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百萬英鎊觀後感(精選13篇)

百萬英鎊觀後感(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百萬英鎊觀後感(精選13篇)

百萬英鎊觀後感(精選13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萬英鎊觀後感(精選1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萬英鎊觀後感1

一張憑票即付的百萬英鎊支票能帶來什麼?比如,能給一位耿直、聰明、人地生疏的年輕人帶來什麼?哥哥奧利文認爲:“只要你手裏拿上這張小紙片,用不着兌現,要什麼有什麼?”弟弟羅德里克則認爲:“因爲鈔票數額太大,無法兌現,所以完全沒有用處。”於是,因爲小汽艇失事流落倫敦的美國人亨利·亞當成了二人的試驗品。

亨利·亞當原本飢腸轆轆、四處碰壁,意外得到保留支票一個月的機會後,境況大爲改善:製衣店送貨上門、豪華旅館住宿不要錢、大使館借給現金,他只需不斷簽單即可。此外,社交界大門完全敞開,各家報紙以重要版面追蹤其消息,金礦開發商提供投資機會(幫亨利賺了兩萬磅)……

被旅館趕到其他房間的福諾格納爾公爵氣不過,指使亨利房間的女傭將支票藏在了地毯下,並將該消息散播了出去。一夜之間,所有的光環煙消雲散,亨利還被證券交易所憤怒的投資者丟到了門外。

似乎奧利文勝了。

亨利在一次社交晚會上認識了波西婭,兩人很快陷入愛河。亨利決定向波西婭坦白,波西婭卻以爲亨利是在考驗她,從此不理亨利。

當滿城都在傳言亨利·亞當是個大騙子時,波西婭才知道亨利是個坦率的人,又回到他的身邊。

在這裏,正如亨利所說:支票在他們之間只起了離間的作用,錢並不是萬能的。

似乎羅德里克也不錯。

但奧利文則冷冷地回了一句:沒有支票,你們見不了面。

電影諷刺了上流社會的虛僞,下層社會的勢利,投資界的盲從,讚美了亨利的正直和波西婭的忠貞。至於那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實話說,我不知道奧利文和羅德里克誰更有道理些,我只知道如果沒有這張鈔票,亨利·亞當肯定會是另一番境況,——而他目前的境況似乎很不錯(抱得美人歸,一份年薪500磅的職業)。

《百萬英鎊》拍攝於1953年,改編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1958年即被譯製到中國。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一書中曾高度評價馬克吐溫:“一切現代美國文學來自馬克·吐溫寫的一本書,叫做《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是我們最好的一本書。一切美國文學創作從這本書而來。在這以前沒有什麼東西,打它以後的東西沒有這麼好。”福克納也說:“馬克·吐溫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這些人都是他的後裔”,“他是美國文學之父”。

負面的評價當然也有,在馬克·吐溫晚年,他的聲望已經開始衰落,他自己就曾自嘲:“薩克雷的三分之二就可以抵上我”。喬治·奧威爾則稱他爲“公認的弄臣”。錢鍾書在《說笑》一文裏批評他把幽默當成一生的飯碗,“以賣笑爲生,作品便不甚看得”。

這些都是題外話,只是讓我想到了我們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現象。比如,德萊賽在美國20世紀文學史中大抵算是二流人物,但我們的初高中歷史教材卻給學生造成“美國僅此一人”的印象。再比如海明威是開一代文風的短篇小說大師,我們的歷史教材中卻只提他的《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爲誰而鳴》。

現在回到電影本身。

格里高利·派克的演技一如既往精緻、從容,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沒有一句多餘的臺詞。但這部電影和《君子協定》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戲份比重失調。

女主人公的戲份太少,不足以塑造一個真實的人物,沒有什麼事件表明她們與衆不同,除了一見鍾情,無法解釋她們給男主人公造成的巨大震動,——而僅僅依靠一見鍾情顯然不足以解決一系列問題。兩部影片裏的女主人公像極了《永別了,武器》裏的凱瑟琳,菲茨傑拉德讀過小說初稿後給海明威寫過一封信,大意爲:你寫男主人公是用現在的眼光看的,寫女主人公卻是用“十七至十九歲”時的眼光看的,因此顯得不和諧。

