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精選11篇)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1894·甲午大海戰》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陸毅、夏雨、楊立新、孫海英、龔潔主演的歷史、戰爭電影。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從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爲人知的歷史真相,講述了甲午年間我們的先輩抗擊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蹟。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精選11篇)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

“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着兩個國家的命運。”1894年,威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年後,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已成歷史。如今,人們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漸漸遺忘了百餘年前的奇恥大辱。此刻,《甲午大海戰》無疑爲我們敲響了警鐘,正如片中多次引用的《天演論》中的句子:“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今中華民族若不奮起,必將爲人類歷史所淘汰。”

雖然早已在歷史書上了解過這段歷史,但當坐在電影院中直觀地感受那個中國人不願回首不願提起的時代、看着影片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時,我的心無疑是沉重的.——在課本上正正經經的方塊字背後,沒有人知道那是多少鮮血、多少生命,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鮮血是怎麼流的、是爲何而流的。

影片從一羣懷揣強國之夢的少年講起,我的心也隨之起伏澎拜:

當他們在去英國的船上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齊齊一跪時,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暖流涌上,爲他們的愛國赤誠而肅然起敬;當他們開着新式鐵甲船駛入中國領海時,那一刻,儘管我明知結局,卻依然像他們一樣的滿懷激動與興奮,彷彿看到了中國在大海上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然而,好景不長,正如片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所言“中國這個巨人又是突然跳起,伸個懶腰,我們以爲他醒了,準備看他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但,過了一陣子,只見他坐了下來,喝口茶,吸口煙,打個哈欠又睡着了。”北洋水師這支當時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艦隊,七年未添一艦、炮彈嚴重不足。李鴻章增添艦隊裝備的多次奏請,被慈禧太后一一駁回,而她用以修葺頤和園慶六十大壽的費用可購買足足20艘軍艦!與此同時,日本天皇卻是省吃儉用、捐出俸祿購買快速艦。更有甚者,北洋水師與日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北京頤和園內卻是一片歌舞昇平;堂堂大清的軍艦,竟成了爲慈禧太后運送水果的私家貨船!命中日軍“鬆島”號彈藥庫的炮彈竟是臭彈!我憤懣於清政府的腐敗之風、人們的醉生夢死。

當慈禧下達“可以開戰,但不可先開炮”的荒唐懿旨並導致福建水師的全軍覆沒之時,當清政府面對侵略者的不平等條約一味求和之時,當看着海軍爲守所謂的“禮”而錯失一次次戰機之時,我胸中恨鐵不成鋼之氣久久難以平復……“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當鄧世昌駕駛着“致遠”號義無反顧地撞向日本“吉野”號時,當愛犬“太陽”咬着他的披風隨他一同沉入大海時,當劉步蟾等人拒絕投降、親手炸沉軍艦並自刎殉國時,我的心不可扼制地被深深地震撼了——“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自己的犧牲堅守了中國人的愛國信仰,扞衛了中國人的尊嚴,警醒國人“國難興邦”。走出電影院,在觀影時迸發而出的情感已漸漸退去,但很多烙在心裏的畫面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不禁反思:那場艱苦的、恥辱的、悲慘的,壯烈的戰役所傳承的民族信仰與堅持,我們身上還剩下多少?當我們國家的領土與主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我們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又能走多遠?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2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爲清政府的無能無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說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裏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併吞。可是,日本衆大臣認爲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說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爲他要幹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着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爲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說:“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裏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無能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后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爲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爲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3

《甲午大海戰》該片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該片充分表達了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敗,一個壽宴、一個頤和園,導致了甲午海戰的失敗,導致了中國的落後。是中國從此走上了半殖民的道路。

1877年,一批大清朝的精英少年學子,懷揣強國的夢想,登上遠渡英國的輪船,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他們對祖國的任人宰割深惡痛絕,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一心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以富國強兵!

