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關於教育工作計劃彙總5篇

關於教育工作計劃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工作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工作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工作計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教育工作計劃彙總5篇

教育工作計劃 篇1

“三生教育”以學生爲本,是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緊密聯繫、融爲一體的系統教育。要求學生認知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創新能力;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學生將帶着學習和磨鍊的厚禮,以一個更加成熟、飽滿的生命姿態走向生活,追求幸福生活,實現人生的終極寄託。鼓勵每一位學生敞開心扉,直面問題和矛盾,暢所欲言,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正在走向富強的祖國需要更加強健,更有愛心,更富於創造力的新一代來繼往開來,讓師生攜起手來,爲明天更加健康的生命之花,更加和諧的生存環境,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學校德育範疇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態教育” 。“生命教育”,讓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珍愛生命,關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視生活,關心他人和集體”;“生態教育”,強調“珍惜生態,關心社會和自然”。以“三生教育”爲學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爲學校德育工作的靈魂,將學校的德育工作涵蓋在“三生教育”之中,以全面提高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爲起點,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推動學生教育優質、均衡、快速的發展。特擬出本學期的工作計劃:

通過有目的的教育,使學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從小建立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的主體認知意識,通過整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資源,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間互爲條件、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是關鍵,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標,符合《三生教育》的精神和要求,也是貫徹落實《三生教育》的具體體現。

(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通過進行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和發展生命。認識生命是前提,尊重生命是基礎,珍愛生命是關鍵,發展生命是目的。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認識生命的生老病死過程,認識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命存在和發展規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要以個體的生命爲着眼點,在與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諧關係的過程中,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

(二)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強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規律,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生存觀念的教育。通過進行生存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義,把握生存規律,提升生存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強化生存意志,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通過生存教育,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的有效知識和技能,建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勞動能力,能夠合法、高效和較好地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

(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確立正確的生活觀,追求個人、家庭、團體、民族、國家和人類幸福生活的教育。通過生活教育使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樹立正確的生活觀。使學生理解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追求幸福生活。幫助學生確立爲個人、家庭、國家和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理想。讓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複合體。讓學生了解生活常識,學習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立足現實、着眼未來的生活追求。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理解生活的真諦,能夠處理好收入與消費、學習與休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一、計劃和措施

1、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相結合

2、與養成教育相結合

貫徹落實好教師職業道德、《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加強對師生進行思想道德、法制紀律、誠實守信和文明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培養師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培養學生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立足現實、着眼未來的生活追求,教育師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理解生活的真諦,能夠處理好收入與消費、學習與休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3、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動相結合

4、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三生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文化、科技、藝術、體育活動,因地制宜地設立文化走廊、德育走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爲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5、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把生命教育作爲重要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學生對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責任感。以培養自信、樂觀、頑強、自律、寬容、合作爲主線,結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需求,構建溝通學生心理的橋樑,採取預防與疏導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個別諮詢與輔導,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節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6、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組織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三生教育”學生活動、團隊活動。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三生教育”,各學校在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團隊活動、主題班會中滲透實施“三生教育”。

7、教學中突出以人爲本的價值取向,關注全體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問題,促進人的發展。

8、教學中突出實踐育人的思想,着眼於知、情、意、行的統一原則,引導學生以實踐性爲主的方式開展“三生“教育;

9、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關注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學習認知內容;

10、教學中應注意結合其他科目知識的整合,使各科之間優勢互補、互爲延伸。

二、教學組織形式;

以課堂教學爲主,以課外活動和組織比賽爲輔的形式組織教材學習。

教育工作計劃 篇2

(一)以人爲本,加強教育隊伍建設

1.進一步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按照“校長負責、支部保證監督、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加強校長隊伍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管理知識培訓,轉變教育觀念,改革創新學校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新形勢下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管理水平,努力鍛造一支高素質的“專家型”校長隊伍。

