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世界屋脊地歌聲觀後感範文三篇

世界屋脊地歌聲觀後感範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導語:電影《世界屋脊的歌聲》 又名《走進西藏》,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小編收集整理了這部影片的精彩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世界屋脊地歌聲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一】

今天,我們去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叫做《世界屋脊的歌聲》。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這麼一件事: 主人公吳小遠本因幫單位送教具,但被誤會成支教老師,在百般解釋下,答應教孩子們唱國歌,並聲稱得了第一名後帶孩子們去北京。當孩子們發現所謂的“北京”只是一張光盤時,孩子們都很失望。再說吳小遠知道自己公司的二十萬被自己的員工給偷走後,非常氣憤,但只能再找自己的女朋友秦沫沫去借錢。秦沫沫是一個富家千金,是花樣年華老闆的女兒。一切都很平常,直到有一天,校長洛桑來找到了吳小遠,質問他爲什麼不實現自己的承諾,經吳小遠的花言巧語後,校長才知道自己想錯了,於是離開了,但吳小遠覺着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譴責,追上校長,發誓一定讓孩子去天安門。校長走後,吳小遠碰到了曹廣文,追上他向他要了三萬塊後,帶着錢去了西藏,可是路上警察說他是用了假幣,他氣出了肺出血。校長把他帶到了學校裏,日日夜夜給他吃藥,終於他的病好了。於是他帶着孩子們去挖草藥完成北京之旅。可是,他的女朋友卻把孩子們帶到了北京。他知道後,非常生氣,但他不想讓孩子們失望,讓孩子們去了。可孩子們又反了回來,因爲他們也不想讓老師失望。但秦沫沫很生氣,但當她知道真相後,留下了一封信和一張有八萬的銀行卡後,便走了。但吳小遠並沒有用那些錢。終於,在他和孩子們的努力下,在天安門上,飄起了一段雄壯的歌聲。

看完這段電影后,我的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但收穫最多的是感動。回到家,我的腦海中時時刻刻出現的是他們在挖蟲草的一幕,在那樣的天氣裏,他們還堅持不懈的努力着,我有種說不出的難受。看到他們站在在天安門下時,我好像聽見了他們的心聲。

  【觀後感二】

看了《世界屋脊的歌聲》,我知道了守信是一種美德。

這部電影講了主人公吳小遠,給青藏高原的瓦座小學·送教具,卻被誤認爲是去支教。在等班車的時間裏,他很焦急,顯得很不耐煩,終於讓孩子們學會了唱國歌,條件是孩子們得了獎,帶他們去天安門唱國歌。孩子們果然拿了獎,非常期待去北京。校長千里迢迢去找回到泰安的吳小遠,希望他能兌現承諾,本來他不想去,後來從朋友那裏得到三萬塊錢,他不顧女朋友的強烈反對,決定第二次去西藏兌現承諾·,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但是這一次他遭遇了很多挫折,三萬假鈔引發的公安局的追擊·,女朋友提出分手,自己又生了一場重病,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昏迷了三天,校長父女用他們精湛醫術,以及孩子們的祈禱下,小遠終於起死回生,此時的小遠也終於被他們的淳樸和善良深深地感動了。

於是,吳小遠決定和孩子們一起挖蟲草攢夠去北京的錢,她的女朋友曾經來幫助她完成心願,卻被他制止了,因爲他認爲去北京不是一次簡單的旅遊,而是一次對孩子人生的教育——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換來真正的幸福。

最後,他們終於來到了北京,世界屋脊的歌聲終於在天安門前想起。這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看了這部電影,我被吳小遠堅持守信的品質所感動,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我也要做一個守信的人。

  【觀後感三】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就有想寫點東西的衝動。因爲工作太忙,再者未能更深入的欣賞一遍影片,怕憑記憶寫的東西與實際不符,就拖了下來,直到我擔心快要忘卻的時候。

這是一部簡單的影片,沒有龐大的演出陣容,沒有名導,沒有特技,沒有可以宣傳的賣點,但是,通過影院的歡笑和淚水,就能感覺到它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說,簡單蘊含着美,簡單包容着愛。

一、關於人生價值的思考(這個話題有點太大)。通過一系列的變故,吳小遠遠離了充滿喧囂和慾望的城市,選擇在瓦座小學支教,找到了對自己最爲適合的人生。這個結局,對許多觀衆來說,可能有點突兀,但是,臨近影片結束時,小遠對沫沫的一番話,“不是我幫助了他們,而是他們挽救了我”,起到了點睛的作用,讓整個影片的立意主題凸現出來。我們選擇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救助,並不是施捨,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從中汲取到對自然的敬畏和戰勝困難的精神力量。在與洛桑校長的交流中,吳小遠學會了誠信與寬容、理性與淡泊,人生的境界有了大的提升。

二、關於感情。對於年輕人來說,愛情是卿卿我我、轟轟烈烈;對中年人來說,愛情是平平淡淡、心有靈犀;對老年人來說,愛情是相濡以沫、攜手笑看雲淡日落。小遠、沫沫、卓瑪,三個人的環境相差都很大,但對於愛情而言,其實沒有跨不過去的鴻溝,只在於人的一念之間。愛情無疑是這部影片的主線,但不是全部。洛桑對卓瑪、秦總對沫沫的舔犢之情,方式不同、對錯有別,值得借鑑。洛桑和卓瑪對孩子們,就像雪山之於海子,無私大愛,昭之日月。

三、關於財富與地位。總體來說,影片對財富與地位的觀點是對的,但沒有很好的解決矛盾之處。一方面,是那麼多人羨慕追逐財富,當沫沫出場時的驚豔引來許多驚歎,一方面,是對擁有財富的人極盡挖苦嘲諷,借沫沫的話說出:你們一個養雞起家,一個養豬起家,可真般配(大意如此)。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亦用之有道,物質地位重要,但人不能成爲它們的奴隸。把金錢和地位作爲最重要的追求,其實是很可憐的。正如洛桑和孩子們,他們沒有物質的財富,他們也沒有對金錢的渴望,但他們有的是純摯的情感和內心的安寧。擁有這份恬淡和快樂,我們才能像帝王一樣活着。

很多人把雪域高原稱作是人間最後的天堂,其實高原生活是很艱苦的,遠沒有影片表現的那麼浪漫。在美麗的時候走進它,在艱苦的時候愛上它,未始不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天堂,就在那裏,就在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