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11篇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11篇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1

在一個春風拂面的下午,我滿懷期待地準備着看《城南舊事》這部電影。

電影一開頭就展現了這幅景象——一列駱駝從英子家的小衚衕經過,整個衚衕都盪漾着清脆的駝鈴聲,這清脆的駝鈴聲也飄進了英子的童年。

開頭所述小英子是從臺灣遷居過來的。她當然也保留着臺灣人民的淳樸、善良。

這個小衚衕有一個專門收留大學生的惠安館,當時經常有大學生被抓走。門前站着一個女人——素珍,素珍整天叫着“小桂子,小桂子……”。宋媽說素珍瘋了,爸爸說素珍傻了,可是善良的英子卻經常找她玩。說着說着,素珍把小桂子的事情不由自主掛在嘴邊,英子知道了,原來小桂子是她的親生女兒,後來失蹤了,生死未卜。素珍對英子說:“小桂子脖子後面有塊胎記,如果找見了,說趕緊讓她回家,我不吵她也不罵她。”後來,英子偶然發現整天和她玩的小妞子脖子後有一塊胎記,跟素珍描述的`一模一樣。就把小妞子帶回了惠安館,小妞子便和素珍走了……

英子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爸爸便把英子送去學堂。英子的一篇課文叫《我們去看海》,下課了,一個同學問她:“你看過海嗎?”英子說:“好像看見過,我聽媽媽說,我是從很遠的一個小島上搬來的。我都分不清海跟天。”放學了,幾個男生在踢皮球,英子去撿球,卻無意中發現了小偷藏的贓物,後來被暗探發現,把小偷給抓走了。英子至今還愧疚不已。

一天,德先叔回到了小英子的家。小英子和他弟弟妹妹都煩他,因爲他一點也不理孩子,只知道整天呆坐着。英子爸爸媽媽也煩他,整天都要給他做好吃的,後來德先叔和蘭姨娘走了。

小說第五章有個很好玩的名字,“驢打滾兒”,講的是宋媽的兒子小栓子去世了,可是一直不說,都憋了一兩年了,宋媽跟黃板牙騎着毛驢走了。

英子的爸爸病倒了,一直住着院。小英子今年要畢業,在畢業典禮上,英子想着爸爸就在臺下一樣,硬着頭皮過了畢業典禮。可是,過了不久,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了。英子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什麼東西都要懂得珍惜,晚了就再也來不及了。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2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用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與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百感交集。

這個故事講述了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相像,身上還有秀貞說的胎記,就讓妞兒與秀貞相認。後來妞兒與秀貞去找尋爸爸時不幸慘死在火車輪下。後來,英子一家遷居。英子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爲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駱駝隊”、“惠安館”、“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主角最終都離開了英子,他們的離去,讓英子堅強了、也長大了。更表達了作者英子對童年的憶念,讓我們懂得童年的可貴。

讀了這本書,我也想了許多。說到童年,更是讓我滿懷激動。童年是人生的一個開始,失去了就再也無法返回。可爲什麼有人想失去童年呢?雖然童年有許多事受到了禁止,可這只是意味着我們還沒有長大,我們還可以用童心去幹很多事,因爲童年是要快樂的,要快樂地奔跑在草地上,就算是摔倒了,也是與大地親密的一次擁抱。在自然的景色中快樂地成長,這些是隻有在童年纔可以做的。只有在童年開心,才能快樂地成長。

好好珍惜童年吧!它會讓你的成年變得更加光彩!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3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爲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裏,住着英子溫暖與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爲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與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與“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惠安館”、“駱駝隊”、“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每一章節都飽含着樸素的氣息,感人肺腑。但似乎這些故事的主角最終都離開了英子,他們的離去,讓英子堅強了、也長大了。強”。傷離別是人生最爲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讓人迷失自我,過了許多年想起來還是傷心。記得一首令人悵惘的詞:“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攜手處,遊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憐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我們也曾經像英子一樣唱那首憂鬱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我們一直都在離別,與我們的朋友,家人,舊時光裏的自己,在哀嘆離傷的同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悄悄的長大了。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飄逸在童年角落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或喜或悲。請不要爲了那業已消逝的時光而悵惘,如果這就是成長,那麼就讓我們安之若素。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4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悽美的歌聲縈繞在耳畔,我輕聲問自我:可曾記得那時的完美時光?可曾記得那時的天真夢想?可曾記得那時的真摯約定?城南一角,仍有回憶在感傷……

