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2021年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範例

2021年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年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

2021年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1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以創建生態示範區爲目標,狠抓了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的落實。一是加強規劃指導。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全區實際,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着重發展技術含量高、起點高、環保基礎設施標準、經濟效益高的項目爲重點,經過認真調研分析,將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納入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明確了建設生態示範區的各項目標任務。二是在分析20xx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預測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的基礎上,突出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年度主要調控目標,科學、合理地編制了全區20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經區人大審議通過後,印發全區執行。目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進展順利。截至10月底,轄區工業總產值完成35.71億元,同比增長12.75%;轄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29億元,同比增長15.02%;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18億元,同比增長18.57%;轄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49億元,增長33.53%;其中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8億元,增長37.57%;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0196萬元,增長52.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3558萬元,增長15.9%;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元、7055元,分別增長8.05%、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46億元,增長12.05%。三是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將生態示範區建設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責任考覈,制定20xx年全區經濟責任目標考覈辦法和經濟責任書,明確各經濟部門、各鄉鎮(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年度經濟責任目標和工作重點。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加快生態示範區建設步伐。今年來,我局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全區循環經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生態示範區建設步伐。一是積極爭取投資,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推廣“一池三改”戶用沼氣綜合利用。今年共完成投資700萬元,建成“一池三改”戶20xx戶。二是重點建設污水回用、節能環保石灰、廢棄資源回收、造紙黑液處理、城區天然氣工程、醫療垃圾集中處置工程、煙氣粉塵治理等循環經濟項目,力爭到年底使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三是積極推進飼草—肉牛—沼氣—沼肥、肉牛—屠宰—加工(牛肉、食品加工、製革、骨製品、生化製藥)、煤電—粉煤灰—新型牆體材料三條產業鏈建設。四是培育以企業和二十里鋪工業集中區、農村節能住宅、城市中水回用和垃圾處理、生態移民和旅遊資源開發四個方面爲重點的循環經濟示範點,爭創全國發展循環經濟試點縣(區)。

(三)加強項目節能管理,確保項目建設健康順利進行。在項目建設中,我局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嚴把項目准入關,把能耗標準作爲項目審批、覈准的強制性門檻,從源頭上遏制高耗能項目發展。同時,注重了項目的科技含量和環保意識,堅絕杜絕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項目的引進,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的產生,確保了全區項目建設順利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生態示範區的創建。截止十月底,全區共實施50萬元以上各類建設項目204項(含前期項目16項),已開工建設181項,建成102項,年度累計完成投資15.57億元,佔年計劃的102.5%,同比增長45.1%。列入全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120個項目(含前期項目16項),已建成45項,開工建設98項,年度累計完成投資11.61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100.7%,同比增長10.2%。

(四)圍繞產業政策導向,積極爭取和引進節能項目資金。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加大了對節能項目的支持力度,謀劃了一批符合國家節能要求的項目,積極向上爭取國、省投資。全年共向省發改委上報爭取投資的項目55項,總投資16.49億元,計劃申請投資1.2億元,涉及城市基礎設施、企業技術改造、易地扶貧搬遷、公檢法司、社會事業等方面。已到位資金4375萬元,佔區上下達任務5000萬元的87.5%;其中:平涼城區集中供熱20xx萬元、崆索公路1280、趙西公路500萬元,生態移民113萬元,其它項目資金307萬元。

二、20xx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創建工作綜合目標計劃。在客觀分析20xx年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創建生態示範區實際,認真領會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區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當好排頭兵,工作創一流”的總體要求和20xx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編制下達20xx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二)進一步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依託我區資源優勢,注重項目建設科技含量和環保意識,調研、論證一批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有支撐和帶動作用的項目。不斷規範項目管理,促使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達到39億元,其中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達到20億元。

(三)積極爭取引進生態項目投資工作。一是在做好平涼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崆麻路等已上報項目的投資爭取的基礎上,加快水庫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鄉鎮衛生院建設、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太統林場生物質能擴繁等項目的前期工作進程,爭取年內下達投資計劃。二是積極捕捉國家和省上投資政策信息,再申報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的項目,多方爭取投資。通過上述措施,確保年內通過發改渠道爭取投資5000萬元以上。

