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在路上》觀後感大綱

《在路上》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路上》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路上》觀後感

《在路上》觀後感1

今天我觀看了鐵枝木偶戲《在途中》,這個微電影講的故事,讓我感觸很深。

這個電影的開頭是一個同學繫上隔壁校的一個名叫圓頭卵的同學,圓頭卵在打籃球的時候踩到他的後腳跟,還諷刺他手短腳長,所以放學途中叫上了幾個好兄弟去打他。老大給每人一支水管道,放學的路上,等待圓頭卵,不料半路上撞到了甘叔,水管掉了,甘叔起了疑心,心想這些孩子拿着水管校打架呀,這時,圓頭卵出來了,有兩個兄弟看到了圓頭卵來了就要打他,甘叔上前阻止了他們,他們就要打甘叔。這是某中學的校長出現了,甘叔勸他們打人是犯法的,須知傷害一人等於傷害人一家,傷害你們自己的父母,甘叔說着說着就哭了,那三個學生一見馬上風姿呢,剛纔是你打我罵我們沒哭,你倒哭了,你這叫做惡人先告狀,假神假鬼,裝行裝孩,丁校長告訴幾個學生,甘叔是甘同的父親,甘同就是不久前,在學校門前被同學打傷了死的學生。最後,在丁校長和三叔的勸說下,幾個人握手言和,還說要一起去打球,喝可樂。

看完這個微電影,我明白了,父母把我們養大真不容易,我們不應該在外面惹事,讓父母傷心難過,還有法律是公平的,他不會偏袒任何人,他是鐵公無私的,他是公正的。

《在路上》觀後感2

上週五下午,我們全體師生去電影院看了《愛在路上》這部電影。這是一部關於青少年成長問題的教育片。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李揚飛的16歲少年,他爸爸爲他找了一個繼母,繼母熱情的對待他,可他卻不理不踩。就在李揚飛的父親與繼母的蜜月裏,父親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外地,家中只剩下他和繼母。李揚飛不喜歡繼母,就去外地見網友。而所謂的網友實際上是一個綁架未成年人犯罪團伙。此時他的繼母很着急,拼命的尋找他的下落,甜蜜的蜜月成爲艱難的苦尋。最終在公安機關的幫助下,李揚飛得到解救。繼母用她無私的愛感化了他,他們開始和睦相處。

在這部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就是繼母在發現李揚飛失蹤後,拼命尋找他的過程。當公安局通知她有一具男性屍體的特徵與李揚飛相似,請她去認屍時,她立刻神色慌張,穿着睡衣和拖鞋以最快的速度在大馬路上奔跑,衝到公安局。經確認後,發現並不是李揚飛,她的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還有,她爲了讓在外地出差的丈夫安心,他並沒有將李揚飛失蹤的事情告訴他,而是在電話裏強忍着淚水告訴他:“家裏一切都好。”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母親,多麼優秀的妻子。她待李揚飛如親生兒子一般,用自己無私的愛慢慢去感化這個孩子,她相信人心換人心,終究這個孩子會接受她,會把她當作親生母親一樣對待。

其實全天下的父母都是將自己無私的愛毫無保留的給了他們的兒女。他們辛勤工作,想多賺一些錢給孩子們吃好喝好,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再過兩天就是高考的日子了。高考可謂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在這個時候,父母甚至比孩子更緊張。他們會爲自己的孩子買最貴的補品,爲他們創造最安靜的複習環境。在每年高考的時候,每個考場外、馬路邊都擠滿了對孩子充滿希望的家長。特別是每到高考英語聽力時,家長會自覺的形成一個組織,去維持考場前的路面交通,禁止車輛鳴笛等。等分數揭曉之後,家長們又忙着爲孩子找最好的學校,讓他們繼續深造。雖然我們沒有機會經歷高考,但中考時的場景也與之相類似,讓我記憶猶新。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最大的希望。我們作爲子女也應該多體諒父母,不要總是嫌他們嘮叨。其實,他們這樣做也是爲我們好。假如有一天,你成爲一名年輕有爲的成功人士,這時你回頭想想,如果當年沒有父母的辛勤培養,嚴格管教,怎麼會有今天的自己呢?

