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科研工作總結5篇

科研工作總結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爲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科研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研工作總結5篇

科研工作總結1

一、聚焦有效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每週一小查一學期兩大查:教學常規管理紮實化

教學常規要規範、科學、合理,常規檢查、考覈要程序化、整體性,要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全體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本學期,我們繼續鞏固、推進上學期常規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上學期教學常規考覈中存在的弊端,進行調整、改進,促其進一步的完善。

學校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還將加強對作業批改(每週一小查——每週五下午都定期檢查;一學期兩大查——期中教學檢查和期末教學檢查),幫助大家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本學期,我們推出教研式集體備課。以同年段同學科的備課組爲單位,每個備課組成員平均分擔本學期本學科全冊的備課工作,共同完成全冊教學資源包的集體備課形式。教學資源包包括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配套課件、作業練習以及單元檢測試題等。資源式集體備課,主要是爲了減輕教師備課的負擔,爲日常教學提供方便。

1、紮實推進“輕負高質”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推進“輕負擔高質量”工作的實施辦法》,嚴格執行省教育廳“六個嚴格”規定,尋求“輕負高質”的有效途徑,優化“輕負高質”的措施。嚴格執行中小學課程計劃;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尤其是對體藝課程的開設,必須嚴格按大綱要求,不得刪減;要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堅決落實中小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的目標要求;規範作息時間,控制作業量,確保學生休息和體育鍛煉時間;要求教師做好上課前準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杜絕一切有加重學生負擔的不必要的課後輔導,特別是有償輔導。此外還要重視後20%學生的教育,給予心理上的疏導、學業上的輔導,生活上的照顧等,能使一切不該掉隊的學生不掉隊。

2、搭建平臺讓學生自主展示才華

爲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發展,我們準備爲學生搭建一系列的平臺:本學期,我們將舉行1年級拼音能力測試、2年級開展漢字書寫比賽,3——6年級“作文競賽”、 1——2年級學生口算能力測試、3——6年級數學能力測試。

二、加大教科研力度,提升教師教科研素養三種形式滾動推進:骨幹邀請課、教研式集體備課、隨堂課三駕馬車並駕齊驅

新課程的實施,促成教師從個體備課到集體備課的轉型。本學期我校的教研式集體備課也是以同年段同學科的備課組爲單位,是融備課、上課、教研爲一體的集體備課形式。教研式集體備課按“確定課題,個人初備——討論交流,形成初案——反覆研磨,討論修改——公開教學,研討反思”的流程進行。

同時爲充分發揮我校骨幹教師的作用,借鑑總結先進的經驗,遵循教師特點和成長規律,做到以點帶面,爲骨幹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的幫助,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教有特色”的老中青相結合的骨幹教師隊伍。

本學期我們重點推出骨幹邀請課、教研式集體備課、隨堂課,讓這三駕馬車並駕齊驅,點亮學校的教科研之火。

1、課題管理常規化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只有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才能真正受益。教育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

(1)結合教師繼續教育,展開新課標學習研討,通過理論學習,各科教師熟悉新課標內容,能撰寫專題心得體會報告。

(2)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科研、教學研究競賽活動,提高論文發表和獲獎的層次。

(3)鼓勵教師積極申報縣、市級及更高級別的課題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2、加大校本研訓的力度

校本教研涉及到教師的面更廣,更切合教師的實際,更有利於教師專業的發展、提升。因而要加大校本研訓的力度,進一步拓展校本研訓的渠道,增加校本研訓的'內容。本學期,加大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激發教師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要擠出一定經費聘請名師來校指導或外派教師學習。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1)專業精神

①每學年組織一次先進教師經驗交流會;

②紮實開展全員讀書活動。創造讀書條件,設立專項經費購置一定數量的書籍供教師閱讀,每位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徵訂一本教育教學雜誌。每學年規定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撰寫至少1篇xxxx字的讀書心得。

③結合課堂教學,每學期至少撰寫三篇質量較高教學案例、反思或論文,並上交教務處作爲考覈依據。

(2)專業知識與技能

①學校每年至少組織12次(每學期6次)各學科集體備課活動;

②深入開展各學科團隊賽課活動,繼續提高教育科研含量。以研究的狀態進一步開展主題式團隊賽課活動;

③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評課不少於10節,評課至少2節;

④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參加一次評價研究活動;

