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1

黨和國家給我們的村子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好處,他們給村子換了新衣,他們給了我們更好的生活,他們還讓村裏的男女老少懂得了許多知識。

我身在振太鎮介牌村習兔河小組,幾年前,柏油路鋪到了村裏,趕牛的老大爺呟喝着說:“這下,我放牛,就不怕被黃沙追捕啦!呵——呵——呵——”含着棒棒糖的小妹妹瞪着亮晶晶的小眼睛說:“這個糖好吃極了!是不是以後坐車就不用疼屁股了呀?”在場的人們都張開大嘴巴開懷大笑……

記憶難卻的是今年的一個下雨天,爲脫貧攻堅“站崗”的羅支書、夏阿姨……淋着冰涼的大雨來到了我家,我急忙請他們坐下,給他們洗水果、倒水……

爸爸對他們說:“這麼大的雨,還這麼冷,辛苦你們了。”

他們一陣談笑後就是談一些家庭瞭解,我坐在一旁,也不敢出聲,屏息傾聽着,爸爸不慌不忙地跟他們談起我們家茶樹的問題……

提起茶樹,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採茶時,從茶樹上掉下的那一回,我爲我那時的笨拙而想笑,又爲我那個很久才能消失的傷痕而想哭。那棵古老的茶樹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慈祥。但那時,有的人毫無條件地說,那棵茶樹不是我家的了,媽媽知道後火氣沖天……我什麼也不說,嘟着嘴巴,一到傷心的時候就去摸摸那棵老茶樹健壯而青綠的枝幹,扶着她傾訴衷腸,用她的慈祥爲我解愁。

一個星期五,羅支書們想盡了一切辦法,抽出時間來小組解決了我家“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當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回到家的時候,媽媽說出茶樹物歸原主時,我的心情像“錦上添花”一般。不過那時他們已經走了,我那顆熾熱的心又被潑了一盆“冰水”,我還沒有來得及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此事過了許多天,我又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去上學,路上,我又看到了他們爲解決村民的一些問題而奔波的身影,我抽動了嘴角,笑了。是他們給了村裏“和平”,是他們讓我的`心不再淒涼,是他們一直在默默關心着村子裏的每家每戶。

我想對他們說:“羅支書、夏阿姨……您們啊多像路邊的那幾盞燈啊!在路邊不論春夏,不論風雨,不論寒熱,不論晝夜,一直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爲別人做出貢獻,我真爲您們感到驕傲。”

羅叔叔、夏阿姨,您們犧牲了自己應當得到的休息時間,無數個日日夜夜,風雨無阻。哪裏黑暗,您們就照亮到哪裏,您們就是我們村裏最亮的那盞燈!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2

爲解決日益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近年來貧困地區相繼開展農村環境治理,並取得一定成效和經驗,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呈現穩定趨好。但是,隨着脫貧攻堅的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貧困地區農村環境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不少農村被生活垃圾包圍,畜禽養殖造成污水橫流,大量使用塑料農藥化肥致農業面源污染日趨嚴重。推進貧困地區環境治理,需要確立新的思路,採取新的方式。

確立新思路。貧困地區村莊特別是自然村落普遍規模較小、面廣分散,加上覆雜的歷史、區域等因素,特別是目前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着力補齊扶貧開發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既要補齊貧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短板”,又要補齊貧困區域經濟發展滯後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最爲迫切的是需要確立新思路,運用新方式。這就是要把脫貧攻堅和環境治理結合起來,轉變扶貧開發和環境治理方式,實現脫貧攻堅與環境治理的雙贏。

兩者相結合。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居民擺脫貧困,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但是,全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2個扶貧重點縣、片區縣,12.80萬個貧困村,2342.58萬個貧困戶和5575萬個貧困居民。據統計,95%的貧困居民和大多數貧困地區分佈在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和重點保護的地區。因此,貧困地區農村普遍面臨着消除絕對貧困與環境治理保護的雙重嚴峻挑戰。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與2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高度重合,四川旺蒼等多數扶貧重點縣境內都包含禁止開發區域,貧困地區整體上是國家、區域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功能定位上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爲主要任務。