我的童年,沒有門前澄澈的小溪,沒有月夜籬下的蛙聲,沒有夏日老樹的廕庇,也沒有金秋豐碩的果實。似乎沒有什麼可回憶的。直到我看了《城南舊事》。

電影開場,便是極具20世紀的風格。人們穿着厚實的大衣,自顧自地幹着手裏的活,街上人來人往,一片安寧,在駱駝的鈴鐺聲,店家的叫賣聲,搬運工的車軲轆聲中,一個濃眉大眼的小姑娘走入了人們的視線,想必那便是英子。

在英子的童年裏,穿插着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慈愛的父母、無微不至的宋媽、懂事的妞兒、苦命的秀貞、蹲在草地裏的小偷……每個人物都有他們各自的宿命,他們都深深地留下了那個年代的烙印。或許,從一個孩子的眼裏更好地看一個世界,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人情世故、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

《城南舊事》圍繞孩子展開,那個年代的孩子,他們會以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他們的眼眸夢幻般明朗。瘋子也好,小偷也好,貧窮也好,富裕也好,在孩子眼中都被濾去了浮世悲歡,都被還原成了生命的本來模樣。他們或許什麼都明白,又什麼都不明白。他們,是不屬於人間的天使。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暖意。因爲這樣精緻的東西已少見,這樣的溫厚淳和,這樣的純淨淡泊,這樣的彌久恆馨……

看《城南舊事》,心變得空靈舒暢,說不上感動,但卻已深深地

懷念。

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在童話裏徜徉的暢快,爲白雪公主的命運擔憂,爲醜小鴨變成天鵝而喜悅;

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依偎在父母懷裏的幸福,不管我做錯了什麼,他們都會用寬容的懷抱接納我;

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和小夥伴一齊在陽光下嬉戲玩耍的身影,玩各種各樣歡快的遊戲,及時滿臉塵土也笑嘻嘻;

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那顆簡單自由、無憂無慮的心……

我的童年,或許就要逝去了吧?高樓大廈、鍵盤鼠標、題海書山,雖沒有什麼個性的,但也是值得追憶的。將來或許我不會寫出如《城南舊事》一般清新秀雅的文章來紀念童年,但我會整理那些回憶,在心裏默默珍藏那些永久屬於我的故事。

若累了,倦了,我會重溫一遍《城南舊事》,還能夠做一個有關童年的玫瑰色的夢。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5

“對於成長來說,年齡不是記號,責任纔是標誌,長大就是一種勇氣與承擔。成長在這裏還是生命的延續,責任的延續。”原來這就是長大。午後休憩有感於《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這是發生在北京城南一條小衚衕的故事,這是一個帶有淡淡憂愁的故事。全書共六個章節,沒有華麗的語言,圍繞着善良的英子,以孩童的角度,寫了童年記憶中的駱駝隊,寫了惠安館內被人當作瘋子的秀貞,寫了和她有個美好約定的小偷,寫了敢於追求幸福自由的蘭姨娘,寫了底層人民的悲劇典型宋媽,似乎所有的人最後都離她遠去,包括嚴厲而又深愛着英子的父親。

在英子的世界裏面,沒有所謂的瘋子,沒有所謂的'小偷,她博愛,善良,待人真誠,但人總是要學會長大。在英子六年級剛畢業時,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也成了一個小小的大人。在讀到這裏時,我忽然也害怕了起來,原來生和死就只是一瞬。我想到家裏陽臺的小鸚鵡,上學前我還聽到它在歡歌,放學後卻被告知"屍體"丟在垃圾桶裏。爲此我問了媽媽"爲什麼"?媽媽說"生命就是這樣,人也是這樣,但能如何,路還是得繼續。"文中英子有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面對爸爸的離去,她深深的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責任。長大從來不是以年齡爲界限,而是被生活所迫,終究成了"小大人"。

