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喚愛觀後感400字(精選6篇)

喚愛觀後感400字(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喚愛觀後感4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喚愛觀後感400字(精選6篇)

喚愛觀後感400字 1

由孫晨主演的電影《喚愛》即將登錄全國院線,該片通過一個真實的新聞事件改編,是一個取材角度勵志的正能量故事。影片中孫晨飾演小男主角的班主任老師,與以往帥氣有型的硬朗角色相比較,孫晨幾乎被自己的定妝照和劇照都驚訝到,和我平時的造型反差太大,是孫晨對此次拍攝最大的感受。

孫晨剛剛接到劇本時,被劇本中的劇情感動到了,與以往他接觸的角色和劇情最大的不同是,與他生活的現實相差的太遠,很難想象一個孩子是通過怎樣的.毅力才生活下來,在母亡父病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和老師同學的鼓勵,頑強的應對生活。

喚愛觀後感400字 2

《喚愛》由象山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國影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山東菏澤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中共象山縣委宣傳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中國行爲法學會廉政行爲研究會、中國財經傳媒出版集團聯合攝製,華廣時代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發行,著名導演王焮執導,取材自真實人物原型。山東某鎮民房裏住着一戶生活窘迫的人家,母親因病去世後,父親又在一次礦難中遭遇終身癱瘓,於是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到了5歲孩子孫家寶的身上。《喚愛》正是取材於這段真人真事,把孫家寶堅毅生存笑對苦難的故事進行了真實還原。

電影上映後,不少觀衆帶着孩子前往觀影,希望能從孫家寶的故事中讓自家孩子經歷一次思想震盪。的確,相當多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大多數孩子,電影中孫家寶所承受的苦難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它對觀衆的震撼絕不亞於長盛不衰、極具知名度的品牌公益欄目《變形計》,引導觀衆換位思考,思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日前,影片正在持續熱映中,而第一時間觀看了《喚愛》的觀衆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網友“Eva”說,想要通過看這部電影“感受下生活能絕望到什麼程度”;“幸福淡然6128148”抱着“瞭解生活”的態度觀看電影;網友“Doris_hesy”觀影后認爲該片非常“接地氣”;“有營養的米先森”認爲,不幸的家庭背景就像是催化劑,它能使一個人迅速成熟。還有不少網友爲影片打抱不平,認爲這樣一部無論從哪方面都質量過硬的電影不應該被埋沒在娛樂至上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裏。雖得到了觀衆的認可,但票房的不理想確實也折射了人們對於此類真實題材影片的忽視。

喚愛觀後感400字 3

《喚愛》講述了母親病逝後,照顧癱瘓父親,扛起家庭重擔的5歲孩子孫家寶的勵志故事。《喚愛》憑藉其自身獨闢蹊徑的題材、過硬的影片質量及蘊含的深沉感動引起了網友關注。

《喚愛》也發佈了一款定檔海報,海報上流着傷心淚水的小主人公尤爲引人關注,眼神裏充滿了傷感、無奈,但向上看的舉動也透露出了堅強與勇氣。海報設計充分表達出了影片的'態度與精神——生活雖充滿苦難,但我還是要迎頭向上,同時與影片的主題故事也十分契合。影片通過聚焦特殊羣體,想要用小主人公的悲慘經歷喚醒社會對該類羣體的關注,引發對生命本身及人生苦難的思考。

作爲一部關注特殊家庭、苦難兒童的勵志影片,《喚愛》憑藉其過硬的質量曾先後曾入圍2016美國金門國際電影節、美國民族國際電影節、2016美國長島國際電影節及2016北京青年影展。

《喚愛》質量充滿信心,其次希望讓觀衆看到一部不一樣的苦難影片,用取自真實題材的中國家庭勵志故事“喚愛”觀衆。

喚愛觀後感400字 4

《喚愛》於3月23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給觀衆帶去與好萊塢爆米花電影不一樣的極具正能量的中國家庭勵志故事。

《喚愛》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了5歲孩子在母親去世後,獨自承擔起照顧癱瘓父親重擔的感人故事。遭遇了母親去世、父親癱瘓、生活極度困頓的孩子,連大人面對如此苦難都想要逃之夭夭,而這個本該還在父母懷抱裏撒嬌受寵的年僅5歲的孩子將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

電影所展示的“每天都有不幸的事在你身邊發生”正是影片想要警醒世人的'主題,這個世界大部分人生活得順風順水,但還有一部分人卻似乎承擔了我們能想到的全部苦難。

生活順風順水的人們,請想想那些在逆境奮鬥的人;無憂無愁的人們,請想想那些拮据艱窘的人。我們每個人都不應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而應該擡頭去看看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人,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喚愛觀後感400字 5

在我們的電影世界裏,“真人真事”未免太暗淡了。的確如此,人們大多心甘情願地把票房貢獻給爆米花電影,只爲圖一樂呵,而放棄感受現實的沉重苦難。《喚愛》是象山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成立之後出品的第一部影片。令人詫異的是,公司成立後投資的'第一部影片沒有一味迎合大衆口味,開發商業電影,偏偏逆流而上,聚焦於民生與現實,把社會中一些真實的勵志事件展現給觀衆。

對執着於“真人真事”類型電影的背後動機,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xx如是說,“自從事影視工作多年來,在攝製組採景中,多次遇到一些類似《喚愛》中的兒童,讓自己心裏觸動非常大,一直有個夙願,就是一定要做一部帶有情懷、有正能量的影片”,於是有了《喚愛》。他認爲,只有充滿博愛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我們每個人、每個家、我們的國才能達到美好境界。也許現在的年輕人不屑於或羞於於談“愛”與“情懷”,但支撐每個人能滿足地生存於這個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正是你依附於他人的“愛”與“情懷”之上。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精神有了歸屬,生命纔有意義。在家國情懷上誕生的《喚愛》正是想拋開娛樂和商業的桎梏,立足於現實,通過現實題材警醒世人,使觀衆達到精神上的震盪與昇華,自發地去追尋苦難的意義與生命的潛能,也許這纔是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電影人全部工作的意義所在。

喚愛觀後感400字 6

《喚愛》取材於真實題材,在山東某鎮民房裏住着一戶生活窘迫的人家,母親因病去世後,父親又在一次礦難中遭遇終身癱瘓,於是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到了5歲孩子孫家寶的身上。

該片取材於真人真事,聚焦特殊家庭的苦難兒童,講述了5歲孩童孫家寶獨自照顧癱瘓父親、承擔生活重任的感人故事,力圖通過影片警醒現實,並呼籲人們關注並給予特殊羣體、苦難家庭更多的關愛與溫暖。

這部聚焦特殊家庭苦難兒童的勵志影片《喚愛》取材於真實題材。在山東某鎮民房裏住着一戶生活窘迫的人家,母親因病去世後,父親又在一次礦難中遭遇終身癱瘓,於是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到了5歲孩子孫家寶的身上。我們很難想象,一個5歲孩子是如何在自己還懵懂的年紀,便承擔起連大人都難以負擔、想要逃離的生活苦難。

影片用了一種溫婉的表達方式傳遞大孝之道與人間冷暖,苦難與希望交織在一起,將原本悲情的故事,塗上了一層暖色調。小主人公孫家寶一次次在希望、失望、絕望之間循環往復,但無法割捨的.親情之本讓他一次次堅定上路,爲這個苦難的家庭帶來了永不熄滅的希望。影片以溫情的形式表達悲情,讓觀衆在感動之餘,還能看到希望之花重新綻放,這也是對處於低谷的人們的鼓勵,即便再艱辛,也絕不能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