2.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強發展活力,着力創造“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機制。鼓勵教師以“在職研修”、“自主學習”爲基本方式,以校本培訓爲主渠道,通過多種途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師德修養、理論和業務水平。要求每位教師每年至少讀一本教學理論專著,寫一篇有價值的心得體會或論文,使其由“教學型”向“研究型”轉變。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技能競賽活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觀摩、研修、競賽等活動,努力造就一批“名教師”、“特長教師”和“專家教師”。在近幾年組織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完善管理,繼續推行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服務制度。着力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工作,引導教師把愛與責任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尊重的師生關係。廣大教師要認真學習和踐行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敬業愛崗,紮實工作,勤奮探索,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做到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用涓涓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3.建立健全教師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培育學校公正公平的管理文化。從現實角度講,教師的工作樂趣多數注重於教學的創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內在方面,因此要建立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機制,健全“外在驅使”與“內在發展”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採取多種激勵手段,爲教職工提供實現志向和發揮才能的機會和平臺。對待新手教師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促使其儘快在教學上入門;對待骨幹教師,幫助圍繞學科建立短、平、快的科研課題,不斷提高其教學和科研水平;對待研究型教師和名特教師,則着重在幫助其以現代教育理論爲指導,反思、總結其教育教學經驗,形成特色,發揮示範作用。各鄉鎮教管中心、學校要堅持“揚長避短”、“揚長補短”的原則,建立健全發展性的教師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學校要爲每位教師建立師德建設檔案,記錄教師接受職業道德教育和表彰、獎懲、社會反映等情況,作爲獎勵、晉級、晉職、聘任、交流等的重要依據。要按照《平川區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過關考評實施辦法》和《平川區普通中小學教學常規》認真紮實地開展好全區中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過關和專業知識過關考評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要採取過程評價和終端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進而形成抓學校管理的長效機制。要按照國家《關於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及省、市、區的實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好本學校、本教管中心教師績效工資發放的實施細則並抓好落實。

(二)依法治校,推動教育和諧發展

1.堅持依法行政、依章辦學。 推進依法治校,積極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大力加強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開展富有成效的法制宣傳活動,引導師生學法、懂法、用法,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規範收費行爲,嚴格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實行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切實減輕人民羣衆的經濟負擔。強化審計監督,加強經費監管,嚴肅財經紀律,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爲、高效實用的原則,科學合理安排好教育經費,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嚴肅請假審批制度,嚴肅查處教育系統的違規違紀案件。

學校要規範規章制度制定程序,牢固樹立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思想,抓好現有制度的落實,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體系,提高依章辦學水平。

