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關於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通用5篇)

關於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從直接面向簡單規則和知識結論轉向面向“複雜本身”,在豐富的、複雜的真實情境中體悟知識、生成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通用5篇)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1

一、本組簡介

x、本組課題

地溝油的提煉優化和市場價值調查

x、本組成員

指導老師:王凱

x、分工

x、前期計劃

第一次活動 查閱資料 瞭解地溝油的有關知識

第二次活動 去常州大學尋找可利用資源

第一次實驗 酸價測定 探究廣義地溝油的特點

xxxx.元旦 第三次活動 問卷調查 調查地溝油提煉後的市場價值

xxxx.寒假 第四次、第五次活動 諮詢常州大學教授及相關鑑定人員

. 準備第二次實驗 有關微生物採油技術

xxxx.x 準備中期評估 總結當前成果

xxxx.x 第六次活動 反思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修正計劃

xxxx.x-x 進一步實驗探究 提出最後方案

xxxx.x 整理資料 形成研究性學習成果

二、活動概述(目前的幾次活動,總結,(注重學術部分的研究成果))

x、查閱資料 學校圖書館

Ⅰ.活動目的:查找有關檢測地溝油成分的方法,增強知識儲備

Ⅱ.活動結果:《酸價測定》地溝油的檢測方法及資料 地溝油的特點及資料

x、初步實驗——酸價測定 學校有機化學實驗室x

Ⅰ.活動目的:探究優質油和廣義地溝油在酸價方面的差別,瞭解其基本特徵及分析危害

Ⅱ.實驗結論:久置的廢油酸價最高 而優質油的酸價最低 也就是說廣義地溝油的酸價都偏高,結合國家標準來看,這一實驗結果符合實際。

Ⅲ.總結:這第一次的實驗,雖然過程中有許多磕磕碰碰,有時候手忙腳亂,有時候不知所措,但是大家經過合作,充分的知識準備,也都應付過來了,我們領略到了親自動手探究實驗的不簡單,瞭解了廣義地溝油和優質油甚至是一般油的巨大差距,深切的體會到地溝油的危害之大,感受到我們的課題的深遠意義。

x、社會調查——發放調查問卷 xxxx.x.x 學校—紅梅公園—南大街周邊

Ⅰ.簡介:新年第一天的上午x點,從學校開始,我們兵分兩路,一路向南大街進發,一路向紅梅公園出發,並在途中隨機選取路人進行調查。雖然有時遭到拒絕,但大家仍然堅持不懈,耐心的向市民解釋我們的課題和調查,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Ⅱ.收穫:

① 最終收到有效的調查問卷爲xxx份,完成度爲xx%,情況良好。一位同學在被多次拒絕後依然鍥而不捨地努力完成任務,精神可嘉。

② 確定了最終研究方向爲將地溝油提煉爲生物柴油,且這個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並確定在寒假完成將地溝油製作成肥皂的實驗。

③ 在不斷被拒絕、不斷鼓起勇氣去調查的過程中提高了組員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與耐挫能力。

Ⅲ.數據分析及成果:

本次調查的有效份數爲xxx份。在本次受調查的xxx人,覆蓋了多個年齡段、學歷級別與職業,讓本次調查具有很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對於具體的內容,據調查顯示,xx%的人瞭解地溝油,更有一成左右的人對地溝油有過深入瞭解,而xx%的人都認爲地溝油問題比較嚴重,半數的人遇到過因地溝油而引發疾病的現象。近八成的人表示他們閱讀過有關報道,這反映出地溝油問題已在社會上產生巨大影響和危害。九成的人認爲地溝油主要流入了路邊攤、小餐館,四成人認爲會流入榨油作坊,相比之下,只有三成人認爲地溝油會進入化工廠作爲生產柴油的原料,這反映了當今社會地溝油被大多數人看做是不法黑心商販牟取利益的工具,實情也是如此,地溝油被廣泛用於餐館,極大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對於此種現狀,六成人認爲是由於技術不完備、現象過於嚴重而無法管理導致的,這爲政府和國家提出了要求,希望他們可以加大對有關科研的投入,加強對市場的管理。正如六成受調查者所建議的那樣,應加大執法和處罰力度,對涉嫌提煉倒賣包庇地溝油的人員進行調查與處罰,對確切參與者予以拘留、罰款、教育,必要時使用強制手段和刑罰措施,堅決、徹底的打擊這種不正之風,絕不放任。