還要看到,這些地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後、教育資源缺乏、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脫貧難度大,屬於扶貧開發工作的硬骨頭。只講消除絕對貧困,不顧環境治理保護,將對國家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只講環境治理保護,不考慮消除絕對貧困,也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做好環境治理保護扶貧工作,就是要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到發展和扶貧工作中,推動貧困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實現環境治理保護與消除絕對貧困的.內在統一。這樣,既能達到扶貧減貧、促進公平的目標,又有利於保護治理貧困地區農村自然生態、提升當地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運用新方式。一方面,必須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爲基本方略,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特別要深化精準扶貧,做到對象識別、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扶貧監管精準等“七個精準”,做到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勞務輸出、實施易地搬遷、結合生態保護、着力加強教育、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的“七個脫貧”。這也就是說,既要做到縱向分層“七個精準”,又要做到橫向分類“七個脫貧”,織牢“7+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縱橫網絡。

另方面,必須要清醒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轉變環境治理方式。當前從整體上看,貧困地區總體需求正在從“盼溫飽”“求生存”向“盼環保”“求生態”轉變,生態環境已成爲重要的生產要素,青山綠水、宜人景色等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大的財富、最重要的資本。做好環境治理保護工作,就是要突破眼前、短期利益侷限,統籌好當前與未來、短期與長遠、經濟與環境的關係,努力破.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在適度開發、緩解貧困的同時,也爲貧困地區留足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本,走出一條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優化環境的新路子,建立起統籌推進環境治理和扶貧開發的制度體系。

因而,要大力加強行業扶貧,改善當地人居環境;要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加大環境治理力度;要加強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解決環境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制、落實責任,切實推進環境治理。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3

在貧困地區農村,筆者常見一種現象:凡是羣衆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得好的地方,那裏的環境治理效果就比較理想;反之,則不然。譬如四川高原藏區,家家戶戶室內都十分整潔、乾淨;而另一些地方,農戶房前屋後垃圾成堆、室內亂七糟八。實踐說明,貧困地區農村環境治理需要創新一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羣衆主體的整體互動機制。在這一互動機制中,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固然重要,但僅此還遠遠不夠,要充分發揮廣大羣衆在環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政府自己要有作爲,但更要發動廣大羣衆參與環境保護治理。環境保護治理與廣大羣衆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廣大羣衆既是環境保護治理的建設者,同時又是受益者。對於加強環境保護治理,他們有很強的願望,應當努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一是知情主體。政府要充分賦予羣衆環境治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應進一步完善環境治理信息公開制度,通過各種正式渠道和微博等新媒體,形成上下聯動的環境信息公開體系。爲廣大羣衆參與影響環境的重大項目決策創造更多條件,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環境保護治理的羣衆諮詢制度,積極探索羣衆參與環境保護治理的新途徑、新方式。應建立環境治理問題信訪投訴機制和公益訴訟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力量參與環境治理的工作機制,鼓勵發展民間環保組織,積極壯大環保志願者隊伍。針對農民及農村幹部環境意識淡薄,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整體較低,文盲、半文盲造就了法盲、半法盲等的現狀,還應充分利用農村會議、宣傳欄、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冊、新建文化牆等形式,讓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意義、目標、任務、措施,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以提高廣大羣衆的環境意識、參與意識、文明意識,自覺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治理義務。