我也有一個弟弟,他調皮又很幼稚,他只比我小三歲,但我一直記得爸爸媽媽跟我說"兄弟姐妹不多,要懂得愛弟弟,兩個人要相親相愛,如果以後爸爸媽媽不在時,你就是最大的了。"我也記得爸爸媽媽跟我說:"無論多困難的事,只要堅持,硬着頭皮,一眨眼也就過去了。"原來爸爸媽媽一直在教給我成長的道理。

讀《城南舊事》,我的心頭總有一種說不清的心情。如今我已經五年級了,我一邊對着未來招手,喜笑顏開,一邊又是如此擔憂,愁容滿面。我怕,怕那童年的時光就要遠去;我怕,怕那父親母親的白髮有增無減。原來,成長還帶着忐忑。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6

在一個春風拂面的下午,我滿懷期盼地準備着看《城南舊事》這部電影。

電影一開頭就展現了這幅景象一列駱駝從英子家的小衚衕經過,整個衚衕都盪漾着清脆的駝鈴聲,這清脆的駝鈴聲也飄進了英子的童年。

開頭所述小英子是從臺灣遷居過來的。

這個小衚衕有一個專門收留大學生的惠安館,當時經常有大學生被抓走。門前站着一個女生——素珍,素珍整天叫着“小桂子,小桂子……”。宋媽說素珍瘋了,爸爸說素珍傻了,但是善良的英子卻經常找她玩。說着說着,素珍把小桂子的事情不由自主掛在嘴邊,英子知道了,原來小桂子是她的'親生女兒,之後失蹤了,生死未卜。素珍對英子說:“小桂子脖子後面有塊胎記,如果找見了,說趕緊讓她回家,我不吵她也不罵她。”之後,英子偶然發現整天和她玩的小妞子脖子後有一塊胎記,跟素珍描述的一模一樣。就把小妞子帶回了惠安館,小妞子便和素珍走了……

英子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爸爸便把英子送去學堂。英子的一篇課文叫《我們去看海》,下課了,一個同學問她:“你看過海嗎?”英子說:“好像看見過,我聽媽媽說,我是從很遠的一個小島上搬來的。我都分不清海跟天。”放學了,幾個男生在踢皮球,英子去撿球,卻無意中發現了小偷藏的贓物,之後被暗探發現,把小偷給抓走了。英子至今還愧疚不已。

一天,德先叔回到了小英子的家。小英子和他弟弟妹妹都煩他,正因他一點也不理孩子,只知道整天呆坐着。英子爸爸媽媽也煩他,整天都要給他做好吃的,之後德先叔和蘭姨娘走了。

小說第五章有個很好玩的名字,“驢打滾兒”,講的是宋媽的兒子小栓子去世了,但是一向不說,都憋了一兩年了,宋媽跟黃板牙騎着毛驢走了。

英子的爸爸病倒了,一向住着院。小英子今年要畢業,在畢業典禮上,英子想着爸爸就在臺下一樣,硬着頭皮過了畢業典禮。但是,過了不久,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了。英子默唸着:“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什麼東西都要懂得珍惜,晚了就再也來不及了。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7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小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着小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一舉兩得造句

小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因此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小英子悲哀難過。透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小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着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爲本書畫上句點。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落淚,但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溫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小作者而去,但是小作者透過正面的描述和反面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樣貌寫得淋漓盡致,性格表露無遺,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井邊的小夥伴,椿樹衚衕的瘋女生,藏在草堆裏的偷兒,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騎着小驢回老家的宋媽,加上聰明伶俐的小英子,組成了小作者的寫作世界,在這世界裏,帶着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醒了讀者和平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着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正因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正因她不刻意表達什幺,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的不緊不慢,溫厚淳和,那樣的安靜祥和,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空間名字霸氣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8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就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悽美的歌聲縈繞在耳畔,我輕聲問自己:可曾記得那時的完美時光?可曾記得那時的天真夢想?可曾記得那時的真摯約定?城南一角,仍有回憶在感傷……

我的童年,沒有門前澄澈的小溪,沒有月夜籬下的蛙聲,沒有夏日老樹的廕庇,也沒有金秋豐碩的果實。似乎沒有什麼可回憶的。直到我看了《城南舊事》。電影開場,便就是極具20世紀的風格。人們穿着厚實的大衣,自顧自地幹着手裏的活,街上人來人往,一片安寧,在駱駝的鈴鐺聲,店家的叫賣聲,搬運工的'車軲轆聲中,一個濃眉大眼的小姑娘走入了人們的視線,想必那便就是英子。