電影前部分重點表現了少年精英的報國之志以及中日的海上軍力對比,並在多處暗示了清政府的腐敗,爲後來清政府的慘敗做了鋪墊。可以說,在甲午戰爭之前,日本的海上力量是不足與清朝相抗衡的,僅“吉野號”相對於北洋水師來說是比較先進的,但是,戰爭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鄧世昌一行來到日本展示清朝的武力時遭到日本浪人的攻擊,這也爲後來中日爆發戰爭埋下了伏筆。電影后半部分向我們展示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渲染了愛國志士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魄!把整部電影推向了高潮。

對於這部電影,我有幾點感觸。

第一、落後就要捱打。

雖說戰爭之前,清政府的海軍實力並不比日本弱,甚至擁有比日本更爲強大的海上力量,但是,戰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清政府的腐敗纔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它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對於國家的發展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19世紀,隨着工業革命在西方各國的興起,這種制度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潮流,但是當政者卻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詡爲“天朝上國”,不接受西方先進的文化,試問,這樣的政府焉有不失敗之理?作爲清政府的實際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爲了籌備壽誕,竟然挪用海軍軍費,致使後來北洋水師用沙子填充的'炮彈去打日本侵略者。腐敗誤國!

第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學過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北洋水師的先進艦船和武器都是從外國購買的,尤其是德國和英國。一個國家要想保衛自身的安全,必須要大力發展科技!不能依賴別國!北洋水師的覆滅就是一個教訓。只有掌握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真正的獨立自主。目前,我國的軍事科研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殲—10、殲—15等我國已經掌握了這些戰機的核心技術,雖然殲—10在外形上與俄羅斯的蘇—30很相似,但是它的發動機等核心技術已經掌握在我國手裏。相比印度,這個一直視中國爲最大假想敵的國家,它在戰機研究方面就顯得十分不足。雖然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研製新型戰機,但是,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俄羅斯手裏。

雖然這部電影給人很沉重的感覺,但是,在電影的高潮階段,我被鄧世昌等愛國軍人的激情深深感染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身爲一名中國人的骨氣!勇於面對挑戰、敢於面對死亡!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4

今天下午,我們在大會堂觀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電影主要講述了1894年,由於日本的野心再加上清王朝的腐敗和無能,日本和中國之間展開了一場大海戰。影片中,一羣熱血青年爲了報效祖國付出了生命,可由於清王朝的.腐敗無能,貪官的污吏,慈禧的奢侈,使國家一步步走向衰亡;而日本卻省吃儉用,用省下了的錢去買戰艦,日本日益強大。看到這裏,我恨得咬牙切齒。

其中,令我映像最深的是當兩國艦隊在海上交戰時,敵強我弱。鄧世昌卻義無反顧地駕駛者“致遠號”,在海水如柱的大海中行駛,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前進,在炮火連天的海面上奮不顧身地衝向“吉野號”。他抱着一顆“艦在人在,艦亡人亡”的誓死之心捍衛着祖國的尊嚴!我被眼前的一幕幕所震撼,心中深深地映入這個名字:鄧世昌!他,是民族的英雄!

電影雖然放完了,可一幅幅畫面卻時時迴盪在我腦海中。我想起了一句話:“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勿忘國恥,長大後用我們最大的力量去報效祖國!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5

所有海戰,都有勝利和失敗,贏了,整個國家風風光光;輸了,則成爲了一條不可隱藏的傷疤。觀看了《甲午大海戰》,再想一想,真是思緒萬千。

1894年的甲午大海戰,距今已有121年了,大約一個世紀的更改變遷,也無法消除這銘刻在中華人民心中的傷痛——顆顆炮彈,炊煙滾滾,鮮紅血液,陣陣吶喊……已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傷痕。當時的中國面積雖大,可沒有其他國家的發達,隨而受到其他國家的歧視。可想而知,當時中國的地位是那麼不起眼。