所以我們要尊敬父母,對他們的尊敬也就是對他們的孝敬。從現在起,我們要努力學習,還有兩年我們就面臨着走上工作崗位,趁現在把專業知識掌握牢靠,對今後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以後有出息,找一份好工作,爲這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點點微薄之力,也許這就是我們對父母的最大的回報!

《在路上》觀後感3

中心組織全體人員利用下班時間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電視專題片。該專題片以紀錄片的形式,通過衆多的專訪第一現場,講述鮮活的執紀監督故事,反思奢侈靡費的變遷,呈現“作風建設在路上”這兩年來不平凡的歷程。以大量的史料和生動事例,多角度,全方位,生動講述瞭如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持正風肅紀,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觀看後我深受觸動,影片還展示了對幾起典型事例的通報,通過對反面教材的剖析,我深刻意識到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與持久性,黨的作風建設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通過學習,我知道如果黨對作風的問題不堅決治理,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堵牆一樣把黨和人民羣衆隔離開,就會使黨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治大國者先治吏,吏治則國治。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作爲一名窗口服務人員,首先我要做到堅決擁護八項規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服務羣衆。其次,嚴於律己,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做事情要腳踏實地,不能泛泛而談,走過場,搞形式主義,敷衍羣衆。第三,把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熱情服務,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嚴謹辦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使羣衆滿意。

《在路上》觀後感4

《永遠在路上》,由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

記錄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羣衆身邊的迂腐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着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迂腐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構成。

看了《人心向背》,我直觀地感受到了黨中央的決心和信心,以及羣衆的擁護與期盼,同時感到肩上的職責沉甸甸的,我們必須不負羣衆的信任和重託,把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作風傳承好、發揚好。整體的印象就是‘實’,以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三人現身說法,對自身的違紀違法行爲進行自我剖析和懺悔,令人震撼。

永遠在路上,貫徹要趁早。

我們要繼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毫不動搖轉變作風,高舉反腐的利劍,扎牢制度的籠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裏,迂腐分子發現一個就要查處一個,有腐必懲,有貪必肅。

知之愈深,信之愈篤,行之愈實。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王立兵在收看完第一集後指出“只有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才能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我們這麼大一個政黨,靠什麼來管好自己的隊伍靠什麼來戰勝風險挑戰除了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務必靠嚴明規範和紀律”;“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要堅持依法治國、依規治黨,把紀律和規矩挺起來、立起來,嚴格按照紀律和法律的尺度,把執法和執紀貫通起來,使全面從嚴治黨的任務真正得到落實”……

《在路上》觀後感5

“橫看成嶺側成峯”,三個事件雖“遠近高低各不同”,而劍指的卻都是同一重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所宣示的也是同樣的決心——黨推進反斗爭的決心不可動搖,反腐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而要表明的也是同樣的態度——黨將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永遠在路上》立意高遠,蘊意深厚,只要正確的打開它,就能讓人精神振奮,就能令人信心倍添,就能讓人力量倍增。

第一,立黨初心不忘,民心不可違背。過去的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的講話中,用八個“不忘初心”來告誡全黨要永遠堅持人民立場,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在勇於變革和勇於創新中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永遠在路上》就是要向全黨、全社會再次傳達一個鮮明的政治信號——我們黨堅決反對,全面從嚴治黨就是爲了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始終與人民羣衆站在一起!《永遠在路上》就是要表明,傷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執政之本,全面從嚴治黨是人心所向,更是時代發展大勢所趨,反腐沒有休止符。

第二,人生不可重來,照好反面鏡鑑。《永遠在路上》採訪了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的省部級以上官員,讓昔日風光照人如今身陷囹圄的當事人現身說法,以反面教訓爲鏡鑑,警示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築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專題片列舉了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尤其在蘇榮、白恩培、萬慶良等當事人的懺悔中,都認爲自身沒有堅守住應有的底線,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從而犯下了不可挽回的人生錯誤。黨員幹部一定要照好這個反面鏡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現場直播,如果等到犯了錯誤再醒悟反悔,就真的追悔莫及了。

