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動中國觀後感500字大綱

感動中國觀後感5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觀後感500字

篇一:感動中國觀後感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爲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爲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爲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爲在追逐個人名利與權勢時,他們卻在爲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爲了自己,更多的是爲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纔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悅更持久。我們要相信那些美好,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如果我們還

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也不要氣餒,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那麼高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我們要做個溫暖的人,你我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娶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都閃耀着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動,撞擊着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於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於有愛,在於堅持愛、傳承愛。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篇二:感動中國觀後感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華與誘惑,當物慾的膨脹讓人迷失,當金錢與權力佔據你的心靈,當你人生的座標發生了傾斜…那你不妨坐下來看一看《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心來聆聽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們的生命熱忱會讓你我重拾感動與感激之情,撥動你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根弦。如果說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顆凡星,那你就不該甘於躲在雲層之後,而是應該用你的光亮與璀璨去照亮別人乃至整個世界。

我是擦着眼淚陪孩子看完《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的,這本是學校留給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是卻給我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的崇高讚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牀工作。最後在衆人的攙擡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人還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羅陽;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有孝子陳斌強;有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如果說學雷鋒離你太過遙遠,那你不妨學學他們。放下內心的浮沉與躁動,去感受這些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而卻不平凡的事蹟。正是因爲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不再冰冷。其實我們無需偉大,我們只需付出一點責任之心、一點關愛之心、一點感恩之心,來回報社會,回報家人就足夠了。其實人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內涵,在於你走過的過程。正如歌手汪峯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樣,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綻放!

篇三:感動中國觀後感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後,人們以爲朱敏纔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

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後,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

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後,卻還惦記着上課。

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爲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爲了鄉村裏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爲了什麼?他們是爲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裏,“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爲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爲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篇四:感動中國觀後感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頗具影響力的一個品牌欄目,被譽爲“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本次評選投票到2017年1月5日23::5截止。如果您被“寧波守塔人”的事蹟感動,請登錄央視網“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評選”專題頁面,爲“寧波守塔人”投上寶貴的一票。

五代人守燈塔三位親人獻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東海域上,矗立着12座燈塔。這裏留下了葉氏家族五代燈塔工的足跡。1883年白節山燈塔建成,漁民葉來榮帶着一家老小上島,成爲中國第一代燈塔工,沒想到,這一守就是一輩子。更讓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來,子子孫孫追隨着他的腳步無怨無悔守護燈塔。五代人百年堅守三位親人獻出生命,燈塔依然亮着全國最佳燈塔工、全國勞動模範……故事的主人公葉中央是葉氏家族的第三代燈塔工,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他的名字。

75歲的葉中央頭髮花白,回憶起燈塔工的生活,葉老一下子變得健談起來。1883年,白節山燈塔建成,漁民葉來榮成爲中國第一代燈塔工。1944年,葉中央4歲。他和父親葉阿嶽一起生活在魚腥腦燈塔上,那時候父親已經是一名燈塔工。有一次刮颱風,一艘補給船要進港避雨,父親一頭扎進狂風暴雨中去幫忙,結果一個海浪撲來,船被打翻,父親被捲入大海。掩埋黑髮人,祖父帶着孫兒上了白節山,祖孫倆守着燈塔相依爲命。葉中央在祖父薰陶下,愛上了燈塔。19歲那年,他成爲一名新中國的燈塔工。1971年春節前夕,幾名燈塔工打點行裝準備回家過年,葉中央卻自告奮勇留下來,寫信讓妻子帶着兩個女兒到燈塔來過年,沒想到等來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兒被人救起,年僅29歲的妻子和5歲的小女兒雙雙遇難。葉中央的妻女離世後,他本可以要求組織將他調離守塔一線,但最後葉中央只說“給我換一座塔吧”。這一回,他去了爺爺曾經守過的白節島。葉靜虎是葉中央唯一的兒子。

