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戲劇人生》觀後感

《戲劇人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3K 次

姜顯發起劇院的“生日PARTY",並在晚會上朗誦李白的《將進酒》,借古人的詩句,抒自己蔑視金錢、熱愛藝術的情懷。我猜想,剛剛播完的電視連續劇《戲劇人生》的編導設計此情節,是爲了解釋作品的一個主旨: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藝術家如何抵禦金錢的誘惑,而護衛藝術的高潔。

《戲劇人生》觀後感

搞藝術不能沒有錢,而且,越是高雅的藝術,花錢越多。另一方面,真正的藝術,又絕不能有一絲兒銅臭味兒,不能有半點兒拜金與媚俗。在藝術和金錢之間,存在着一種二律背反。(戲劇人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金錢和藝術的悖論,表現了藝術家在金錢面前的尷尬與困惑。

《戲劇人生》中的話劇院沒有錢。不僅排不成戲,而且面臨轉向、垮臺的危險。潘院長上下奔走、左右乞求;劉謙辦第三產業,鬧得要與老婆離婚,還差點把命給丟了;周映到飯店陪財神爺們喝酒,與三教九流合影,把自己變成道具……他們都是“爲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給劇院弄錢。幸虧從美國飛回一位腰纏萬貫的高老先生,又幸虧高老先生的救命恩人和唯一的孫子又都在劇院。於是,大把的美元進了劇院的賬號,使劇院起死回生。

當然,對於劇院來說,最幸運的還是她擁有一羣愛戲不愛錢的成員。姜顯的清高、固執與偏激,說到底,是他與這個物慾社會格格不人。無法想象,一個愛錢的人,能演好哈姆雷特。周映與周漫的矛盾,實質上是藝術與金錢的衝突。周渙逼着妹妹燒掉那個與金錢活動有關的通訊錄,這種近乎天真的敏感與偏執,蘊藉着一種難得的藝術天性與童心。王卓羣沉默寡言,貌似木吶,其實是藝術氣質很重的人。不願見他那位會給他帶來財富的爺爺,是因爲在他的天平上,道義重於金錢。

王卓羣其實是以一種平淡之心看待錢財。他並不像姜顯和周渙,對金錢過於敏感,視金錢爲罪孽。他一個人要做那麼多的道具,劇院不給他派助手,他就向劇院要錢。但他絕不會像周漫那樣,丟下自己所熱愛的藝術,去職業性地甚至不擇手段地賺錢。《戲劇人生》用“王卓羣夜遊姜宅”收尾,是否想要用這個人物消解金錢與藝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