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知青的觀後感

知青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據報道,電視連續劇《知青》即將正式播出。《知青》的編劇是樑曉聲,樑曉聲本人曾經就是知青,以前也出版過不少關於知青的作品,因此,由樑曉聲擔任編劇,我認爲在具體細節的歷史真實方面,應該問題不大。關鍵在於如何看待那段歷史。上山下鄉、知識青年,那段歷史的確真實地發生過,至今還有很多親歷者健在。當事情正在發生時,當事情剛剛結束時,親歷者和旁觀者都會有各自的感受。到今天,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已經過將近半個世紀,大多數經歷者已經垂垂老矣,步入耄耋之年。穿過時間的塵埃、歷史的風雲,再回首看那段歷史,會給親歷者怎樣的感受?還有很多年輕人,沒有那段經歷,甚至沒有聽說那段歷史。當他們在父輩、祖輩的敘述中拾起那個被時間過濾的“傳說”,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感受?

知青的觀後感

我看了《知青》的前20集,邊看邊想起那時候廣爲傳播的一段名言。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本很着名的小說,名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不是一本科普書,而是關於一個名叫保爾·柯察金的年輕人的人生故事,其原型就是作家本人。這本前蘇聯小說很早就被翻譯到中國,當年有小說、有電影,還有連環畫,其中有一段話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時,可以說:我整個生命和精力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自由和解放而鬥爭。”

我沒有當過知青,因爲那個時候我還小,但我確實感到,當年很多離開城市、上山下鄉,到高山、到草原、到邊疆,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的年輕人,時代賦予他們知識青年的稱號,的確是懷抱着建設國家的理想。《知青》劇中不管是到兵團的知青還是到農村插隊的知青,很多人的確也是這麼想的。時隔多年,我接觸過不少已經回到城市的當年的親歷者,其中依然有很多人對當年自己火熱的青春懷抱着複雜的感情。雖然在後來的反思中對那段歷史有各種看法、說法,然而,無數的親歷者仍然沒有否定它所體現的理想和實際的價值。也許,經時間的打磨,人們對“最壯麗的事業”會有不同的解釋——什麼纔是“最壯麗的事業”?如何才能建設和實現“最壯麗的事業”?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有失誤或偏差,但是,無數人都不否認,當初無怨無悔地投入火熱的青春,的確是爲了“人類的自由和解放”,這是當年的理想主義至今尚存的重要原因。

穿過歲月的塵埃,如今人們可以反思爲“人類自由和解放”的“最壯麗的事業”是否在實踐中有不切合實際的做法,這一點在電視連續劇《知青》中也有所體現。在電影、電視、小說之外,人們在思想界、學術界對此展開深入探討也是必然的,這涉及到更深入、全面的思想理論研究。我認爲,思想理論上全面肯定、徹底否定,都失之偏頗。而小說或影視等藝術,更多關注的人們的經歷和情感,它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能夠給人們更多的理解角度。這也是我對樑曉聲擔任編劇的一個肯定,因爲,他能保證再現那段歷史時情感上的相對真實,這非常重要。有些人爲了徹底否定那段歷史,經常把那時的每個細節都描述得極爲黑暗。事實上,在《知青》劇中我們能夠看到,那時也有歡樂,也有陽光,人與人之間普遍的關愛與溫情依然牢固廣泛地存在。我們今天需要深入思考的是,那些永遠不會失的人性,與爲了“人類的自由與解放”的“最壯麗的事業”究竟是什麼關係?我認爲,很多時候,脫離實際的書本理論知識常常是造成事與願違的重要原因。這一現象在當年上山下鄉中能夠看到,在今天的改革開放中,依然沒有改變。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最重要的一段人生經歷。古人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管是過還是現在,正在經歷和揮霍青春的人們也許難以就近看清自己行爲的價值。然而,跳開當下的漩渦,參照別人的青春,再來審視自己的青春,也許,當今的年輕人能夠對父輩、祖輩以及自己,有更多、更清醒的認識。今天,在“蝸居”和“職場”中打拼的杜拉拉們,也把自己的青春稱爲“奮鬥”。與當年上山下鄉、戰天鬥地的“奮鬥”相比,我不願給出孰高孰低的價值標準,但我認爲,通過《知青》瞭解歷史,對於當今年輕人瞭解自己也是有益的。

我比較驚訝在《知青》一片中出演的年輕演員,他們大多沒什麼名氣,不算大牌,但他們較好地演繹了那段歷史的真實。這一現象也讓我相信,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在爲理想或自己奮鬥時,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因此,不管是過來人還是年輕人,如果面對自己的生活有很多困惑,我認爲,看看歷史,看看別人的青春和生活,哪怕只是隔着時間的紗窗,也能產生新的啓發和認識。對於中國來說,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涉及整整一代人。雖然它已成爲歷史往事,但它對當今中國的影響依然存在。通過思想,通過反思,通過活生生的人,它的後續影響究竟有多麼深刻?是積極的意義,還是負面的價值?我認爲,未來的中國社會還將繼續爲此而深思。電視連續劇《知青》某種程度上也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