(四)切實加強節能監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強節能指標管理。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節能工作要求,探索建立將能耗指標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覈體系,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目標分解落實到有關部門及重點企業。二是強化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將能耗指標納入年度考覈體系,作爲大中型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的重要考覈內容,嚴格實行目標責任制,強化對重點耗能企業的跟蹤、指導和監管。

2021年創建生態示範區工作總結2

一、生態農業創建工作概況

延平區位於福建的北部,閩江干流的源頭,是南平市政府所在地,位於東經117°50′-118°50′,北緯26°15′-26°51′之間,東西長83公里,南北寬69公里,土地面積2659.66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8.8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3.6%,生態環境優良,素有“綠色金庫”之美稱。

20xx年6月5日,國家環保總局批准南平市爲全國第六批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國家批准立項後,延平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相應成立了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制定了創建工作方案。區農業局根據全區的統一部署,調整工作重心,把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作爲全區農業戰略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制定了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生態農業建設目標,積極探索開展生態農業經營模式,促進了延平區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己全面完成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各項目標。現全區城鄉居民生態意識普遍增強,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農業種植結構得到調整優化,特色農業優勢產業逐漸形成,農業生產已從過去單純追求數量開始向質量效益和循環農業方向轉變,生態農業已經成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二、生態農業建設基本成效

1、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指標任務全面完成。全區生態農業5項考覈指標全部達到了考覈驗收標準。20xx年,秸杆利用率98%,比20xx年提高3個百分點;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率81.6%,比20xx年提高個10.6百分點;農藥施用強度每公頃3.32公斤,比20xx年下降0.48公斤;農用膜回收率94%,比20xx年提高3個百分點;化肥施用強度爲每公頃257公斤,比20xx年下降1公斤。通過創建農業生態示範區的建設,我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區積極開展了低產田(地、園)改造、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加強了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既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又提高了我區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防禦能力。開展創建以來,全區共完成低產田改造面積1500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9萬畝。我區以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爲依託,加大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工作,截止20xx年底,全區累計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6921口,配合畜禽污染治理,在規模畜禽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達到72處,建池總容積達8.94萬M3,建立生態家園示範村3個,建立百口沼氣池的行政村20個,建立“豬-沼-果”、“豬-沼-菜”、“豬-沼-茶”等綜合利用示範點8個,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全區農業生態環境綜合質量。

2、生態農業新格局初步形成。圍繞創建目標,幾年來,我區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建立農產品檢測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區初步形成了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區共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7個。其中省級4個,分別是在坎下果場350畝甌柑省級標準化示範區;王臺鎮200畝省級“一村一品”無公害翠冠梨標準化示範區;夏道鎮洋頭800畝省級標準化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大橫鎮和意省級杏鮑菇標準化工廠化生產示範基地。市級1個,太平五風果場1500畝市級雪柑、臍橙、夏橙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區級2個,分別是洋後鎮大演村一品崗果場1000畝區級無公害油奈、黑李示範區;西芹沙溪口果協20xx畝區級無公害柑桔示範區。二是組織制定了主要農產品生產標準。已制定的農業標準共計2項,分別是柑桔和翠冠梨。三是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截止20xx年底全區已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6萬畝,完成農業“三品”認證33個。3、農產品檢測體系逐步形成。爲了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一是制定了《延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延平區治理“餐桌污染、建設放心食品工程”的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引導農民發展優質、衛生、安全的農產品,加強對農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後的全程質量監管。二是加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20xx年設立延平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開展農產品源頭產地的農殘快速檢測,初步形成了農產品生產源頭環節的監管。特別是20xx年國家實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極大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有力地推進綠色農業的發展。

4、農民生態意識進一步增強。廣泛開展生態農業宣傳教育活動,加大農業信息服務力度。建立延平農業信息網站,形成以“969155”農業服務熱線爲主體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開通“969155”農業服務熱線電話,更好地爲農村、農業、農民開展信息諮詢服務。延平區農業信息網站以我區生態農業發展爲中心,推廣生態技術,開展生態農業信息指導,以增強農民和生態意識。同時,我區還積極實施依法護農行動,爲建設生態農業保駕護航。幾年來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1200多人次,檢查農業投入品經營網點170多個,立案65起,挽回經濟損失630萬元。從而有效地打擊了坑農害農行爲,淨化了農資經營環境,從源頭上保證了農業生產投入品的安全,有力推動我區農業生態示範區建設。