在英子的童年裏,穿插着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慈愛的父母、無微不至的宋媽、懂事的妞兒、苦命的秀貞、蹲在草地裏的小偷……每個人物都有他們各自的宿命,他們都深深地留下了那個年代的烙印。或許,從一個孩子的眼裏更好地看一個世界,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人情世故、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

《城南舊事》圍繞孩子展開,那個年代的孩子,他們會以不一樣的眼光看世界,他們的眼眸夢幻般明朗。瘋子也好,小偷也好,貧窮也好,富裕也好,在孩子眼中都被濾去了浮世悲歡,都被還原成了生命的本來模樣。他們或許什麼都知道,又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就是不屬於人間的天使。

看《城南舊事》,心變得空靈舒暢,說不上感動,但卻已深深地懷念。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在童話裏徜徉的暢快,爲白雪公主的命運擔憂,爲醜小鴨變成天鵝而喜悅;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依偎在父母懷裏的幸福,不管我做錯了什麼,他們都會用寬容的懷抱接納我;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和小夥伴一齊在陽光下嬉戲玩耍的身影,玩各種各樣歡快的遊戲,及時滿臉塵土也笑嘻嘻;我懷念我的童年,以前那顆簡單自由、無憂無慮的心……

我的童年,或許就要逝去了吧?高樓大廈、鍵盤鼠標、題海書山,雖沒有什麼個性的,但也就是值得追憶的。將來或許我不會寫出如《城南舊事》一般清新秀雅的文章來紀念童年,但我會整理那些回憶,在心裏默默珍藏那些永久屬於我的故事。

若累了,倦了,我會重溫一遍《城南舊事》,還能夠做一個有關童年的玫瑰色的夢。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9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城南舊事》這本書的理解。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是她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這本書講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小姑娘林英子童年的故事。這篇故事既有童年的趣味,也有衚衕生活的美好,但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主人公英子如何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離別。

在《惠安館》中,英子體會到了和朋友的離別。英子幫助小桂子和秀貞母女重逢,並送她們踏上去尋找小桂子父親的旅程。英子送別時的心情,在文中是這樣寫的:“聲音越來越小越遠了,洋車過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兒蒙在黑夜裏。我扒着牆,支持着不讓自己倒下去,雨水從人家的房檐直落到我頭上,臉上,身上。我還啞着嗓子喊:“妞兒!妞兒!”我又冷,又怕,又捨不得,我哭了。

在《我們看海去》中,英子體會到了和陌生人的離別。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弟弟上學,纔不得不偷東西,最終被逮捕。在書中英子對離別的想法是這樣的:“我曾有過一個朋友,人家說她是瘋子,我卻很喜歡她。現在這個人,人家又會管他叫什麼呢?我很怕離別,將來會像那次離別瘋子那樣地和他離別嗎?”

在《蘭姨娘》中英子體會到了和親戚的離別,在《驢打滾》中英子體會到了和她朝夕相處的`宋媽的離別。最後在《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英子體會到了和至親的離別。英子的爸爸用他的父愛照料着整個家,但最終還是因肺病去世。英子在面對爸爸去世的噩耗時,依然保持鎮定安靜。

在一次次的離別中英子成長了。《惠安館》中她明白了大人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要想了解一個人必須親自和他交談。《我們看海去》中,她學會了應該懷着一顆公正的心來評判所有人。在《蘭姨娘》中,她學到了如何解決問題。在《驢打滾》中,她學會了如何同情和安慰別人。在《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她明白了總有一天你的親人會離開,你會長大,而長大就是一種勇氣與承擔。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這首歌是英子畢業時唱的,帶着一點憂傷和離別之情。我也快要畢業了,要長大了,也要體會離別了。今後在一次次的離別中,我們會不斷的成長,所以請珍惜你的童年時光吧!(陳思辰)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10

水珠從一片翡翠般的葉子上流過。是疾步的,只一眨眼功夫,不留任何痕跡。事情好像未曾發生,卻總覺得心裏有一條河在緩緩流淌。

這短暫的瞬間,或許你未曾注意。但人的一生中,或許唯有這一剎,是最真、最純、最令人銘記於心的。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耳邊又縈繞起這曲驪歌,我的思緒隨着那片葉子飄去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城南……

