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熔爐》觀後感

《熔爐》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熔爐》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熔爐》觀後感

社會,可以解釋爲共同生活的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社會關係聯合起來的集合。就如同本片的片名一樣,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熔爐,每個人都身在其中,互相關聯着,影響着,這其中夾雜着各種黑暗醜陋與罪惡,同樣也會有光明美麗和正義。而反映社會現象的電影,更像是默默的觀察與記錄者,無需表態,但是公道自在人心。這類影片如同一劑麻醉劑,讓生病的社會之痛稍微緩解,雖然無法治癒社會之病,但是它存在的價值必不可少。

韓國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片子。而社會現實往往沒有happy ending,經過藝術加工的電影並沒有讓人有一絲安慰,反而讓人陷入了一種無助無奈的情感中。

《熔爐》亦是如此。基於真實社會事件改編,不需要看完,我們也能猜到結局。法律在某些時候只是位高權重者的武器,而弱小的平民百姓只能認命。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片中把上帝掛嘴巴的衣冠禽獸最終逍遙法外,也可以看到無奈的申訴者和那幾個被的孩子尷尬的結局。公平永遠只是相對的概念,即使在威嚴的法律面前,也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畢竟雙方所處的地位和境遇本來就不是平等的,比如片中勢單力薄爲被的孩子伸張正義的美術老師,他需要面對的是位高權重影響大人脈廣的禽獸校長,他一貧如洗,而對方家財萬貫,即使證據確鑿,對方也能搬弄是非,洗清罪名。

《熔爐》如同”斷箭“一樣,我的`評價是雖然談不上是好看的電影,但是絕對是好電影。它的好在於對現實社會現象的關注,在不破壞事件本身大的框架和內容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平鋪直敘的表現方式,沒有過多的枝末細節和複雜的劇情,更沒有刻意的加入創作者自己的主觀意識,,讓觀衆更加關注事件本身,雖然藝術性和可看性稍微弱了點,但是它的社會價值與意義卻是無法忽視的。

這類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往往都有個無奈的結局,雖然大家無奈接受這樣的結局,但是其實大家心中都希冀着另一個結局,希望不管世事如何變遷,而罪惡卻永遠不會熔化在社會的大熔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