第三,堅定理想信念,照亮精神家園。《永遠在路上》既列舉了多個領導幹部違紀違法的典型案例,又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入點評和分析,無論是違紀違法的當事者還是點評者,都認爲理想信念的缺失是當事者犯下錯誤,走向的重要原因。《永遠在路上》中的一個個的懺悔者在警示着我們:如果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和信仰,理想信念丟失了,精神追求沒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線,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理想和信念必須堅守,時刻都不能放鬆,理想信念的明燈必須在心中永遠閃亮。

第四,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定力。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各種“糖衣炮彈”就會趁虛而入;不能時刻保持定力,就會在利益的誘惑面前迷失自我。許多官員在違紀違法時,心理上都會爲自己的行爲尋找各種客觀理由,但如果真正回頭審視自己,他們最終都無法迴避一個事實,那就是:其實沒有任何客觀理由可以成爲貪腐的藉口。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定力,就能夠真正做到禁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才能保證不犯錯誤。

第五,心存敬畏之心,砥礪奮進前行。《永遠在路上》指出,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高級領導幹部的,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懲治的鮮明態度,體現了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顯示了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應有敬畏祖國之心、敬畏人民之心、敬畏黨紀國法之心、敬畏人生之心和敬畏歷史之心,在理想信念的砥礪下,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信心堅定、銳意進取、奮發向上。

《在路上》觀後感6

10月24日,崇陽縣委中心組領導幹部成員在檔案館一樓會議室集中觀看電視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杭鶯、金山、王光新、王豔梅、毛崇謀、周協光、程文武、姜崇俊、王崇琳、程冰野、何志強、王良永等全體在家縣領導到場觀看。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共八集:分別爲《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劍出鞘》、《把紀律挺在前面》、《拍蠅懲貪》、《天網追逃》、《標本兼治》。該片主要講的是十八大後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好處。

縣委副書記、縣長杭鶯在觀看前指出,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問世,彰顯了黨中央從嚴治黨,正風反腐的決心,旨在提醒爲官從政者要潔身自好,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不能滋生貪慾,務必清廉爲官、清白做人。片中每起案例,於無聲中見驚雷,足以令那些自以爲然的人驚出一身冷汗。

杭鶯強調,反斗爭關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已成爲社會共識,警鐘長鳴,反斗爭務必“永遠在路上”。她要求,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縣紀委要作爲一項政治任務來抓,與抓好巡視整改工作結合起來,組織黨員幹部及時收看,緊密聯繫“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做好記錄,撰寫好觀後感或心得體會,認真解剖反思,築牢心靈反腐高牆,牢記黨的宗旨,堅持走羣衆路線,始終把講政治、對黨絕對忠誠放在首位,切實做好一名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

透過觀看專題片,縣委班子成員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牢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以清廉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推進各項工作有效、有序開展,爲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活力崇陽而努力奮鬥。

《在路上》觀後感7

《永遠在路上》,我一集不落的看了。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天網追逃》這一集中的“咱家缺錢嗎”的追問。當貪腐外逃的父親應對女兒追問的時候,必須是後悔的,必須是尷尬的。但是,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後悔藥的。再後悔也已經晚了。“咱家缺錢嗎”如果都能早問一句,可能就能抵禦金錢的誘惑了。

這位貪腐外逃的官員深深後悔了。在外逃的路上,他吃盡了苦頭,過着居無定所的日子,還受到了外國人的欺負。到了國外他才發現,其實還是在國內老老實實工作是幸福的。再多的錢也不如自由自在的好。當有貪官在大牢裏看着飛過窗前的小鳥羨慕自由的時候,爲何就不能早問自己一句“咱家缺錢嗎”

官員這個羣體絕對不是最有錢的。但是也絕對不是差錢的。很多貪官污吏其實並不差錢。官員的家庭結構,尤其是到了必須級別的程度之後,基本上是不差錢的。妻子有工作,子女有工作,雖然工資不是太高,但是與普通百姓相比,也能夠幸福的生活了。有的人這個時候的貪腐真還不是因爲生活捉襟見肘,而是因爲沒有思考“咱家缺錢嗎”。

