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皈依》觀後感

《皈依》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生活在一個多宗教多種族國家裏的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會有着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態度?馬來西亞電影《愛從心開始》(又名《皈依》或者《改心》)爲此提供了一個案例,《皈依》觀後感。這也是我第一次看馬來西亞原產的影片,反映的是馬來西亞現實的生活,從中可以窺見馬來西亞*的狀況。

《皈依》觀後感

電影圍繞着三個人物來展開,一對篤信x斯蘭教的姐妹,一個放棄了天主教信仰的老師。羅哈尼與羅哈娜姐妹因爲逃避酗酒的父親的暴力而逃離了家庭,來到了怡保。羅哈尼到一家夜店打工,並將妹妹羅哈娜送入一家天主教學校,在這裏他們遇到了在這家學校裏當教師的布萊恩。布萊恩雖是天主教學校的老師,但卻因爲童年的陰影而對天主教充滿了反感。這樣三個人聚在了一起,自然就會有故事了。影片開始,生活中處於安定狀態的是布萊恩,而羅氏姐妹的生活則在動盪之中,姐姐還在爲稻樑謀,妹妹在學校則因爲總是引用經書中的話語而被處罰。但在內心的平靜這一點,布萊恩就遠不如羅氏姐妹了。羅氏姐妹有宗教的支撐,每天晚上都原諒着自己的敵人,而且將自己廣博之愛施予需要幫助之人,而布萊恩則處於迷茫之中,缺乏宗教的生活讓他感覺到沒有歸依,母親的呼喚也讓他煩惱。表面上看來,導演似乎是在宣揚宗教,不過,事情還有它的另一面。

羅氏姐妹的父親也是個穆斯林,但對姐妹倆影響深刻的卻是她們已逝的曾任教於大學的母親,這是世俗的力量。她們的父親爲了討好他新娶的妻子,對姐妹倆暴力相向。作爲一個教徒,他還違反了伊斯蘭的兩條教規:他酗酒,並且將女兒的頭髮剃光。羅氏姐妹因此而逃離家庭,來到怡保謀生。布萊恩出生於一個嚴格的天主教家庭,他十二歲時因爲在家裏偷看黃色雜誌,被其父懲罰,脫光其衣服並拋於荒野,這讓布萊恩心理蒙上了極大的陰影,也讓他對宗教心生反感,並忽視着對於家庭與母親的愛的呼喚。雖然都只是教徒個人行爲,但宗教對於此三人生活的影響卻呈現出一種負面的非積極的形象。這也引出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並信奉宗教?

羅氏姐妹與布萊恩三人的相遇,則促使他們重新思考着生活,並考量着各自的信仰。布萊恩因爲妹妹羅哈娜的事而涉入了姐妹倆的生活,並愛上了姐姐羅哈尼。羅氏姐妹對於宗教的虔誠也影響了他,使他重新審視着自己的信仰,並對宗教也逐漸有了興趣。羅氏姐妹因爲布萊恩的介入,也在重新思考着生活,對於人生也變得積極起來。愛,在這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後,羅哈尼回到了家庭,去照顧她中風的父親;布萊恩也在羅哈尼的勸說之下,回到母親的身邊,準備陪母親去自己已經久違的教堂做禮拜。羅哈尼會接受布萊恩的愛情嗎?影片沒有給出答案,身處這種多種族多信仰的文化氛圍之中,確實是個複雜的問題。不過,不管怎樣,他們都走出了自己的陰影,實現了皈依,向愛的皈依,這實際上也是宗教的核心。

整個影片洋溢着一種善,在宗教的情緒之中強調着愛的力量。不論你是否有着信仰,只要道德里尚存從善之心,只要內心中積蓄着愛人之念,那麼上帝就在你的心中。羅哈娜不停地引用着*,時時讓人會心一笑。其實在這幽默之中,也藏着導演的意圖:不管是聖經還是可蘭經,不管是道德經還是佛經,都充滿了人生的智慧,都勸導着人們向善,都呼喚着人們普愛衆生。在馬來西亞這種多文化融合的國家,尤其如此,這也是宗教的核心。如果一個宗教不愛世人,只是倡導着仇恨,那麼這個宗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將被人們所拋棄。

信仰從愛開始,而愛從心開始。這也是人類的宗教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