——問題就在這裏。

一部優秀的影片肯定是戲份協調的,《羅馬假日》和《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絕佳的例子。在派克和英格麗·褒曼合作的《愛德華大夫》裏,雖然兩人都有些信心不足,但得益於有充裕的時間塑造角色,影片因此不朽。

當然,我並非說只要男女主人公戲份對開就行了(你知道,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說,優秀的影片不可能是一個角色的表演秀,在男女演員搭配時,過分突出男主人尤其不可取(女主人公反而可以稍加突出)。

  百萬英鎊觀後感2

一張極其普通的紙,只因幾個數字和印章,竟然產生了如此大的魔力。它不僅讓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過上了好日子,還在股市中呼風喚雨。一張百萬英鎊分文未變,所有的一切卻因之而變。

作爲影片的主角,亨利無疑是幸運的,我總覺得他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被動的出現。當主動申請救助被拒絕後,他被動的接受了那一百萬英鎊;當主動選擇衣物後,他又被動的接受了一大堆衣服;當主動向小姐解釋無用後,他又被動向大衆解釋這一切。

通過影片處處強烈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人在看到那百萬英鎊支票之後那驚訝的眼神和極度諂媚的嘴臉。沒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先是以貌取人,然而最終極的,卻是以“錢”取人。

貨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它的本質還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使一切東西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兌換標準,它貌似使什麼都商品化,於是,拜金主義盛行。然而,當人們發現商品貨幣的流通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時,信用貨幣出現了。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於貨幣的依賴。百萬英鎊,便是這樣一種信用貨幣。貨幣是有支付功能的,但它的面值太大,大到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花銷的遠遠小於這個面值,於是,所有人都願意讓他欠着,因爲有了“信用”。

得知他投資“好希望”。所有人也都跟風而去,一個虛名,讓這支股票飈紅。當得知他沒有百萬英鎊後,一切的阿諛奉承消失了,他失去了“信用”,要他來還債的絡繹不絕,股票狂跌。即使他想使用自己真正的信用,告訴大家不要恐慌,但在沒有基於支票的基礎上,終是一場空。所以,當百萬英鎊重現時,一切似乎就又都回到了正軌,“好希望”再度獲得希望。

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講過,金融業本是依託着經濟發展的,然而現在往往是本末倒置。在股市裏,亨利一分未投,竟獲得了三萬英鎊的利潤,而那個讓亨利掛名的金礦老闆,在真正投資的金礦上面虧得一塌糊塗,卻只用藉助一個頭銜,就得以扭轉乾坤。即使金礦沒有挖出金子,公司並沒有雄厚的實力依託,但支票就是金子,從此飛黃騰達。

影片的結尾無疑是美好的,亨利收穫的愛情無疑是動人的。在對社會現實的極度諷刺之後,它也爲資本主義社會保留了一絲希望,畢竟,還有真情是用錢買不到的,某些時候,它甚至阻礙了感情的交流。我一直認爲錢不是萬惡之源,對金錢的佔有慾纔是萬惡之源。錢不是萬能的,只希望在這個物慾膨脹的世界裏,百萬英鎊能給更多的人以警示,以啓發……

  百萬英鎊觀後感3

我看了部《百萬英鎊》電影,它講述的是兩名英國人打賭,在英國張百萬鈔票是不是萬能的?