⑤學校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教學技能培訓或展示活動。

⑥有效開展與學校工作實際緊密聯繫的課題研究。倡導各教研組確定研討主題,加強教研組建設,同時讓教師們在研究過程中,學習理論、更新觀念、矯正行爲、促進發展。

(3)專題培訓、加強業務理念和能力培訓。在學校和學科組、班主任層面及時組織開展教育科研、德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專題培訓。

(4)學校特色

①開展師徒結對,優勢互補活動。

②科研型團隊賽課

★基本形式

①學校培訓:採取集中培訓與教師自主學習、專題培訓與系統培訓、校內培訓與校外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培訓主要通過專家或本校骨幹、先進教師的講座開展校本培訓。

②教務處培訓:以教研組爲單位,開展與各教研組專業緊密相聯的培訓內容以年段、學科爲單位,組織各學科集體備課活動;

③自我培訓:教師自定個人發展計劃,爲自己設計個性化的培訓方案。

3、人人動筆寫文章,及時捕捉教育教學問題。

本學期,我們要求每位老師撰寫15——17篇教學反思,同時每位老師必須選取其中一篇原創的教育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或教育教學敘事,學校組織評比,推薦一些優秀作品參加縣級評比。

科研工作總結2

20xx年,醫院科教工作在分管院長及醫務部主任指導和醫院全體員工支持下,堅持貫徹實施“科教興醫”的發展戰略,醫院紮實推進“科技興院”步伐,不斷完善科研項目、實習教學、繼續教育等管理制度,順利完成了各項科研教學工作任務,現將20xx年開展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外出進修

20xx年我院共派出31名醫護人員分別到德國、深圳市婦幼保健院、華西醫院、重醫附一院、重醫附二院、進修骨科、婦產科、康復、呼吸內科、影像、護理等專業,其中派出外三科胡小軍完成市衛生局赴德國學習3個月,派出眼科醫生陳靜完成重慶市委組織部“三峽之光”訪問學者項目到廣州中山醫院培訓6個月,派出各類短期學習班、學術會、研討會共60餘人次,對進修結束回院的進修人員將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術很快應用到臨牀工作中,對提高我院的醫療技術水平起到較大作用。

二、實習教學

20xx年我院共接收來院學習人員共336人,其中鄉鎮衛生院進修人員13人,接收川北醫學院、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內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衛校的臨牀醫學、藥劑、檢驗、口腔、康復等專業31人,護理專業299人。

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醫學基地工作

作爲重慶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醫學基地,20xx年x月接收重醫附一院全科醫學中心委託我院培訓的全科醫師培訓骨幹學員3人,8月開始招收本院20xx年新招醫生李儉誠、伍世豔等4名學員進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醫學科),同時我科專門按照《衛生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實施方案》制定了《全科醫師規範化管理培訓制度》,結合其教學大綱保證教學質量。醫院也積極申請成爲醫科大學教學實習醫院。

四、繼續教育講座

今年醫院積極組織院外教授來院講座9次,包含《重慶醫學》科技論文撰寫、《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麻精藥品規範化管理及應用培訓》、《糖尿病預防診治的新進展》、《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壓的診治》等內容,醫院內專家參加縣衛生局繼續教育講座和業務培訓共計25次,培訓人員達500餘人次。

五、三基三嚴方面

3月份對20xx年通過執業醫師考試12名醫生進行《處方管理辦法》及《醫療核心制度》培訓及考試,考試合格後授予了處方權;8月份組織開展了20xx年新進醫務人員崗前培訓,內容包括《醫療核心制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病歷管理書寫規範》、《醫院感染管理》、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培訓等培訓內容,在住院部一樓進行了急救技能操作包括成人基礎生命技能、成人(經口)氣管插管、止血包紮、頸椎損傷固定與搬運四項操作培訓,培訓完畢後,醫院在門診部12樓會議室舉行了相關理論知識考試和技能考覈,醫生、護士共計45人蔘加了考覈。

六、科研項目、新技術、新項目及學術論文

院學術委員會批准內三科“心臟電生理檢查與射頻消融治療術”、眼科“回彈式眼壓計測眼壓”、麻醉科“神經叢定位”等臨牀科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6項,內三科、眼科等臨牀科室成功申請“基層醫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調查”、“鼻淚管探通手術治療鼻淚管阻塞的臨牀研究”等縣級科研項目6項,眼科楊萍成功申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全視網膜光凝對角膜內皮的影響”市級科研項目1項,向縣科委申請結題8項,發表學術論文10篇,其中內三科鍾偉《脂聯素與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進展》獲得榮昌縣科協優秀論文一等獎。