正如電影裏鄧世昌所說,‘世間萬物優勝者生存,民族國家也如此,經中華民族若不奮鬥,必被人類歷史所淘汰。’對,在整個19世紀,大大小小的`國家被劃分,被侵略,強制被迫進入其他國家,中國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我們祖先的力量,我們早就沒有了自己的家園。

我們身爲國家的希望,爲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要永遠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6

今天我窩在家裏,想着週五看的《甲午大海戰》。

甲午大海戰中,我軍有四艘艦船被敵艦擊沉,只有濟遠、鎮遠和致遠倖免於難。不久,致遠號也不幸中彈,但鄧世昌下令向敵艦衝去,不幸被魚雷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等人誓與敵艦同沉,可惜後來沒碰到敵艦,就沉入了深淵。

鄧世昌等人愛國和寧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動。他們是人民的`榜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個人都像鄧世昌一樣,那中國一定會繁榮富強。然而,現在的中國卻不是最和平的國家。現在有多少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擾亂社會治安?有多少人因爲吸毒從國家棟梁變成了一無是處的人?這些我們都應該反思。

如果中國多一些清正廉潔的官員,多一些遵紀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覺遠離毒品的人,那麼中國將會有一個嶄新的、美好的明天!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7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一部電影,是馮小寧拍攝的甲午大海戰,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講述了少年鄧世昌和一羣福州船政學堂的學員們赴英國的皇家海軍學院求學,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而後和學員們駕駛着各自的祖國購買的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鐵甲艦駛回祖國,組建了北洋艦隊,保衛着祖國的領海,在後來的中日甲午海戰中,因爲李鴻章的討好,本應該用來購置軍艦的六千萬兩白銀竟被用來修頤和園!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我們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其實到了後來,日本國力衰敗,國庫空虛,只要再堅持一個月,他們就會由於後勤補給困難,肯定潰敗。我們竟連一點打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無能的清政府於是派了李鴻章去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將遼東半島、臺灣半島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二億五千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四千萬兩,全國人民不吃不喝,不用一分錢也要好多年才能還清,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就這樣白白流失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非常氣憤,既恨當時的清政府多麼腐敗、無能、一心只想貪圖享樂,不顧國家安危,可憐那麼多的年輕學子,一心精忠報國,卻被日本打的潰不成軍。同時,我也想到自古以來落後就要捱打,要想在世界上有尊嚴,不受欺侮,就要自強、自新,我們國家現在的面貌已今非夕比,與一百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們與世界強國還有差距,這就靠我們這一代人好好學習,長大建設祖國,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爲世界強國,讓世界各國都對我們中華民族刮目相看。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8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發了甲午戰爭,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就是根據甲午戰爭改編的。

這部電影從主演鄧世昌的童年說起:1877年,鄧世昌的同學們懷着強國的夢想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幾年後,鄧世昌到歐洲,帶着中國第一隻鐵甲船接他們回國了。這些人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回到了祖國,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當時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已經非常:慈禧太后的60大壽所用的銀子竟是海軍的'軍餉;朝廷因修頤和園而無力購買英國一艘新式的軍艦,而日本卻帶頭拿出自己的俸祿,購買下了這艘軍艦,命名爲“吉野號”。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鄧世昌駕着“致遠”號隨艦隊駛向前線。大戰之中,鄧世昌率領水兵奮勇作戰,而他們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爆炸。無奈之下,鄧世昌駕駛“致遠號”撞向“吉野號”,決心與“致遠號”共存亡。在敵艦上百門快速炮的轟擊下,“致遠”號終於沉沒,鄧世昌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

北洋水師戰敗了,而此時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頤和園內過她的60大壽,置海軍們的生死於不顧。

最後,清朝簽下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中國的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二億兩。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不能忘記在甲午戰爭中戰死的英雄們,不能忘記清政府所造成的後果。讓我們向這些英雄們致敬!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9