事實證明在當時的英國,有了百萬英鎊就能在英國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諛奉承。而且我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個強烈對比。亨利·亞當斯剛來到英國,由於別人看到他衣着不整,吃頓飯都受人恥笑,可當他拿出那張百萬英鎊支票時,店主立馬從瞧不起變成恭敬;在亨利·亞當斯定製衣服也是如此,從遭受鄙視到恭敬。從中,我可以看到當時的英國人盲目的拜金主義思想,有了錢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之後亨利·亞當斯在住宿裏丟了那張支票,輿論與媒體迅速炒作,買股票都是看亨利·亞當斯買的人迅速惱火,發現他是個騙子,但後來找到了,人們迅速又投來尊敬的眼神,個老太婆在亨利·亞當斯丟支票後,高呼:“你這個大騙子,毀了我的生!”找到支票後,卻又叫:“上帝會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紀英國人過於注重錢,而不注重個人的品質,這令我十分吃驚,我不僅感受到英國當時不良好的社會風氣,還爲那時候窮人可憐。

相比,當時的中國還處於淪陷,根本談不上金錢,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錢。倫敦的風氣和中國的富裕城市的風氣極其相似,有錢就是最好,就得崇拜。可爲什麼呢?難道就因爲有錢?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爲什麼兩國對錢的看法如此相同。我認爲,錢雖然可以買來暫時在物質上的美好,但卻永遠買不來友誼等其他東西,俗話說得好,寸光陰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金錢樣多,可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當時兩國人民的貧富相差觀應該差不多。錢象徵着地位,道德素養象徵個人的真正內涵,兩者比較明顯道德素養更重要,但爲什麼被人們看反了呢?因爲人們看到了錢的好處,沒看到道德素養的好處,人們看到了錢可以帶來物質上的享受,道德素養卻什麼也沒有。事實相反,道德素養在無形當中會幫助你成爲個好人,你會爲社會做貢獻,錢只會讓你爲了錢而生活,讓你味的鑽到錢眼裏,沒有半點好處。我們不應該是這樣,我們要讓自身道德素養提升,品質好了後,自然而然也能賺到錢,不是舉兩得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體會到錢在有些人裏是多麼重要,而在有些人裏卻不值得提,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剛纔說的。我在生活中,不爲賺錢而賺錢,要先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學會做人,纔去學其它的。如果個人連這點都不學好,還能走正業嗎?我長大後,要讓自己的素養水平越來越好,努力做個好人!

  百萬英鎊觀後感4

根據馬克吐溫的名著改編,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愛德華時代的倫敦,兩個有錢的老兄弟突發奇想,互相打賭,把一張一百萬支票給了身無分文初來乍到的美國人亨利亞當斯,規則是亞當斯不能兌現這樣支票,在一個月後要原物奉還。兩兄弟其中一人認爲僅僅擁有這張支票就能使亞當斯順利的進入倫敦上層社會,不僅錦衣玉食,還受人尊敬;而另一人則覺得如果亨利沒辦法兌現這張支票,那它就一文不值,絲毫不能幫助亨利擺脫窘境,更別提享樂了。

故事從亨利到一家餐館吃飯開始,之前看他破衣爛衫對他態度惡劣的人知道他有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後,態度180度大轉彎,從此亨利像乘上了東風,住高級酒店,穿定製的衣服,參加貴族的宴會,並且邂逅了漂亮的波姬婭小姐。雖然大家對他的態度都畢恭畢敬,阿諛奉承,以攀上他這樣的美國富豪而引以爲傲。但忠厚老實的亨利還是忍不住心虛,可是支票引起的效應像是多米諾骨牌,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阻擋。尤其是當支票被人惡作劇藏起來之後,他的地位急轉直下,讓他認清了所有人的真面目。心愛的波姬婭不顧姑媽的反對,明知亨利丟了支票,變成了窮人之後,還是來到了他身邊。

終於在一波三折的一個月之後,亨利把支票安全的送回到兩兄弟手中。勝負很明顯,這一張寫着一百萬英鎊的小紙片真是神通廣大,不用兌現,僅僅是一種有錢的象徵,就能讓所有人都圍着它團團轉。當兩兄弟提出給亨利找個好工作作爲報酬的時候,這位老實的美國人還是拒絕了,恐怕他已經受夠了倫敦。索性的是,他還有波姬婭,雖然當他得知她是兩兄弟之一的乾女兒的時候着實嚇了一跳。當然,經過過去這一個月電梯似的上上下下的折騰之後,他的承受能力已經很強了。