那時的小英子纔剛滿6歲,她的童年與我是不同的。簡陋的四合院、冬日殘陽下的駱駝隊、對她無微不至的的宋媽、身世悽慘的同伴妞兒、會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地裏的善良的小偷……這些獨特的人、景、事,都曾在小英子的童年中出現過,最後也都隨着她童年的消失,一起消失了。

普希金曾經說過:“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電影悲暗的基調讓我體味不出幸福與快樂,而年幼無知的小英子身處的那個年代,有很多事她是弄不明白的。但這些事卻變成了小英子的心中最珍貴的回憶。她與瘋女人秀貞結爲了好朋友,並且辛辛苦苦幫她找回了女兒,可誰會想到母女兩人剛一團聚就走向了死亡——慘死在火車輪下,英子爲此十分傷心,火車排除的股股濃煙佔據了整個畫面,我不由得燃起了心中的悲痛。英子在草地裏遇見了“那個人”他爲了供弟弟上學出來偷東西,而英子並不知道他是小偷,認爲他是一個好人,最後卻因自己的行爲暴露了他的行蹤,導致“那個人”被逮捕,英子爲此迷茫又傷心……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曾經是那麼的真實,現在卻早已消失,是他們支起了英子短暫的童年。而現在,這些事、這些人,都隨着電影畫面的運動變得鮮活起來。簡陋的四合院、冬日殘陽下的駱駝隊、對她無微不至的的`宋媽、身世悽慘的同伴妞兒、會館門口的瘋女人秀貞、蹲在草地裏的善良的小偷……這些人、這些事,不過轉瞬,不過是英子一生的一段插曲,有的甚至連插曲也算不上,但他們卻爲英子留下了些什麼。究竟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或許只有英子自己才能體味得出吧。

電影的結尾,小英子的父親因患癌症英年早逝,更是將影片的悲傷推向高潮。她的父親去世後,與她朝夕相處的宋媽也被丈夫牽着小毛驢拉走了,這個悲傷的故事就此結束。

水珠從一片翡翠般的葉子上流過。是疾步的,只一眨眼功夫,不留任何痕跡。事情好像未曾發生,卻總覺得悲傷化成了一條河在心裏緩緩流淌。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 篇1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傷離多……”

當我們不再年輕的時候,尤其是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我們就喜歡緬懷過去的點點滴滴,追憶那童年兒時的記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舊事寫她童年到十二歲在北京的一段兒時的記憶。選取了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和爸爸的花兒落了五個故事,在英子的童年記憶中,她送走了秀貞和妞兒,送走了蹲在草叢裏的年輕人,送走了蘭姨娘和德先叔,送走了宋馬,送走了慈父。小英子身邊的親人和朋友一個個“離她而去”的送別圖景來寫懷舊情緒,當小英子在畢業班上唱驪歌的'時候,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不懂這歌詞的意思,但是我唱時很想我不喜歡離別。”但她豈又知道自己在歌聲中悄無聲息地告別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生活原本應該像海跟天那般絢麗多彩,可小英子的天空中卻出現了許多陰霾,以至於,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分不清海與天,在英子童年的記憶裏,她不斷地認識新朋友,又不斷地別離,在她緬懷過去的記憶裏,人生就好像是在不斷的分離,當她與那些曾與自己玩耍過,談笑過的親人朋友別離時,她不知道有些人別離了也許還會在重聚,而有些人則可能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了!當她爸爸躺在牀上對英子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好自己,並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經長大了。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對於當時的小英子來說是似懂非懂的,一個原本無憂無慮的小孩子卻要過早地體驗本不該屬於她那個年齡階段所承受的。當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回憶小英子以那童稚的雙眼去看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帶有一種天真,但也道出了人世間的許多,許多。

看完《城南舊事》後,有種揮之不去的惆悵,那一次次的別離,就像是一次次沉重的精神浩劫。在回憶中寫離別,在離別中回憶,整個回憶的過程都在《驪歌》的旋律中回瞻留戀,那過去的事,那一幕幕別離的場景碾轉出一聲聲沉重的嘆息。在那離別的歌中,那一縷縷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別愁,也深深地印在了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