看到多少貪官污吏的故事,總是會對一些細節所疑惑。有的貪官生活也很簡樸,甚至對衣着沒有多大奢求,穿着陳舊的襪子和鞋子。但是就有積累錢的習慣。有的貪官污吏把錢搞到手也不亂花,而是放在牀底下,直到發黴了也不敢拿出來晾曬。有的貪官污吏,就連父母姐妹也不願意接濟,只是喜歡沒事的時候,把錢拿出來數一數,找到了擁有財富的快感。

這其實暴露了一些人的心態。一方面是,看到有求於自己的商人賺了大把的鈔票心裏失去了平衡,這些錢憑啥讓商人獨得一方面是,想在金錢裏找到快樂的`感覺,而這種快樂的感覺又是畸變的,不是爲了花錢,而是爲了數錢玩。前幾天,某地剛剛查處了一名貪官,家人名下的房產竟然有60多套,試問要這麼多房子有啥用要的只是“以前擁有”的感受而已,沒有多大意思。

我們需要多問一句“咱家缺錢嗎”。作爲官員的妻子,如果你愛自己的丈夫,就要常問“咱家缺錢嗎”。作爲子女爲了官員父母的安全,也要常問“咱家缺錢嗎”。而作爲官員自己,在應對金錢誘惑的時候,也就應問問自己“咱家缺錢嗎”。

生活上有保障,幸福上有保障,看病就醫也是有保障的,出門坐着公家的車,吃着公家的飯,平平安安不比什麼好別讓金錢俘虜了自己的那一顆心。真的,爲了自己的安全,就應把“咱家缺錢嗎”放在心上。

《在路上》觀後感8

10月17日起,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連續播出,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衆多網友紛紛表示,高質量的反腐警示專題片,好看!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看了第一集,便能感受到黨的良苦用心、菩薩心腸。中央選擇在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夕播出反腐紀錄片,不是偶然,體現的是黨中央的良苦用心。

黨性修養沒有終點。紀錄片曝光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多個領導幹部落馬後的畫面,多隻重量級大老虎接受採訪,在鏡頭前懺悔。這些大老虎在落馬前都身居高位,都有幾十年的黨齡,接受的黨性教育、培育是相當豐富的。但就是這些曾經的老黨員、老幹部仍然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就需要我們對這些人接受的黨性教育是否落到實處、是否流於形式,高官在黨性教育方面是否入腦入心做出反思。我們常說按黨性原則辦事,指的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堅持共產主義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羣衆路線,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黨性修養是我們黨固有的本性,是黨員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地按黨性原則辦事,是黨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這些黨性原則是我們黨在革命、改革、發展中逐步形成的,是我們黨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凝聚而成的精華。作爲個人,強化黨性需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無論是這些落馬的大老虎,還是其他走向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小蒼蠅,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沒有堅持加強黨性修養,認爲只要入了門就修成佛了。黨性修養沒有終點,需要認真按照黨性原則辦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強化自身素養,多爲百姓辦事,多爲民謀福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白恩培、周本順都出身貧寒人家,李春城自述在十幾歲時就希望能夠在黨的領導下爲社會進步、人民幸福多做有益的事情。但是他們的結局與最初的想法差距很大。最初想爲民辦事、爲民謀福祉,但慢慢地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淪爲階下囚,才追悔莫及,固然晚矣,卻有警示意義。黨員幹部有闖勁、有魄力是好事,但在事業發展中,忘記了最初的夢想,被拜金主義侵蝕,仕途也在銅臭中戛然而止。前車之鑑,後車之覆。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不應該陶醉於已有的成績、滿足於現狀而不思進取,要始終銘記,自己越是春風得意、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越是要提高警惕,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清醒頭腦,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這樣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精彩。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該擔當。敢擔當勇作爲,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是黨員幹部肩負的時代責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應有之義。要時刻自重自省、慎獨慎微,始終做到知行合一,不斷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真正擁有一個守土盡責、有爲無憾的人生。