借《百萬英鎊》,馬克吐溫又一次成功的揭示了衆生百相。只不過他把亨利,一個美國人,放到了英國倫敦上流社會,用這個年輕的美國人身上的誠實和天真狠狠調戲了一下他周圍的英國人。

  百萬英鎊觀後感5

《百萬英鎊》講了一個叫亨利﹒亞當的窮人因迷路,從美國來到了英國。一對富有的兄弟決定在他身上打個賭。他們給亞當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哥哥認爲他若不換成錢就會死,而弟弟不認爲是這樣。於是,亞當拿着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開始了他爲期一個月的冒險之旅。在經歷了種種困難後,亞當藉着支票不但賺了2萬英鎊,還找到了一位妻子。

這部影片雖然搞笑,但它讓我認識到的道理卻十分深刻。在影片中,亞當得到支票剛開始冒險時,由於他的衣服很舊,餐廳裏的`人都看不起他,給他很差的座位,吃完飯後還態度粗魯地向他要錢。而當亞當亮出那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時,那些人立刻對他點頭哈腰,連連道歉,不僅僅免了他的賬單,還送他出門。之後亞當的支票丟了,這些人又恢復了本相。當亞當的支票找回時,這些人又立刻把他奉若上賓,比較十分強烈。讓人們一眼看穿了他們的內心:只明白巴結那些有權威、有金錢、有地位的人,對窮人則惡聲惡氣,不屑一顧,他們變臉比翻書還快,這些人的內心是最骯髒的。其實,一個人的內心、品格比他的地位和錢財重要多了。

在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有個小品就是反映這種不良現象的。小品中的小夥子在老闆面前低聲下氣,盡說好話,彬彬有禮,而在外面卻見死不救,耀武揚威。最終,他最終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

期望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

  百萬英鎊觀後感6

曾經金錢對我來說無非是一張紙,但和其他紙張不同的是,它可以換很多東西罷了,這是它獨有的神奇魅力,然而讀完了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後,我對金錢又有了新的認識。

《百萬英鎊》主要講了一個身在他鄉的流浪漢亨利,因一對富商兄弟的一個賭,而開啓了與金錢“不離不棄”的一趟曼妙行程,最後獲得了自己一生幸福的故事。亨利得到了百萬大鈔,而這大鈔使他過上了奢侈的生活,同時也見到了一些人的貪婪——在金錢面前的貪婪。每當他們看到了那張百萬大鈔,就一改態度對亨利點頭哈腰、畢恭畢敬,同時對那大鈔又有一些畏懼——想看又不敢看,看了便像撞見怪物一樣寧願將整間屋子賒給票子的主人,也不想接過票子來找錢。與其說這樣的人已是渾身散發着“金錢至上”味道的怪物,倒不如說是已經成爲了金錢的奴隸,被金錢綁架。幸好亨利認識到了這一點,正確地使用了這張百萬大鈔,巧妙地換回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伴侶、朋友、職位,僅僅一個月,他便將這可以奴役人的票子變成了自己的幸運符,過上了好日子。

這個故事讓我重新認識了金錢,金錢本身並不是罪惡的,也不是美好的,金錢自己沒有對錯。我們不應該去無視它,也不該眼中全是它。金錢也不是萬能的,它買不了我們除了物質外的一切,即使真的買到了,那也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對於我們學生說,正確認識到金錢的作用也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長大之後,我還要憑自己的實力用正確的方式賺取它,以此來生活。人的一生是和金錢分不開的,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慾望,用一種正確價值觀去看待它,這樣纔不會被金錢的另一面迷惑,成爲它的奴僕。我們應當客觀對待金錢,使它爲自己爲人類造福。

金錢本是平凡一物,但因看待他的人心理不同,導致它產生不同的面孔,看它的人因此也會演變出種種喜怒哀樂的神情。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之所以很少有人能駕馭金錢,那是因爲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心。