2.重視安全工作,促進教育和諧發展,努力構建“和諧校園”。一是加強學校安全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無小事”的思想,切實做到安全之事常想、安全預案常備、安全督導常抓、安全警鐘常鳴。要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等七部委制定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完善安全制度和組織機構,落實學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各鄉鎮教育管理中心、學校要結合近年來發生的個別事件,從中汲取教訓,引起高度重視,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工作方案》,定期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堅決杜絕校園暴力事件和校園傷害事故的發生。要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有針對性的開展安全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切實加強學校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學生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認真做好飲食衛生管理和防疫工作,對學校食堂進行全面量化評估。建立健全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進一步加強學校師生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強化“甲流”預防工作,實行學校食品衛生事故責任追究制,強化衛生事故報告制度,杜絕校園羣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強化各級責任意識,提高防病、防爆、防火、防盜、防中毒、防校舍倒塌和各種意外傷害、意外突發事件的能力。主動協調各有關部門,組織集中整治行動,排查校園內外安全隱患,做好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確保師生安全。嚴格執行安全信息報送制度,堅決杜絕事故信息漏報、遲報、瞞報現象。二是進一步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中小學按照政策規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做到有教師、有教材、有教案、有課時,使其教育取得明顯效果。在規範體育教學基礎上,切實保證中小學生的課間活動和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各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成立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體操等運動隊,科學訓練,常年堅持,改變我區學校競技體育水平落後的現狀。要充分認識美育的重要性,提高音樂、美術等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再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搞好校園藝術節,組織好藝術特長生的認定工作。要把勞動教育作爲學校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抓實抓好,培養學生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三是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校園的和諧主要反映在師生的和諧,學生的和諧以及教師的和諧上,特別是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在教學中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努力構建人人蔘與,合作共享,平等對話的新課堂。對學生的過錯要能理解,能包容,有耐心,防止粗暴式、命令式、罰款式、武斷式的教育,堅決杜絕因學生犯錯將學生趕出教室和校門的事件發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似春風化雨,如涓涓清泉,將“以學生爲本”、“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3.促進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是積極發展學前教育。一方面搞好鄉鎮中心幼兒園的規範化創建,有條件的地區學前教育、幼兒教育都由學校來承擔。另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嚴格民辦幼兒園的審批。二是高質量、高水平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執行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有關政策。健全城區和農村學校對口支援、城區骨幹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城區教師定期到農村支教制度,幫助農村學校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三是加大學校佈局結構調整力度。在學校佈局結構調整上確立“高中階段學校和初中階段學校向城區集中;規模較小鄉鎮村中心小學學制變爲1-3年,初中學制變爲4-9年;規模較大鄉鎮保留一所初中,在村莊相對聚集的人口大村建立幾所寄宿制小學,利用佈局調整後閒置的村中心小學校舍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礦區移交學校與所在地地方學校集中整合;新增教育資源向城區學校和鄉鎮所在地學校集中”的思路,實行“大集中,分片集中,相對集中和跨區域集中”的四種模式,以“撤、並、建爲措施,打破原有的行政區劃,打破原有的學制、佈局設點辦學”,整合教育資源,優化結構,最大限度的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辦人民滿意教育。四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加強對高考模式的研究,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遴選和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確保高考成績繼續保持上升的勢頭。對平川中學、中恆學校要以高考二本應屆生和補習生上線率、抓教學過程管理等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五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大力支持平川區職業技術學校的實習、培訓基地建設。指導職業技術學校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緊密結合生產服務一線對人才的要求,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六是積極做好成人教育。積極推進區職教中心和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加強職業技術教師的培訓和管理,切實增強服務經濟、服務羣衆意識,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羣衆就業生活需求,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更好地滿足羣衆求知、求技的需求。七是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加大對薄弱學校的幫扶力度,繼續實行局領導幹部“包片聯校”制度,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在政策制定、經費投入和資源配置上要更多地向薄弱學校傾斜,確保增加農村教育投入的政策得到落實,保障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合理使用,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加速中小學危房改造進程,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推進以學校食堂、宿舍爲重點的學校後勤改革與管理。完善外來農民工子女入學“零門檻”制度,關心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生活情況,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和農村留守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八是規範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爲,積極引導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辦學,按照教育規律辦學。

4.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照《甘肅省二、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指標體系》、《評分細則》和指標任務的要求,做好迎評工作。

5.加強教育督導工作。堅持面向全區、務實指導,充分發揮督學職能,着力抓好對學校建設、教育教學、辦學水平的督導評估工作,特別要強化對“兩基”國檢工作的督導檢查,確保“兩基”國檢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6.加強教育宣傳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教育方針、政策、改革思路的宣傳,大力宣傳教育系統的先進人物、先進典型和工作成就,使廣大人民羣衆和社會各界進一步瞭解和認識教育、關心和支持教育,爲教育改革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教育工作計劃 篇3

一、工作目標

以《****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爲指針,以《新課程標準》爲標準,從課堂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學生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教育研究等方面入手,以改進教學方法,全面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爲總目標,進行多學科的教學實驗與研究,形成以課堂教學爲主要途徑、以課外活動爲輔助途徑、課內外相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以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生動的全面發展,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辦學質量,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二、基本內容

根據社會發展對素質的要求,從現實的條件和需要出發,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安排我校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

1、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課程標準》,聯繫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展開討論,充分認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變革,是當代社會發展和人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端正每個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2、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並把它作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實。一方面學校在週五下午放學後的政治學習時間中,安排一定的師德教育內容,並圍繞教育工作開展師德教育,寫出學習筆記,定期交流學習體會。幫助教師形成“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的師魂,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增強教師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社會使命感。