"那麼,若地溝油可以變廢爲寶,你會使用嗎?"對於這個問題,若是轉化爲柴油,六成市民表示認可,由此可見,市民們關注的更多的是關注質量與安全。那麼政府就應加大投資,還市民一個潔淨的食品市場。此外,八成市民支持地溝油回收,體現了市民對地溝油的痛恨及對回收地溝油、解決地溝油問題的支持和憧憬,更加要求相關部門的工作到位。

x、寒假活動總結——進一步探究實驗

Ⅰ.實驗目的:通過對地溝油進行簡單的皂化處理,探究實驗現象,進一步細化研究方向

Ⅱ.實驗結果:我們設置了對照試驗,一組爲純植物油,一組爲地溝油。在對油品進行皂化的過程中,一直有油花出現,說明皂化不完全,實驗失敗。

Ⅲ.反思:我們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由於地溝油的主要成分是三甘油酯,含有固體微粒、膠體、色素等所以無法直接進行皂化。將地溝油變肥皂,確實是一種處理地溝油的方法,但由於其侷限性,還不能投入工業生產,如果將地溝油中的有毒物質先除去,再將其製成肥皂,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處理地溝油的方法。也是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學術成果——肥皂不是夢

經過小組內的討論交流,指導老師的分析指導,學術組得到了以下的一些學術成果,這爲我們下一階段的研究試驗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指導。

Ⅰ.精煉

除去油脂中的雜質。常用精煉過程包括脫皎、鹼煉(脫酸)脫色。脫膠是除去油脂中的磷脂等膠質,有用水將磷脂等膠質水化,然後沉澱析出的水化法;和用濃硫酸使磷脂和類似的雜質碳化、沉澱的酸煉法。鹼煉的主要作用在於除去油脂中的遊離脂肪酸,但由於生成絮狀皁,吸附而去除了油脂中的色素和雜質。

Ⅱ.皂化

油脂精煉後與鹼進行皂化反應。沸煮法是主要的皂化方法,皁鍋呈圓柱形或方形。

除配有油脂、鹼液、水、鹽水等的輸送管道外,還裝有直接蒸汽或蒸汽盤管,以通入蒸汽並攪勻皁料。鍋中還裝有搖頭管,管的上口可放在任何液位以排放鍋內皁料。鍋底呈錐形,下有放料管可以放出搖頭管排料後剩下的殘液。油脂和燒鹼在皁鍋內煮沸至皂化率達xx%左右,皁料呈均勻的閉合狀態時即停止皂化操作。

Ⅲ.鹽析

在閉合的皁料中,加食鹽或飽和食鹽水,使肥皂與稀甘油水分離。使肥皂析出的最低濃度稱爲鹽析極限濃度。閉合的皁膠經鹽析後,上層的肥皂叫做皁粒;下層帶鹽的甘油水從皁鍋底部排出,以回收甘油。

Ⅳ.洗滌

分出廢液後,加水及蒸汽煮沸皁粒,使之由析開狀態成爲均勻皁膠,洗出殘留的甘油、色素及雜質。

Ⅴ.鹼析

爲使皁粒內殘留的油脂完全皂化,經鹼析進一步洗出皁粒內的甘油、食鹽、色素及雜質。鹼析水完全析出的最低的鹼的濃度稱爲鹼析水極限濃度。

四、總結反思

經過四個多月的研究學習,我們總共進行了x次正式的活動,其間還有大大小小的會議,我們組內保持溝通交流,及時交換意見和討論方案,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氛圍。

x次活動,我們對地溝油有了深入的瞭解,深切的明白了地溝油的特徵和危害,也意識到了地溝油潛在的等待開發的巨大市場價值,經過分析,我們提出了地溝油煉製肥皂的下一步方向,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並且躍躍欲試着。還是那句話,一路風雨一路歌,收穫的東西早已不該只是這一紙報告或是那一點成果,我們始終堅信着,我們不爲秋實只爲花。