  百萬英鎊觀後感7

這部片子講述了一張美國窮小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鈔票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並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愛情。影片以其略帶誇張的藝術手法再現大師小說中諷刺與幽默,揭露了20世經初英國社會的拜金主義。

金錢真的那麼重要嗎?金錢真的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嗎?讀完這本書,許許多多的問題不斷在我腦海裏浮現。人們之所以那麼尊敬他,就是因爲他們眼中的錢,同樣,要是我們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假如他沒有錢,人們還會不會那樣尊敬他,對他畢恭畢敬?答案是,不會!錢或許能滿足你一時的要求,讓你能夠更舒服地待在這個社會上,但是,錢總歸還是錢,它不會像榮譽、成就那樣,能讓你得到真正的尊敬與愛戴。錢讓你得到的尊敬都是虛僞的。

電影中的一些情節讓我影像深刻,其一是:這位年輕人去了一家小餐館,老闆看他穿得像個乞丐似的,還怕他付不起錢。當老闆看到那張支票後,驚訝中帶有貪婪,彷彿想一手把那張支票拿在手中,永遠是自己的了。

離開飯店後,年輕人認爲他的衣服太破了,要買一套新的,不要被人瞧不起。所以,他去了一家大型的衣服店,店裏的店員看他衣服又骯髒又破舊,都不約而同的避開他,店老闆還認爲他的到來會打擾店的氣氛,想打發他走。當奉命打發他的店員看到那張支票時,彷彿被電閃了一樣,不會動了。老闆見狀,立刻跑過來,看到那張支票後,渾身都在顫抖,那種激動、驚訝、貪婪的表情一一顯露了出來。

看完了這兩段故事後,我認爲,做人不能太貪婪,太拜金,讓人有一種自然的反感,得不償失。

  百萬英鎊觀後感8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的英國。一對富豪兄弟用一張面值百萬英鎊的支票打賭,看這張支票究竟會給人帶來無盡的財富,還是隻是一張一文不值的“小紙片”。主人公亨利·亞當無疑是一個理想的人選,意外地來到英國,且身無分文,飢餓難耐,無依無靠。富豪兄弟倆便把支票交給了他,約定一個月後歸還,併爲他提供一份工作。

亞當先後去了飯店和服裝店,無一例外,當服務員看到他衣裳襤褸、蓬頭垢面的樣子都十分的嫌棄,但當亞當拿出那張百萬英鎊支票後,那驚訝至極的表情和極度諂媚的嘴臉當真可笑之極。在隨後的股票事件中也一樣,不花一分錢,只憑一張“小紙片”便可得到自己想要的,當真是“有錢可使鬼推磨”啊。

當時的英國拜金主義盛行,無處沒有阿諛奉承、爾虞我詐,人們淪爲金錢的奴隸,以金錢至上,精神世界無不是麻木的、冷寞的、空虛的。影片中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諷刺那些拜金主義者。啓示我們太過關注物質上的追求,只會適得其反,只有精神的豐富,纔是真正的富足。

  百萬英鎊觀後感9

《百萬英鎊》改編自馬克·吐溫的小說,故事本身倒是不用擔心質量不夠,很幽默風趣的喜劇片,該讚揚的都讚揚了,該諷刺的也全都沒落下,最後的結局是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大家各取所需了。你別說,這有錢人有時候的確是閒得沒事兒幹哈,用這個來打賭,真給是吃飽了撐的無聊到一定程度才能想的出來的娛樂方式。

英國還真是一個名聲、信譽至上的國家,對待一個紳士在很多地方是很寬容的。在付款賒賬方面,看過的一些片子裏對待大學生還可以有很長的賒賬期呢,當然那時能上得起牛津劍橋的怎麼也給是個中產階級有點兒身份地位的,要不怎麼《法國中尉的女人》裏查爾斯只在聽到合約裏“自我放棄紳士權利”那條顯得尤爲激動呢,名聲壞了這個人一輩子就完了。不過不管怎麼說,賒賬到電影裏這個地步恐怕也是戲劇上極大值的處理了。

