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實驗小學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實驗小學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實驗小學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

爲迎接“兩基”暨“普實”國檢,形勢需要我們更加努力,才能完成這項重要的使命。結合我校的實際和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要求,特擬定本學期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在上級有關加強實驗教學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加強實驗教學工作,努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
二、基本情況
1、本學期開展實驗教學工作具體由孫培芝、王政法、胡顯銀三位教師組織實施。
2、實驗室、儀器室兩室混用,過於狹窄。
3、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點上來的學生,各項能力有待提高。
4、儀器室和實驗室在通風,用電,排水及室內佈局不夠完善。
三、本期具體工作措施及要求
1、在開學初按要求作好實驗教學的各項有關計劃。
2、實驗教師要認真編寫教案,要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爲立足點進行認真施教。
3、在開學初繼續鞏固上學期實驗,力求讓學生要會做實驗。
4、將實驗室,儀器室進行重新佈局。
5、努力爭取各種力量,加大對實驗室的投入,逐步在本學期內完善實驗室和儀器室的硬件設施。
6、搞好儀器室內帳、卡、物、籤的對應工作,並將藥品標籤上蠟。
7、多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活動。
8、多利用儀器室現有儀器,開展實驗,並做到實驗室定期課外向學生開放。
9、搞好儀器的維護,維修及保養,並認真作好實驗儀器的借還記錄。
四、本期實驗教學,實驗任務數:
(略)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 “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爲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於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着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製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並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爲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 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着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爲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爲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1 .始業教育;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