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秋之白華》觀後感精選:革命中的愛情最豔麗

《秋之白華》觀後感精選:革命中的愛情最豔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導語:《秋之白華》講述的是早期共產黨人瞿秋白和妻子楊之華之間動人的愛情故事。瞿秋白和楊之華生逢亂世,因爲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整整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一起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他們的感情承受住了最殘酷的考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

《秋之白華》觀後感精選:革命中的愛情最豔麗

  《秋之白華》觀後感1:

有一種愛情,沒有甜蜜的語言,沒有華麗的承諾,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如橘子花般散發着淡淡的清香,不濃烈,不撲鼻,但卻永遠沁人心田。

影片《秋之白華》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愛情故事。爲了勞苦羣衆的解放和利益,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楊之華孤身來到上海大學社會系尋求救國救民之路。

在求學過程,楊之華結識了思想先進、博學多識的瞿秋白。在聽瞿秋白講課的過程中,楊之華被瞿秋白的智慧、學識以及氣質所吸引,漸漸開始崇拜甚至愛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劍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過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劍虹因病去世。楊之華終於下定決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給丈夫的信中提到了“離婚”二字,這在當時是非常艱難的。楊之華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對楊之華暗生情愫,兩人於是情投意合。爲了向楊之華表明自己的赤誠之心,瞿秋白還特別做了一個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華”這四個大字,意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離。” 但他們二人並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拋棄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驅,爲中國的光明未來而奔波。瞿秋白和楊之華的愛情因爲革命而開始,他們的家庭也因爲革命而不存在了,爲了革命,他犧牲了,爲了革命。她終身未再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生動傳神地詮釋了《秋之白華》的革命愛情真諦。

我被他們平淡卻又深刻雋永的愛情深深地感染,爲他們執着的愛情所感動。他們的愛真摯感人,但是他們並沒有沉溺於愛戀的甜蜜中,在革命面前,他們仍能拋棄掉小家的安逸,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中,儘管知道有一天會永遠不“再見”,但是他們沒有懼怕,而是淡定和坦然。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對楊之華所說的:“瞿秋白,楊之華,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才讓觀衆從這部影片中感受到純愛史詩,唯美傳奇的魅力,才讓我在絲絲入扣的唯美中黯然神傷,在震懾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凜然。

我爲他們的愛情感動,同時也爲他們的革命精神而感動,特別是瞿秋白在三年的牢獄之災中,面對反動派的威逼利誘以及對妻子的.日益思念時,卻仍是那麼毅然,他那大無畏和勇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一個人。1935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帶微笑走向了刑場——一塊美麗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鮮花環抱在其中,雖然死神已經離自己不遠了,但瞿秋白還是面帶微笑地說了一句:“此地甚好。”就連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氣質打動了,特別囑咐不要打他的臉。十幾顆子彈一齊射向瞿秋白的火熱的胸膛,鮮血染紅了周圍的綠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臉上都帶着燦爛的微笑。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瀟灑固然讓人心生敬佩,年輕的生命、不凡的才華、執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隨着秋白在青山綠野中含笑倒下而結束,結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妻兒的眷戀更能讓人體會到他整個人的全部。追隨和陪伴這樣溫情的君子,楊之華何其幸運!失去這樣睿智的人生導師和精神伴侶,之華又是如此的不幸的。革命者都有親人、至愛,但從成爲革命戰士的那一天起,他們的情便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的心裏,不僅裝着愛國之情、戰友深情,也同樣裝着真摯、濃郁的親情和愛情。他們的情,是偉大與平凡、粗獷與細膩的交織。秋白之華,他們的紅色情懷,值得後人世代敬仰;他們的精神高地,值得我們永遠地堅守!因此我們又是何其的幸運,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一羣人,舉着偉大的旗幟,推動着我國偉大的革命事業不斷向前進,爲我們贏來了一個美好的明天。

  《秋之白華》觀後感2:

"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是我看了這個影片最記憶尤深的,在多少個午夜夢迴之際,那對深情相擁的身影仍徘徊在腦海。

影片開始就展現了一個唯美畫面,楊之華坐於船頭,綠水古屋緩緩而過。前半部分是楊之華的《回憶秋白》,敘述了兩人從相遇、相識、相知到相守。後半部分則是瞿秋白的《多餘的話》,敘述了瞿秋白從被捕到就義的過程,還插敘了回憶了兩人婚後生活,其中有甜蜜但更多的是心酸。

特別喜歡劇中優美畫面,彷彿爲了渲染兩人那得之不易,相守亦難的愛情。青鬱的水鄉小鎮、原味的傳統戲曲、靜謐的林間小湖、蒼勁的中華書法、屹立的跨海大橋、飄飛的祭奠紙花、漫山的刑場花叢,每個鏡頭都是一幅畫,又勝似一幅畫。略帶磁性的吳儂軟語傳達着兩人愛情的纏綿悱惻,彷彿天上人間。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人這一輩子,能遇到真正的"知我者",實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而能和"知我者"共度一段歲月,攜手走過一段時光,就已是難得至極的福分了,至於和"謂我心憂"的人白頭偕老整個一生,那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能攀附至最高峯者,不是沒有,而是太少。太多的人和"不知我者"共度了人生,沒有交匯出絢麗的火花,但卻平淡而真實;太多的人和"知我者"遇見了卻錯過了,或是遇見了相守了卻最終分開了,但卻將那一段曾經攜手的日子活出了足以點亮全部生命的光芒,這是在與"知我者"白頭到老的神話之下,可期的能觸碰到的最美最珍貴的故事,而"秋之白華"的故事,就是這樣一段摸得到的美麗的歷史,它不是神話,卻是傳奇,是經典。