監督不能缺位。在討論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別低估中央反腐決心,別高估自己的貪腐手段。敬畏黨紀國法,信念永不拋錨,怎會落馬?的同時,我們也要想到,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違紀違法,直至最終落馬,與黨員幹部自身理想信念喪失,放縱自己有關係,沒有及時發現、有效制止也是導致這些人走向深淵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強調加強黨員幹部教育,提高其自身修養的同時,也要加強黨員幹部監督:首先,必須牢牢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只有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始終堅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始終將自己的權力運行、施政行爲約束在制度規範之下、法紀軌道之內,才能不斷推進依法治國、依規治黨。其次,必須切實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建立健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體制機制,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只能爲公,不得爲私。第三,必須持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和政務公開的力度,在放、管、服中不斷提升黨和政府的執行力、公信力。最後,必須加大執紀問責的力度,對於違規違紀違法行爲,堅決做到發現一起、調查一起、問責一起,絕不姑息遷就,從而讓嚴紀律生威、鐵規矩長牙,使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在路上》觀後感9

習近平同志強調:“把抓好黨建作爲最大的政績”。這是對新形勢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同志這一要求,以必成的信心、嚴抓的耐性、常抓的韌勁,圍繞服務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把好作風迴歸作爲新起點,永葆黨羣同心同向。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強勁力度,使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深刻感受到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爲之一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不是一陣風,要越抓越緊,要求嚴字當頭,作風建設,首先要實事求是,工作紮實。我們要認識到,根治任何沉痾痼疾都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改進作風任重道遠,歇歇腳就可能回潮,鬆鬆勁就可能反彈,必須嚴字當頭、連續發力。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黨的作風建設,如不付出整頓作風的實際行動,傳導從嚴壓力,鞭策務實作風它就只能是一個口號,一陣風。黨和國家擔起作風整頓的重任,要求黨員幹部要實實在在的把身邊的工作做好,把羣衆的利益維護好,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落實到實處,要“嚴”字當頭。以實際行動確保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確保作風建設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實現改進作風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

黨的作風建設,需完善制度,從機制上促進作風轉變。加強作風建設,既要靠教育啓發自覺,更重要的是要靠制度規範。把作風建設納入制度化軌道,拓展作風建設新境界,是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依託和保障。要讓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不能過於原則,要量化標準,細化規定,儘快豐富和完善規矩,具體到讓人看得見,摸得到,照着鏡子就能做,能夠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使評價作風有依據,檢驗作風有尺度。建立真正可以貫徹落實的改進作風的建設制度。

《在路上》觀後感10

近幾天,按上級要求觀看了由中央紀委宣傳部與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四集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本部專題片以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展現了中央堅決整肅"四風",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展現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嚴格監督執紀的堅決行動,展現了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兩年來黨風政風改進、社風民風轉變的重大成果。

這部專題片共分四集:《承諾與期盼》、《正風肅紀》、《狠抓節點》、《黨風正民風淳》。該片對話違紀人員,感受他們的反思痛悟;傾聽專家學者,洞察作風之變後的深層律動.近百位受訪者中,還有腐敗分子身邊人、會所服務員、舉報人、暗訪記者和紀檢監察幹部、普通羣衆等,不同觀點,多元視角,爲您全景式呈現"作風建設在路上"這兩年來不平凡的歷程。

爲什麼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呢?下面筆者來和大家共享下我個人的心得體會:

所有的結束,都是新徵程的開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全黨要以此爲起點,在從嚴治黨上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經驗,對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明確要求,爲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變化是最紮實的答卷,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通過一年多的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幹部精神上補了"鈣","四風"得到有力整治,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影響羣衆切身利益的癥結難點得到突破,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徑,以轉作風改作風爲重點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爲之一新。這些實實在在的成績,使黨在羣衆中的威信和形象進一步樹立,黨心民心進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我們這樣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必須堅持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成爲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堅強領導核心。從嚴治黨必須具體而不是抽象、認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這是這次活動給我們提供的最深刻的啓示。這些啓示和經驗,其重大意義必將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顯現出來。

在充分肯定這次活動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現在,廣大幹部羣衆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雨過地皮溼、活動一陣風,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化、常抓不懈、保持長效。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風轉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這次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總結了"六個必須"的經驗;就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提出了八個方面的要求。這是我們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才能開創黨的作風全面純潔的新局面,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歷史使命越光榮,奮鬥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複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一次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羣衆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繼續打好黨風建設這場硬仗,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我們必定能以好的作風保障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贏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