五、展望未來

下一階段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將學術成果利用起來,將廣義地溝油煉製成可以使用的粗製肥皂,探究地溝油的實用價值。這需要我們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我們預備開至少x次學習性研討會,共同學習有關煉製肥皂的`知識,由學術部負責,重點放在地溝油的粗略除雜,這也是我們上一次實驗的不足之處。然後,再去實驗室開展一次較長期的實驗,這一次要吸取上一次的教訓,爭取成功,取得初步的實質性成果。分析它的社會價值,它的用途等,計劃走上街頭實物推銷一次。接着便可以對我們的課題的社會價值,研究價值進行最終的總結和反思。最後,便得到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最終成果,爭取圓滿成功。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2

一、 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後,學生基本都來自於農村,他們不如城裏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爲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後,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爲“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瞭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 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 課題目標

1. 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 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 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 方案設計

1. 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校園·生活”

紀律現狀與問題

衛生現狀與問題

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

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

教學情況調查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 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爲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佈七個子課題後,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後進行分工實施。

三、 活動實施過程

1. 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 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並各複印30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並進行調查。

3. 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並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彙整。

4. 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並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 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 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 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大磊、李政策、蘇敏、紀沈琴等19人)

對於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爲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爲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於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於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爲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並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佈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並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 我校安全情況調查(楊玲、陸玉娟、尹星、吳小知、許榮等8人)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爲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爲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控死角,學生聚集吸菸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爲無所謂。

爲此,小組建議學校爲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學生攀爬圍牆的行爲,進行監督和制止。

(四) 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陳彥宇、紀蓓蓓、桂盈盈、汪麗、吳青青、陳華等6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並提倡節約水電,並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等。但仍有少數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保。希望學校加強環保宣傳,並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爲社會、校園的和諧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 教學情況調查(組長:田浩然)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爲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學生認爲學校硬件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爲,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老師在上課期間吸菸;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和諧文明校園。

(六)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查文寶、高志、許濤、陳秋霞、桂佳、桂蜜棗等9人)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學生有節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 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情況調查(張晟、劉超2人)

調查顯示,在課餘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於學生課餘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於茫無頭緒的狀態。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餘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 對本次探究活動的反思

對於研究性學習,在我校尚屬首次,無經驗可循,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由於學生缺乏探究學習的經驗,事前準備並不充分,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顯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個活動時間安排也比較倉促,準備工作還有很大欠缺。

對於如何開展社會學研究調查,雖然事前對學生作了培訓,但時間短,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一些問題。製作問卷時,細節部分還存在不科學的地方,設計的問題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在小組分組討論和設計活動方案時,組長和成員之間配合還不夠協調,導致時間浪廢。尊重他人和謙讓精神還待於進一步提高。在訪談過程中,方法不當,使被訪者存在疑慮,不敢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絕,從而降低了效率,影響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可以進一步開拓,比如,對於衛生問題的調查,並不一定要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去達到目的,可以採用實地查看作爲主要方法。還可以去團委調查學校衛生記錄,或者走訪學校總務處和分管衛生的校長來了解學校措施和動向,從而達到更好的結果。

從七個小組反饋的調查報告來看,學生對於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材料的分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對調查報告的撰寫,也需要指導和進一步鍛鍊。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也有比較成功的幾點:

1.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並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問題的設計、信息的蒐集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等)使同學之間增進了瞭解和友誼。

2.實踐證明,我校學生有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與示範高中學生相比,毫不遜色。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這樣的學習活動也可以開展起來。

3.學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流程,並積累了經驗,爲以後的研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

4.提高了同學對校園生活的認識,有利於學生自律性的培養。

5.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6.爲校園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議。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3

一、摘要:本小組6名成員通過探究實踐,闡述了網絡的產生及發展,調查了各年級初中生對網絡的看法,及網絡對各年級初中生的影響。最後,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總結歸納,並通過分析結果得出網絡對中學生學習生活的利與弊,針對這些利與弊,我們向廣大中學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議。

二、關鍵詞:網絡發展,網絡用途,心理健康,學習生活。

三、前言:

(1)問題的提出::經調查發現,周圍同學普遍擁有電腦,並能夠上網。但同學們對網絡的認識及應用不盡相同,爲了明確網絡在我們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並使同學正確認識網絡,我們決定以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爲課題展開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員分工

①方法:

a,向附近三所學校的學生共100名分發問卷,並收回反饋。

b,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②成員分工:

