圖形須從形象的感性的具體事物入手,以學生已有知識做鋪墊,採用啓發式,通過教師講解圖形,學生識圖,分析,歸納,判斷等思維活動,完成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這一認識過程,獲取新的知識。

2、 圖形教學要結合學生生活,社會和知識水平的實際,注意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切不可要求過高,否則會適得其反。

3、 新教改教材有豐富的教育思想內涵,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教學中要強化圖形的德育功能,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認識觀,環境觀,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四、 課題研究的步驟與方法

(一) 研究步驟

本課題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確定課題名稱,填寫課題申請,制定課題計劃,收集素材,學習課題研究理論。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以預期成效爲目標,採用課堂滲透和專題識圖能力訓練,結合填圖訓練等方式培養學生識圖基本能力、提升圖文互換能力、養成識圖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培養學生能力的體系,並探索學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徑。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課題結題階段,進行各類教學素材分類和收集整理,進行整理分析,撰寫結題報告。

(二) 研究方法

1、 資料文獻法,收集整理相關理論,借鑑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導課題研究。

2、 調查法,採用問卷調查,師生座談等多種形式,全面瞭解學生在識圖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

3、 課堂行動研究法,將探究出的有效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實踐檢驗研究效果,不斷反思教學過程的不足,使課題方案不斷完善。

4、經驗總結法:從實踐和研究中獲取良好的實際效果,並注意總結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的經驗和理論。

5、個案研究法:有組織、有目的地根據研究目的、對象、內容的不同,採取跟蹤、瞭解、分析和指導等方法。對活動的個別案例進行深入地研究。

五、 課題研究目標

1、 經過多次的實踐,結合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套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一種圖形思維定向,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使學生掌握識圖基本程序,培養學生識圖技能。養成用圖習慣,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2、 要利用“一圖多思,多圖並用”,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歸納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思維程度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3、 訓練學生繪圖製表,缺圖補圖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圖形意識的目的。

4、 通過此次研究,我的教學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板圖能力及製作多媒體課件能力進一步提高。

六、課題成果的形式

1、論文《在生物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提高識圖能力》

2.結題報告

初中生物跨學科活動設計方案5

目的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圖象。

材料用具:

顯微鏡、e字玻片(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永久玻片、擦鏡紙、紗布

方法和步驟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釐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以後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爲止(眼睛看着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爲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不要損傷顯微鏡、目鏡和物鏡。

2、材料對準通光孔,用壓片夾將玻片壓好。

3、下降鏡筒時,不要注視目鏡,一定要注視物鏡,以免損壞玻片標本和物鏡鏡頭。

4、取下玻片標本時要小心;

5、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裏,送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