七、三級醫院對口支援

20xx年x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口腔醫院“萬名醫師對口支援榮昌衛生工程”第八期在我院門診部十一樓會議室正式啓動,三級醫院在我院急診科、神經內科、骨科、呼吸內科護理、口腔科等展開週期爲半年的對口支援活動。

八、學科帶頭人申報

完成20xx年度重慶市醫學會推薦各普外科、肝膽外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專委會委員11名;成功申報獲批縣科委科研項目評審專家管理類李章白、外科郭永全、內科廖雪梅3名。

九、醫師定期考覈

10月份完成了我院參加醫師定期考覈人員資格初審及上報工作,我院47名執業醫師參加了重慶市衛生局組織的20xx-20xx年度醫師定期考覈一般程序理論考試,114名執業醫師參加了20xx-20xx年度醫師定期考覈簡易程序考覈。

十、市縣衛生局工作任務

1.3月份完成重慶市衛生局“縣級醫療機構衛生技術骨幹”臨牀進修報名工作,推薦了耳鼻喉科趙小燕及呼吸內科陳佳佳兩名醫生參加;

2.8月份完成了重慶市衛生局科外處董蜀榮副處長、培訓中心等領導一行到我院進行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醫學科)基地建設等相關工作督導;

3.10月份完成了重慶市衛生局舉辦社區衛生人員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培訓班社區20名醫生和護士在我院內、外、婦產、兒科臨牀科室輪轉實踐培訓工作;

4.5月份及11月份分別派出了婦產科李白香、泌尿外科曾煥君和呼吸內科周勇、眼科陳靜參加了重慶市衛生局全科醫學科臨牀師資帶教培訓班;

5.完成了20xx年度全院職工職稱外語考試、重慶市公需科目繼續教育考試相關考務工作;

6.完成了20xx年度母親健康快車項目資料報送工作;完成了重慶市衛生應急系統相關資料完善工作;協助完成重慶市特色專科(心血管內科)、重點專科(婦產科、檢驗科)申報工作;協助完成50名貧困白內障復明項目工作。

科研工作總結3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科研理論水平。

讀書學習,是學習型教師的生活方式。我校在今年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仍繼續爲教師訂閱教育教學報刊,使教師能及時瞭解教育理念、教學動態。同時,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並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引導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學校還對教師的'讀書心得體會進行了評比。

2、規範課題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嚴格按照制度進行課題實施,加強課題的過程管理,一月一次課題組交流,一學期一次課題中期檢查,形成制度,雷打不動,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

3、注重成果的展示和推廣,提高教師論文撰寫水平。

爲了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撰寫論文的能力,要求每位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年終寫成教育教學論文,每人上交一篇,參評獲獎一篇,每兩年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一篇。

組織教師參加新課程培訓及教育理論的系統學習,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軌。

科研工作總結4

一、本期開展的主要教研工作

(一)、常規教研工作

1、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研工作計劃,開展了紮實而富有成效的教研工作,每個教研組做到計劃具體、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全校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出勤率達95%。特別是英語教研組,開展活動多次,還承辦了單集鎮在我校舉行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現場會,我校兩位英語老師提供兩節課,受到領導和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爲這次現場會,教科室還專門編輯了一本英語專題資料,展現了我校的英語教學教研的熱潮。

2、加強教師校本培訓,絕大多數教師的教研能力有所增強。本期由教科室組織開展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文教學、案例寫作以及課堂教學評價等專題講座,使教師對反思的方法、內容及功能有了較爲明確的理解,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原則、方法及策略。

3、本期繼續堅持了教師公開課制度,對優化課堂教學,引領青年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根據我校語、數、體藝科教師較多的情況,要求每位年輕教師一學期必須上一節公開課,全校本學期共上公開課10多節。爲推動研教改步伐,在中心學校的指導下教科室成功地舉辦了教學能手選拔賽,語、數、科、英等各學科教師一展風采,這次活動激勵了年輕教師的教學熱情。王雲俠、詹玉波兩位老師在銅山區第九屆小學教師基本功競賽活動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教學專家的好評。

4、做好與鄰近學校的教研交流活動,本學期開展了與壽山小學、黃集小學的兩次教研活動。

5、各教研組、年級組根據本學科及組內教師結構情況,開展了以解決本學科教學、教研突出問題爲目的的集體備課專題教研活動,對提高本組教師的教學能力發揮了一定作用。

6、充實完善了教研科研的各項制度,形成了自身的教科研工作管理體系,爲教科研工作的深度推進提供了保障。

7、繼續協助教務處做好教學月查工作,爲幫助教師調整和改進教學以及評價教師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據。