5、生態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我區在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建設中,不僅強調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十分注重生態農業的經濟效益。針對延平農業實際,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爲生態農業建設和立足點和根本目標,讓農業的主體農民自覺參與到生態農業的建設中,使生態農業建設與發展農村經濟、調整農業結構、推廣農業技術、提高農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到20xx年,全年農業總產值實現29.3億元,比20xx年16.05億元增加13.25億元,增長82.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5560元,比20xx年3390元增加2170元,增長64%。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1、制定規劃,明確目標。根據《延平區生態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規劃》的要求,編制了《生態農業示範區子規劃》,針對我區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系統的現狀,提出了生態農業建設的目標與農業發展模式,確立了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以及農業廢棄物處理工程等生態農業建設項目,制定了生態農業建設的保障措施。

2、建立機構,落實責任。爲了現實抓好我區的生態農業建設工作,我局成立了生態農業實施領導小組,由局一把手任組長,分管局長專門抓,局相關業務單位具體開展實施,把生態農業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3、抓點示範,樹立樣板。抓好生態農業示範點和農業工程建設,確立樣板,以點帶面,輻射全區,是做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方法。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篩選確立了一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點,全區已建和在建生態農業示範工程項目12個,總投資1500萬元。

4、科技支撐,資金投入。我區採取農業綜合措施,實施科技服務行動,推廣生態農業技術,增強科技應用和創新能力。通過選用抗病品種,以提高農產品的品質;通過推廣健身栽培,實行換茬輪作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能力;通過科學施肥,實施配方施肥,秸杆還田,培肥地力,科學施用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土壤的污染;通過合理科學用藥,保護利用天敵,增加生物農藥比重,減少傳統農藥用量,禁止使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以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和減少對農產品的直接污染。實施農業豐收計劃、沃土工程、農村能源沼氣工程等,推廣無公害生產、節本增效、設施栽培等農業先進適用技術。通過送科技下鄉、建立示範片,推介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新農藥、開展農業技技術服務等方式,提高了生態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同時積極爭取農業支農資金,加大農業投入,堅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開展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示範區建設等基礎性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了農業發展後勁,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工作經驗和體會

在創建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開展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是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孫的重要事業。目前,我們只是剛剛邁出重要第一步,只是完成了階段性目標,下一步我們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生態農業建設佈局,突出綠色農業這一主題,着重抓好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品牌、綠色技術和綠色環境等工作。

1、發展綠色生產,積極推進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做大做強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實施優勢農產品主導戰略,組織開展優勢農產品佈局規劃,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壯大稻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我區主導產業。優化農產品結構,着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增加農業科技含量,增強主導產業的'發展後勁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2、拓展綠色營銷,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農業產業檔次。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爲當前和今後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扶大、扶強全區現有的省、市、區級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海西經濟區建設優惠政策及我區作爲海西經濟區綠色腹地中心強區這一發展機遇,精心選擇一批前景看好、有效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進入農業產業集中區進行整體開發,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以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3、打造綠色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一是加快農業主導產品標準制定,強化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抓緊制定品種、生產、加工、貯運等系列成套標準,形成涵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且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農業標準體系。在全區建立農業標準化推廣示範區,實現用標準化組織生產、評價質量、規範流通、指導消費、促進出口的目標。二是以農產品基地認定、產品認證管理爲重點,積極開展綠色農產品的質量認證工作。三是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網絡,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的建設,逐步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

4、推廣綠色技術,強化農業科技服務,不斷提高科技應用水平。一是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二是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綜合服務組織與市場化專業服務組織相結合的、多元化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三是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認真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四是加大農民的培訓力度。圍繞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的實施,每年舉辦新型農民培訓100場以上。同時,不斷探索創新農技推廣方式,努力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途徑,提高農業技術的到位率和推廣普及率。

5、改善綠色環境,加大推廣農村沼氣,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把發展農村沼氣作爲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按照因地制宜、綜合推進的原則,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以沼氣爲紐帶的生態農業示範村建設,進一步提高生態農業建設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促進我區農業結構合理化,技術生態化,過程清潔化,產品無害化,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