3、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和紀律法制教育。由政教處制訂《德育工作規劃》,統籌安排各項德育活動,調動各方面的德育力量。明確提出“校內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內無閒人,人人都育人”的口號,制定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各項措施,建立起“每月一主題”,“每日一刻鐘”德育活動制度,完善德育教育,廣播站、黑板報、宣傳窗、校長信箱等德育設施;健全政教處、教導處、總務處、班主任、團隊、少先隊、學生會等部門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4、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效率。課堂教學是“減負”的關鍵,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新課程理論基礎上,建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內容是: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新課程標準爲主線,努力實現接受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佳結合,實現學、思、習、行的整體優化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提高業務素質,讓學生學習得紮實,學得快樂。

5、提高教科研的力度,組織骨幹教師參與到學校教科研當中來,爭取每個教研組都有校本課題;1—2個課題在旗教研室立項。

6、推選課堂教學“限時制度”;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精講多練,教師講課20以內;學生活動控制在20分鐘左右的.學生練習時間。知識重點、難點及時消化,學生作業做到“堂堂清”,並儘可能地做到面批,提高練習實效,工作計劃《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7、加強與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爲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環境,開辦家長學校,定期不定期召開家長會,全面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宣傳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宣傳人才成長之路,宣傳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路子。

8、教導處加強教學工作常規管理。要求教師使用教材做到“三準一活”:即對知識點的認識、重點的把握、訓練項目的掌握要準,組織教材和教法選擇要活;備課做到“三清四明”:即教師對學生的一般認知水平,瞭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預測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清,寫教案做到目的明確、難點明確、步驟明確、方法明確;上課做到鮮明生動、嚴密系統、準確連貫。教導處對教師備課、上課、作進行不定期抽查和指導,以提高各環節的工作實效。

9、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興趣小組活動。興趣活動課採用彈性課的形式,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要求、定人員,課課有教案,次次有記錄,人人有小結,做到內容要廣、參與面要寬、自願選學、形式新穎、效果實大。並嚴格按活動計劃組織進行,在器材、時間、場地、師資等方面予以保證,以提高假日活動的教學質量,推進“特色教育”。

10 、豐富環境課程、強化環境課程的積極作用。學校教育要加大投入,繼續改善辦學條件,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教室,優化自然環境。同時強化校園文化建設,陶冶學生情操,優化學校佈局,淨化、綠化、美化校園;並努力創設和諧的生活環境,搞好人際關係。

一、大力提高教師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打鐵還需自身硬”,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要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加強教師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的領導。鼓勵教師進行業務自學,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習交流活動。開展好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和優質課評獎活動,提高廣大教師的政治、業務水平,使廣大教師能夠緊跟時代步伐。

二、加強教學管理,提升辦學水平。

1、抓好新課程的實施工作。

①教育教師加強學習,轉變原有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觀;以學爲本,因學施教的教學觀和全面打好基礎,發展個性特長的質量觀。緊跟時代步伐,適應課改新形勢。

②組織教師針對新課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管理好我校的市級課題和縣級課題實驗的管理工作。做到各項材料齊備。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有自己的實驗課題;加強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和校級公開課活動,做到每次活動有明確目的,有計劃、有總結、有材料。抓好職業技術教育,使每個學生畢業後能學到一門實用的技術。

③積極走出去,向先進單位學習新經驗。

④認真組織實施好校本課程,使校本課程成爲教師發揮自身優勢的舞臺、學生個性特長髮展的平臺。

2、全面貫徹國家規定的教學計劃

嚴格執行國家教委和省教委課程計劃和有關規定,嚴控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和作業量,嚴格按照課程計劃設置課程;增設民族常識和心理健康課程,加強德育工作,認真落實《中學德育大綱》和《九年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進行以基礎道德和日常行爲爲內容的“養成”教育,利用重大節日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