在馬克吐溫生活的那個年代並沒有“福利國家”的概念,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是很大的,我們能從飯店老闆驚訝的表情看得出來,我們能從裁縫店服務員的眼淚中看出來。他們肯犧牲他們的利潤來討好那所謂的“百萬富翁”。這是爲什麼?難道他們並不在乎這些利潤嗎?他們當然在乎。如果亨利以一個窮人的身份走進這兩家店。即在他並沒有得到那張支票的情況下,我相信他一定會被老闆們毫不猶豫地趕出店外。但在他拿出這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後一切都變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也許這是其中一個原因,誰沒有困難的時候,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然而,當亨利是“百萬富翁”的消息登報之後,原因就絕不是給自己留條後路這麼簡單。他們可以借亨利之名來爲自己賺取利益,這也許就是他能免費的過着高品質生活的原因。也確實有人拿着他的名字去用了。

丘吉爾在鐵幕演說中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本用來形容國家之間的關係,但我覺得把它用在這裏也未嘗不可。

結局無疑是溫和的,不知爲何我的腦中突然有了這一奇怪的想法,如果將《百萬英鎊》以魯迅先生的風格呈現出來,我想結局一定是悲慘的吧。必定是血淋淋的。但電影中的這個結局(原著中的結局)卻更能激起人們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這一張支票,兩兄弟口中的“廢紙”照出了社會醜惡的一部分,也照出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我想還是稱其爲“鏡子”吧。“照妖鏡”反而不適合它。

  百萬英鎊觀後感10

美國一個窮小子——亞當斯落魄倫敦街頭,四處找工作無果。倫敦兩位富翁打賭,借給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他不能把支票兌換成現金,看他能否在倫敦生活一個月。一個說他會餓死街頭,因爲他無法向人們證明支票是他的;一個說他會活得很好,甚至還能用這張支票生出很多錢。

亞當斯首先來到一家餐館,因爲他已經餓了很久了。當他吃完一份準備再點一份的時候餐館老闆很懷疑他是否支付得起,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送了上來。當老闆要亞當斯付賬的時候,亞當斯遲遲不肯付,說時間還沒到。這時餐館老闆百般爲難,亞當斯窘態畢露。終於,當亞當斯拿出的鈔票是一張百萬英鎊時所有人的態度都發生了180°的轉變。對他卑躬屈膝,點頭哈腰,甚至還不要亞當斯的錢了,他們對金錢的崇拜一顯無餘。

亞當斯走出飯店,手拿着支票準備還給它的主人。在路上出了一個小插曲——一陣強風把支票吹跑了。亞當斯一路追着支票,懸念叢生,觀衆的心絃一直緊緊繃着。當碰到一個散發傳單的人,手裏的傳單也全部被風吹走時,情結推向了高潮,因爲傳單和支票一樣都是那麼大一張白紙,讓人無法區分。終於,支票回到了亞當斯手中,觀衆在歡樂的氛圍中也替亞當斯鬆了一口氣。這段情結的描寫雖然沒有爲電影諷刺拜金主義的主題作出貢獻,但是卻讓觀衆爲之開懷大笑,體現了喜劇片幽默的特點。

一個百萬富翁穿着一件破爛的衣服實在不像樣,於是就去買衣服。店員看着他這副窮酸相,就準備把他打發走。當他拿出那張支票時,店員和店主都驚訝的叫出聲來。一定要給他免費做很多套禮服,儘管亞當斯一再強調他只需要一套。服裝店老闆問亞當斯的業餘愛好是什麼,亞當斯說是航海。老闆說這是貴族活動,亞當斯說馬術纔是貴族活動。老闆便說:“那就應該改爲航海”。“亞當斯喜歡的活動纔是貴族活動”,這就是服裝店老闆的邏輯,極盡討好之能事!

