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知青觀後感範文大綱

知青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紅色的大火,夾道的白樺林,壯烈的犧牲,這是一個時代的底色。知青,更是一個時代的標籤,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特有名詞。當那個年代離我們遠去,有些東西也隨之湮沒在時間的洪流裏。拾起那一段凝固的歷史,並訴諸於熒幕,該是帶着怎樣一顆敬畏的緬懷之心,和怎樣一份嚴肅而傷痛的追憶之情,百感交集,最後都定格在略帶晦澀又凝重的光影中。

知青觀後感範文

追溯,問詢,那是捫心的姿態,敲開一個塵封的片段,承載起深遠的一個時代,帶着不可思議的費解,知青的生命是混沌、美好、青春、熱烈而又懵懂,有一種牢不可破的信仰般的力量,單純卻絕不簡單。

偏見。這是每個時代都有的世俗眼光。即使是在偏遠如北大荒這樣的不毛之地,歧視和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也是有它滋生的.土壤的。吳敏對周萍的偏見由始至終,趙父對周萍的偏見是時代加之的烙印,前者是被放大的自私和愚昧,後者是時代的成見與人不斷更新的認知的交戰。吳敏從頭敗到尾,這是個毫不討喜的人物,她的成見如同刺蝟身上的刺,刺傷了別人,更使自己在知青羣中被深深隔離;倒是趙父的形象,值得可喜亦可贊,他的偏見情有可原,值得深思。老一輩人素因“爲子女計”而變得愚鈍絮叨,便如婦人爲了世俗人性由“珍珠”變爲“魚目”。他的可喜,在於他的開化,在於他的眼盲心不盲,他用心聆聽着這個時代的新聲,堅定着“中國不會亡”的初衷,他的眼盲實在要比一些人的心盲來得不那麼可悲。熒幕中他巧施空空妙手,哪裏還是一個瞎眼的老頭,仿是武俠世界中的盲俠,在兒子趙天亮的眼中父親的形象一下子就變得偉岸起來了,往事隔閡都在這一刻消弭殆盡。整個劍拔弩張的氣氛裏有了溫暖的色彩。

微妙。有人的地方便有情,有年輕人的世界便離不開愛情。有男女三角的固定搭配,這是世間愛情普遍卻絕非最穩固的形式;當然更有知青男女兩情相悅的普世情緣。知青這樣一個特定的身份便成了愛情最敏感的一層外膜,他們必須超越階級,必須掙脫世俗的偏見去相愛,然後在一起。趙天亮和周萍,劇集一開始就埋下了曖昧的伏筆,正當好年齡的一對男女,身份尷尬內心脆弱的女知青,陽光仗義帶點牛都拉不回的一點倔性的男知青,一個成分複雜,一個身家清白,他不帶一點俯視的看她,輕輕叩擊着初開的情竇。這樣的年代濡養着的青年,總有點“開闢鴻蒙”時男男女女的青澀單純與偏執。在時代的浪潮中,周萍漸漸成長爲獨立而個性的女性,內心的小鹿卻依舊跳撞如初,兩人的感情在趙父醍醐灌頂似的剎那醒悟中自然水到渠成。還有哥哥趙曙光和馮曉蘭,齊勇和孫曼玲,武紅兵和李君婷,徐進步和謝菲,各有各的坎坷,愛情是什麼,面對這樣一個傻氣而必須的問題,在上山下鄉這個特殊時代裏,它細化成了一雙白手套,一場促膝談心,一次次的口舌交鋒,一次次的仗義執言,在白樺林黃土地這樣廣袤而單調的背景中,喧騰出各自響亮的迴音。

天亮,曙光。趙家兄弟的名字最是符合劇集的基調。在大雨滂沱中拉開的序幕,在熊熊烈火中落下的帷幕,行進其間的片片挺直修頎的白樺林。時代的底色,爭執的火烈,潛伏的情思,隔膜的晦澀,交融綿延成一條走不盡的白樺林大道。“知青時代”結束,影片最後的囈語成了這個時代最後的旁白,這個無聲的時代因爲這羣轟轟烈烈活着的男女變成了親切而又渺遠的追憶。那一羣離開的背影,在最後一刻火與生命的交織渲染中成了一串再也難以被人忘懷的符號。知青時代,是一個時代動盪的餘音;但對於北大荒和陝北坡底村,這是一段有名有姓的歲月,因着這一個個張揚的生命,因着這一次次激烈的思想論爭,他們的傷痛和悲歡使這個時代再也難以被遺忘。他們無一不是小時代中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