③步驟:

9月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9月2日—9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人員分工

9月4日—9月11日:開展研究調查

9月12日:小組成員討論調查結果,歸案總結

9月13日:撰寫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網絡及網絡的誕生與發展

1、什麼是網絡:

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佈在不同地點的多臺自治計算機系統互相連接起來,按照共同的網絡協議,共享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2、網絡的誕生:最早的網絡,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爲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幹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

3、網絡的發展:

第一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早期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主機是網絡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佈在各處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的終端使用遠程的主機。 只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通信。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階段(局域網)

20世紀60年代中期

多個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用戶資源子網。 終端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軟硬件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階段(廣域網、Internet)

1981年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訂:開放體系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計算機之間實現互連。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ATM技術、ISDN、千兆以太網

交互性: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絡圖書館等高速、可視化。

(二)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1、調查方式:通過發放給周圍三所中學的100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並收回反饋信息,運用統計學知識進行總結。

2、調查問卷內容:

中學生如何看待網絡調查問卷

年級:學校:

①你上網的地點是?

A 家中 B 網吧 C 其他

②你認爲網絡是用來?

A查找資料 B收發郵件 C用來娛樂 D網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網?

A1小時以下 B 1-2小時 C 2-3小時 D 3小時以上

④你認爲網絡對學習?

A有幫助 B不影響 C影響成績

⑤網絡對於你的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A無影響 B視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頭昏眼花

⑥網絡對你的性格有影響嗎?

A 無影響 B情緒低落 C煩躁 D孤獨

⑦ 家長對你上網的態度如何?

A 認可 B 無所謂 C 不認可

3、調查結果:

小組成員回收問卷,並通過統計得出以下結果

在100名同學中,

①52%的同學上網地點在“家中”,32%的同學上網地點是“網吧”,16%同學在其他地點如“學校機房”、“圖書室”等。

②34%的同學認爲網絡是用來“查找資料”,19%的同學用來“收發郵件”,30%的同學用來“娛樂”,17%的同學運用“網絡聊天”。

③67%的學生每天上網“一小時以下”,24%的學生每天上網“1-2小時”,5%的同學每天上網“2-3小時”,%4的同學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

④43%的同學認爲網絡對學習“有幫助”,21%的同學認爲“不影響”,36%的同學認爲“影響成績”。

⑤32%同學認爲上網“不影響健康”50%的同學認爲“視力下降”,12%的同學認爲上網導致“睡眠不足”,6%的同學因上網導致“頭昏眼花”。

⑥45%的同學認爲上網對性格“無影響”,18%的同學由於上網導致“情緒低落 ”,21%的同學認爲上網使人“煩躁”,16%的同學因上網感到了“孤獨”。

⑦45%的家長“認可”孩子上網,13%的家長認爲孩子上不上網“無所謂”,42%的家長“不認可”孩子上網。

(三)調查結果分析

小組成員統計出調查結果後,對於調查結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過討論,大家根據每個調查問題的回饋情況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圍的中學生家中普遍擁有電腦,所以大數中學生上網地點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出入“網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場所上網,這些場所有些常常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還可能有危險發生。

2、關於中學生上網的用途,越來越多的同學運用電腦來獲取信息和蒐集資料,也有很多同學視網絡爲展示自己的平臺,或交友園地。還有一部分同學運用網絡來釋放壓力,比如聽音樂,看電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學沉溺於網絡遊戲,這樣上網會殘害身心。

3、多數同學的上網時間控制在每天2小時以內,這令我們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證體力充沛。

4、幾乎一半的同學認爲網絡不會影響學習。因爲很多同學通過將網絡視爲學習工具,非但沒有成績下降,反而取得了進步。但對於過度上網的同學們,大多數人認爲這樣影響成績。

5、電腦對人身體有一定的輻射,所以如果上網時間過長,會導致身體的不適,長時間盯着屏幕更會導致視力下降。更有同學因爲長時間上網而沒有時間休息,這樣不僅對身體不利,也對學習不利。

6、多數同學認爲上網不影響性格,但有部分同學因爲上網而出現了煩躁、失落等心理反應。還有一些同學因爲上網,而忽略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自閉,感到孤獨。