二是治理主體。應把貧困地區農村環境治理主要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到村、到戶、到單位,開展經常性活動。通過開展文明庭院、美好家庭創建活動,以典型帶動、典型激勵的方式,積極引導羣衆從我做起,不亂丟垃圾,不亂停車輛,將柴堆、草堆、雜物堆擺放整齊,自覺做好門前屋後的環境衛生。應通過科技普及,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方式,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規劃、監管,建設和發展有機食品基地,推動畜牧業集中養殖,用有機肥取代化肥等措施,減少農藥、化肥、薄膜使用量。應通過引導教育,改變一些地方秉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觀念,以及沾沾自喜於“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選擇“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置環保於不顧的掠奪式開發的'經濟發展模式。當前,更應結合“兩學一做”專題學習教育,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頭維護環境衛生,以自身的榜樣力量和模範行爲影響廣大羣衆,帶動羣衆參與其中。同時,組織羣衆對亂堆亂放、亂停亂放、亂搭亂建、出店經營、廣告標牌不規範以及河道採砂、礦山整治等進行常態化治理。

三是共享主體。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改善民生、服務羣衆,治理成果要由羣衆共享。特別應結合脫貧攻堅開展環境治理工作,前面說過目前“全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2個扶貧重點縣、片區縣,12.80萬個貧困村,2342.58萬個貧困戶和5575萬個貧困居民。據統計,95%的貧困居民和大多數貧困地區分佈在生態環境脆弱、敏感和重點保護的地區。”由於貧困,一些農民只能依靠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懾取維持生計,由此造成該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造成農民物質生活基礎的進一步薄弱而更加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扶貧開發和環境保護治理相統一,通過精準施策、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進而又推動環境治理。還應通過幸福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修建文體廣場,做到垃圾入箱,地面乾淨,河道整潔,店面規範,無亂搭亂建,無露天廁所,切實增強羣衆的文明、衛生、環保獲得感。還應在農村開展文化牆設置,開展鄉村廣場舞等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讓羣衆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管理民主,生活快樂的幸福美麗新農村。

楊得操家的幸福電影觀後感4

我出生在振太鎮秀山新村小組,這裏是農村最貧困的地方,我家又是村裏最貧困的一戶人家。這裏雖然環境很好,土特產很多,但因不通公路,離集鎮又有100多公里,很多土特產都只能眼睜睜讓它爛掉,山民們仍然過着貧窮的日子。可自從黨和國家有了精準扶貧政策以後,就有很多的叔叔、阿姨來到我們的小山村,幫我們修公路,建家園。現在,我的小山村,都美得不像人間了,還有很多人到村裏旅遊呢!村裏的土特產幹筍、蜂蜜、水扁梨等也成了遊客們的搶手貨。

爸爸說他讀書時,因爺爺奶奶身體不好,我家是村裏最貧困的一戶人家。他每天都要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去秀山小學讀書,回來還得走兩個多小時。如果遇到了雨天,凹凸不平的羊腸小道就變得十分難走,還常常跌得一身泥。若是晚上回家,一定要舉着火把,一來照亮,二來防身,因爲山上野獸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村子裏還發生過豹子把孩子叨走的事情。其實,我讀幼兒園時,我們村已通了公路,但都是土路,我家也買了摩托車,可到了雨季,還是派不上用場,週末或上學,爸爸常常揹着我走很長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

我上小學後,爸爸爲了不讓我受委屈,把我送到離家100多公里的鎮中心小學來讀書,由外婆來照顧我。爸爸在政府扶貧人員的指導下,起早貪黑地種植橡膠、咖啡和堅果。現在咖啡和堅果都已經投產兩年了,每年的收入都在8萬以上,去年我們秀山小新村又在鎮政府的幫助下,鋪通了水泥硬化路面,也幫助每家每戶蓋起了漂亮的平頂小洋房,今年,我家搬進了新樓房,一家人除夕之夜團聚在一起吃着豐盛的年夜飯。爸爸說:“我們要感謝黨,沒有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改變了我們山裏人的命運。”

是的,我們能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真的要感謝黨,感謝我們的偉大祖國,感謝縣黨委政府,感謝戰鬥在扶貧第一線的叔叔阿姨們。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好好學習,將來爲家鄉的建設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