當時的英國是一個瘋狂的社會。那些自稱爲投資者、生意人的人在購買股票的時候完全不管金礦是否真有金子,百萬富翁買進該金礦股票時他們就瘋狂買進;當百萬富翁被拿不出支票時,所有人都瘋狂的拋售股票。而當支票找到時,他們的態度又即可發生轉變。金錢的魔力真是無窮。

沒有把支票換成現金不但沒讓亞當斯餓死,還讓他獲得了社會財富、名譽,甚至還有一位美麗的妻子。

他妻子不是因爲他有錢纔看上他,她覺得一個人可以沒有錢,但不能沒有愛心。亞當斯有錢的時候她離開了他,亞當斯沒錢的時候她回到了他的身邊。

這部電影通過描寫主人公擁有一張百萬支票,不花一分錢白吃白喝,還有無數人百般討好他的故事,批判了人們對金錢極度崇拜。同時通過寫他的愛情故事,也向人們傳遞了一種觀念: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東西更重要,比如愛心、誠懇、正直

  百萬英鎊觀後感11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產生了疑問:作者難道要寫自己有百萬英鎊嗎?可是一看下面一行——馬克。吐溫中短篇小說集!原來它不是一個故事。我不禁產生了好奇心。

以前,我早就聽說過了這位鼎鼎大名的諷刺家,批判家了。誰又知道這本書裏揭露了多少社會的黑暗呢!因爲它是24個小故事組成,所以,我選了一個典型故事——《三萬元的遺產》,分享給大家。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簿記員——塞拉丁。福斯特與他的妻子愛勒克特拉生活幸福美滿。可是有一天,福特斯收到遠方伯父的遺產——三萬元!一筆不小的數字,讓這個家庭發生變化,夫妻倆一邊努力幻想、思考如何用這筆錢。因爲他們十分能幹,所以五年時間裏面,他們就變成了每年收入一億兩千萬的大富翁。他們的房子已經不能簡單地用豪華來形容了。有句老話說得好,幸福總在災禍邊。他們投的金邊證券股票五個小時掉了95檔。他們欠滿外債,許多人過來抄家,瞬間他們又成了叫花子。貧窮後,他們只活了兩年。兩年時間全用來悲傷,悔恨。他們最終悲嘆——暴發的金錢只能帶來苦惱,只會毀掉人的一生,傷透人們的心。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愣了一下,心中發出感嘆!唉,金錢果然是惡魔。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後來,我又沉思了一番:主人公的命運是由那三萬元的遺產引起的。可是他們先前的生活也不錯呀!可是因爲這巨產的誘惑,在人的貪婪下,它變成讓人痛不欲生的毒藥。

可是人總是想要有錢,變得富有的。這是人的向上之心。可是過多的渴望,慾望在一瞬間也會成爲惡魔,就在投股那一天收手,一切就不會如此了呀。可是夫妻倆不能滿足的慾望,讓他們接受了命運的懲罰。而且,當他們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們還是能夠重新來過呀!

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也是這樣的:有的人炒股,一直不肯撒手,最後輸了,痛哭涕流,大喊可悲;有的人嫌工資不高,其實他已經不錯了,可他仍不滿,後來被老闆炒魷魚了……

因此,我們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因爲人的慾望是無窮的。

  百萬英鎊觀後感12

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這一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品,但一向沒有時間閱讀它,今日有幸在課堂上觀看了這部電影,感慨良多。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人亨利亞當斯因爲一次意外變得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但卻因爲偶然的機遇,從一對富翁兄弟那裏得到了一張價值百萬英鎊的支票,當“擁有”一張百萬支票後,人們的態度和他的生活也所以發生了改變:不花一分錢白吃白喝,還有無數人百般討好他,但當之後人們開始懷疑這張支票的真實存在時,以往的紳士淑女們便紛紛要與他劃清界限,直到最終,一個月的期限到了,虛榮與光環褪去之後,亞當斯並非一無所有,反而得到了一份真摯的感情,這份感情,比任何支票的分量都重。

看完這部電影后,人們對金錢的狂熱和崇拜使我震驚。電影中的人物不管是員工老闆還是貴族富翁,他們的誇張表現都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思想氾濫的典型行爲。這張百萬支票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了一種支配其命運的神祕屬性,在這種商品經濟關係下,經濟過程不是人支配物,而是恰恰相反,成了物支配人,多麼諷刺與可笑!