他本可以當一個合格稱職的拖車司機。1982年,他接了父親的班,成了白節山燈塔的一名燈塔工。孫子葉超羣是個“90後”。2013年4月,大專畢業的他在爺爺和父親的支持下,登上了位於寧波鎮海口的七裏嶼燈塔。驚心動魄的一夜冒着12級颱風,爬上塔頂排除故障“做我們這一行,經常會碰上海難,生離死別見得多了。”

小時候,葉中央就跟着爺爺在白節山燈塔值班,最早聽到的一次海難就是“太平輪”沉沒。“剛好是農曆除夕的前一天,聽爺爺說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沒了,就在駛離吳淞口不久,在燈塔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哭喊聲,但越來越微弱,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葉中央說,後來得知這就是讓世人震驚的“太平輪”沉沒事件。他曾在舟山羣島最北端的花鳥燈塔守了3年,那裏被稱爲“遠東第一燈塔”。

“以前根本沒有網絡,有沒有颱風,只能靠聽收音機。對燈塔工來說,碰上險風惡浪是常有的事,我們早就習慣了。”葉中央和記者回憶起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節海峽遭逢12級颱風,我們在燈塔值班。一陣電閃雷鳴過後,燈塔電器被擊壞。燈塔失明,船舶隨時都有觸礁的危險。我衝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頂。當時,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讓燈塔亮起來。最後,故障順利排除。別看從值班室到燈塔只有100米的距離,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時。我們會在值班室和燈塔之間拴一根“安全繩”,抓着繩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風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覺得燈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燈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葉中央說得很平靜。無邊無際的孤獨一上燈塔就是11個月,只有海風只見海水葉超羣,這個家族最年輕的守塔一員,仍在鎮海堅守着傳自父輩的這份燈塔情懷,“我剛踏上燈塔的時候,就倍感親切,可能骨子裏頭就和燈塔有一種不解之緣吧。加上我性格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的地方。爺爺提議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新一代的燈塔工,生活不再像原來那樣艱苦,電視機、電腦已經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獨如影隨形。剛到七裏嶼燈塔的那段日子,葉超羣卻有些不適應,“不知道怎麼打發時間。整個島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鐘。除了熟悉的幾張面孔,只能聽大海的聲音。很難想象,爺爺一輩子呆在燈塔是怎麼熬過來的。”記者注意到,葉超羣用了一個字眼——熬。沒錯,那個年代的燈塔工要艱苦得多。那時候,他們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補給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臺風天,補給船來不了,他們只有捱餓的份。“有一次刮颱風,補給船到不了。當時島上只剩一個冬瓜,五個大男人就着一個大冬瓜,吃了整整一個多星期。”葉中央說,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與外界聯繫,只能點菸,“有一次我發高燒,連着燒了三天,到後來整個人昏迷了。他們就在島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過一劫。”然而,最難熬的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

燈塔工要在孤島上連續工作11個月纔有20來天的休息,這11個月時間裏,只有海風,只見海水,“唯一能解悶的就是抽菸,那時候煙癮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現在落下了病根。”

篇五:感動中國觀後感

《感動中國》,它讓我們知道了很多英雄事蹟,每一個都催人淚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和張莉麗。

陳斌強,一名偉大的教師,因爲母親得老年癡呆,所以,他決心將母親綁在身邊,騎着電瓶每週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同照顧1日,他的事蹟經過廣泛傳播後,學校深被感動,決定將陳斌強的工作地點從鄉下調到了縣城。

看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已經有淚水在打轉了,我很敬佩他的孝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是換作別人,5個星期恐怕就不行了,而他卻堅持了5年,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媽媽,她卻沒有時間可以等了。”讓我霎時潸然淚下。

小時候,這根布條是母愛,媽媽用它揹着你,長大了,這根布條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着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張莉麗,一個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教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2012年5月8日,她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孩子時,猛地推開兩個孩子,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不過,現在已經逐漸康復。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很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在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篇六:感動中國觀後感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爲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爲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感動中國》讓我明白:因爲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紮根並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爲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爲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症,爲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後的母親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穫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於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於有愛,在於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