電影《1894甲午海戰》重現了當時的歷史概況,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自恃爲天朝上國,不思進取以及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在明治天皇的帶領下舉全國之力購買軍艦,而清政府卻以經費不足推諉買軍艦(然而傾全國之力爲慈禧太后舉辦60大壽)。這是何等的令人寒心呀!雖然說清政府在甲午海戰中遭受了重大的失敗,但是縱觀甲午大海戰前前後後的各種事情,我還是發現了我們的進步。“每一場大海戰,都決定着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句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充滿智慧的話透露了歷史上那場世界上第一次以蒸汽機爲戰船動力改變了兩個國家命運的甲午海戰。此戰之後,日本一躍而起成爲東亞強國,而中國卻在此戰中將幾十年辛辛苦苦運營起來的洋務運動毀於一旦。

看完電影,百感交集。該片第一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從北洋艦隊買了重甲艦後去日本訪問那段就看得出來,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威懾敵人。第二,表述了國家即使再強大但是腐敗會摧毀一切。從慈禧爲了壽宴挪用艦隊軍費,到兩艘重甲艦丟硬幣分第三枚高爆彈,以及後來援兵聽信逃兵謠言離開防區就說明了這點!即便你軍事能威懾敵人,但是體制的腐敗,官員的腐敗一樣會使強國變弱國!第三點,居安不思危。7年沒購入新的戰艦,就因爲慈禧認爲沒有戰事何必再花費金錢去購買戰艦,導致了後來北洋艦隊吃了大虧。我對清朝統治者不屑,一直以來我都很懷疑那麼多的男人在那個大男子主義的時代怎麼會甘心被一個女人支配,也許中國已經沒有了盛唐時的那種豪氣,幾千年來的儒家思想已經將人的自由精神吸乾榨盡,只剩下奴性,個個大臣只對統治者惟命是從,唯唯諾諾,連李鴻章也只能在用軍艦專門爲慈禧送來嶺南的荔枝後纔敢提籌措海軍軍費的事,家天下的弊端暴露無遺。整日待在深宮“不食人間煙火”,皇帝什麼都不懂,要打仗,應該先看看自家的能耐吧,最起碼去軍艦上檢閱一次吧。我想如果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該打仗了才發現自己沒炮彈了吧。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要居安思危呀! 我爲李鴻章感慨,電影將李鴻章塑造爲一個徹底的好人。雖不盡然,不過我對其中一些很贊同。細想起來,李鴻章在朝廷中的'確舉步維艱,想籌措軍費建立一個足夠強大的海軍,卻又不能損害慈禧那批國家蛀蟲的利益,何其困難。電影中有這樣的描述“大清每年的銀兩有十分之一花到正道上就不錯了。”雖然本人對此懷疑,但這也說明了清朝的腐敗奢靡。李鴻章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不知他有沒有想過即使他付出這麼多僅僅爲了這些愚昧無知的紈絝子弟以後能繼續錦衣玉食,值得嗎?不知當李鴻章在望春樓和那些毀掉了自己半生心血的劊子手們委屈求和談判時心裏是什麼滋味,也許這位晚清第一重臣就是近代版的岳飛吧,爲國家嘔心瀝血到頭來卻落得一身罵名,我覺得歷史很多時候就是這樣,越是那些一心爲國的人如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袁崇煥,到頭來收到的傷害越深。

我爲那些愛國官兵們自豪,電影中那些北洋水師的官兵們奮不顧身希望殺敵報國,怎奈上樑不正,下樑再正又有何用。他們只是一場悲劇。

我敬佩日本,爲了國家富強,全民勒緊褲腰帶發展海軍,就連最高統治者明治天皇也不例外,不知慈禧有沒有試過一天吃一頓飯。他們有着強烈的居安思危意識,對國家的未來有着明確的目標,有的放矢。不知慈禧這輩子除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外有沒有想過自己明天要幹什麼。但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只是讓我感到了一個小國的悲哀。

我敬佩電影中的英國人,雖然他們侵略中國,但是他們的契約精神和艦在人在的士兵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以史爲鑑,希望當權者發奮圖強,帶領中國人民永遠告別屈辱,告別落後。我們要國富民強,要不受外國的欺凌,就必須從現在做起:積極努力的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最終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報效祖國,讓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0

11月28日,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電影《甲午大海戰》。片中一些鏡頭深深打動了我、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我看見,艦長鄧世昌在致遠號快要下沉時,升起衝鋒旗,威風凜凜地站在船上,風在耳邊呼嘯着,戰袍隨風飛揚,命令艦艇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快速衝去,要和吉號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是多麼值得我們敬佩!