在那動亂的革命年代裏,他們的愛情是那麼純,純的讓我想起都會一陣心痛,痛他們相守的時間那麼短,痛他們爲革命犧牲的精神。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一個有妻,一個有夫,卻偏偏遇上了,儘管是錯的時間但卻遇上了對的人。整部影片圍繞兩人的愛情展開,因爲愛情,一切只爲了愛情,秋白的儒雅、帥氣、紳士,之華的溫柔、美麗、大方,這是一個堪稱經典的愛情故事。

革命者也是人,他們也有七情六慾,若不是動盪的年代選擇了他們去做時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他們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體會人生的各種滋味。但是,生命的短暫或是精力的有限,從來都不是情感的對手,而這正是情感的偉大之所在。所以,革命者的愛情,才能在殘破的山河間,在朝不保夕的危機中,在家國情懷和民族理想的懷抱裏,萌發而出,並生長爲一個時代的抗爭與探索中最富有象徵意義的情感豐碑。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他們已不在,但,他們的愛情還在,精神還在,在我們心中。

  《秋之白華》觀後感3:

有一種愛情,沒有甜蜜的語言,沒有華麗的承諾,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如橘子花般散發着淡淡的清香,不濃烈,不撲鼻,但卻永遠沁人心田。

影片《秋之白華》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愛情故事。爲了勞苦羣衆的解放和利益,出身於貴族世家的楊之華孤身來到上海大學社會系尋求救國救民之路。

在求學過程,楊之華結識了思想先進、博學多識的瞿秋白。在聽瞿秋白講課的過程中,楊之華被瞿秋白的智慧、學識以及氣質所吸引,漸漸開始崇拜甚至愛慕瞿秋白,相反和自己的丈夫沈劍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過了不久,瞿秋白的妻子王劍虹因病去世。楊之華終於下定決心向瞿秋白表白,在給丈夫的信中提到了"離婚"二字,這在當時是非常艱難的。楊之華向瞿秋白表白,而瞿秋白也早已對楊之華暗生情愫,兩人於是情投意合。爲了向楊之華表明自己的赤誠之心,瞿秋白還特別做了一個印章,上面刻着"秋之白華"這四個大字,意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離。" 但他們二人並不沉溺小家之幸福,而是拋棄小家之安逸,投身革命之洪流,甘做革命先驅,爲中國的光明未來而奔波。瞿秋白和楊之華的愛情因爲革命而開始,他們的家庭也因爲革命而不存在了,爲了革命,他犧牲了,爲了革命。她終身未再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生動傳神地詮釋了《秋之白華》的革命愛情真諦。

我被他們平淡卻又深刻雋永的愛情深深地感染,爲他們執着的愛情所感動。他們的愛真摯感人,但是他們並沒有沉溺於愛戀的甜蜜中,在革命面前,他們仍能拋棄掉小家的安逸,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中,儘管知道有一天會永遠不"再見",但是他們沒有懼怕,而是淡定和坦然。正如瞿秋白在片中對楊之華所說的:"瞿秋白,楊之華,秋白,之華,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才讓觀衆從這部影片中感受到純愛史詩,唯美傳奇的魅力,才讓我在絲絲入扣的唯美中黯然神傷,在震懾人心的革命中高亢凜然。

我爲他們的愛情感動,同時也爲他們的革命精神而感動,特別是瞿秋白在三年的牢獄之災中,面對反動派的威逼利誘以及對妻子的日益思念時,卻仍是那麼毅然,他那大無畏和勇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每一個人。1935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瞿秋白面帶微笑走向了刑場——一塊美麗的小山坡。瞿秋白被鮮花環抱在其中,雖然死神已經離自己不遠了,但瞿秋白還是面帶微笑地說了一句:"此地甚好。"就連行刑官也被瞿秋白的氣質打動了,特別囑咐不要打他的臉。十幾顆子彈一齊射向瞿秋白的火熱的胸膛,鮮血染紅了周圍的綠草和白花,然而致死,瞿秋白臉上都帶着燦爛的微笑。瞿秋白赴死的坦然和瀟灑固然讓人心生敬佩,年輕的生命、不凡的才華、執着的追求以及憧憬的生活都隨着秋白在青山綠野中含笑倒下而結束,結束得令人心痛!可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妻兒的眷戀更能讓人體會到他整個人的全部。追隨和陪伴這樣溫情的君子,楊之華何其幸運!失去這樣睿智的人生導師和精神伴侶,之華又是如此的不幸的。革命者都有親人、至愛,但從成爲革命戰士的那一天起,他們的情便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的心裏,不僅裝着愛國之情、戰友深情,也同樣裝着真摯、濃郁的親情和愛情。他們的情,是偉大與平凡、粗獷與細膩的交織。秋白之華,他們的紅色情懷,值得後人世代敬仰;他們的精神高地,值得我們永遠地堅守!因此我們又是何其的幸運,正是因爲有這樣的一羣人,舉着偉大的旗幟,推動着我國偉大的革命事業不斷向前進,爲我們贏來了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