8、做好教科研信息發佈。利用校園QQ羣、學校網站進行各類信息的發佈和交流,如各類學習材料的下發,各類教育教學論文、案例、隨筆、教學設計等的評比通知、各種雜誌的約稿、各類競賽的獲獎情況等。

9、校刊編印。精選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文章,積極籌劃編印20xx年《尖尖角》,並在校園網站上公佈,爲教師、學生、家長提供交流學習平臺,同時爲今後的編印工作積累更多經驗。

10、文章上薦。積極向各級各類教育刊物,如《弄潮》、《銅山教育》、《教師培訓》、《徐州教育》、《教育科研動態》、《少年寫作》、《徐州日報。教育週刊》等,推薦教師的各類文章和學生的優秀作文,同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本學期共有7篇文章發表,10多篇獲獎。

11、主動做好每年一屆的科技創新大賽工作,指導學生的科技實踐活動,推薦優秀作品參賽。

(二)、教育科研工作

1、課題研究。本學期我校的市立項課題《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市教科所專家、中心學校領導、學科課題組指導下,積極開展研究,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銅山區市"提高課堂效益"的課題會議上交流。同時,籌備材料,積極申請"銅山區市先進課題組"。本課題還在本學期加入了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資助課題《互動導學式心靈寫作課例研究》課題協作研究,《互動導學式心靈寫作課例研究》邀請全國和全省著名課改專家、全省著名語文教學專家爲專家指導組成員,以《新課程研究》和《少年寫作》雜誌爲平臺,以江蘇省少年作家協會和中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學會爲組織後援,促使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興趣,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變"要我寫"爲"我要寫"和"我會寫",並在寫作過程中學會學習與合作。共同開展協作研究,參加全省的校本行動研究協作攻關行動。我校的英語教研組也被評爲"銅山區市先進教研組"。

2、外出學習。派出語文教師銅山區市課題會議觀摩課活動;派出了英語骨幹教師參加銅山區市英語聽課活動。在銅山區教研室舉辦的語、數課堂教學競賽中,我校都派出了學科教師代表參與學習。

(三)加強學校教科室建設

1、完善了教研組,建立了教研以組長爲教學研究的第一責任人制度。本學期對課題進行了梳理,建立了教研組運作常規,以規範教研組的活動。

2、進一步確立了教科"先導"地位,完善了考評機制。,以保證有較多的時間用於研究。

3、教科室認真制訂每學期的教科研計劃,妥善安排各課題的活動。做到了每個課題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研究活動,做到有資料準備、有研究現場、有中心發言、有活動小結。

二、今後尚需努力的方向

1、加強過程教研過程管理。注意對教研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

2、堅持走出去的思路。走出去見大場面,見大會場,見多識廣,更新教師觀念;緊跟教改步伐。調動教師教改激情,使他們堅信:不知不覺會浪費一生,所見所聞能改變一生。

3、開闢請進來的路子。把優秀的老師請到學校上示範課;把教研工作做得好的教研人員請到學校講經驗、體會;努力把小學教改中的名家請到學校作座。

科研工作總結5

和諧校園是文明、向上、創新的校園,是寬鬆、協調、包容的校園,也是師生員工工作的樂園、生活的家園和精神的花園。構建和諧校園,人際關係和諧是關鍵,學校事業和諧是核心,環境和諧是保障和窗口。歲月無聲,匆匆的一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盡心盡力,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學工作,積極參加新教育實驗、課改和課題研究,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科研工作做出總結,以促進教科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鑽研業務,追求師生和諧。

師生關係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師生和諧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和教育教學獲得成功的保證,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教師是科學知識的開拓者,是知識和智慧的引渡者,是學生成才的領路人,在構建和諧校園中具有主導作用。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服務對象,在構建和諧校園中具有主體作用。師生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要創造和諧的'師生關係,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精湛的教學藝術、良好的外表形象,以理服人,取信於人,做學生的表率,建立“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情感交融、協力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尊敬教師,勤學守紀。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出現樂教樂學的生動局面。

二、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將認識主體置於問題情境中,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昇華爲興趣。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成學生對新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在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致力於數學教學的優化,和諧班級。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爲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和諧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與橋樑。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並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出現樂教樂學的生動局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