7、家長對於孩子上網的態度是一半一半,認可的家長認爲通過上網,孩子見識了更多,學習了更多,只要有節制地上網,網絡不乏是一個完美的學習工具。而反對的家長認爲,孩子一上網就不想離開,這樣會影響學習。

(四)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小組成員在對結果做出了詳細分析之後,發現中學生的上網情況不盡相同,多數小組成員認爲上網對於中學生是具有幫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險。通過進一步的討論,大家總結出幾條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

1、利處

①網絡爲中學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間。據調查發現,許多中學生能通過網絡搜尋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並有43%的同學認爲上網對學習有幫助。網絡使中學生的受教育環境不僅僅限制在課堂上,並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適合於自己類型的教育。

②因特網網絡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資源共享。調查表明,34%的學生都能通過因特網隨意獲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但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也給學習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③中學生也可以通過使用網絡培養自己的個性。網絡給中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資源。每個中學生都可以全面瞭解自己的愛好。很多中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興趣,網絡可以幫助他們更加透徹的瞭解信息技術,並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能。

④網絡可以增強中學生的交流能力。網絡的匿名性等特性決定了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與更多的同齡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與傷害。19%的同學運用電腦來收發郵件,14%的同學能夠網上聊天,這對於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的中學生來說,無益是拓寬了交際面。

⑤適量的遊戲,可以幫助中學生放鬆心情,擺除壓力。一些電腦遊戲還能鍛鍊中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2、弊處

①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容易使中學生濫用網絡,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②中學生上網情況的不同,32%的同學上網地點是“網吧”,一些在網吧上網的同學容易遭到人身危險。過度上網也對身體有所損害。50%的同學認爲“視力下降”,12%的同學認爲上網導致“睡眠不足”,6%的同學因上網導致“頭昏眼花”

③網絡的虛擬性容易使學生缺乏與現實的交流,16%的同學因上網感到了“孤獨”。

④調查中也發現18%的同學由於上網導致“情緒低落 ”,21%的同學認爲上 網使人“煩躁”。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症狀。

⑤中學生自制能力較差,上網容易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

關於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小組成員認爲,只要正確上網,不濫用網絡,上網的利大於弊。

五、結論及建議

關於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已經結束。通過調查,小組成員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是能夠正確認識並使用網絡的。但有部分學生仍因使用不當而使身心受到傷害,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引起重視.

調查中發現:許多學校對校園網建設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但大多數校園網功能、校園網資源(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信息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對網絡知識、網絡應用還知之甚少,遠不及自己的學生。這樣去引導被教育者,結果可想而知。調查中一些學生呼籲:教育工作者要積極迎接挑戰,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提高計算機水平。

2、家長學會方法,減少或者避免網絡文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

通過調查瞭解:中學生在上網時可能遇到這些潛在威脅:

(1)不適宜的內容。很多中學生在網上經常接觸一些非法行爲的內容。調查表明,有很多同學因此導致了性格的變化與成績的下降。

(2)技術問題。中學生可能因爲無意中打開了神祕郵件的附件或者從不安全的網站上下載內容而將病毒、蠕蟲、殭屍、特洛伊木馬或其他惡意程序代碼引入計算機。

那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作爲父母,可以採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網時得到保護。

(1)指定互聯網規則。明確地瞭解什麼樣的網站是適合訪問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聯網有 麼樣的規則。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裏任何成員在瀏覽網絡時應該或不該做的事情.

(3)將計算機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間裏。

(4)監督孩子接收和發出的電子郵件。

(5)安裝一套互聯網安全產品,對孩子瀏覽的網站加以限制。

通過採取上述簡單的步驟,家長和孩子就互聯網指南作開誠佈公地交流,這樣家長就不必焦慮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義的網上體驗,從而最大限度減少或者避免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

六、收穫與反思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解決了什麼是網絡,網絡的誕生與發展,中學生如何看待網絡,網絡對中學生有何影響,及學校和家長應如何幫助學生正確上網等一系列問題。使我們大家對網絡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使我們在探究當中,學得了許多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並沒有明確各年級同學的調查人數;調查方式較單一;調查內容略顯不足的問題,將來定會注意。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篇5

一、調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設了題爲計算機硬件發展的研究性課程,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爲了檢驗這段時間研究性學習的進展狀況,特作此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對各類學生進行分析,剖析當前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狀,找出影響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各種因素,明確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化研究性學習在教師及學生心目中的意義,以便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鳳陽縣臨淮中學全體高二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方法爲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5份)、個別訪談、課堂教學觀察等。

四、調查問卷及結果統計(括號中爲選擇該項的百分比)

1、你瞭解研究性學習嗎?

