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大綱

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導語:最近電影《七月與安生》很熱門,在獎項上也收穫滿滿。今天小編整理了七月與安生小說讀後感,歡迎閱讀。

七月與安生的觀後感

七月與安生小說讀後感一還是在21天財女裏看到《七月與安生》這本書,聽ts說要上映電視了,所以我也抽空看了這本書。上週看完了,一直不知道怎麼寫讀後感,我感覺我對於感情是個失敗者,所以以下都是我本人的看法,希望姐妹們多抒發自己的看法。

《七月與安生》這又是一個關於兩女一男的“三角戀”的愛情故事,這個讓人感懷青春、感懷友情、感懷愛情的悽美故事,讓人從內心動容,應該說,它對於每個人來說,也許是一次生命的審視,一次靈魂的叩問。

但是我不喜歡,也不認同這種愛情。從第一次我看到三毛的作品,到席慕蓉的愛情詩集,一直到張愛玲的作品及自傳。或許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對愛情的理解和看法不一樣了,總結所有這些愛情故事也好,還是自傳也罷,好像美好的愛情總是以悲情收場,難道我們值得宣揚的美好愛情,就是要大家繼續着悲情嗎?爲什麼不給自己一個陽光的愛情呢!

女人,走錯了路,要記得回頭;愛錯了人,要懂得放手!在遇到感情挫折時,不要急於把自己的目光投放到旁人的身上,儘可能的讓自己的眼睛能在自己的身上多停留一會,畢竟反省自己比解剖別人更容易一些。反思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等你真正讓自己靜下來,想清楚自己心裏所要的,你就會懂得取捨,也不會在感情挫折裏繼續着悲情故事了。幸福的女人不是一輩子不失戀的女人,而是失戀之後照樣活得精彩並且下一次愛情照樣甜蜜的那種。女人只有離得開對自己不好的男人,才能從容優雅自信,女人的幸福是要從離得開男人開始。若把擁有某個男人作爲自己唯一的事業,那是一場豪賭,輸贏難料,只有擁有離得開男人的資本,才能永遠不會絕望。

清雨也不是聖人,在感情漩渦裏也經受過挫折,但是經歷過後,一個人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之後,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這麼優秀的,周圍還有這麼多愛慕着、喜歡我的人。所以女人在適當的時候,要學會轉身,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前面是片藍天或者是片火海,就看你自己的選擇!

給自己一個陽光的愛情吧,錯過了要學會放下,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你關上一扇窗,也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愛情路上也是,相信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美麗情節的!

七月與安生小說讀後感二一直以來有一種想法,安妮筆下的七月和安生代表了女人的兩種慾望:成爲“女”或者成爲“人”。

作爲“人”的女人表現出的是一些很本質的要求,如同安生,直接的表達着自己的慾望與要求,不懂得掩飾。這樣的女人很有殺傷力,同時又很自我,不希望被羈絆,哪怕是,愛情。因此,關於鐲子以及安生與家明的關係,我有自己的看法,覺得是安生主動的拒絕,因爲她明白,一旦明確了那種感情自己就將面對着未來的婚姻與家庭,畢竟更多的男人希望的是一個感情的歸宿而不是無休止的飄泊,特別是家明這樣的人。安生明白,家明是不可能和自己去過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的,而自己也不願爲此所羈絆,所以不將感情表露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最後他們還是有了一個孩子。

作爲“女”的女人表現出的是合乎社會要求。比如,溫柔、賢淑,比如結婚生子,從此站在一個男人的身後,讓自己的愛情有一個“從此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的結尾。也許這結尾並不美麗,但卻是現實的,安穩的,合乎這個社會對於一個女人的基本要求。這樣的人很多很多,或許就是你我,在故事中她叫七月。似乎是西蒙·波娃說過吧,女人不是天然形成的,其“女”的特徵是後天形成的,是社會對她要求的結果。可以看到,七月的行爲大多是傳統的、合乎規範。也正因爲合乎了社會對於一個女人的要求,因此七月得到了一般意義上的幸福。而違背要求的安生卻很難得到這一切。

換句話說,想要得到社會的認可,想要得到一般意義上的幸福,就要努力的去迎合社會的要求。去做“女人”而不是“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安生的死是一種必然。

究竟是該做“女”還是做“人”,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程度就像是要明確回答“家明到底愛誰”一樣困難。不同的價值觀下,衡量結果必然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一個功利主義者,大概會選擇七月,如果你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大概更偏愛安生。或許,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黑或者白。

最後的情節也許是安妮的一種暗示。孩子的誕生延續了安生的生命,然而孩子則是由七月來撫養長大。或者是在不經意中向我們昭示母性在女性成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當一個女孩通過生育轉變爲母親的時候,她會最終選擇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人。