3、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每次大型或重點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過程檢查、有工作總結。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施《班主任工作考評辦法》和《專作任教師評比辦法》。管理使用好“老三室”和“新三室”,利用現有條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進行教學。

4、狠抓課堂教學,優化課堂結構

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狠下功夫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規範教學行爲,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探索以學生爲中心,以能力、情感爲基礎,着力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合作精神和創造精神;通過興趣小組、科技小組和活動課,培養和發展學生 特長,使每一個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會教”爲“會學”。

三、搞好學校校園環境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1、大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搞好美化、綠化、淨化校園工作,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2、嚴格實施課程計劃和減負計劃,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習目標教育,使之樹立遠大理想,從內心深處產生學習的動力。

四、工作措施:

1、加強德育教育:利用各種有利的時間和活動(個體談話、班隊課、小型體育競賽、社會實踐、公益勞動或活動)施加影響,對學生講清意義,並做好總結,使其真正能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啓示;利用思想品德課,主題班會課的作用指導學生應該怎麼做,不應該做什麼。

2、後進生工作要加強,它是班級穩定和班風建設的重要因素: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幫一;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經常表揚,增強其自信心;與家長聯繫,做好家長的工作樹立信心,共同確定幫助他們的辦法;多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對症下藥,以達到良好效果。

3、形成競爭氛圍,互相幫、趕、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互幫、互學、互比的良好學習風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經常召開班幹部會,指導他們的工作方法,提高他們工作的能力,同時讓他們獻計獻策,共同建設班級。

5、協調好與其他任課老師的關係,共同對學生給予教育。

教育工作計劃 篇4

按照縣委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通知要求,爲保證我局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經局黨組會議研究決定,初步篩選了10項重點工作起草、修訂相關制度措施。

一、10項制度建設內容

根據局黨組會議的決定,我局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和機關黨總支負責相關制度的起草修訂,並交主管局領導審閱,必要時召開局黨組會議研究決定。具體制度包括:局黨組會議事決策規則、“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和公開制度、領導幹部赴基層蹲點調研製度、公開承諾制度、領導班子成員與黨員幹部談心制度、幹部學習、教育和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制度、優秀年輕幹部到重點項目掛職鍛鍊制度、國家公職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制度、“三個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執法公開)制度、羣衆定期評議黨員制度。

二、制度建設要求

制度建設要緊密結合人社部門實際,堅持走羣衆路線,主動請羣衆參與,防止走形式、照抄照搬。對已有的制度要認真做好立、改、廢工作。要注意上下配套、相互銜接,承接好、貫徹好已有制度,把中央八項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省、市委相關制度,在建章立制中貫徹落實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通過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及時發現制度執行中的問題,督促整改落實,切實把制度落實。

三、時間要求

9月下旬,相關股室、單位要完成新制度的制訂工作,報局領導批准。10月份開始執行實施。

教育工作計劃 篇5

爲了進一步提高家長素質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水平,讓素質教育走進學生家庭,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整體教育的合力,制定我班家庭教育工作計劃。

一、任務和目標

1、家庭教育知識知曉率進一步提高。

2、舉辦一期家長微型課堂。

3、召開一次家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表彰一批優秀家長,開展學習型家庭創建表彰活動。

4、充分利用班級飛信羣,對家長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較好的解決或號召大家共同研討,提高研究水平。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班級家庭教育工作小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研究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動態。

2、每月完成家庭教育對照式菜單,並對完成情況進行及時反饋

3、每月家長共讀一篇家庭教育的責任與藝術方面的文章,請家長寫感言,並反饋完成情況。

4、通過家庭教育和召開家長會,運用各種渠道和形式,根據不同層次家長的需求,開展多元化、多層面的家庭教育活動,提高家長素質。

5、邀請家長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種生活和學習,從而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6、請家長指導雛鷹小隊開展公益活動,讓孩子們接觸社會,社區開拓知識面。

在不斷開展的家庭教育講座和活動中,加強老師和家長的聯繫以及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從而達到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