我看見,就在鄧世昌跳入海中後,他的愛犬太陽也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緊緊咬着他的戰袍,不讓他下沉,多麼忠誠的感情!但鄧世昌見船員們都已沒有了生路,只好一狠心,把太陽壓入水中,與它一起沉入碧波盪漾的大海,前往天國……我的眼睛溼潤了。

當我看見清朝政府挪用軍費,用來修建後花園、皇太后只顧貪圖享樂,一點也沒有危機感,不顧大事臨頭時,我思緒萬千,怨恨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怨恨他們的貪婪,怨恨他們的自私!

雖然電影中有許多鏡頭我還不能理解,但我知道落後就要捱打,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強大的海防!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戰》。

回到家,眼淚就不爭氣的從我的臉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鄧世昌的人,他很愛國,也很好學。從廣東到北京的一個叫“船政學堂”的校園來求學,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入學考試。全校師生爲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致決定去英國留學,而鄧世昌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去,因爲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十幾年後,鄧世昌到英國的軍校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劉步檐,而再去英國軍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劉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兩人相見,互相都覺得曾經好像見過一樣。一問,兩人正好同路。當小妹去攔車時,英國人嘲笑鄧世昌,說鄧世昌是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而鄧世昌卻冷靜的對這位英國人說:“如果我們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那麼你們英國人更不應該得到尊重,難道不是嗎?”鄧世昌的話激怒了這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想拿刀來刺鄧世昌,而鄧世昌不僅靈巧的躲過了英國人的暗器,還拿着刀對英國人說:“如果有下次,你認爲我會放過你嗎?”

就這樣,小妹和鄧世昌去英國軍校找到了已經畢業的劉步檐,湊足了兵力,開始了海上大戰。

在中國湊足了兵力時,也就是中日兩國開戰之時。鄧世昌帶領着自己的“致遠號”在中國的海疆開戰了,在中國一籌莫展的時候,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爲了戰爭的勝利,他決定用自己的“致遠號”去撞擊日本的“吉野號”,可是,由於撞擊的裂縫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船上所有人都淹沒在海中,只有十幾人活了下來,這些活下來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打出了最後一戰。他們用已經破損的“致遠號”,對着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號”發出了一顆魚雷,可是讓“吉野號”跑掉了,真可惜,然後中國又向日本連續發出了兩顆魚雷,在發出第三顆魚雷的時候日本已經無路可逃了,被我們中國的魚雷炸燬了!最後我們還是失敗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的感想是:我們小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做祖國的棟樑!

不曾料到之後再也無法放下。

《震動》講了六名少男少女因爲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改變了彼此之間的恩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微妙複雜。這幾位少年的性格、經歷完全不同,有的只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學生”。但在經歷災難後,他們的心靈發生了變化,他們憑着意志走出了大山,去尋找他的家人……

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無法用言語表達此刻的心情。我猛然醒悟,豐衣足食的我爲何常常會不知足?我應該感謝身邊愛着我的人;我應該感恩親人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以及曾經默默幫助過我卻也許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災難無情,它毀滅幸福,奪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也許在死亡面前我們無能爲力,但是,至少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儘可能地煥發出最耀眼的光彩。

“風雨過後是彩虹。”這是我讀完《震動》這書後的第一個感受。看完《震動》,我的內心被震動了,而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讓自己可以微笑的面對風雨,迎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