A:非常瞭解(69.8%)

B:一般瞭解(25.3%)

C:不瞭解 (4.9%)

2、你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感興趣嗎?

A:很有興趣(75.5%)

B:一般 (20.5%)

C:沒有興趣(4%)

3、你認爲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主要在於?

A:改變獲取知識的途徑(20.8%)

B:形成創新意識、有利於終身發展(61%)

C:培養合作意識(18.2%)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找不到資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會寫論文(26.5%)

5、當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

A:提升教師研究素養(45.5%)

B:學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境(23.8%)

C:給一些自由時間空間(30.7%)

6、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力來自於?

A:家長不支持( 28.9%)

B:高考制度的約束(57.6% )

C: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 13.5%)

7、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

A: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50.2%)

B:充分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29.8%)

C:在每學期中集中選擇三週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20%)

8、如何評價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的成果?

A:考試打分(20.8%)

B:老師給予評價(16.4%)

C: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62.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研究性學習的現狀

調查顯示,有75.5%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非常感興趣,僅有4%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提不起興趣,70.5%的同學認爲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大程度上鍛鍊能力;爲什麼有這麼多的學生支持研究性學習呢?我想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爲這種學習方式適應了當代中學生活潑、開放的特性,學生再也不願面對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渴求,實際上是對解放個性、發展特長的渴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困難、及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爲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使同學們形成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有益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可見,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爲研究性學習有益之處在於更遠的將來,是一種長遠的益處。調查數據也表明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找不到資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會寫論文(20.7%)等,這也正是有少數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的一方面原因。筆者認爲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事情,不應成爲放棄研究性學習的理由。畢竟,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因而,要使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充滿活力的開展下去,就必須迅速加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提高指導效果,同時,學校應爲研究性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例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館、網絡教室),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調查的數據和訪談我們發現這些也正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3、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力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高考仍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攔路虎,調查數據表明有52.6%的同學認爲當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阻力來自於高考;訪談中我們知道雖然他們對研究性學習亦抱有很大的興趣,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40.7%),這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呼喚;但同時他們對高考的競爭形勢也充滿了擔憂。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爲一名教師,理應從更加廣泛的時空和以更加深遠的見識去考慮問題,提升教學品位,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處理好備戰高考與參加研究學性學習倆者之間的關係。

4、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現有50.2%的學生認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即“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訪談的情況來看,學生認爲把研究性學習和正常的教學(實際是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應該把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們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時有29.8%的學生認爲可以利用雙休日時間,20%的學生認爲可以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訪談,我們瞭解到在現行考試製度下,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雙休日時間理論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學生課後作業多,另一方面在雙休日學生很難集中在一起,更談不起合作研究了,這樣即便最終有了成果,也只是摘摘抄抄,失去了研究性學習應有的本義,不如不開展。筆者綜合各種情況,認爲採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妥當的。

5、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結題後,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調查數據顯示有62.8%的學生贊成用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這一數據有力的表明學生非常看重對客觀成果的評估,體現了學生看重做事的有頭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也表明了學生非常看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爲此,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活動過程評價與研究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爲主要形式。

六、調查後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

教師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研究素養的加強應重在:

①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林漢達說:“假如文字是礦工使用的鐵鋤,那麼學問是這鐵鋤所開出來的礦物。”他說:“中國曆來的讀書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鐵鋤檫亮了還不夠,再把鋤的尖頭鑲了金、嵌了玉,又把鋤柄改爲象牙的了,費了一生的光陰,只做成了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什麼礦也沒開。”要知道,光有一把鋤頭,是什麼作用也沒有的。教師的職責,不在幫助學生佔有或獲得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而是要能夠用一把普通的鋤頭也能開採出“金礦”來,這樣的教師方爲稱職的教師。

②掌握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要讓教師瞭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程序、評價等相關知識,至少要使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滲透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具有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開放、懷疑的思想。

2、加快考試改革的步伐,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