在影片中那樣的資本主義世界裏,金錢至上的觀念表現得十分淋漓盡致,人們不會問亞當斯那鉅額財產從哪裏來,更不會懷疑他的財產是否是經過正當途徑得來,有的只是讚美和結巴,在貨幣拜物教的充斥下,人們都顯得麻木不仁,他們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以至於變得唯利是圖,人情冷漠,爾虞我詐,物慾橫流。

一個身無分文,受人歧視的窮光蛋因爲有了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被當做了百萬富翁,於是身價倍增,大受歡迎,這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蘊含着大道理,也在不斷拷問着我們:金錢是萬能的嗎?在我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金錢萬能論是人們對金錢極度崇拜的一種變態心理,這種心理使得人們喪失了自由,成爲了金錢的僕從和奴隸,能夠說金錢支配着人們的生活和命運。

金錢對於我們來說當然需要,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我們能夠喜愛它,但卻不能崇拜它,因爲對它的崇拜會將許多完美和真實無情忽略甚至抹殺,要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感情,誠懇,正直等等。影片在揭穿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和黑暗統治的同時,也爲我們保留了一點完美:亞當斯與貝西亞的完美感情。在亞當斯最困難的時候,貝西亞沒有拋棄他,一個月如期而至,亞當斯把支票交給最初打賭的兩兄弟,在那兩人感慨金錢萬能時,貝西亞反駁說她是因爲愛亞當斯這個人,即使他沒錢也願意和他在一齊,這些真摯的感情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事物,也是馬克吐溫的這部小說在幽默的背後想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

  百萬英鎊觀後感13

《百萬英鎊》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主人公亨利·亞當斯是一位身無分文、飢寒交迫淪落於英國街頭的美國水手,他甚至要去撿路邊兒童玩髒了扔下的爛梨。也就在此時,一對想要打賭兄弟看出了他的貧窮與誠實,他們放心地將一百萬英鎊的支票交給了他。從此,他的地位一下子從地獄升到了天堂。人們對他點頭哈腰,卑躬屈膝,阿諛諂媚。首先,餐館得知他是百萬富翁之後態度驟變。接着,豪華賓館什麼時候付賬都行,高級製衣沒錢不付賬也送貨。而他也得以出沒上層社會,參加豪華派對,並且被各年齡段的女士們奉爲有涵養的紳士……而在賓館女傭把他的支票藏起之後,人們的態度有從天上狠狠地跌回了地獄……

馬克·吐溫先生很好地運用了幽默滑稽的手法,生動有趣又入木三分地展現了金錢社會的世態炎涼,極具有諷刺意味。差不多一個世紀過去了,片中描寫的種種現象都存在於現實社會中,讓人聯想到當今社會中令人感慨萬千的種種現象。

比如,雖然法律嚴打,但事實情形是怪現象不僅屢禁不止,而且之風是愈燃愈旺。“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金錢的魅力實在太大了,有錢能使鬼推磨,有了錢,什麼事都好辦,人們也就無限地推崇金錢。

另外,當你有錢時,親朋好友都來靠近你,認你,跟你套近乎,都是你的“親朋好友”;而當你窮困落魄時,那些所謂的“親朋好友”,個個都跟縮頭烏龜似的,一個比一個躲得遠,生怕你連累了他。這樣的時刻,甚至平時口口聲聲“最愛你”“永遠不分離”的女友也會藉口離去。

還有,貌似“有錢”、“闊”也能買到尊重似的,身着筆挺西服,頭上鋥光瓦亮的人到哪都享受着笑臉相迎;而僕僕素素裝扮的人只能消受冷落和怠慢了。就像電影裏面女主人公不爲金錢,不在乎亨利·亞當斯的窮富,始終如一地堅持要跟他在一起一樣。希望,人們把金錢看得淡一些,因爲,我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