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醒來之愛的呼喚》觀後感

《醒來之愛的呼喚》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醒來之愛的呼喚》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醒來之愛的呼喚》觀後感

《醒來之愛的呼喚》是一部很小衆的院線電影,講述的也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一個服刑歸來的父親,回到家裏只找到叛逆不羈的兒子,隨後兩人又去尋找絕望出走的母親。“這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每個人都陷入了自己人生的死局,但冥冥之中他們又都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啓示,在一場尋母之旅中,找回了愛的初心”……而在我看來,談談影片中的傳統文化灌輸、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講述等問題,可能更有趣一些。

張志剛是誰?他既是入獄十幾年剛出獄的“男一號”,也是在三口之家缺席了很久的“不合格父親”。面對着正處在叛逆期的兒子,他滿懷愧疚,既想要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又面對着兒子的敵對和抗拒顯得虛弱無力。這讓我想起了馮小剛的《老炮兒》。同樣是人到中年,也是江湖中人的“六爺”在表面看上去是比張志剛要風光的多,但面對着自己的兒子,也是表現出了虛弱焦慮和無能爲力。

他們能爲兒女做的事兒,可能要比影片中呈現的多的多。你看,兩個父親同樣可以爲兒子去打架,還都打贏了。但張志剛這個角色揹負的可能要比六爺沉重的多。因爲他與在京城的“六爺”相比,更加的貧困無助,也在面對明顯已脫節的現實社會上顯得更加格格不入。所幸,最後子浩諒解了父親,也更加明白了父母的不易和孝道文化。而在這個電影中,孝道文化、家族文化、家庭文化等都匯聚成了電影宣傳的主線。

如何看待這部影片中的文化輸出問題的方式和技巧?我想,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解讀和答案。就像在家中聚餐時身邊父母的嘮叨,總是讓人覺得有點抗拒,但父母要是真不管不問了,心裏還有點發慌。正如書中講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 禮義 廉恥,滲透到了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中國人的行爲方式。”這個時代需要道德的提升,需要孝道的迴歸,更需要中華傳統文化擔當着更重要的角色。

拋開這部電影的藝術水準高低不論,最起碼,我們都應該對講述中華傳統文化和試圖通過電影來融合家庭隔閡的努力保留一份敬意。就像豆瓣網民說的:“默默無言的中年人拍了一部電影,來試圖和廣大更多無路可走的中年人溝通,也和心靈隔膜的孩子們溝通,也和已經垂垂老矣的老年父母溝通。”每一個爲人父母、爲人子女的人,在看過影片之後,能夠心平氣和的去理解身邊的每一個親人朋友,也是一件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