也許,每個女人都曾經是安生,也許,每個女人最終都會成爲七月。然而即使是有着如此衆多的不確定性,女人對於自身命運的關照與思考必將永遠進行。

七月與安生小說讀後感三電影《七月與安生》是由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當我在手機上看到宣傳片的簡介時,我心想,這又是一部關於兩女一男的“三角戀”的愛情故事,故事結尾無非就是友情破碎,愛情也不會長久的狗血劇情吧,心裏暗自高興自己的聰明,所以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但是直至看完這部電影,我卻有了一種完全有別於俗套三角戀故事的感受。友情永恆了,愛情卻只是一個配角,也就慢慢淡出了觀衆的視線。這個讓人感受青春,感懷友情,感懷愛情的悽美故事,在幾位精湛的演技下,讓人動容,應該說它對每個人來說,也許是一次生命的審視,一次靈魂的叩問。

七月與安生是兩個從初中時代就建立起了密切的友好關係。七月沒有像夏天七月的熱情似火,七月是一個溫柔文靜,乖巧可人的女孩,像是清晨初露的晨光,暖人,清晰,單純;安生也不安生,安生是一個古靈精怪,追求自由,放蕩不羈,才華橫溢卻不循規蹈矩的女孩,兩個個性各異的女孩卻偏偏如一見鍾情的情人般建立起了一種對彼此全心付出,依賴,甚至是死心塌地的友情。七月會心甘情願地被安生拉着逃課,和安生一起爬樹,互訴心聲,而缺乏親情關愛,缺乏家庭溫暖的安生也從心裏把七月的家當成自己的家,把七月的家人當作是自己的家人。在七月以及七月的家人身上感受到那缺失已久的溫暖,就像梁靜茹的歌詞裏寫的那樣“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卻能把冬天變成春天”,那甚至是一種比情人更懂得傾聽,比情人更死心塌地的友情,讓人深深感動和溫暖的友情。作爲女孩誰沒有一兩個閨蜜呢,可以相互傾訴,開心的,不開心的甚至小女孩之間的祕密,看到她們恨不得把自己都給對方的好的樣子,我很後悔坐在我旁邊的人不是我的閨蜜,我很想念她,願她一切安好。

但是很可惜,因爲命運的關係讓安生愛上了七月的男朋友,而家明也被安生那種詭異濃郁芳香般的特殊個性和氣質所吸引,愛上了她,但是卻又離不開溫柔的七月。於是,七月和安生就像家明生命中的“白玫瑰和紅玫瑰”般,讓他舉棋不定,難以選擇,所以選擇了逃避,而安生也選擇了獨自流浪。當七月在火車站上送別安生的時候,七月跟着載着安生的火車跑,安生含淚問七月“你想我留下來嗎?如果你說讓我留下來,我就不走了。”但是害怕失去家明的她,抱着一己私利還是沒能說出讓安生留下的話。安生就這樣開始了她的流浪生活,迷茫,艱苦,假裝微笑了很久,但卻沒有人叫她不要笑了,這樣的她讓我感覺到心痛了,安生曾經說過“我以爲自己也許會永遠漂泊下去,可是永遠到底有多遠呢?”安生每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都會給七月寫信,告訴她遇到的人,看的風景,她的生活,每封信都會問候家明,這也成爲劇情發展的着火點。真相大白的時候,就是三個人彼此痛苦的開始。七月打了安生一個耳光,卻無法打斷兩個人的深刻友情,當七月含着淚對安生喊着:“我還有什麼可以拿來和你分享?”那種愛情,友情同時崩塌帶來的傷心絕望卻又不忍恨的痛苦無奈叫人痛心,而安生也給七月帶來的傷害陷入深深地自責。最後,安生成全了七月和家明,但七月卻在結婚之時讓家明離開,自己卻開始了安生的流浪生活。踩影子的人和影子的本體交換了人生,安生成了安穩的七月,七月成了流浪的安生,她們從此都過上彼此的生活,這就是宿命的轉換。

整場電影在此落下帷幕,我不禁感嘆甚至羨慕她們之間的友情。三角戀的故事卻沒有奪愛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甚至也少有愛情的卿卿我我,它讓我更多看到的,是一個動人的“情”,爲了對彼此的愛而犧牲自己,過上獨自漂泊的生活。善良而寬容的七月也好,倔強而孤獨的安生也好 都是真情真性,願意爲愛犧牲,懂得感恩的女子,“我恨過你,但也只有你藉助電影的一句對白結尾,七月說“你寫的是什麼內容?”安生說:“愛,流浪和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